❶ 武漢蔡甸經濟開發區的概況
京珠、滬蓉高速公路,是中國公路交通的動脈。由這兩條國道交匯形成的「金十字」,鑲嵌在武漢的新型城區——蔡甸區。蔡甸位於武漢西南部,地處江漢平原東端,南依長江,北托漢水,現轄11個街(場)、鄉鎮,地域面積1105.72平方公里,人口近50萬。
蔡甸城關距武漢中心10公里,距漢口火車站、武漢港各20公里,距天河機場30多公里。這里水、陸、空交通便捷,承東啟西,聯北通南,暢達全國與全球。
蔡甸區原名漢陽縣,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時期,生長在蔡甸馬鞍山的楚隱士鍾子期,與晉大夫俞伯牙「高山流水結知音」,使這里成為「知音故里」。
蔡甸資源豐富,山水旖旎:54平方公里的南湖水系,水質清純,景點密布,是武漢地區人們的旅遊度假勝地;環繞6個街鎮的沉湖水系,魚肥水美,百鳥鳴棲,有天然珍稀濕地保護面積150萬畝;聞名遐邇的蓮花湖穿布城關,形成「三面荷花一面柳,滿城春光半城湖」的亮麗風貌;境內的「江漢平原第一峰」九真山、佛教聖地嵩陽山,均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改革開放之後,國家級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這里興建。蔡甸藉助其強勁的經濟輻射作用,傾力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九五」期間,蔡甸投資4億多元改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使這里的公路密度成為全省各縣市區之最,電氣化水平提前達標,郵電通訊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和傳輸數字化,電話普及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城鄉自來水供給日漸充足,城鎮環境煥然一新。「九五」以來,蔡甸成功引進項目160個。香港絲寶集團、台灣國產實業集團、台灣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銀泰集團、華泰植物油有限公司、武漢農資大市場、恆生光電產業、麥可貝斯生物科技、鴻亞實業、天實置業、博奇裝飾布、台資華中商貿園、武漢森林野生動物園等一批海內外大財團、大項目先後落戶蔡甸,投資總額達60多億元,形成了蔡甸經濟的新支柱。推進了蔡甸區傳統工業的改造升級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目前,蔡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洗發水生產基地,植物油加工基地;農業上已形成蓮藕、奶業、苗木花卉、特種水產、冷食瓜、優質油菜、無公害蔬菜、水禽八大龍頭產業,其中蓮藕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
世紀之交,蔡甸依據武漢經濟發展圈層結構構想,抓住武漢市區向長江、漢江及京珠、滬蓉國道沿線方向拓展的機遇。在總結過去園區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整合資源,集中開發,大手筆建設,全方位招商」的新思路。成立了蔡甸經濟開發區,統轄管理沌口產業區(南湖旅遊度假區)、姚家山產業區、常福新城、軍山商貿園,實行一區四園新體制。其中,沌口產業區緊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享受開發區的所有優惠政策,已引進項目40多個,成為蔡甸招商引資的龍頭;南湖旅遊度假區已引進度假項目36個,建成的療養院、度假村已聯結成新興的旅遊度假群落;常福新城已被武漢市政府確定為重點建設的新型衛星城,被國務院批復確定為武漢新城發展區,興建工作已全面啟動;已以奠基動工的軍山商貿園,是30多家台商聯袂投資興建的,建成後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物流中心;緊鄰京珠公路和江漢的姚家山產業區,也以引進投資過億元的博奇裝飾布生產項目,成為民營企業家投資興業的熱土。沿318國道,以沌口小區為重點,將常福至奓山一線建成工業經濟增長帶;沿京珠高速公路,以軍山商貿園為重點,將軍山至蔡甸城一線建成商貿物流帶,沿漢馬路,以南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為重點,將南湖至索河鎮一線建成生態旅遊經濟帶。這「三條經濟帶」則是貫穿蔡甸經濟開發區的3條金絲線,它將加速蔡甸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推動園區經濟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現在的蔡甸經濟開發區,正按照「依託大區、壯大小區、拓展新區、帶動全區」的目標,並以其獨特的優勢、優美的環境、優厚的政策和優良的服務,將給四海賓朋提供大顯身手的舞台;正致力於創建經濟強區和文明新區的蔡甸人,期待著迎接更多的新「知音」。
❷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的遠景規劃和前景展望
