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吳江經濟開發區屬於松陵鎮嗎
截至2019年5月,吳江經濟開發區不屬於松陵鎮,直隸屬於吳江區。
截至2019年,蘇州市吳江區下轄太湖新城(松陵鎮)、吳江開發區(同里鎮)、汾湖高新區(黎里鎮)、平望鎮、吳江高新區(盛澤鎮)、震澤鎮、七都鎮、桃源鎮。
吳江開發區與同里鎮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區域面積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40萬,轄34個行政村,9個社區居委會。
區內建有15000多畝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面積達17140畝國家級濕地公園。同里古鎮保護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吳江開發區先後成為首批國家信息產業基地、首批國家顯示器件產業園、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中國機械裝備產業基地。
(1)烏江經濟開發區位於哪個省市擴展閱讀:
蘇州市吳江區的區劃沿革
1986年1月,吳江共設松陵、盛澤、同里、震澤、黎里、平望、蘆墟7個鎮和八坼、菀坪、屯村、莘塔、北厙、金家壩、梅堰、盛澤、壇丘、南麻、八都、橫扇、七都、廟港、銅羅、青雲、桃源17個鄉。
1987年1月16日,北厙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1988年8月11日,八坼、銅羅、梅堰、桃源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1988年12月22日,盛澤鄉與盛澤鎮合並實行鎮管村體制。
1992年9月26日,橫扇、南麻、屯村、廟港、七都、八都6個鄉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1994年2月3日,壇丘、莘塔、金家壩、青雲、菀坪撤鄉設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全市共轄23個鎮。
2000年7月12日,撤銷八坼鎮,將其原轄區域並入松陵鎮;撤銷壇丘鎮,將其原轄區域並入盛澤鎮。區劃調整後,吳江市所轄鎮由原來的23個調整為21個。
2001年10月11日,將同里鎮與屯村鎮合並,原屯村鎮轄區並入同里鎮;將蘆墟鎮與莘塔鎮合並,原莘塔鎮轄區並入蘆墟鎮;將桃源鎮與青雲鎮合並,原青雲鎮轄區並入桃源鎮。區劃調整後,吳江市所轄鎮由原來的21個調整為18個。
2003年12月18日,將盛澤、南麻兩鎮合並成立新盛澤鎮,將橫扇、菀坪兩鎮合並成立新橫扇鎮,將七都、廟港兩鎮合並成立新七都鎮,
將震澤、八都兩鎮合並成立新震澤鎮,將桃源、銅羅兩鎮合並成立新桃源鎮,將蘆墟、金家壩兩鎮合並成立新蘆墟鎮,將黎里、北厙兩鎮合並成立新黎里鎮,將平望、梅堰兩鎮合並成立新平望鎮。
行政區劃調整後,吳江市所轄鎮由原來的18個調整為10個,即松陵鎮、同里鎮、盛澤鎮、橫扇鎮、七都鎮、震澤鎮、桃源鎮、蘆墟鎮、黎里鎮、平望鎮。
2006年10月,蘆墟與黎里兩鎮合並,成立汾湖鎮,與「江蘇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區鎮合一。
2011年12月,經江蘇省政府批准,撤銷吳江市橫扇鎮,將原橫扇鎮行政區域並入松陵鎮;將松陵鎮的奧林清華、水鄉、新園、蘇河4個居委會和長安、蘆盪、捕撈、聯團、高新、吳模、梅里7個村委會區域劃出,設立吳江市濱湖街道。
2012年8月,「江蘇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更名為「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3年5月,汾湖鎮更名為黎里鎮。11月,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同里鎮正式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
2018年10月,經江蘇省政府同意,撤銷吳江區濱湖街道、松陵鎮,設立松陵街道、江陵街道、橫扇街道。
⑵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開發區同津大道5555敏華南門郵政編碼
215217 江蘇省 蘇州市 吳江市 吳江經濟開發區 同津大道
⑶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開發區.輔訊光電(蘇州)有限公司郵政編碼是多少
全稱:輔訊光電工業(蘇州)有限公司(吳江)
注冊地區:江蘇省
經營地址:吳江區運東開發區錦湖路6號
注冊地:江蘇省
郵編:215228
(3)烏江經濟開發區位於哪個省市擴展閱讀:
公司成立於2002年3月,是台灣輔祥實業有限公司在大陸設立的台商獨資企業,位於江蘇省吳江市松陵鎮運東開發區錦湖西路399號。主要生產跑步機和背光板。 輔祥微電主要生產跑步機,簡稱T/M;輔訊光電主要生產背光板,簡稱B/L。
公司董事長潘重華先生,總經理朱光沛先生,副總賴宏典先生;總公司在大陸共設有五個分公司:分別是輔祥、輔譽、輔微、輔訊、輔宇、輔譽在上海,輔微在廈門, 公司最早之前生產的產品是:電子飛標靶.總公司輔祥集團為上市公司。
2008年友達光電已入股輔祥,目前輔訊已成為明基友達集團旗下企業之一。
網路-輔訊光電工業(蘇州)有限公司
⑷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開發區運東大道1518號三迪光電 郵編215200 屬於那個
江蘇省 蘇州市 吳江市 松陵鎮 運東大道1518號 三迪光電的郵編是:215299 。
215200是江蘇省 蘇州市 吳江市的通用大郵編 。
⑸ 吳江在哪裡
吳江
屬於蘇州
