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學哪個國家學派好

經濟學哪個國家學派好

發布時間:2022-06-24 20:22:00

⑴ 芝加哥經濟學派-----在美國還是主流嗎

如何阻止拉美國家的工業強國夢呢?戰爭不是好的選擇,因為之前已經打過了,而且代價太大。如果能夠將拉美的經濟發展誘騙上一條精心布設過陷阱的發展道路,使其繼續為美國打工,那一定是種「投資少、收益高」的「好辦法」。但是,沒有人是傻瓜,要想欺騙對美國極不信任的拉美各國,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經過努力,美國人終於還是找到了方法,因為他們發現了「芝加哥學派」。
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又稱「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該學派捍衛的核心價值是相信市場機制跟自由放任,反對任何形式的干預,反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跟凱恩斯主義,因其主要成員為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師生而得名。芝加哥學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年代,其第一代代表人物是法蘭克奈特,但是由於凱恩斯主義在美國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的羅斯福新政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芝加哥學派一直不被人注意。但由於芝加哥學派鼓吹自由、放任,為美國打開拉美各國市場提供了理論支持,於是就受到了美國政府的關注。從20世紀70年代起,大量的(政府和各種基金的)資金被投向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資助其開展研究、召開學術會議、出版雜志和招收留學生。例如,威廉沃爾克基金會就挽救了好幾家瀕臨破產的新自由主義者的雜志,並為芝加哥大學出版新自由主義著作提供了大量資金援助。1947年4月,弗里德曼等人參加哈耶克領導的「朝聖山學會」的首次會議,旅差費也是由威廉沃爾克基金會提供的,而且這個基金會為米瑟斯支付了長達24年的薪水!
在這種背景下,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別在1974年和197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隨後,該學派的舒爾茨和斯蒂格勒又分別於1979年和198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僅芝加哥大學的經濟系就一共產生了22位諾貝爾獎得主,芝加哥經濟學派似乎一夜之間就從一個幾乎無人關注的小流派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社會顯學,新自由主義也就從被個別國家接受發展到被很多國家所接受。
美國所做的准備並不僅限於理論上的造勢,他們還需要把這些理論輸出到拉美的合適人選。50年代中期開始,芝加哥大學的一批教授參與了把芝加哥學派經濟學輸出到智利的一個項目。在該項目中,這些教授選派了一批經濟學家到智利的一個大學去進行經濟學教育,同時從他們在智利培養的學生中選取了一批學生到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讀研究生。這批學生中的絕大部分人在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後又回到了智利,並在皮諾切特軍事政變之後被提拔到很高的位置。美國還把該項目擴展到了其他拉美國家。例如,在阿根廷,美國國際發展署資助設立了庫依歐項目,讓庫依歐大學與芝加哥大學和智利天主教會大學代表作培養經濟學家,僅1962-1967年就選送了27名阿根廷學生到芝加哥大學學習經濟學。這樣,美國就成功地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輸出到了拉美各國。
美國利用芝加哥學派對拉美國家進行的「新自由主義」輸出,和早期的歐洲殖民者派出傳教士對殖民地人民進行洗腦如出一轍。更加可怕的是,這些有機會到美國留學並信奉「新自由主義」的,幾乎全部來自於拉美國家上層社會的精英份子,他們留學回國後會直接將「新自由主義」應用於國內經濟政策。墨西哥當時的總統薩里納斯是哈佛大學的博士畢業生,其內閣成員中59%的部長或副部長擁有美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智利財政部長A.福克萊斯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畢業的經濟學博士,其繼任者E.阿尼納特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智利艾爾文當政時,23位部長中有18人在美國大學獲得博士或碩士學位,4人在西歐獲得研究生學位。阿根廷財政部長多明哥卡瓦略也是留美的新自由主義信奉者。

⑵ 世界經濟學家排名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馬克思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馬克思創立了偉大的經濟理論。就他個人而言,他的極其偉大的著作是《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這是「精髓」,後來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去研究。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Kirkcaldy)。1723~1740年間,亞當·斯密在家鄉蘇格蘭求學,在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Glasgow)時期,亞當·斯密完成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1740~1746年間,赴牛津學院(The Oxford Academy)求學,但在牛津並未獲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獲是大量閱讀許多格拉斯哥大學缺乏的書籍。1750年後,亞當·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不僅擔任過邏輯學和道德哲學教授,還兼負責學校行政事務,一直到1764年離開為止;這時期,亞當·斯密於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獲得學術界極高評價。而後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1773年,《國富論》已基本完成,但亞當·斯密多花三年時間潤色此書,1776年3月此書出版後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亞當·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大衛李嘉圖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李嘉圖早期是交易所的證券經紀人,後受亞當斯密《國富論》一書的影響,激發了他對經濟學研究的興趣,其研究的領域主要包括貨幣和價格,對稅收問題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圖的主要經濟學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書中闡述了他的稅收理論。1819年他曾被選為上院議員,極力主張議會改革,支持自由貿易。李嘉圖繼承並發展了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他認為限制政府的活動范圍、減輕稅收負擔是增長經濟的最好辦法。