開發區十年創業發展的碩果,就是已經成為武漢新崛起的旅遊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江夏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走在全省區縣級開發區的前列。隨著湖北省建設武漢大都市圈發展戰略思想得確定,加強武漢及其周邊地區建設發展的要求顯得十分迫切,武漢市將進入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的快速增長期,城市的部分職能和人口均逐步由中心區向外圍郊區轉移,城市簡單的外延擴張成為必然,特別是中心城區邊緣地帶將是武漢市發展的熱點地區。其一方面將承擔著吸納主城產業外遷的職能,另一方面亦成為各遠城區建設發展的經濟增長點,江夏經濟開發區屬於這樣的地區之一。開發區緊鄰武漢中心城區,介於城市中環線與外環線之間,環線間聯絡線、放射線貫穿開發區,交通區位優勢顯著,開發區北與東湖開發區相連,南與江夏紙坊街相連,是開發區與紙坊之間銜接和補充的重要區域。開發區在後階段十年內產業布局:將繼續依託武漢市中心城區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輻射力,抓住武漢﹒中國光谷、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湖北)基地武漢醫葯科技產業園建設的機遇,重點發展生物醫葯、新型材料、光電子為主的製造業基地,積極培育自身完善的綜合產業集群;結合開發區的區位、交通、智力、政策優勢和江夏區經濟發展,兼以特色旅遊、文化教育、房地產開發同步發展,努力建設以生物醫葯、製造業為主,設施齊全、綜合發展的新型城區。
按照城市總體規劃設想,江夏經濟開發區在未來10年內,城市化水平將達90%左右,其未來建設用地標准略高於中心城區,預測開發區可容納2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為2176.53公頃(不包括水域),遠遠超出目前規劃的12.93平方公里,將創造年社會產值100億元、稅收15億元。開發區功能組織上將形成「一核﹒二心﹒三軸﹒五組團」的總體空間格局。「一核」,即結合開發區交通干線、內湖面布局形成的中部核心區,承擔開發區綜合公共中心職能,是融商貿服務與休閑於一體的地區級公共中心。「二心」,即布局於交通干線節點處的北部開發區行政管理中心與南部生活性服務中心。「三軸」,即依託江夏大道、陽光大道、向陽大街等交通幹道形成三條發展軸線。沿江夏大道組織布局行政管理中心、商貿服務中心、產業組團、居住組團,構築開發區的功能發展主軸。陽光大道承擔著連接中心城區、紙坊街的重要交通紐帶,形成交通發展軸。依託向陽大街以及高壓走廊布局防護綠帶、生態園林地及公園,形成生態景觀綠軸。「五組團」,根據現有建設基礎,綜合考慮到交通組織、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布局形成五大組團,即北部和中南部的生物醫葯產業組團、南部光電子、製造產業發展組團、西部科教研發綜合組團以及中部居住組團。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加強區域功能的整合與完善,確定合理的建設規模,堅持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創建武漢南部地區產業結構優良、功能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創業、宜居住、宜遊憩」的濱水新城區。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一個集科、工、貿於一體,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具有產、學、居功能的江夏新城區將自豪地矗立在江夏地區。隨著武漢科技新城的規劃並建成,江夏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又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優勢,提高招商水平,加快發展速度,做好招商引資的各項工作,使江夏經濟開發區的招商引進工作年年有新進展,財政收入季季有新突破。
❸ 武漢市陽邏開發區到底會發展成怎麼樣啊
會很強大
❹ 武漢蔡甸經濟開發區的區位優勢
開發區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共引進各類項目102個,總投資30億元,夯實了現代製造業和配套產業基礎,形成了以絲寶精細化工(武漢)工業園、南洋葯業、東信葯業、陽慷葯業、九州通葯業、同仁堂葯業、同濟堂葯業、瑞年葯業為代表的化工醫葯產業,以冠捷顯示器、翰宇彩欣、恆生光電、中恆電腦為代表的通訊電子產業,以銀泰科技、特種工業泵、海天汽配城、博奇裝飾布、泰昌汽車地毯、玖信汽車、新來多車架為代表的機械汽配產業,以八達通農產品物流、軍山傢具物流、中原快運為代表的現代物流產業,以南湖度假村、多福山莊、地球村歡樂世界、海天一色、東方夏威夷為代表的休閑、旅遊、度假及高檔住宅產業。「十五」期末,工業產值達到35億元,占蔡甸區工業產值的64%;完成國、地兩稅2.1億元,占蔡甸區國、地兩稅的52%;固定資產投資6.3億元,占蔡甸區的42%。利用外資1477萬美元,占蔡甸區的42%。
❺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介紹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武漢出口加工區。經過五次託管擴容(1996年託管蔡甸區沌陽、沌口兩街;2006年託管蔡甸區軍山街;2010年託管漢陽區10平方公里共建區;2014年整體託管武漢漢南區;2014年4月經濟託管洪湖新灘新區,2014年12月整體託管漢南區),開發區目前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開發區位於武漢市西南,長江以北,東經114度9分,北緯30度29分,瀕臨長江,地處市區武漢三環線和武漢外環線之間。開發區發展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2014年,工業產值突破5000億。距離市中心及漢口火車站、武昌火車站約30分鍾路程,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約40分鍾路程。開發區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工委、管委會代表武漢市委、市政府統一管理開發區各項社會經濟事務,為武漢市的獨立轄區。
