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加強什麼對經濟的干預

加強什麼對經濟的干預

發布時間:2022-06-25 09:52:49

❶ 政府為什麼要干預經濟,如何干預經濟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在亞洲國家和地區大多採取的是「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即所謂「東亞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政府幹預經濟的程度較深。比如,戰後的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就是在政府的強力指導下走上高速發展之路的。但是,東亞一些國家的政府在將本國經濟成功地推上「快車道」以後,特別是當本國經濟已發展到相當高階段時,大都沒有能夠及時主動地從一些已經可以由市場進行調節的領域中退出,從而壓制了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使日漸失衡的經濟結構未能得到及時調整。同時,政府的過度干預還容易帶來決策失誤,資源配置不當等問題,進而使經濟微觀主體喪失活力和主動性。就金融領域而言,政府過度干預的結果更是弊端叢生,主要會帶來以下兩方面的後果:(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其一,由於政府對銀行經營干預太多,造成貸款質量低下,不良資產嚴重。以韓國為例,英國《經濟學家》雜志評論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那樣如此嚴重的干預銀行業務,把銀行視為政策工具之一。命令銀行必須貸款給某些信用不佳的大財團和企業」。在韓國由於企業相對容易從銀行獲取貸款,致使一些大企業投資缺乏謹慎態度,濫用資金,盲目擴張,畸形發展,結果成了效益低下的「泥足巨人」 。韓國大財團在1997年發生的金融危機中之所以紛紛倒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借錢過多,同時錢又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企業借錢無力歸還,致使銀行背上了解脫不掉的呆賬、壞賬包袱。(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日本雖屬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但其金融機構運作的透明度卻很低,行政干預也很大。戰後建立起來的日本金融體制是以政府為主導,這種金融體制的特點突出表現為「銀行超貸」、「企業超借」等。這種作法是與正常的金融市場運行規則相違背的。所謂「銀行超貸」,是指在政府的主導下,銀行「能貸則貸」、「不能貸的盡量想辦法貸」,結果造成不良資產膨脹。
其二,政府行政干預過度造成的另一個惡果是官商勾結,腐敗嚴重。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預銀行的經營活動。在官員和企業領導人之間形成不正常的關系。它不僅嚴重削弱了政府的調節作用,而且還導致權錢交易、人情貸款泛濫、部分官員腐敗。近年來,日本、韓國等國政府主管金融部門的官員丑聞迭出。在日本,由於從利率水平到金融商品開發均需大藏省等政府主管部門的審批認可,連大藏省內小小的課級官員對金融機構都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因此,各個金融機構莫不討好和迎合大藏省等政府主管部門。韓國官員也直接參與貸款活動,金融機構通常按照官員的「明言」和「暗示」,貸款給企業,企業再把巨額的利益輸送給這些政府官員。韓國政府的一些重要成員也往往涉及這種所謂利益輸送案。
從東亞國家的情況看,政府對企業(包括銀行)干預過多會造成上述惡果。那麼,政府在經濟生活中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東亞一些國家的經濟快速增長,令世人矚目,「東亞發展模式」或「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曾風靡一時。受到許多人的贊賞和推崇。然而,正當人們為「東亞發展模式」大唱贊歌之時,卻爆發了始自東南亞自家的金融危機。於是,國際上又有一些人對「東亞發展模式」產生了懷疑,不少人尤其是一些西方學者和傳媒群起而貶之。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如何看待「東亞發展模式」成了人們爭論的一個話題。爭論的焦點,就是如何認識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問題。
筆者認為,我們說政府對經濟活動干預過度有弊端,並不等於不要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不能走另一個極端。現代經濟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政府注重對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宏觀干預,關鍵要看政府是怎樣進行干預,即如何發揮作用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政策和法規,根據發展戰略的需要,為企業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引導企業按「游戲規則」在競爭中發展,而不能去插手應當由企業(包括銀行)自行處理的具體經營活動。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國家的宏觀調控要「靠邊站」,實際上市場經濟並不排斥計劃,也不拒絕宏觀調控。市場存在著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的一面,必須通過國家(政府)對市場活動的正確引導和有效調控,加以彌補和克服。
早在19世紀後期,馬克思在《資本淪》第三卷中就曾經指出:「股份公司的發展,在一定部門中造成壟斷,因而要求國家的干預」。到了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出現之後,西方國家的政府更明顯地加強了對經濟的宏觀控制,並形成了一套以總需求管理為核心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戰後至70年代中期,凱恩斯主義在西方經濟學界占據了主流學派的位置。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凱恩斯所倡導的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為西方國家所普遍採用,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手段來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70年代末特別是80年代,在西方國家的經濟領域里,盡管曾颳起一陣自由主義的風,向保守主義管理型式轉變成為時尚,這種思潮崇尚私有制和市場機制,反對國有制和國家干預。但是,進入90年代後,西方國家經濟風向有變,主要西方工業國家又重新開始颳起「國家干預經濟」的風了。國家干預現已在西方國家經濟運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當今西方國家已不復存在那種沒有政府調控和干預的自由主義。現代西方國家是兩手抓,即是依靠「看不見的手」——市場機制和「看得見的手」一宏觀調控,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事實證明,某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的國家,在市場發育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在其「經濟騰飛」的一定階段,政府引導和干預經濟是必要的,可以更有效地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但是,政府的干預要有個「度」,應當注意干預經濟的方式和程度。政府要重視規范自身的行為,與企業保持二定的「距離」,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放手讓企業(包括銀行)自主經營。東亞發展模式中政府幹預過度的經驗教訓,值得引以為戒。

