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東北經濟什麼為主

東北經濟什麼為主

發布時間:2022-06-24 10:27:03

❶ 中國東北地區的經濟

東北地區在三十年代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原有的工業基礎和緊鄰蘇聯的關系,許多重工業建設項目也都被安排在東北。
東北地區一度佔有中國98%的重工業基地。
東北地區主要有沈大工業帶、長吉工業帶、哈大齊工業帶三個工業帶。 形成了遼中南城市群、哈長城市群兩大城市群 。主要工業城市有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本溪市、撫順市、吉林市、長春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
沈陽經濟區: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五點一線:「五點」即:遼寧沿海岸線上的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等五個重點區域、丹東臨港產業園區、遼西錦州灣沿海經濟區、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一線」即:遼寧將建設1443公里的濱海路。通過打造沿海公路網,連接沿黃海和渤海的「五點」。 東北肥沃的黑土地使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皆為農業大省,其中黑龍江省糧食總產多年全國第一,吉林省糧食單產多年全國第一。
東北的盛產大米、玉米、大豆、馬鈴薯、甜菜、高粱以及溫帶瓜果蔬菜等。「寒暖農分異,干濕林牧全,麥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 即說明了當地的農作物分布現象。沿海地區還盛產海參、鮑魚、牡蠣、對蝦及各種魚類。 中國東北地區旅遊資源豐富,森林、草原、濕地、冰雪、工業、農業旅遊資源在全國獨具特色,生態環境優越,是中國重要的冰雪旅遊和避暑度假旅遊目的地。據統 計,2008年東北地區旅遊總收入達到3400多億人民幣,旅遊總人數達到3.5億人次,國際旅遊人數660萬人次,國際旅遊收入30億美元。
旅遊業正在成為中國東北地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進一步開放開發的先導產業;中國東北地區也已經成為中國旅遊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區域,正在成為國際冰雪旅遊勝地和東北亞區域旅遊集散中心。 省份景點遼寧省沈陽故宮、本溪水洞、五女山、筆架山、興城海濱、鴨綠江、醫巫閭山、清永陵、沈陽方特歡樂世界、大連發現王國、撫順樂高樂園、
青岩寺 、千山、老虎灘、遼沈戰役紀念館、北普陀山、紅海灘、金沙灣、白沙灘、遼河老街 吉林省長春萬壽寺、長春凈月潭、吉林松花湖、延邊防川、長白山天池、吉林高句麗王城、長春長影世紀城、吉林官馬溶洞、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偽滿皇宮、向海自然保護區、吉林霧凇島、五女峰 黑龍江省太陽島、鏡泊湖、冰雪大世界、興凱湖、五大連池、大興安嶺、小興安嶺、扎龍自然保護區、明月島、蓮花湖、二龍山、寧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哈爾濱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伏爾加庄園、大慶黑魚湖生態園、大慶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林甸縣鶴鳴湖景區、杜爾伯特連環湖景區、牡丹江雪鄉、加格達奇北山森林公園、漠河北極村蒙東5盟市錫林郭勒貝子廟、錫林九曲、平頂山、東烏珠穆沁草原、赤峰克什克騰旗黃崗梁、烏蘭布統草原、貢格爾草原、達里諾爾湖、熱水鎮溫泉,通遼大青溝風景區,烏蘭浩特阿爾山天池,呼倫貝爾草原、圖木吉濕地、昆都侖水庫、梅力更自然生態風景區、昆都侖召、滿洲里國門、呼倫湖、貝爾湖、大興安嶺、中國冷極、額爾古納河承德承德避暑山莊、普樂寺、普寧寺、普陀宗乘之廟、磬錘峰、豐寧京北第一草原、木蘭圍場、雙塔山、金山嶺長城秦皇島北戴河海濱浴場、山海關、九門口水上長城、老龍頭、孟姜女廟、鴿子窩、昌黎黃金海岸、青龍祖山、野生動物園、秦皇求仙入海處、燕塞湖、角山長城、長壽山風景區、南戴河度假區

