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河源的經濟中心在哪裡

河源的經濟中心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21 19:14:05

1. 廣東河源市,商業中心在哪裡

河源市商業中心

河源市源城區越王大道與永康路交匯處河源市商業中心JJMALL第一層L146

2. 河源哪些鎮就經濟比較好

1.忠信鎮是河源公認的第一大鎮,因為忠信鎮地處燈塔盤地是其周圍三縣十個左右鎮的商品集散地。2.老隆鎮、仙塘鎮是龍川縣和東源縣的縣府駐地,老隆鎮商業基底不錯,仙塘鎮工業不錯。3元善鎮、紫城鎮、陽明鎮是連平縣、紫金縣跟和平縣的縣府駐地同上。4臨江鎮、古竹鎮、埔前鎮臨近市區,得益於市區輻射。燈塔鎮(二級中心鎮)、澗頭鎮(河源工業新秀)、上莞鎮(水泥業支柱)還有隆街鎮、藍口鎮等等了。

3. 河源哪裡是市中心

你好

河源市源城區是河源的市中心,具體請看地圖藍色區域。

4. 河源有幾個縣,幾個區,分別是什麼

5個縣1個區。截至2019年4月,河源市管轄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共五縣一區。全市現設有99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251個村委會和155個社區居委會。

1、源城區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河源市的最南端。 以老城區為中心,東臨河源市紫金縣,南臨惠州市區惠城區,西臨惠州龍門縣,北臨河源市龍川縣、和平縣。總面積361.5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4月,源城區轄5個街道:上城街道、東埔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崗街道;2個鎮:源南鎮、埔前鎮。

2、和平縣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上游,粵贛邊境的九連山地區。東連龍川縣,南鄰東源縣,西毗連平縣,北與江西省定南縣、龍南縣接壤。總面積2286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末,和平縣轄17個鎮,管理25個居民委員會,21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60個居民小組、3804個村民小組。縣人民政府駐陽明鎮解放路。

3、紫金縣

位於廣東省東中部、河源市東南部、東江中游東岸。東接五華縣,東南與陸河縣相連、與海豐縣毗鄰,南與惠東縣相鄰,西南與惠城區相接,西與博羅縣隔東江相鄰,西北與源城區相接,北與東源縣交界。截至2019年4月,紫金縣全縣設18個鎮、273個村委會26個社區居委會。全縣總面積3627平方公里。

4、龍川縣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東連興寧、五華,南鄰河源,西接和平,北界江西定南、尋烏。全縣總面積3089餘平方公里。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龍川縣轄25個鎮(老隆、四都、黃石、細坳、車田、貝嶺、黎咀、上坪、豐稔、赤光、龍母、回龍、田心、鐵場、登雲、通衢、鶴市、黃布、紫市、佗城、岩鎮、新田、附城、義都、麻布崗)。

5、東源縣

地處廣東省中部,東鄰龍川縣、梅州市五華縣,北接和平縣、連平縣,南靠河源市區和紫金縣,西連惠州市龍門縣、韶關市新豐縣,是珠江三角洲與粵北山區的結合部,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66.6公里,面積4070平方公里。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東源縣轄20個鎮(仙塘鎮、燈塔鎮、駱湖鎮、船塘鎮、順天鎮、上莞鎮、曾田鎮、柳城鎮、義合鎮、藍口鎮、黃田鎮、葉潭鎮、黃村鎮、康禾鎮、錫場鎮、新港鎮、雙江鎮、澗頭鎮、半江鎮、新回龍鎮)、1個民族鄉(漳溪畲族鄉)。

5. 河源新市區在哪兒

屬源城區,新市區指建市後政府所在區,在新豐江以北,東江以西!

6. 目前為止,河源最強鎮是哪個

半江鎮

也有認為是忠信鎮的
半江鎮位於河源市東源縣西北部新豐江水庫上游,東與澗頭、雙江相鄰,南與錫場鎮治溪、河洞村相連,西和新豐縣石角、馬頭鎮毗鄰
忠信鎮位於連平縣境東南部,東連三角鎮,南界東源縣,西靠油溪鎮,北鄰高莞鎮,是連平東南部6鎮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是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教育強鎮、第三批全國小城鎮發展與改革試點鎮。

7. 河源簡介

河源簡介:

河源市是國務院1988年1月7日批准設立的地級市,管轄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共五縣一區。全市原有119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截止至2003年9月20日,全市按要求撤並鄉鎮17個,占鄉鎮總數的14.8%。全市現設有98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394個村委會和149個社區居委會。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其范圍是東經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緯23度10分至24度27分。東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鄰惠州市,西連韶關市、惠州市,北與江西省交界。全市面積1.58萬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粵第一市,又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市;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105國道、205國道、河惠高速公路構築了河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是粵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河源市是中國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河源市東部與廣東省梅州市、汕尾市交界,南部與惠州市毗鄰,西部與韶關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相連。河源市的總面積為15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332萬。

河源猶如鑲嵌在東江之畔的一顆明珠,河源市區別名槎城。東江自北向南流經市區,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市區東面交匯,使得整個城市三面環水,看起來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

以新豐江為界,槎城劃分為新老城區。老城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公元492年而江北的新市區是1988年建市後才建起的新城,一老一新,為我們留下了不少歷史人文景觀和令人驕傲的現代奇跡。