❷ 羅斯福新政的哪些措施體現了國家干預經濟

政府幹預國家經濟。
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在保留資本主義自由企業的前提下,政府對經濟進行全面干預.(最大特點)
1.經濟政策指導:放棄了自由放任政策,轉向國家干預;
2.政策內容:國家政府加強了對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福利等方面全面干預;
3.目的方面:開始以克服經濟危機為目標,但其根本目的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鞏固資產階級統治;
4.直接影響: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的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緩和了社會矛盾,節制了法西斯勢力;
5.經濟模式: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❸ 為什麼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都要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控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古典經濟學認為,自由經濟才能達到全社會的資源最優配置,任何政府幹預的行為是對市場自動調控能力(所謂看不見的手)的破壞。因此主張對於國民經濟實行放任自流的態度。
但是自美國大蕭條開始,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受到了各國的重視。凱恩斯主義認為,市場是存在缺陷的,市場有失靈的時候。政府必須對市場加以監管以及時糾正市場失靈的情況的發生。大蕭條就是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發生的,從現實的角度印證了凱恩斯的理論。從此,凱恩斯主義的市場干預的思想就廣泛的存在於各國政府之中。盡管凱恩斯的理論無法解釋滯漲的問題,但是人們也意識到,對市場放任自流是不行的。

❹ 政府為什麼要干預經濟,如何干預經濟

宏觀調控是指總體經濟活動的問題,即經濟中的總量問題(宏觀經濟學在有的地方也叫總體經濟學)。一個產品市場上的供給、需求、價格,屬於微觀的范圍,而社會的總供給、總需求、價格水平則屬宏觀范疇,國民收入、總產值等等,當然也都是宏觀的概念。因此,所謂宏觀調控,是指對這些經濟總量及總量之間的關系的調節和管理,其基本工具是中央政府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所以也不是任何一級政府都具有宏觀調控的職能。政府對微觀活動的一些干預是必要的、合理的。所謂微觀干預,是針對市場由於種種原因而缺乏效率的情況所採取的措施,是因此而在不同程度上用政府的干預或管制來取代市場機制的作用。例如,商品的價格本來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但由於一些特殊的情況,某種商品的市場價格出現了異常的變動,以至引起了被認為是不合意的或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結果,這時,作為一種特殊安排,政府限制價格在一定時期可能是必要的,這可以是實行最高限價,也可以是規定最低限價(如最低工資),這都是限制或取代市場機制的作用。其它如特許權、項目審批等規定也是如此。
實際上政府幹預是在市場調節不能正常運營時政府才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進行調整。
由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經濟的運行。即由供求變化引起價格漲落,調節社會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各個部門的分配,調節生產和流通。符合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能夠比較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使企業的生產經營與市場直接聯系起來,促進競爭。但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一面,因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必要加強宏觀調控。
由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引起的價格變動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的調節。是價值規律調節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表現形式。當商品的生產超過需要時,市場上供過於求,價格下跌,利潤減少,當價格跌到價值以下時,利潤率低於平均水平,商品生產者就會縮減生產,使市場上供給減少,求大於供,價格又會回升。

❺ 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新政加強什麼對經濟生活的干預

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對經濟生活的干預。

❻ 王安石變法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全):
三大矛盾

王安石變法[1]
1、階級矛盾尖銳:北宋初年,宋朝統治者由於對土地兼並採取「不抑兼並」態度,導致三分之一的自耕農淪為佃戶和豪強地主隱瞞土地,致使富者有田無稅、貧者負擔沉重,連年的自然災害加劇了農民苦難,因而造成各地農民暴動頻繁。
2、民族對立嚴重:北宋與西夏和遼國發生多次戰爭。
3、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突出:改革派與守舊派斗爭激烈。
三冗危機
1、冗官,北宋政府採用分化事權的方式,集中皇權。比如,宰相職位一般有很多人擔任,同時還設置了樞密使、參知政事、三司使,來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權。官職也不斷增加,導致北宋機構臃腫;採用恩蔭制,一個官僚一生當中可以推薦數十個親屬當官;北宋大興科舉,科舉應試人數增加,取士人數也增加。
2、冗兵,為了防範軍閥割據,農民起義,抵禦北方民族的南侵,穩定社會秩序,宋代不斷擴充軍隊的數量,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系,軍費開支幾乎佔到整個財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問題。
3、冗費,冗官、冗兵導致政府財政支出增加,與此同時由於土地兼並現象嚴重,富豪隱瞞土地,導致財政收入銳減,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財政危機。
兩積問題
1、積貧,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國庫空虛,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導致積貧局面的形成。
2、積弱,北宋吸取中唐以後武將擁兵、藩鎮割據的教訓,大力削弱武將的兵權,領兵作戰的將領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利,帶來的後果是指揮效率和軍隊戰鬥力降低,導致宋軍在與遼、西夏的戰爭中連年戰敗,形成積弱的局面。
「三冗」、「兩積」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危機,革新除弊逐漸成為朝野共識。