❷ 目前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東三省的定位是怎樣的

1.農業大戶「北大倉」
東三省的糧倉概念大家都知道,主要以自然條件優越的黑龍江為主,當然也有吉林的玉米神馬的。
實際上,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對於農業的投入特別有限,一直是取大於予。我們高中的時候就學過「剪刀差」了,這里有一些老數據:1954-1984,30年,通過剪刀差,農業資金轉移到城市工業6000億,1997-1994,政府年平均從農業拿走938億,同期政府徵收農業稅年平均109.7億。同時,除了全國的農業都在供給工業,作為最先受計劃經濟影響的黑龍江省每天無條件輸出16列火車原糧,10萬噸原油,3萬立方米木材…確實是農業大省,但是都運出去了…並且很多時候,幾十粒大米幾厘錢賣出去,在外省加工成脆脆餅,一塊錢買回來…
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當年鄧爺爺畫圈的時候離黑龍江最遠,以及一些國家政策原因,黑龍江市場經濟最晚。
依靠六十年前豐富的資源和「殖民政府」遺留的基礎,GDP增速在新中國成立後還領先了二十年。然而,今年上半年以百分之五的增速全國最後。
不產糧行不行?
國家要保證糧食安全…
那糧食賣貴一點嘛?
國家要穩定糧價,大家只知道「糧貴傷民」不知道「糧賤傷農」…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一位農村黨支部書記說,傳統農村農民收入相當於城市居民20世紀70年代水平。

另,黑土層也越來越薄,這積淀了千年的黑土地還能舍盡所有喂養我們多久也同樣令人擔憂,屆時黑龍江又將面臨怎樣的境遇?

2.「工業學大慶」
黑龍江確實是資源大省,13個地級市有7個資源型城市。
過去能源工業占黑龍江規模工業比重超過一半,增速超過百分之6.3(手機怎麼打百分號=_=),去年就已經是百分之0.1了。
產能過剩,重工業也不景氣啊。
再說說你們念念不忘的大慶。
我在大慶油田工作的同學說,現在的大慶,一桶桶的從地下抽上來,每桶里就零星飄著些油花。官方數據說抽上來的油有百分之六左右…
就算有油又怎麼樣,國家有政策啊,大慶油田所得稅直接交給中央(全國所有油田,只有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有這政策,可是山東有渤海灣…)!黑龍江因此損失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然而像大慶油田這樣的央企,黑龍江占國有資產的八成還多…
2014年,大慶油田第一次負增長…
同時,大慶油田有油的時候,也不是交了稅就完事兒的,油采上來,國家統一調配,不在黑龍江加工啊!都運出去了…黑龍江原油產量佔全國五分之一,加工量只有3.6(百分號)。

另外,看一看全國百強空氣優良城市名單,從黑龍江這平均水平絕佳良好的空氣質量看,就知道工業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3.軍字型大小的東西就能賺大錢?
大家都以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很好嘛,還有那麼多的軍事工業,肯定能賺錢!
確實呢,東三省確實為軍工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看看黑龍江有多少大學有軍事血統就知道了,而且還有大家熟知的大連旅順港嘛,聽說旅順都有國家級開發區了呢。
靠軍工企業可以賺錢?可以拉動地方經濟?可以為百姓創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你們歐美軍事片看多了,那是萬惡的資本主義!
別的我不太懂,你說在旅順口這么個重要軍事基地,附近要引進個外資企業,與在江浙一帶相比,哪個更容易?

4.從今年的GDP看,黑龍江拖了全國人民的後腿,丁字褲都拽掉了…
只看東北地區的國家政策。
遼寧有沿海經濟帶,有沈陽經濟區,有裝備製造振興政策,聽說還要有煙大海底隧道了…
內蒙古有能源開發政策,少數民族政策,西部大開發政策…
吉林有延邊自治州政策…
黑龍江有玉米大豆土豆黃豆…你敢轉個基因我看看!
2014年,黑龍江上半年GDP增速全國第一,倒數。
(只是對國家政策的客觀描述,沒有表達「國家對不起黑龍江」等觀點的意圖。)

