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對經濟學的理解是什麼
1,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2,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3.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4,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5,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② 如何理解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過程
經濟學中,動態分析是對經濟變動的實際過程所進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關變數在一定時間過程中的變動,這一些經濟變數在變動過程中的相互影響和彼此制約的關系,以及它們在每一個時點上變動的速率等等。動態分析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考慮時間因素的影響,並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的過程來看待。
動態分析
經濟學動態分析是在假定生產技術、要素稟賦、消費者偏好等因素隨時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考察經濟活動的發展變化過程。應用動態分析方法的經濟學稱為動態經濟學。其中著名的動態分析有所謂著名的蛛網理論和宏觀經濟增長與周期方面的理論。而蛛網理論其實只能算是基於時期數的「亞動態分析」,而非基於物理時間變數的真正的動態分析。
主要內容
動態分析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編制時間數列,觀察客觀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趨勢及其規律,計算相應的動態指標用以描述現象發展變化的特徵;第二,編制較長時期的時間數列,在對現象變動規律性判斷的基礎上,測定其長期趨勢、季節變動的規律,並據此進行統計預測,為決策提供依據。
編制時間數列是將社會經濟現象某一指標在不同時間上的數值,按時間先後排列形成的數列,它由指標所屬的時間和指標在某一時間的數值兩個要素構成。編制時間數列要注意時間范圍應該一致,但有時為了生動突出地反映某些方面的變化也可以靈活運用。觀察編制好的時間數列,可以看出現象變化的大致過程和趨勢,但要給予定量分析,必須計算各種動態分析指標。一類是動態比較指標,主要有增長量、發展速度、增長速度;一類是動態平均指標,主要有平均發展水平、平均發展速度、平均增長速度。
數列形成因素
時間數列的形成是各種不同的影響事物發展變化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了便於分析事物發展變化規律,通常將時間數列形成因素歸納為以下四類:
(1)長期趨勢是某一經濟指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發展變化的總趨勢,是由長期作用的基本因素影響而呈現的有規律的變動。
(2)季節變動是指社會經濟現象由於季節更替或社會因素的影響形成周期性變動。它周期短,規律性強,一般為一年,如某些季節性商品的銷售會因季節的不同而波動。但也有以月、周、日為變動周期的,凡在一年內有反復循環周期變動,如節假日市場購貨人數出現的高峰等,從廣義上講都屬於季節變動分析的內容。
(3)循環波動是指變動周期在一年以上近乎有規律的周而復始的一種循環變動,如經濟周期、自然界農業果樹結果量有大年小年之分等。研究宏觀經濟的循環波動問題,需要計算擴散指數和合成指數。
(4)不規則變動是指由於意外的自然或社會的偶然因素引起的無周期的波動。
③ 經濟學是主要是講述哪方面的知識...
包括經濟學產生的過程,學派分類,基本經濟學原理.原理主要是以如何合理配置資源,讓其產生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經濟學的產生和存在.因為,人類生活的過程之中,始終是在資源稀缺的狀態中.資源的稀缺性質導致了交換的發展.有了交換活動,需求和供給相互作用就推動了經濟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經濟學主要圍繞著,經濟學的發展過程,意義;需求和供給的各種關系,價格與價值,商品生產和成本,經濟貿易,經濟運行環境和政策.重要原理有需求價格(收入)彈性,來判斷各種商品的彈性大小以識別在市場中交易狀況,邊際成本,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
④ 什麼是理解經濟變遷過程
內容簡介在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諾思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解經濟變遷過程的方式。二十年前,道格拉斯•諾思通過揭示經濟績效大體上是由支撐市場的制度類型及質量所決定的,激發了經濟史上的一場革命。正如他在開啟新制度經濟學之門的兩本經典著作中所表明的,產權和交易成本是基本的決定因素。這里,諾思闡釋了不同社會是如何形成制度性基礎的,這種制度性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的經濟軌跡。諾思認為,經濟變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適應性效率,即一個社會在創造生產性的、穩定的、公平的以及廣為接受的制度上的有效性——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制度要足夠靈活,從而在應對政治和經濟反饋時能夠被變更或被取代。雖然堅持了早期對制度的定義,即制度是約束人類行為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規則,但是為了探究這些規則的演化以及經濟變遷的深層次決定因素,諾思拓展了先前的研究。利用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諾思把意向性作為關鍵變數,揭示了意向性是怎樣成為社會學習的結果及其隨後是怎樣影響經濟的制度基礎的,進而影響其對不斷變化的環境的適應能力。本書不僅解釋了過去的制度變遷,而且解釋了當今各經濟體之間的不同經濟績效。因此,這部大作也是改進發展中國家績效的重要指南。