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將文化產業充分融入夜間經濟
中國旅遊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戰冬梅表示,夜間游市場潛力巨大,已成為旅遊目的地夜間消費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旅遊研究院3月發布的《夜間旅遊市場數據報告2019》中顯示,2019年春節期間國內夜間總體消費金額、筆數分別達全日消費量的28.5%、25.7%,其中,遊客消費佔比近三成。攜程、驢媽媽等旅遊平台的夜遊產品的訂單也都在穩步增長。
80、90甚至00後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熱衷熬夜,同時對夜間娛樂活動有著巨大需求。據相關調研顯示,2019年中國年輕女性「夜蒲族」熬夜選擇的外出場所中,78%選擇電影院,67%選擇酒吧或KTV。除了這些典型的傳統娛樂場所外,24小時便利店、不打烊書店等,也成為年輕人租房的考慮因素以及夜間活動的重要場所。
2019年中國年輕女性「夜蒲族」熬夜選擇外出場所佔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夜經濟形成多元化發展趨勢
逛夜市、賞夜景、吃夜宵……日漸多元化的夜經濟,也使得城市經濟更加繁榮。多地藉助夜經濟政策東風,將購物、餐飲、文化、娛樂、觀光、旅遊、交通等有機結合,形成多元業態發展的格局,在推進消費升級的同時,也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
模式一:多元商圈盤活經濟
天津西站地區的紅橋區運河新天地夜市,抓住夜經濟新規推出的機遇,將15個經營蕭條的獨棟建築,變成以夜市為核心的「夜經濟」商圈。
天津市紅橋區商務局副局長王健說,運河新天地夜市是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突出特色餐飲業態的精品美食街區。同時,還設有時尚商品、兒童游樂、極限運動、音樂噴泉、運河文化廣場等服務業態和觀光景點。
紅橋區副區長徐衛京介紹,夜市自5月18日開街以來,平均每日客流超2萬人次,32個小吃商戶日均營業額超過20萬元,夜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步顯現,也對周邊區域產生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夜市為核心的「夜經濟」商圈初步形成。
模式二:消費升級帶動夜間旅遊發展
華燈初上時,乘坐浦江遊船,是打開「夜上海」的一種獨特方式。泛遊浦江之上,溫婉流動的江水與現代建築的倒影相結合,在江南特有的溫柔中藏著現代化的科技感,讓人們感受屬於上海這座國際大城市的獨特魅力。
上海浦江游覽集團副總經理洪朝輝說。居民消費升級倒逼企業加強創新,促進企業供給多元化。過去消費者夜遊黃浦江主要是看風景,現在他們有了更多需求,如選項豐富的美食、精緻的伴手禮、方便的服務設施及友好的服務人員,以及一些演出或慶典活動等。目前,上海共有34艘遊船經營黃浦江游覽項目,年客流量300萬人次以上,暑期旅遊高峰的日均客流量逾1萬人次。
模式三:「美食+文化」的新夜市
今年5月1日起,位於北京前門阿里山廣場的啤酒花園試營業,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這個建立在古老地段的年輕夜市就聚集了充足的人氣。據阿里山廣場運營負責人趙宇介紹,阿里山廣場啤酒花園的全稱是「大前門里小酒館」,在夜市的小舞台上還會有非遺的傳承人表演皮影,小提琴演奏等文化表演。未來這里還會舉辦與北京、前門相關的各種活動,如展出老前門的舊影像等;結合年輕人的喜好,做各種有趣的快閃活動。
趙宇表示,這兩個多月里,前來夜市消費的人群中80%以上是北京市民,多數是年輕人。6月份的銷售額是5月的1.8倍,估計7、8月份隨著暑期的來臨還將帶來銷售高峰。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文化娛樂產業投資前景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貳』 中國各大城市發力夜間經濟,「夜貓子」能拉動哪些方面的經濟增長
「夜間經濟」又稱「24小時城市」。它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英國提出的改善城市中心區「夜間空巢」現象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英國率先正式提出「夜間經濟」的概念。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夜經濟」有其特殊的屬性和地域特徵。它與城市文化密切相關。商業活動與日間經濟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是以非特定服務、大眾文化、休閑娛樂為中心的經濟活動。它更加註重公民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
夜間經濟,可甜可咸,可在夜間博物館停留,也可深夜,或輕按手機。夜經濟需要人文關懷。它還需要網紅店的搶眼效應、廣場的聚集效應、公共服務「營業時間」的延長。
『叄』 市委書記逛街擼串帶頭消費,夏季應該如何推動「夜市」經濟
攜手地方政府,積極加強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促進城市夜間經濟的協同發展。積極響應並參與地方政府號召的夜間活動,得到政府的支持,選擇商業繁華的地段,生意會更好!