5.糧食運出去了,資源也用差不多了,但是年輕人才卻走了…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多方面原因,有一段幾年那啥幾年那啥的艱苦階段,你們懂得。東北那北大倉好啊,全國人民都知道,於是就開始闖關東,於是只黑龍江一下就擠進來七百多萬人…(-_-#現在的北上廣好像不會這么放縱自己吧…)最主要,東北人民沒有歧視啊,三十年之後都是老鄉,見面還淚汪汪。那時候的東北物產豐富,「棒打狍子瓢舀魚」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人是個大問題,特別是人一下子多起來需要很多物資,環境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帶來的問題就是過分開墾,過分採伐,過分捕撈…兩年前去興安嶺調研,確實也有當地居民偶爾看到熊、鹿、狍子和狼一類的動物,但相比以前,真是少太多。我們老師那輩兒以前去興安嶺還讓熊追過…到我去的時候,熊毛都看不到一根。
終於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度過了某些個想說又不能說的特殊時期,隨著環境意識的增強,天保工程實施,樹也不讓砍了,濕地也要保護,地不能隨便開了,改革也開放了,大家知道沿海好了,於是,黑龍江遷出去了四百多萬。人往高處走嘛,可以理解。可是這么看,不還是遷入了三百多萬么,嗯就你數學好,剩下的豈止三百萬,那七百萬人幾十年得生多少…(東北人現在也算是走到全國各地都有鄉音了)。幾十年過去了,有一些人留戀白雪黑土不願走,有一些人是想走也走不動了…
全國平均每10名在職人員供養3名退休人員,黑龍江每10個在職人員供養7名退休人員。去年,黑龍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倒數第二,把全國平均水平的丁字褲又狠狠滴拽了一把!
年輕人才都流出去了,退休老人都坐在炕頭看《鄉村愛情》呢。
同時,東北高校C9、211比例也不算少,但還是留不住人,畢業生多往南走,甚至繼續讀書直博我同學都選擇了江浙一帶某C9…今年聽說很多當地211高校保研都保不滿,保研政策放開後學生大多選擇外推到北京、上海、廣東、武漢等。無論是師資還是待遇,甚至其他硬體條件,東北地區高校還是不行。

更:知友討論說老年人外出養老人數很多,事實也的確如此。同樣,每對年輕人僅結婚的消費就已經是很大的數額,人才流失多以年輕人為主,這樣的人才及內需損失對東北地區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又更:請自行搜索2014年10月新聞《東北三省20萬老年人今年將到三亞租房過冬》
再更:12月新聞《東三省每年凈流出200萬人 經濟發展明顯減速》

6.以上
題目是「目前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東三省的定位是怎樣的?」以上更多討論的是當下包括黑龍江在內的東三省的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困境。具體怎樣的定位,想來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打算,每屆領導班子也都有自己的算盤。僅個人觀點,在中國當下舉世矚目的經濟增長勢頭下,國家依然准備把沒有多少光環的東三省放在供給、支撐和保障的位置上。

另,東北地區,尤以黑龍江,多遭大家調侃,「大砍省」的稱呼我自己也時常用到。黑龍江人民風確實比較淳樸彪悍,如果你沒去過蒙古國和俄羅斯…但是東北人也一直以「豪爽」、「講究」等特徵而被大家接受。我七歲沒摸過滑鼠就已經把鋤頭玩的比現在的LOL還遛,那時候,我還沒鋤頭高。農民的兒子沒有太多細碎的感情嗑跟你嘮,地里還有一堆苞米等著我回去搓呢…
雖然我們很少說,但東北地區確實在計劃經濟階段甚至現在為全國提供了太多資源。黑龍江的糧倉地位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我們不求國家給我們怎樣的優惠制度,也不求全國人民給我們怎樣的褒贊,因為這都是一奶同胞該做的,我相信,換成是另外的省份面臨東三省同樣的境遇也會做出同樣的奉獻…
同時我們都相信東北地區會有更好的明天。

❸ 東北經濟為什麼倒退

東北的經濟主要11老工業為主,所以說在目前的經濟情況上來看老公也已經越來越差了,所以說東北的經濟就開始倒退了。

❹ 東北的經濟主體

東北三省重要的糧食產物有:玉米、水稻、小麥、高梁等。

東北三省,簡稱東三省,是對位於中國東北部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總稱。

東北三省地區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溫和濕潤,雨熱同期,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尤其是肥沃的黑土地,為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人少地多,糧食商品率高,土地連片,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也是東北地區成為我國商品糧基地的重要條件;東北三省主要生產的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高梁;經濟作物有:大豆、甜菜。東北平原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的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作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東北三省為全國糧食供給做出了傑出貢獻。

❺ 東北經濟水平和江浙滬的差距有多大

東北經濟水平和江浙滬的差距有多大?大體上,中國區域劃分如下: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東北目前最能吸引年輕人的是什麼?

是高等教育。想不到吧!

