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西哪個城市的未來潛力最大誰會成為下一個「太原」
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之下,國內的600多座城市都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態勢,很多在之前發展不太好的城市,在現在得以嶄露頭角,有的城市在省內排名逐漸提升,直逼省會城市。
在國內眾多省份當中,山西省的發展並不是最好的,但是作為煤炭資源大省,山西在全國范圍都有極高的知名度,甚至有很多人一提到山西就會想到煤老闆,其實,我們如果將山西省的經濟分解來看,除了煤炭資源之外,其餘的經濟發展並不是特別突出。
運城鹽湖更是我國最早開發的鹽湖,在5000多年前,這里便發現了食用鹽,目前這里被開發成為了旅遊景區,最奇特的當屬於人可以浮在湖面上,更有著“中國的死海”之稱。
就目前運城的經濟總量來看,在發展上是和太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有了一系列的資源作為支撐,更有便利的交通,也讓這座城市完全具備崛起的潛力,在未來成為下一個“太原”也不為過,對此,你怎麼看呢?
㈡ 長治、運城和呂梁這三座城市中,在未來誰會成為山西第二城呢
山西省位於我國的太行山以西,與經濟第三大省山東省僅有一山之隔,曾經這里一度是一個繁榮的省份,但是在能源工業的勢頭逐漸退卻之後,這里的經濟發展就暫時緩慢了下來。省會太原的經濟水平一直位於省內第一名,在2019年的GDP為4028.51億元,雖說在二線城市裡並不算是太出眾,但是也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帶動著省內其他城市的發展。令人期待的是,省內經濟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名的城市GDP差距甚小,在未來誰會成為山西第二城呢?
小編說了這么多,你覺得哪座城市最有希望晉升為山西的第二大城市呢?留下你的寶貴意見吧。
㈢ 運城的經濟
運城市按照「一產調優,二產調強,三產調大」的發展思路,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一是重型卡車、農用車、商用掛車、動車機車等現代裝備製造產業;二是電解鋁、氧化鋁、金屬鎂等鋁鎂深加工產業;三是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農產品加工產業;四是鹽化工、日用化工、煤化工、焦化、醫葯化工等新型化工產業;五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術產業。運城市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40.1億元,比上年增長9.2%;財政總收入完成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08.9億元,增長22.0%;三大產業比重為17.2:44.3:3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1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98元。
2014年,運城市實現生產總值120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財政總收入完成101.7億元,增長11.4%。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38.9億元,增長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697萬元,比上年增加1227元,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226萬元,比上年增加1818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125元,比上年增加840元,增長11.5%。 「嫘祖養蠶」、「後稷稼穡」、「舜耕歷山」等與農業有關的傳說均發生在運城。四、五千年以前,河東先民已掌握了種植高粱的技術,開中國高粱栽培之先河。三千多年前,已有勞動人民在黃河、汾河谷地建立了農業據點。新中國成立後,運城一直是重要的麥棉基地。轄區13個縣市中的11個被列為山西省商品糧基地縣,六個被確定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兩個被列為國家商品棉基地縣,運城被稱為「山西的烏克蘭」。運城的農業形成了果、畜、菜、糧、棉五大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232家,其中,粟海、忠民、新絳蔬菜產業集團等企業跨入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運城久負盛名的十大特色農產品:冬小麥、棉花、蘋果、板棗、王過酥梨、絳縣山楂、蒲州柿子、臨晉醬玉瓜、萬榮大黃牛、黃河鯉魚。
運城市2013年農作物種植面積801.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2%。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86.4千公頃,增長2.9%;棉花種植面積21.4千公頃,下降35.2%;油料種植面積11.2千公頃,增長2.6%;蔬菜種植面積57.6千公頃,增長0.5%;果園面積158.8千公頃,增長7.2%。全年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為366.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6%。其中,農業產值282.8億元,增長3.9%;林業產值5.3億元,增長15.7%;牧業產值51.7億元,增長5.8%;漁業產值2.4億元,增長15.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9億元,增長5.5%。 2014年,運城市糧食播種面積990.4萬畝,糧食總產量31.6億公斤,比2013年增長1.6%。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為394.8億元,比2013年增長5%。 2013年,運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52.1億元;貨物進出口總額完成174567萬美元,其中出口完成48257萬美元,進口完成126310萬美元。接待國內遊客2889.4萬人次,其中接待入境客者17.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12.6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507.3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829.2億元。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329.8億元。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30家,全年保費收入45.5億元。零售業完成430.3億元,批發業完成61.8億元,住宿餐飲業完成60.0億元。
2014年,運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2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3%。旅遊總收入268.8億元,增長26.4%。外貿進出口總額15億美元,同比下降14.2%。
圖冊部分圖片來源
㈣ 太原,臨汾,運城這三座城市中,你覺得誰能成為江西的第一大城市
第三個城市是我們的運城。運城,你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確實,運城的名號並沒有太響亮。但是,運城卻是山西一個正在發展的巨大潛力的城市,因為運城一切,不管是正在慢慢變好的環境,還是正在蓬勃發展的經濟,又或者是正在大眾化的文化,都是一個好的信號。你會給這樣潛力巨大的運城投票嗎?