東鄰上海,西瀕太湖,南連浙江,北依蘇州,地處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的腹地。面積1176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788438人,轄9個鎮和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境內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318國道、太浦河、2007年底有望建成通車的滬蘇浙高速公路(吳江段)橫穿東西。2006年完成市級以上公路建設投資22.1億元,新建改建市鎮以上公路53公里,230省道和蘇同黎公路吳江段建成通車,市鎮以上公路密度已達每百平方公里180公里。基本建成所有鎮20分鍾內上高速公路、30分鍾內到達市區、過境車輛40分鍾內離境的道路交通格局。境內公路收費站點全部遷移至省際邊界。吳江離上海虹橋機場80公里,距京滬鐵路蘇州站22公里,與上海洋山港和蘇州太倉港的距離分別為190公里和105公里,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把吳江與上海、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聯成一體,人員和貨物運輸十分方便。
中國吳江
http://www.zgwj.gov.cn/index.asp
吳江信息港
http://www.wj.js.cn/
⑹ 江蘇省蘇州吳江市經濟開發區運東大道1518號郵編號是多少
蘇州吳江市經濟開發區運東大道1518號郵編:215299。
⑺ 江蘇吳江市的簡介
吳江市位於太湖之濱和江蘇省最南端,地處北緯30°46′~31°14′、東經120°21′~120°54′。南連浙江省嘉興市和湖州市,北接蘇州吳中區和崑山市,東臨上海市青浦區,正當江蘇、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交界處,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境內水道縱橫、湖盪密布。本市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素有古運河畔「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稱。全市面積1176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面),其中水域面積267.1平方千米。2006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788438人,外來登記人口60萬。現下轄省級吳江經濟開發區、汾湖經濟開發區和8個鎮。境內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318國道、太浦河、2007年底有望建成通車的滬蘇浙高速公路(吳江段)橫穿東西。2006年完成市級以上公路建設投資22.1億元,新建改建市鎮以上公路53公里,230省道和蘇同黎公路吳江段建成通車,市鎮以上公路密度已達每百平方公里180公里。基本建成所有鎮20分鍾內上高速公路、30分鍾內到達市區、過境車輛40分鍾內離境的道路交通格局。境內公路收費站點全部遷移至省際邊界。吳江離上海虹橋機場80公里,距京滬鐵路蘇州站22公里,與上海洋山港和蘇州太倉港的距離分別為190公里和105公里,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把吳江與上海、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聯成一體,人員和貨物運輸十分方便。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8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1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4%、37.5%、33.9 %和 1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和農民人均純收入11283元,年均分別增長13.2%和13.8。目前,全國百強縣排名第九的吳江市,已擁有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2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政區沿革】
吳江歷史悠久。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吳江建縣,縣治設松陵,屬蘇州。元元貞二年(1296年)吳江縣升為州,明洪武元
吳江市政區圖年(1369年)復為縣。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吳江縣偏西地設震澤縣,偏東地為吳江縣。1912年吳江、震澤兩縣復合為吳江縣,隸屬江蘇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吳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權。全縣先後分設8個區、10個區、9個區、5個區。1957年全縣撤區並鄉,共設23個鄉,7個縣屬鎮。1958年全縣農村成立20個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設3個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村建制,黎里鎮與黎里鄉合並,實行鎮管村,全縣共設7個鎮,22個鄉,1985年又有5個鄉鎮合並。自1987年起全縣各鄉陸續撤鄉建鎮。1992年撤縣建市,設有18個鎮,5個鄉。
至2007年全市全面完成撤鄉建鎮,共設松陵、盛澤、同里、震澤、平望、汾湖、桃源、橫扇、七都9個鎮。
【對外經濟】