弗里德曼


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國當代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以研究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史、統計學、及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197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復雜性等范疇的貢獻。有趣的是,弗里德曼是另一位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法律經濟學奠基人亞倫·戴雷科特的妹夫。其著作《資本主義與自由》於1962年出版,提倡將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讓自由市場運作,以此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他的政治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干預。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並且對1980年代開始美國的里根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都有極大影響。

凱恩斯

⑶ 目前主流經濟學學派都有哪些

綜述:目前主流經濟學學派有以下這些。

宏觀有凱恩斯學派 理性預期學派 貨幣主義學派產業有哈弗學派 芝加哥學派微觀有奧地利學派 新制度學派發展經濟學大體分結構主義和新古典 。結構主義和新古典互相打臉精彩至極。林毅夫搞了個新結構主義統合新古典和結構主義區域經濟學有地緣學派區位論(區位論還分) 經濟地理學派政治經濟學和金融不是很了解了解歷史的話推薦熊彼特的經濟分析史。

古典自由派含第一次革命的亞當斯密和第二次革命後產生的新古典自由派凱恩斯主義含第三次革命的凱恩斯本人和後凱恩斯主義的新古典綜合派新自由主義含第四次革命的貨幣學派、理性預期和供給學派、弗萊堡學派、公共選擇學派等。

⑷ 哪個國家的經濟學好

德國,沒說的

⑸ 5個西方經濟學的主要流派

古典經濟學

亞當•斯密

古典經濟學又稱古典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一般指英國古典經濟學,其傑出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創立者是亞當·斯密,他所著的《國富論》把資本主義經濟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書中批判了重商主義把對外貿易作為財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觀點,斯密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拓展到生產領域。

同時亞當·斯密批判了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才創造財富的片面觀點,認為一切物質生產部門都創造財富。

古典經濟學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將其看作一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社會經濟活動;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則;分析了國民財富增長的條件、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

凱恩斯理論出現以前的經濟思想主流學派,由亞當·斯密在1776年開創。主要追隨者包括大衛·李嘉圖、托馬斯·馬爾薩斯和約翰·穆勒。一般說來,該學派相信經濟規律(特別如個人利益、競爭)決定著價格和要素報酬,並且相信價格體系是最好的資源配置辦法。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體系。17世紀下半葉產生於英、法兩國。主要代表為英國的配第、亞當·斯密和李嘉圖,法國的魁奈等。它反對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作了初步科學分析,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和階級間利益對立。但把資本主義看作永恆的生產方式,沒有認識其歷史的局限性。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凱恩斯

凱恩斯主義,或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 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所謂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試圖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聯系起來的努力成了凱恩斯《通論》以後經濟學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領域,一方面微觀經濟學家試圖找他他們思想的宏觀表達,另一方面,例如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試圖為凱恩斯經濟理論找到扎實的微觀基礎。二戰以後,這一趨勢發展成為新古典主義綜合學派。

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各有其側重點,但小編覺得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都是前人智慧結晶,在理解他們的內涵時,應該採用辯證統一的方式去分析,在差異中尋求共性。

⑹ 經濟學上有什麼理論上不可行卻發展得很好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轉軌經濟體,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走出了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道路,發展成就有目共睹。目前,我國GDP總量超過90萬億元,人均GDP超過9000美元,在經濟高速增長中,我國也成功避開了數次金融危機,沒有爆發過大的系統性風險。應該說,我國的轉軌轉型和改革發展總體上非常成功。

但時至今日,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在前行中也不免遇到了種種問題。「中等收入陷阱」近在眼前,需要我們「奮力一躍」;在崛起中,勢必與既有發達經濟體產生一些摩擦;伴隨高速發展,環境、房價等問題暴露出來,不夠均衡不夠充分的發展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間存在矛盾……中國經濟要想真正轉軌成功,邁進高質量與高收入階段,需要直面這些現實問題,攻堅克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離不開經濟學理論提供的精神養分,尤其是能更准確解釋中國實際的經濟學理論。