㈤ 為什麼說運城市是山西省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了
山西省太行呂梁兩山並立,其間有雁陣形分布著6塊盆地,除了陽泉和呂梁分別處於兩大山脈的深處之外,其餘9市單獨或共享著這些盆地,地理位置都很好,又各具特色,天然條件算是難分高下。
運城這里很不簡單,隨手一指都有歷史重要的故事;隨腳一踢都可能踢出文物來;隨便從哪裡拉出一個老漢來,就算身上有土,發上有草,吐出一句當地土話來,寫成文字都會嚇你一跳。比如“頗煩”。
㈥ 運城市的綜合實力在山西處於什麼位置
運城市的綜合實力在山西處於中等位置
運城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全市小麥、棉花產量和商品量均佔全省的50%和70%以上。果、畜、菜、魚、蘆筍等農產品產量均居全省之首。全市果、菜面積分別為300萬畝、64萬畝,設施農業42萬畝,30個農產品獲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全市糧、經比例為5:5。肉、蛋、奶產量分別為7.3萬噸、6.2萬噸和1.2萬噸。全市初步形成了果、畜、菜、麥、棉五大主導產業。�
運城是山西新興的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無機鹽化工基地——南風集團、裝備居世界第一的製版基地——運城製版集團、亞洲最大的鋁工業基地——山西鋁廠、全國第二大銅冶煉基地——中條山有限公司、鐵道部的龍頭企業——永濟電機廠、全國大型鋼鐵冶煉企業——海鑫集團均在本市。目前,冶金、化工、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製造四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快速發展,醫葯、玻璃器皿、新型材料三個具有潛在優勢的亮點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關鋁碳素、南風、芮城華泰等十大工業園區初具規模,南風、製版、關鋁、豐喜、亞寶、海鑫、振興等一批大企業集團迅速崛起,全市工業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前「三強」。�
運城近年來外向型經濟長足發展。2003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59億美元,同比增長85%,總量和增幅均居全省首位。目前,全市自營進出口企業108家,對外貿易拓展到6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包括化工、機械等10多個類別300多個品種。�
運城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交通上,南同蒲鐵路縱貫南北,侯西鐵路橫亘東西,運(城)三(門峽)、運(城)風(陵渡)、侯(馬)運(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拓寬了通往中原、西北和華北的通道。全市公路里程達到8472公里,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里程235公里,佔全省近1/4。公路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9.6公里,一小時公路圈初步形成。運城民航機場可望年內通航。新禹高速公路正加緊建設。水利上,全市擴建新建了尊村引黃、禹門口提水樞紐等提水工程。通訊上,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16%,基本實現市話交換程式控制化,無線通信移動化。�
運城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全市經濟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292.3億元,同比增長15%;財政總收入34.2億元,同比增長2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7.6億元,同比增長4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億元,同比增長1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7.6億元,同比增長21.7%;外貿進出口總額3.59億美元,同比增長8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2元,同比增長12.1%;農民人均純收入2321元,同比增長7.6%;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4.9:58:27.1。
㈦ 坐運城、至太原高鐵需多長時間
運城至太原每天25趟高鐵,大概需要時間2小時20分鍾左右
以下是部分車次和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