『肆』 請問支持夜間經濟發展政策有哪些
進入21世紀以來,各大城市逐漸意識到夜間經濟這股不可小覷的勢力,紛紛出台相關政策文件予以支持,試圖將其做大做強。2019年,繼上海發布《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後,北京市將夜間經濟納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2年,北京將有一半以上便利店實現24小時營業,深入推進「深夜食堂」,此舉立馬再次將「夜間經濟」推上話題高潮。2019年6月,濟南發布《關於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立志打造「泉城之夜」品牌,應聲加入浩浩盪盪的「夜經濟」發展大隊,按照這個勢頭,預計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城市出台政策,爭相成為「不夜城」。
圖表1:中國各市關於推進夜間經濟政策
2019年5月,根據銀聯商務大數據旅遊消費監測中心發布的《2019年「五一」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17-2019年,遊客夜間旅遊參與度逐年提高、消費逐步走旺。2019年「五一」,遊客夜間消費金額佔到全天的29.92%,夜間旅遊已成為遊客感知當地文化、體驗當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
80、90甚至00後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熱衷熬夜,同時對夜間娛樂活動有著巨大需求。據相關調研顯示,2019年中國年輕女性「夜蒲族」熬夜選擇的外出場所中,78%選擇電影院,67%選擇酒吧或KTV。除了這些典型的傳統娛樂場所外,24小時便利店、不打烊書店等,也成為年輕人租房的考慮因素以及夜間活動的重要場所。
2019年,繼上海發布《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後,北京市將夜間經濟納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2年,北京將有一半以上便利店實現24小時營業,深入推進「深夜食堂」,此舉立馬再次將「夜間經濟」推上話題高潮。2019年6月,濟南發布《關於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立志打造「泉城之夜」品牌,應聲加入浩浩盪盪的「夜經濟」發展大隊,按照這個勢頭,預計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城市出台政策,爭相成為「不夜城」。供參考。
『伍』 如何做好夜經濟措施
要政府鼓勵。夜經濟(Night Economy)所謂夜經濟,是以市民和遊客為消費主體,以購物、休閑、文化、健身為主要形式,時間段大約是從晚上七點之後到次日六點之前的各種消費。
『陸』 談談應從哪些方面著手促進夜間經濟發展
有三個方面:第一,就是開啟地攤市場,第二延長各大商業中心的營業時間,第三就是媒體跟蹤持續報道。
『柒』 城市發展夜間經濟要注意什麼
城市發展夜間經濟要注意四大陷阱
一是定位陷阱。夜間經濟該不該搞?怎麼搞?搞多大規模?這幾個問題是每個城市發展夜間經濟之前必須要反復研討的工作。事實上中央提出發展夜間經濟之後,多地加快相關規劃、政策出台。發展至今,所謂的「24小時商圈」見光死的不少,很多地方連日光經濟都沒搞清楚就開始發展夜間經濟,沒吃胖不說還造成了消化不良。
二是業態陷阱。夜間經濟必須依託強大的消費能力和獨特的城市IP,否則很容易造成業態單一、形式重疊這樣的商業老問題。很多地方的夜間經濟只是簡單的將商場消費時間延長,除了消費時間不同之外,其它跟日間並無差異。這樣做讓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反而帶來負面影響。
三是選址陷阱。應該看到,夜間經濟是「喜舊不喜新」的。比起新區,已經天然形成的商圈、特色街區才是發展夜間經濟更好的載體。畢竟,消費習慣的培養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貿然開拓新區,只會帶來額外的負擔和更大的風險。
四是配套陷阱。到了凌晨,必然存在交通問題。很多地方商場營業時間延長了,但公共交通還是按時下班,給出行帶來不便。計程車、網約車當然可以用,但地鐵可以帶來更強的消費催生動力。
『捌』 商場如何發揮藝術燈光作用挖掘「夜經濟」
藝術燈光一是要柔和,讓人感到舒適不刺眼,另外就是燈光要和背景音樂一起完美結合,烘托出喜慶祥和歡樂的氣氛。
『玖』 如何更好的發展夜經濟
要想更好的發展夜經濟,地勢氣候宜人,還有就是嗯,人群集中的地方。
『拾』 夜間經濟未來發展趨勢如何會有哪些新的消費形態
2019年中國主要城市開始推行夜間經濟發展模式,通過進一步拉動內需促進消費服務第三產業發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研究發現,夜間經濟涉及餐飲、文化、游覽、購物等多元化的商業形態,北京、長三角地區、廣東、山東、川渝地區等開始推行夜間經濟城市的網民最關注夜間經濟發展動向。夜間旅遊需求增長迅速,夜遊產品開發正加速,參考國外發展經驗,夜間經濟需要根據城市特色打造,促進經濟良好循環。
夜間經濟的消費者不僅有助於拉動本地居民的內需,還能延長外地遊客、商務辦公者等的留存時間,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中國線上及線下的夜間消費需求逐漸豐富,夜間消費比例約占總體零售消費的六成,預計2020年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
總結起來看,中國夜間經濟業態發展要素,其中有一下4點:
第一點是夜間管理。畢竟夜間經濟所需要消耗的時間在晚上,這個需要完善夜間管理組織和夜間管理手段。
第二點是營商環境。夜間人們不願去往更遠的地方,則需要提高企業經營的便利性,方便用戶。
第三點是交通,不排除有三五好友約在一起玩,需要有便利的夜間公共交通體系,否則在一些不便交通的地方,影響用戶出行。
第四點是安全與環保。夜間安全是第一,需要加強城市安全程度,增加夜間照明和指示,提高衛生與健康。
中國夜間經濟業態發展趨勢
1.集中資源,規劃夜間經濟商圈。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夜間相比日間,劣勢在於人流量少而分散,交通相對不夠便利,以及商業運營成本上升。因此資源集中,人流集中是夜間經濟發展的核心。規劃夜間經濟的商圈,能夠減少所需夜間交通運營線路,將夜間活動的人流商戶集中起來,減少商戶的運營成本,提高銷售額,並且能夠最大化豐富消費者夜間消費體驗。
2.更加多元化業態,豐富夜晚生活。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2019中國整體人均收入減緩,社會零售消費增長減緩,夜間經濟可以進一步擴大內需,提升經濟活力支撐國民經濟,是大勢所趨。同樣人民的消費習慣改變升級的趨勢也是不可忽視的,除開傳統的購物零售,人們希望能夠在夜間享受如同一樣多彩的活動,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文化體驗類。隨著夜間經濟的發展,夜間表演、夜間社交、夜間游覽等相關項目會不斷豐富多彩。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報告丨2019-2022年中國夜間經濟產業發展趨勢與消費行為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