吳江市2006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42.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出口71.73億美元,進口70.97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9%和4.3%。在全市進出口貿易中,外商投資企業仍是絕對主力,年進出口總額為130.88億美元,其中出口63.6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0%和12.7%。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佔全市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91.72%和88.8%。進出口首次扭轉了多年來出口貿易逆差的局面,實行了出口貿易順差。在商務部評定的全國進出口500強企業和出口200強企業中,有10家企業進入進出口500強,4家同時進入出口200強。
2006年累計新批外資項目268項,注冊外資10.74億美元,增資項目107項,注冊外資2.92億美元,合計新增注冊外資13.66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13.3%;實際到帳外資6.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0%。全市新批項目中注冊外資超千萬美元的43項。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新起色。全年新簽外經合同額3214.7萬美元,完成營業額3319.1萬美元,新批外派勞務人員138人。新批准投資境外企業3家。
【社會保障】
吳江市2006年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年末人數為38.3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年末人數為2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年末職工人數為35.94萬人;參加工傷、生育保險年末職工人數分別為21.98萬人和21.78萬人。城鎮基本養老、失業、醫療三大保險覆蓋率達98.5%。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土地換保障總人數12.91萬人。調整和完善了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和農保土保政策,兩次上調了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人均增資232元。新型合作醫療鎮、村覆蓋率達100%,參保率 96 %,人均籌資為130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推進,保障標准逐年提高。年末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1328人,比上年增加991人,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分別為1912人和9416人,全年累計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267萬元。年末,全市擁有各級民間職業介紹機構73個,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13個。全年新增勞動就業崗位9.24萬個,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2.67萬人,安置城鎮職工再就業1.4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社會福利事業蓬勃發展。全年社會福利彩票銷售額4387萬元,接收社會捐贈款678.58萬元。
【人文歷史】
古往今來,吳江大地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間,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歷史人物。據資料反映,屬吳江籍或長期生活在吳江的歷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范蠡,西漢詞賦家嚴忌、嚴助父子,西晉文學家張翰,南朝梁陳間文學訓詁學家、畫家顧野王,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宋代進士謝景初、謝濤,明代詩文家史鑒、沈顥、園林建築師計成,清代天文學家王錫闡、文學家吳兆騫、詞曲家徐曦、醫學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誕育了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陳去病,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詩人柳亞子,革命烈士張應春,國學大師金松岑,文學家范煙橋等一大批傑出人物。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吳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了鮮明的吳文化特色。吳江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蘊藏豐厚,尤以蘆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摯朴實、曲調優美清新、鄉土氣息濃厚,在吳中獨樹一幟。流傳的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間工藝流派紛繁,各呈千秋。吳江人主食以大米為主,雜糧僅用作調節口味,其中盤龍糕、閔餅、麥芽塌餅、熏豆、震澤黑豆腐乾等都是吳江頗具特色的名吃名點。
【游在吳江】
同里景區位於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距蘇州城18公里,全鎮總面積62.54平方公里,人口3.35萬。同里鎮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古鎮鑲嵌於同里、九里、葉澤、南星、龐山五湖之中。鎮區被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小島串為一個整體。建築依水而立,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是目前江蘇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水鄉古鎮,也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列為太湖十三大景區之一。