不少發達經濟體的騰飛都得益於在不同階段採用了合乎實際的經濟學理論。比方說,助推美國經濟復興的「羅斯福新政」,其不少內涵與後來的凱恩斯主義暗合;「里根經濟學」與「撒切爾主義」實際上信奉的是新自由主義和供給學派的理論,直接促進了當時英美經濟的繁榮;新加坡的騰飛,與其推行「國家資本主義」是分不開的。

上述例子表明,各國有其不同的歷史與現實,因而需要不同的經濟學理論支撐。但中國的情況似乎更復雜,因為目前主流的經濟學理論都源於西方,沒有哪個單一理論能完全准確地解釋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增長,並為接下來更艱難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精準的方向性指引。對此,我國不少經濟學家都進行過反思。經濟學家張維迎認為,作為當下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證明了在一定條件下市場交易能夠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使社會福利最大化,但這一結論依賴於很多假設,而這些假設在中國的現實中幾乎無一成立。因此,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市場會失靈,只有通過政府幹預,才能恢復市場的有效性,但矛盾的是,主張政府幹預經濟也是建立在給定的假設與理由中的,而這些理由與假設也有許多無法成立。據此,張維迎認為,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理論是目前為止對市場經濟理解最透徹、最正確的經濟學說。經濟學家夏斌持有與張維迎較為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建立自己的經濟學理論應當博採眾長,而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理論有許多優點,應當是重要的學習對象。

有趣的是,張維迎的「老對手」林毅夫也認為主流經濟學理論無法解釋中國,但他給出的方案與張維迎不同。他認為,主流經濟學理論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改造世界上蒼白無力,因為主流經濟學理論一般把發達國家的結構作為外生的給定的最優結構,忽視了發展中國家扭曲的內生性,直接把轉型的目標作為轉型的手段,這使主流經濟學理論在發展中國家碰了壁。因而林毅夫提出了新結構經濟學,認為這一理論更能解釋中國。

學界的百家爭鳴與學術交鋒,更說明主流經濟學理論確實在中國的運用方面出了問題。新古典經濟學認為,發展中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要想成功,必須推行市場化、私有化、宏觀穩定化改革,而且這三化的改革必須同時到位才會有效果。但我國的轉軌並未遵循這一範式,而是採取了雙軌制漸進式改革,同樣取得了較大成功,這說明新古典主義未能很好解釋中國的改革轉型。新古典主義也在解釋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因上存在缺陷,因此自我演進出了內生增長理論。內生增長理論涉及人力資源投入和知識儲量的自我積累,認為這是技術創新與生產力增長的根源,因而提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人力資本的不斷提高,並且是全要素生產率越大越好。該理論能夠更好地解釋技術先進的發達國家的增長原因,但它同樣不太適用於發展中國家。林毅夫認為,內生增長理論很難討論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促進經濟的機制和條件有什麼不同,很容易讓發展中國家的學者和政府決策者去追求和發達國家同樣的全要素生產率和在物質資本有限的條件下,單方面追求人力資本的提高。

因此,我們亟須在經濟學理論方面進行創新,因為經濟學理論需要先解釋好中國,才能更好地助推中國經濟。夏斌認為,中國學者要想在較寬意義上的普適性方面真正創造「中國學派」「中國經濟學」,絕不是關起門來自說自話,要形成獨特的、系統的思想體系,需要學習馬克思、馬歇爾、熊彼特等學術大家,善於從前人積累的知識寶庫中汲取養分。

中國的經濟學理論創新的確要秉承開放的心態,取各流派之所長,掙脫數學工具的束縛,並且不迷信權威與主流,不流於簡單的總結堆砌,而要緊密聯系中國實際。比方說,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認為市場是個動態過程,而不是靜態均衡;市場是企業家不斷創造和利用新信息,發現和獲得盈利的協調過程;證明市場的有效性根本不需要新古典經濟學的假設條件,而市場真正的破壞力量是政府對市場沒有約束的干預。奧地利學派的思想,對於我們反思政府過度干預、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地位、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具有很強的指引意義。再比方說,熊彼特對於企業家的定義、對於「破壞性創新」的思索、對於企業家精神的推崇,都能夠為我們堅持以企業為市場創新的核心、弘揚企業家精神提供理論依據。同時,在要市場自由還是要政府幹預這個問題上,中國的實踐與經驗教訓相當之多,從制度經濟學、凱恩斯主義、供給學派中可以汲取很多養分,沒有單獨哪一學派能給我們提供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思想和理念決定了我們的前途命運。既然主流經濟思想和分析框架存在弊端,不適用於中國實情,我們就有必要對其進行反思、改造甚至重建,取各派精華,創建出更符合中國實際的經濟學理論。