名家評介這本由大師創作的簡短著作將為人們廣泛閱讀、探討和爭論。它大膽地邁向很少有人涉足的領域,是一本比經濟增長甚至是經濟史更加雄心勃勃的著作。它的主題是經濟變遷,並且敢於提出那些對於專業人士而言仍將迷惑多年的論題。——喬爾•莫可里,西北大學正如諾思早期的經典著作《制度與制度變遷》引起了主導90年代的理解制度的革命一樣,他的新著——《理解經濟變遷過程》——尋求同樣革命性的變遷。現在,諾思把認知成分融入這種分析:意識是怎樣運行的,我們是怎樣形成有關世界的信念和理解的,以及社會怎樣解決——或沒有解決——它們所面臨的問題的。本書是諾思的上乘之作。——巴里•溫加斯特,斯坦福大學政治學教授在這本著作中,諾思再一次開創了經濟研究的新前沿。他提倡探究人類意識,以尋求關於個體和社會獲取的知識如何在文化上和制度上影響變遷過程的理解。他勇敢地闖入了大多數經濟學家比較陌生的領域,如社會心理學和認知科學,並用這些發現深化了我們對當今時代最為迫切的經濟問題的理解:現代技術有巨大的生產能力,可是為何許多經濟體仍然未能實現繁榮?——阿夫納•格雷夫,斯坦福大學這本著作使諾思的研究歷程達到了頂點,並指明了解決當今經濟學中最有價值但也最不易解決的問題的方向:制度是如何演化的。當第一次讀這本著作時,我立即發現了它對我研究工作的意義,並開始反思有關經濟體及其政府如何相互聯系的幾個基本想法。從諾思那裡學到的東西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方式,這種改變是對其智力影響的最好測度。——約翰•約瑟夫•沃利斯,馬里蘭大學
⑤ 簡述政治經濟學的發展過程
摘要 17世紀中葉以後,首先在英國,然後在法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逐漸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資產階級為了同封建勢力作斗爭,必然要求從理論上說明資本主義生產、分配的規律,論證資本主義生產的優越性。這就產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圖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使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點開始轉向生產領域和包括流通領域在內的社會再生產過程。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逐漸形成,並發展成為專門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規律的理論科學。所以,馬克思說:「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產生的
⑥ 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
(6)怎麼理解經濟學的過程擴展閱讀:
經濟學的對象:
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社會經濟發展是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主體創造、轉化、實現價值過程中主客體的對稱關系,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規律,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根本規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
⑦ 概述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西方經濟學基本理論概述
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體系的學科,其體系復雜而龐大。概述西方經濟學很有必要把它產生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區分好宏觀經濟跟微觀經濟的差別,研究西方經濟學有那些科學研究方法,便也顯得尤為重要。
西方經濟學的產生
西方經濟學是指流行於西歐北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它是15世紀西方經濟學產生,18世紀西方經濟學建產以來,特別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一直到目前為止認為是能夠說明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和國家調節的重要理論、概念、政策主張和分析方法進行了綜合和系統化形成的。
西方經濟學家把滿足人類慾望的物品分為「自由取用物品」與「經濟物品」。前者是無限的,後者是有限的,而且在人類生活中後者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類的慾望是無限的,但用來滿足人類慾望的「經濟物品」卻是有限的。相對於人類的無窮慾望而言,「經濟物品」或者說生產這些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這就是稀缺性。這種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活資源的絕對數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對於人類慾望的無限性來說的,再多的物品與資源也是不足的,是相對的。但是,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稀缺性存在於一切時代和社會,所以它又是絕對的。
同一種物品活資源都有不同的用途,人類的慾望也有輕重緩急之分,因此,在用有限的物品與資源去滿足人類的不同慾望時就必須做出選擇,利用現有的資源去生產更多的「經濟物品」來更好地滿足人類的慾望。稀缺性的存在與選擇的必要引起了經濟學的產生。
《西方經濟學》主要介紹流行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現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業經營,還大膽解說政府日益加碼的經濟調控。它既贊美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效率優勢,也無情的剖析市場機制在不少領域資源配置上的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分類