有近二百萬外地年輕人正在東北接受高等教育,是東北每年出生人口的三倍,相當於東北1990年~2002年出生的年輕人總數的六分之一。

全中國1265所大學中,有140所分布在東北。東北大學和大專之和達到259所。

東北每年培養博士生約5400人,中國每九個博士生就有一個在東北讀書。

東北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生育率最低的地區,每年出生人口僅有70萬左右,佔中國4~5%。而每年從東北高校畢業的學生就有近一百萬(包括大專生、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由於出生人口少,高校多,東北已經成了除北上天三個直轄市外,中國高考最容易的地區之一。每年都有好幾萬高考移民來東北讀高中。

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也讓東北年輕人更加追求高學歷。遼寧年輕人考研意願是中國的兩倍,2016年遼寧參加高考21.2萬人,2020年考研報名11.9萬,佔比近六成。中國2016年參加高考約950萬人,2020年考研報名約250萬人。

❻ 東北三省的經濟基礎是怎樣的

東北三省礦藏豐富,開發時間長,重工業發達,經濟基礎雄厚,在我國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許多城市都是聞名全國的工業基地。 遼寧省礦藏以煤、鐵為主,工業產品主要有鋼材、鋼鐵、原煤、重型機器等。遼寧省是我國著名的工業基地,輕重工業一直名列全國前列。沈陽以機電、重型機器製造為主,是東北最大的工業城市;鞍山是著名的鋼鐵工業城市,號稱「鋼都」;撫順是煤炭工業城市,有「煤都」之稱。遼南地區是本省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遼東是全國著名的柞蠶絲地區,產量佔全國的80%,遼東半島光熱條件好,是蘋果等水果的重要產區。 吉林省林業資源豐富,林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30%。礦藏資源有鐵、錳、金、銅等,工業產品以汽車、客車、光學儀器、農機具、石油、鋼鐵為主。省會長春以生產汽車、光學儀器而聞名;吉林市是聞名全國的化學工業基地,集化肥、農葯、醫葯生產體系於一身;四平是松遼平原中的鐵路樞紐和工業城市;延邊是著名的水稻產區。本省中部盛產大豆、高粱,是資源農耕地區和糧食生產基地,西部興安嶺草原廣闊,畜牧業發達,成為牲畜良種基地。 黑龍江省是全國重要的蓄林區和林業基地,木材蓄積量約佔全國的1\4.礦藏以煤、石油、金最為重要。黑龍江省交通便利,鐵路運輸里程長達7000千米,是全國鐵路里程最長省份之一。省會哈爾濱是全國著名的機電工業城市;大慶是我國最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齊齊哈爾是全省第二大工業城市。三江平原經過艱苦開拓,已由「北大荒」改成「北大倉」,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本省的木材採伐量、大豆、甜菜、亞麻產量居全國第一位。

❼ 東北三省的經濟

東北三省經濟起步較早,為新中國的發展壯大做出過歷史性的貢獻,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經濟建設。東北三省以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四個副省級城市為突破口,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特別是十六大提出了「支持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改造,支持資源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扶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等政策,確立為東北三省新的發展戰略,並繼續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更加促進東北三省的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
2002年, 東北三省國內生產總值達11603.2億元,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91.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76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346.7億元。三次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12.9:49.7:37.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833.5元。
東北三省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現已形成由水陸空立體交通組成的綜合運輸體系,為市場交易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鐵路營業里程12847.6公里,佔全國的18.3%;公路里程149332公里,佔全國的8.8%;內河航運里程7657公里,佔全國的6.3%。六大海港——大連、盤錦、丹東、營口、錦州、葫蘆島,與五大洲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 國內、國際航線連通著日本、俄羅斯、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100多個大中城市。郵電通訊發展迅速,光纖、 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程式控制交換、移動通信、數字通信等輻射全國、通達世界,公用電網以及網點密布、業務種類齊全、具有多種運輸手段的公用郵政網。城市的供水、供氣等生活服務設施日臻完善。
東北三省地域遼闊、土地肥沃,為農林牧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東北三省作為國家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承擔著糧食儲備及特殊調劑任務,為支援國家建設和保持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九五」期間,東北經濟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已達13.3%,人均糧食產量為628.8公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8倍。東北的生物資源豐富, 具有發展大宗農畜產品加工業的優勢。

❽ 東北那個省經濟最發達主要的產業是什麼啊

說省的話那是遼寧,遼寧省2009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06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9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7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12億元,幾項指標基本都占東北前列。
遼寧的主要產業為裝備製造、鋼鐵、石化、農產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