⑺ 經濟學有哪些學派

1、重商主義

主要觀點是重視金銀貨幣的積累,把金銀看作是財富的形式,認為對外貿易是財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過出口才能獲取更多的金銀財富。因此,主張在國家的支持下發展對外貿易。但是重商主義的研究只限於流通過程,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經濟理論體系。

2、古典經濟

主要觀點是流通過程不創造財富,只有農業和畜牧業才是財富的源泉。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用農業來概括經濟,用租地農場主的生產經營活動來分析資本的流通和再生產。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經濟學家稱重農學派為「現代經濟學的真正鼻祖」。

3、自由主義

主要觀點是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和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但經濟全球化並不排除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更不等於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新自由主義鼓吹經濟全球化,而是著力強調要推行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即全球化。

(7)經濟學哪個國家學派好擴展閱讀:

經濟學學派中自由主義的發展概況:

New
Liberalism:19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危機嚴重,為適應資產階級新的政治要求,T.H.格林首先提出了既堅持英國自由主義傳統,又實施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國家作用的新理論。

90年代以後,英國自由黨內外很多自稱集體主義者的激進知識分子,主張建立平等、合作的新社會,要求國家在減少日益嚴重的失業和貧困現象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他們從格林的著作中尋找行動的理論依據。「新自由主義」成為他們所推崇的理論的代名詞。

此時的新自由主義事實上是New
Liberalism,因為新自由主義對「自由」解釋與古典自由主義相比有了顯著的不同,提出自由應該是制度框架內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派

11

⑻ 現在世界有三大經濟學流派嗎!!!!

你這么說是可以的。因為馬克思屬於政治經濟學,而凱恩斯和新自由主義分別屬於西方經濟學中的政府幹預陣營和自由經濟陣營。十大理論?這個沒有這個公認吧。少聽些學究亂歸納。你是指十大學派還是十大原理?

⑼ 經濟類要想留學,哪個國家比較好呢

法國、德國都是免學費的。不過德國學制太長,要畢業不容易。

知識要求:

(1)工具性知識。

1、熟練掌握1門外語,具備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第一外語非英語的,如開設第二外語,應盡量開設英語。

2、具有比較完善的數學知識和良好的數學基礎,能夠運用數學方法理解和分析經濟問題。

3、熟練掌握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資料庫進行文獻檢索、數據處理、模型設計、研究分析和論文寫作。

(2)專業知識。

1、牢固掌握經濟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應用技能;掌握經濟運行規律和經濟指標的內在聯系。

2、理解經濟學理論的內涵、發展演進、學派差異及爭論重點。

3、熟悉經濟學理論運用的市場環境、政策依據和政策效果。

4、了解經濟學理論發展前沿和實踐發展現狀。

⑽ 經濟學(凱恩斯經濟學派 古典經濟學派 新古典經濟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是近代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學派。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其創始人門格爾和繼承者維塞爾、龐巴維克都是奧地利人,都是維也納大學教授,都用邊際效用的個人消費心理來建立其理論體系,所以也被稱為維也納學派或心理學派。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哪個國家學派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睡前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1
屬龍與屬龍的婚姻相配如何 瀏覽:191
什麼是延遲的幸福感 瀏覽:600
什麼軟體聽故事睡覺 瀏覽:754
一個女人有一段失敗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755
婚姻里你做過多少違心的事 瀏覽:770
長江流域形成了什麼經濟帶 瀏覽:137
黑牛山有什麼故事 瀏覽:937
健康損害費是什麼意思 瀏覽:750
蟲爾摩斯和美女法醫哪個好 瀏覽:381
錯過愛情英文怎麼說 瀏覽:755
愛孩子的故事怎麼寫 瀏覽:774
妹妹去哪裡玩好幸福 瀏覽:772
湖南健康碼申訴要多久 瀏覽:193
青海大專生事業單位職務有哪些 瀏覽:427
潮汕故事節目有哪些 瀏覽:459
農村經濟體改革最先在哪裡進行 瀏覽:256
俄羅斯人的美女有哪些 瀏覽:990
講不出的故事有多少字 瀏覽:981
沅江事業單位面試完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