在當代西方經濟學中,按研究的對象來劃分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前者主要是研究資源配置問題,後者主要是研究資源利用問題。
(一)、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中期。從那是直至十九世紀中期,經濟學家在研究國民財富增長的同時,也研究了商品的價值決定,收入分配等問題,提出了各種價值理論,探討了價格機制的作用,這些都是現代微觀經濟學的萌芽。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西方經濟學中邊際效用理論的提出為微觀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集各家庸俗經濟學之大成創立了均衡價格理論,從而確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美國經濟學家E,張伯侖在均衡價格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微觀經濟學最終形成。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它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稀缺性假設、利己主義假設、理性假設。
(二)宏觀經濟學
早在十七世紀中期以後,西方經濟學家所研究的國民財富增長、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與流通等問題都涉及到經濟的總量問題。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的嚴重促進了經濟學家從整個國民經濟的角度來研究經濟波動、物價水平等問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國民收入核算理論體系的建立則成為宏觀經濟學的重要前提。1936年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發表標志著宏觀經濟理論的建立,以後宏觀經濟學不斷發展成為西方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宏觀經濟學是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它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西方經濟學被冠稱為「社會科學之王」,其體系復雜而龐大,因此它的研究方法體系就顯得尤其的重要。結合本學期老師所講跟課本的知識以及自己的知識能力范圍內容,主要介紹如下4種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
所謂規范經濟學,是首先確立一個倫理價值判斷標准,然後據此評價經濟活動的結果是否符合標准,研究經濟活動怎樣才能達到所確立的標准,最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簡言之,也就是回答「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問題。如以經濟增長問題為例,若用規范經濟學來分析,就是:首先確立一些理想的經濟增長標准,如經濟增長應該「穩定」、「可持續」、「促進充分就業」、「保持物價穩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等,然後再看現實經濟增長是不是符合這些標准,如果不符合,再考慮應該怎樣進行調整,等等。
所謂實證經濟學,是試圖摒棄一切價值判斷,只研究經濟現象各變數之間客觀存在的相互聯系和規律,分析、預測各種經濟行為可能帶來的各種後果,據此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議。它要回答的是「是什麼,不是什麼」的問題。如仍以經濟增長為例,按實證經濟學方法,就是首先搜集一些歷史統計資料,然後用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探討經濟增長是怎樣實現的?哪些因素促進了經濟增長?等等,至於這種經濟增長是好還是壞,則置之不理。
目前,西方經濟學家一般傾向於實證經濟學方法,但並不完全排除規范經濟學,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他們擁護資本主義制度。
2、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假定經濟變數的運動總是趨向於均衡狀態,據此研究經濟現象如何達到均衡。如西方經濟學均衡價格理論,就是假定商品價格總有成為均衡價格的趨勢,然後用「價格調節供求,供求影響價格」這一市場機制來闡明均衡價格是怎樣形成的。非均衡分析則認為,經濟變數並不一定趨向於均衡,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經常的。據此研究非均衡條件下,各種經濟變數的變化和運動規律。其基本分析方法被概括為「短邊法則」:即經濟變數的數值取決於最短缺的因素。仍以商品價格為例,按非均衡分析方法,並不一定會成為均衡價格,在多數情況下,商品不是供過於求,就是供不應求,只有偶爾情況下,才會實現供求均衡,達到均衡價格。當商品供過於求的時候,其價格由需求來決定,即所謂「買方市場」;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由供給決定,即所謂「賣方市場」。
目前西方經濟學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均衡分析方法。如微觀部分的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均衡、廠商均衡,宏觀部分的國民收入均衡,都貫穿了均衡分析思路。作為一個系統,社會經濟內部諸因素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因此均衡分析作為一種基本的經濟學方法得到普遍應用,是很自然的。但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系統內部結構是相當鬆散的,並且經常處於變動中,包括各因素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也都在不停地變化,因而非均衡分析的思路也很值得引起重視。
3、邊際分析