如果說城市的那是遼寧的大連,大連是東北三省唯一一個年生產總值(GDP)超過3000億元的城市。

❾ 東北經濟應該如何發展還有出路嗎

第一,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產業。東北地區幅員遼闊、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高、農林牧漁和礦產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較好,且與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如木材、石油)的俄羅斯接壤,因此具有發展資源開發及深加工產業的天然優勢,如農產品加工和製造、中葯、木材加工和傢具、旅遊休閑健康等服務業。目前這些產業在東北都有一定的基礎,主要問題是產業鏈短、加工度或開發度比較低,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第二,勞動密集型產業。盡管東北由於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錯失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WTO以來勞動密集型產業高速增長的機遇,但並不意味著東北就要回過頭去再補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課。東北雖然也出現了以遼源襪業集群為代表的輕紡工業基地,但整體上來看,東北並不具備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條件。東北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來看並不低,要高於許多中西部省份。東北三省總人口合計1.09億,其中農村人口4231萬,農村人口規模大致相當於山東、四川,低於河南,但東北地區土地肥沃、人均耕地多,農民外出打工的動力不強。而且現在選擇勞動密集型行業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隨著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漲,紡織服裝行業正加快向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將紡織服裝行業的加工環節保留在國內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此,重新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可能就是一錯再錯。

第三,傳統資本密集型產業(重工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東北已經形成以機械裝備、汽車、石油化工等產業為代表的重工業部門,不但具有技術實力國內領先的龍頭企業、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而且積累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吉林報告》中的數據表明,2015年吉林省裝備製造、汽車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在對標省份中(浙江、江蘇、廣東、上海、重慶)明顯處於中等偏上水平。例如,吉林省的通用設備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為158.8萬元/人,僅低於廣東(336.6萬元/人),分別是浙江、江蘇和上海的2.3倍、1.5倍和1.4倍。東北傳統資本密集型產業並不缺乏技術和人才,但是缺少市場意識,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比如,東北雖然有一重、哈電這樣技術水平全國領先的企業,在解決國家重大戰略性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卻曲高和寡,開發的產品市場接受程度低、競爭力差。因此,對於傳統資本密集型產業,根本上是要通過深化國企改革,增強企業的市場意識。同時,鼓勵在這些領域大眾創業和吸引外部投資,形成一批更具活力的民營企業。

第四,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看,由於後發國家在新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的水平比較接近、而且沒有沉澱投資的鎖定,每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是後發國家實現「彎道超車」的契機。對一個國家如此,對一個地區同樣如此。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集中力量,在某個(或某幾個)新興產業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確立技術標准、建立產業生態。對於東北而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兩條路徑。一是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原有的石化化工、冶金等產業可以延伸產業鏈,為新興產業提供所需的新型原材料、元器件;汽車、裝備等產業可以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進行改造升級、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二是培育新興技術並使其成長為未來的支柱產業。這方面貴陽做出了很好的示範——貴陽除了氣溫低、電價低的優勢,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人才、技術、產業基礎並不好,但通過率先布局大數據產業,快速成為國內大數據產業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同樣,東北三省也可以選擇具有某些方面優勢(不是全面優勢)的新興產業加以率先布局,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❿ 東北主要是什麼經濟

東北三省重要的糧食產物有:玉米、水稻、小麥、高梁等。

東北三省,簡稱東三省,是對位於中國東北部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總稱。

東北三省地區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溫和濕潤,雨熱同期,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尤其是肥沃的黑土地,為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人少地多,糧食商品率高,土地連片,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也是東北地區成為我國商品糧基地的重要條件;東北三省主要生產的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高梁;經濟作物有:大豆、甜菜。東北平原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的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作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東北三省為全國糧食供給做出了傑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東北經濟什麼為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溫暖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437
四川省富順縣經濟如何 瀏覽:811
如何正確教導孩子的生理健康 瀏覽:302
哪個故事書里有觀書有感宋朝的 瀏覽:75
睡前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1
屬龍與屬龍的婚姻相配如何 瀏覽:193
什麼是延遲的幸福感 瀏覽:600
什麼軟體聽故事睡覺 瀏覽:754
一個女人有一段失敗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755
婚姻里你做過多少違心的事 瀏覽:770
長江流域形成了什麼經濟帶 瀏覽:137
黑牛山有什麼故事 瀏覽:937
健康損害費是什麼意思 瀏覽:750
蟲爾摩斯和美女法醫哪個好 瀏覽:381
錯過愛情英文怎麼說 瀏覽:755
愛孩子的故事怎麼寫 瀏覽:774
妹妹去哪裡玩好幸福 瀏覽:772
湖南健康碼申訴要多久 瀏覽:193
青海大專生事業單位職務有哪些 瀏覽:427
潮汕故事節目有哪些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