目的
挽救危機,富國強兵,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

❼ 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 A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控 B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

選A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通過政府行政力量,將集中起來的社會財富,向社會底層人員分散。從而使經濟逐漸恢復平衡,促進經濟恢復。

❽ 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擴大政府開支,其實就是肯定了 在經濟的拉動作用

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的作用,畢竟政府開支主要還是為了解決老百姓就業問題,這樣百姓有錢就能消費了

❾ 在未觸動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是什麼樣的

那就是國家資本主義,因為通過對市場的干預,影響資源的配置了嘛。你可以參考下19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一些當時政府的政策,它影響了美國在二戰之時乃至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❿ 什麼是凱恩斯主義為什麼各國政府因為它的問世而加強對宏觀經濟的干預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凱恩斯主義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所謂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試圖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聯系起來的努力成了凱恩斯《通論》以後經濟學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領域,一方面微觀經濟學家試圖找他他們思想的宏觀表達,另一方面,例如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試圖為凱恩斯經濟理論找到扎實的微觀基礎。二戰以後,這一趨勢發展成為新古典主義綜合。

凱恩斯主義的出現,有其深刻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原因,亦即社會化大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家壟斷資本的產生。做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正式代表的國家,在社會資本的再生產過程中凌駕於個別的、私人的壟斷資本之上,同時也必然承擔個別壟斷資本無法承擔的,但作為社會再生產正常運轉必須承擔的任務,在社會范圍內對整個國家的經濟進行協調,以此為壟斷資本的總利益服務。當資本主義處於自由競爭時期,社會對這種宏觀控制需求不強,國家也沒有掌握足夠強大的資本實現這種控制,而當它進入國家壟斷之後,這種要求和這種可能都具備了。
凱恩斯主義之後,還出現了後凱恩斯主義,用來彌補凱恩斯主義的不足。許多資產階級著名政治家,也都是國家干預的著名人物,如法國總統戴高樂、美國總統羅斯福、法國總統密特朗等,都有相應的理論和政策。這樣就形成了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國家干預的思潮,這種思潮方興未艾。當前在美國,被稱之為「柯林頓經濟學」的經濟政策方法就是堅決用「行動主義」代替「放任自流」,加強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柯林頓在其總統經濟報告中說:「美國是靠變革而繁榮的……但是我們這個國家在太長的時間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為此,柯林頓的「行動主義」,使政府部門介入經濟生活,如首次在白宮成立了與國家安全委員會並行的國家經濟委員會,統籌和協調美國經濟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在柯林頓所制訂的國內短期計劃和中長期計劃都貫穿著政府幹預的思想,並且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對凱恩斯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對國家干預經濟的思想和理論,應予正確和公正的評價。一方面,這種思想和理論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性質,是為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服務的;另一方面,我們還應看到它們還有對資本主義經濟,對社會化大生產的規律有它科學認識的一面。當他們在幻想用國家干預消除資本主義的矛盾時,他們的主張是庸俗的和幼稚的,而它們的國家干預的思想和某些具體手段和措施,還有其真理性和科學性,較之放任自由的思想,是對於社會化大生產規律的新的和深入的認識,具有某種普遍意義。

閱讀全文

與加強什麼對經濟的干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潮汕故事節目有哪些 瀏覽:456
農村經濟體改革最先在哪裡進行 瀏覽:253
俄羅斯人的美女有哪些 瀏覽:987
講不出的故事有多少字 瀏覽:979
沅江事業單位面試完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457
愛情山在哪裡原唱 瀏覽:507
事業單位無職務的人員怎麼稱呼 瀏覽:543
健康二維碼怎麼下載安裝 瀏覽:594
經濟師在哪個網上查 瀏覽:931
你喜歡聽哪些童話故事 瀏覽:384
哪些有趣的美食故事 瀏覽:839
到烏鎮景區玩到哪裡住經濟實惠 瀏覽:488
穿泳服的美女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880
考上事業單位後還有哪些流程 瀏覽:19
經濟降低房價是什麼意思 瀏覽:642
太原市哪裡有美女 瀏覽:920
婚姻如何由壞變好 瀏覽:531
社會在轉型什麼樣的人生活會幸福 瀏覽:30
看美女跳舞的軟體有哪些 瀏覽:308
1974屬虎女2021年婚姻運勢如何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