古鎮於1986年對外開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清麗古樸的同里小鎮,水田肥沃,物豐富庶,人傑地靈,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古鎮距蘇州18公里,離上海80公里,去周庄10公里,到吳江僅6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同里人世代勤奮苦讀,知書達理,教育發達,人文薈萃。自南宋淳佑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後出狀元一人,進士四十二人,文武舉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葉茵、徐純夫、莫旦、鄒益、梁時、何源、計成、王寵、朱鶴齡、沈桂芬、陸廉夫、袁龍、陳沂震、顧我錡、黃增康、黃增祿、任預等。近世以來,著名里人有陳去病、金松岑、嚴寶禮、費鞏、王紹鏊、藍公武、馮新德、楊天驥、費以復、劉汝醴、范煙橋、金國寶、沈善炯、馮英子等。倪瓚、顧瑛、韓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潛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會創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其他景點:
靜思園:靜思園位於蘇州市吳江近郊,同里古鎮往西3公里處,佔地100餘畝。陳列著大量靈璧奇石,著名的「慶雲峰」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肖甸湖森林公園:肖甸湖森林公園面積近4000畝(水面2000多畝),面積之大,綠化之好,生態之佳,江南少有。
平波台 師儉堂 孔廟 小九華寺 影視基地 圓通寺 陳去病故居 麗則女校 耕樂堂 三橋 明清街 小橋流水 南園茶社
明清建築群 退思園 羅星洲 嘉蔭堂 崇本堂 珍珠塔景點 王錫闡紀念館 慈雲寺塔 慈雲禪寺 垂虹橋
柳亞子紀念館(AA)
先蠶祠(AA)
⑻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吉市東路168號郵編
江蘇省 蘇州市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吉市東路
郵編:215200
⑼ 吳江經濟開發區的介紹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於1992年成立,2010年11月11日晉升被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面積共176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面積83平方公里。在規劃建設上堅持高標准、高效性、可持續發展和可操作性的原則,遵循集約化、高活力、人性化的城市設計理念,逐漸形成「三區、兩軸、五片區」的規劃格局。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東臨上海,距虹橋機場54公里;南近杭州,距杭州市僅一小時車程;西含太湖;北接蘇州市吳中區,區位優勢明顯。吳江開發區的周圍擁有全國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網,蘇州繞城高速、蘇嘉杭高速、滬蘇浙高速穿區而過,開發區與周邊大中城市、機場碼頭的交通十分便捷。2011年,吳江開發區被人民網評為「中國十大活力開發區」,2012年開發區被工信部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被江蘇省委、省政府評為「江蘇省先進開發區」。目前,開發區內現有1000多家各類企業入駐,其中50多家銷售超億美元企業,區內70%的外資企業從事IT產業,自我配套率達到90%以上。落戶企業中有日立、NEC、SKC、英格索蘭、康寧、卡特彼勒、GS加德士、三菱商事等12家世界500強企業,近百家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上市上櫃企業,總投資超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近400家,40多家企業總投資超1億美元。
⑽ 吳江在什麼地方,具體點
吳江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北緯30度45分36秒-31度13分41秒,東經120度21分4秒-53分59秒。東接上海市青浦區,南連浙江省嘉興市和桐鄉市,西臨太湖,北靠蘇州市吳中區,東南與浙江省嘉善縣毗鄰,東北和崑山市接壤,西南與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全市總面積為1176.68平方公里(不包括所轄太湖水面)。市人民政府駐松陵鎮。
吳江市全境無山,地勢低平,自東北向西南緩慢傾斜,南北高差2.0米左右。田面高程一般3.2-4.0米,最高處5.5米,極低處1.0米以下。境內河道縱橫,湖盪棋布,水面積2.67萬頃(合40.06萬畝,不包括所轄太湖水面),佔全市總面積的22.70%。土壤以壤土質的黃泥土和粘土質的青紫泥為主,其次為小粉土,還有少量的灰土和堆疊土地。
作為江蘇省南大門的吳江,緊鄰中國最具實力的上海市和最具活力的浙江省,區位優勢獨特。境內「四縱三橫」的干線公路網架和京杭大運河、太浦河兩條黃金水道,構築了吳江與周邊大中城市的疊「A」字形快捷交通網路,基本實現「各鎮車輛20分鍾上高速、30分鍾入市區及40分鍾車輛過境」的 「234」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