邊際分析是19世紀後期奧國學派的門格爾、維塞爾、龐巴維克等人開創的,目前已經成為西方經濟學普遍應用的基本方法,其要點是把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看作一種函數關系,研究「自變數的增量」所引起的「函數的增量」的變化,其目的是要確定一個最佳的自變數值和函數值。例如,在小麥地里施用化肥,施肥量少了,產量上不去,施肥量多了,同樣也可能使麥苗致病,甚至可能將麥苗「燒死」,導致產量下降。那麼,施多少化肥才合適呢?這就需要進行試驗研究。一般的做法是,將一塊試驗田分成若干試驗小區,各試驗小區其它條件保持一致,只是施肥量分別從少到多,逐漸增加,然後觀察比較各試驗小區間小麥產量的變化,看一看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小麥產量的增加呈什麼規律,最後確定一個最佳的施肥量和最佳的小麥產量,這就是邊際分析。
邊際分析方法是貫穿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分析方法。如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邊際產量、邊際成本、邊際收益等概念,宏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消費傾向、邊際儲蓄傾向等概念,以及與其相聯系的一系列「邊際」原理,都體現了邊際分析方法。
4、隨機概率分析
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依據一定的概率發生的隨機過程,這就是「隨機概率原理」。從理論上來講,事物都是無限可分的,也就是都具有「粒子性」,其中每一組成元素都具有相對獨立性,決定了宏觀總體上整個事物的發展變化具有某種不確定性;但同時,事物內部組成元素之間又是相互聯系,即具有「波動性」,從而又使整個事物的運動具有某種規律性。兩方面概括起來,就是事物的運動具有隨機概率性。具體到現實經濟生活來說,世界上千千萬萬個消費者、廠商以及各國政府,他們的經濟行為,無論從單個來看,還是從宏觀總體來看,都是某種隨機概率過程。全部經濟學概念和原理都只能理解為某種經濟現象或過程發生的概率,這是正確理解經濟學規律的關鍵之一。
一般來講,目前在經濟學領域占統治地位的還是傳統機械論思維方式。傳統機械論思維方式,除了孤立地看待各種因素以外,還有一個基本特點就是「精確」地、「僵死」地看待事物各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運動狀態,結果只能在隨機變化的現實面前四處碰壁。如西方經濟學均衡價格理論認為,當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時,就確定了商品的均衡價格。但實際上,商品價格的形成是一個由千千萬萬的廠商和消費者參與的隨機過程,始終在不停地波動,並不存在一個確定不變的均衡價格。
除了上述幾種研究方法外,觀察與實驗、理論模型、數學方法、歷史分析、事實驗證、環境分析、比較鑒別、系統分析、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個人探索與文獻研究、復雜形式邏輯等都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⑧ 如何學習並且真正理解基礎經濟學
學習經濟學,要有數學知識的准備是:
1、微積分(從極限的定義開始,一直到多重積分)。
2、概率論(非連續的、連續的各種概率模型、各種密度函數、概率函數、貝葉斯先驗後驗等等)。
3、數理統計(大數定律、中心極限定理、各種統計指標,期望、方差等等的推到和應用、統計模型等等)
4、線性代數(行列式、矩陣、矩陣的應用)
5、實變函數、泛函分析、隨機過程、博弈論,以及必要的例如C++/Matlab或其他編程工具的學習,此外,為了進行實證分析,R語言或者SPSS、SAS等統計分析程序最好也要掌握一門。
⑨ 如何理解西方經濟學發展的歷史性特點
1.組織體系嚴謹,多流派並存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西方經濟學主要由微觀和宏觀兩大部分構成,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的重點內容。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分析方法是個量分析法,通過對單個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的分析,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分析方法是總量分析法,研究對象是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研究目的是如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西方經濟學從微觀和宏觀的兩個層面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問題。教學內容組織體系十分嚴謹,如薩繆爾森體系和曼昆理論體系。並且,西方經濟學發展的過程中,眾多經濟學派的經濟理論和學術觀點不斷豐富和完善,僅近現代西方經濟學就包括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新凱恩斯主義等。
⑩ 高中生如何了解經濟學
我覺得你可以關注一下有關經濟方面的報道,相關的論壇之類的,先培養一下興趣,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了解這些東西。如果確定你真的喜歡這方面的東西,你就可以看一些經濟學中比較基礎的書籍了。我一直覺得國外的經濟學家寫的書籍條理比較清晰,也比較通俗易懂一些。所以你可以看一下薩繆爾森的《經濟學》,這本經濟學很厚,裡麵包括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但裡面的事例都是以美國經濟作為背景的。如果覺得這本書有點難度的話可以先看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這也是一個美國經濟學家的著作。我個人覺得這兩本書不是很難,高中生應該能看懂的。中國經濟學家裡面,寫的比較好的經濟學基礎的書籍大概只有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但這本書裡面涉及的一些經濟學模型初學者可能理解起來會有一點困難,所以不推薦國內的經濟學書籍。我個人覺得,初學經濟學應該先培養興趣,有了興趣以後才能去學習,而且應該打好基礎。所以不建議看一些不太系統條理雜亂的書籍。
ps:你可以去查一下這幾本書的作者和別人對他們著作的評價,再決定是不是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