❻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的概況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原名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廟山小區(簡稱廟山開 發區),武漢市人民政府1992年批准成立,規劃總面積30平方公里,行政關系隸屬江夏區人民政府,掛靠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享受其優惠政策。
一期開發建設11.2平方公里小區已於2001年被拓為武漢科技新城的重要一冀,是武漢·中國光谷的主要發展區。二期開發18.8平方公里新區,被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確定為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湖北)基地的核心園區,即武漢醫葯科技產業園。
2004年國家對開發區清理,變更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核減為12.93平方公里,並更名為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開發區北靠享有「華中矽谷」之稱的東湖開發區,南接武漢衛星城江夏紙坊街,周鄰23所大專院校、56個科研所,並擁有5萬畝無污染的城中湖,智力密集、人才濟濟、山水相映、風光宜人。武漢市中環、外環公路、市南環鐵路橫貫開發區,京珠、滬蓉、宜黃高速公路在開發區設有出入口,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
經過開發區人十餘年的艱苦創業、不懈努力,整個開發區已基本形成了光電子通信產業、生物醫葯產業、電力環保產業等五大產業結構群,產業結構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目前重點引進光機電、製造業、生物醫葯和文化產業項目,隨著武漢市中環、外環線全線貫通,武漢金融城、汽車城、科技城、鋼鐵城「四城」一線,「武漢浦東」的戰略構想的實施,帶動了一大批新興產業來此發展,使這一帶的投資價值日益凸現。截止2008年8月,開發區累計引進資金165億元,累計引進項目156個,其中建成投資企業89家,在建(續建)項目10個,正在申報手續的項目57個。僅2007年協議總投資56.1億元,完成財政收入3.22億元,出口創匯1409萬美元,引進項目11個,新建成投產企業8個,新增注冊企業53家,一批有科技含量、有規模的生物醫葯、製造業項目紛紛落戶,被譽為項目的搖籃。
2004年3月開發區管委會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加強建設用地管理的通知》和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關於清理整頓現有各類開發區的具體標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及省、市政府清理整頓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開發區管委會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安樂同志為組長,土地、規劃、招商等相關人員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對開發區進行了認真的清理、自查自糾、上報工作。現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各類開發區設立審核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將本開發區的基本情況作如下匯報。
❼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怎麼樣
武漢主要經濟區之一 還有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
❽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特色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整,形成了汽車、電子電器兩大支柱產業和印刷包裝、食品飲料、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優勢產業。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東風汽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汽車等5大汽車公司總部,6家整車廠,20家汽車相關研發機構,18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是我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重要的顯示器,空調器製造業基地之一,冠捷顯示科技公司具備年產2000萬台液晶顯示器產能。美的集團、海爾集團、格力電器等家電巨頭齊聚開發區,具備了年產空調1200萬套、熱水器200萬套、冷櫃100萬套的產能。
❾ 湖北省武漢市陽邏經濟開發區怎麼樣
請問你什麼專業的,接到那邊的面試了嗎?陽邏里武漢中心有點偏,據說那裡唯一值得提的就是環境好
❿ 武漢東湖開發區近年來的經濟建設成就、GDP增長情況如何
東湖開發區發展勢頭是不錯,但再發展就與南湖相似,房子多了,湖面與濕地越來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