人們說河源是一個靈秀的城市,到處繁花爭艷,草木吐秀,空氣清新,但是讓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沒有水,一個城市能靈秀到哪裡去呢?的確,河源「一城風景半城水」,除兩江之外,市區內還有一個歷史悠久的人工湖——鱷湖,兩江一湖托出了河源「青山綠湖碧水城」的山水旅遊城市形象,形成了一種清朗、明麗、現代與傳統和諧相融的城市風光。

河源歷史:

河源,上古屬揚州南境,戰國屬楚,秦於龍川置縣。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龍川析地置河源縣,屬南海郡。南梁天監二年(503年)屬梁化郡,隋唐屬循州,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禎州、循州,河源地區屬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禎州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並入惠州,河源地區在1913年屬廣東省都督府潮循道,後直屬廣東省革命政府東江行政委員會。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東江行政委員會、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粵東行政公署、韶關地區、惠陽地區等。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轄源城區、郊區、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掛牌辦公。1992年8月河源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成為既可享受山區優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開放區優惠政策的地區。1993年11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市郊區,設立東源縣,縣委、縣政府駐仙塘木京。 河源市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時期,來自江浙一帶的越民散居於少數民族之中,對開化粵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後,遷陝隴之民居粵,帶來了黃河文化。此後,凡遇中原戰亂,都有一批批的移民進入嶺南。這些南遷之民與當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河源未來:

河源市成立於1988年1月,是廣東省的一個年輕城市,也是京九線上的一個新興城市,轄源城、和平、龍川、紫金、東源、連平等6個縣區,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322萬。

河源,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萬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內所在的東江中上游便有人類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這一帶設縣而治,首任縣令就是後來統一嶺南並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的趙佗,縣治設在龍川縣佗城鎮。現有新石器遺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龜峰塔、孫中山祖居(由閩入粵第一代)。這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河源,靠山近海,區位優越。河源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處於珠江三角洲邊緣,歷史上與惠州、東莞、深圳、汕尾曾屬同一地區,市區距廣州、香港均不到200公里,河源實際上是內陸與沿海的結合部。這種獨特的區位,既有利於接受沿海地區的經濟輻射,又有利於溝通國內外大市場。

河源,交通四通八達,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河源是京九入粵第一市。京九鐵路經過江西省進入河源境內,穿越三縣和市區,並在龍川縣城與廣梅汕鐵路接軌,設立華南最大編組站。105和25國道縱貫全市,規劃建設的河惠、河梅等高速公路正在規劃建設。由此構成了河源市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使河源成為粵東北的交通樞紐。此外,以市區為中心的現代通信網路已經形成,實現了城鄉電話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並且,還擁有一類口岸。

河源,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河源是「港深水塔」,全省最大的兩個水庫——新豐江水庫和楓樹壩水庫都在河源境內。滔滔不絕的東江水,不但滋潤著珠江三角洲東部,而且通過東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境內水能蘊藏量130萬千瓦,仍有40萬千瓦有待開發。同時凈水資源和優質淡水養殖開發價值和潛力巨大,新豐江天然凈水遠銷國內10多個城市。河源市是礦產之鄉,已探明的礦產有40餘種,其中儲量位居全省第一的就有鐵礦、瑩石礦和稀土。此外,鉛鋅礦、鎢礦、石灰石、瓷土等也十分豐富,易於開采。河源是山多林茂之地,全市有山地面積1800多萬畝,其中25度以下的緩坡地就有18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72%,活立木蓄積量達3092.7萬立方米。河源是生態旅遊勝地,境內山清水秀,文物古跡眾多。緊鄰市區的大桂山風景區,是北回歸線上現存面積最大的常綠闊葉林區,是廣東綠色生態旅遊的新品牌;市中心有亞洲第一高噴泉,噴射高度達169米;河源還曾是恐龍的故鄉,市區已出土恐龍骨骼化石和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市區碧水環繞,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全國13個大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一類標準的城市之一,也是廣東省環境保護教育基地。縣區有「小桂林」之稱的連平陂頭山水,有「地下龍宮」之稱的漳溪皇龍岩、和平李田仙岩,有「粵東丹霞」之稱的龍川霍山和楓樹壩九龍灣水上漂流等旅遊景觀。

河源,服務體系完善,投資環境優良。為吸引外商投資,市政府先後制訂子一系列優惠政策,在地價、水電、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實行只收稅不收費,規定凡是在市區范圍內舉辦生產性項目的外來投資企業,只按規定收稅,不收任何行政事業性規費。為了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對外引進辦公室,實行「一個窗口」審批項目,「一條龍」受理投訴,「一個口子」收取規費的「三個一」制度,有關職能部門分別制訂了對外來投資者服務的承諾制度。為了切實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市政府專門為外商發放了「綠卡」。

建市14年來,河源市經濟社會有了很大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燈塔盆地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百萬畝水果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的「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貫穿市區的「工業走廊」開發已初具規模,對外經濟空前活躍,投資不斷升溫,規模逐步擴大,在新的歷史時期里,河源市將突出特色經濟、借外發展、科教興市、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大力創造體制創新、對外開放、資源轉化三大優勢,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我們將進一步利用山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三高」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把河源建成京九線上的農業強市和珠江三角洲的「菜籃子」基地;利用沿海與內陸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不斷優化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把河源建設成接納沿海產業轉移的一塊投資興業寶地;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把河源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利用礦產,水資源和農副產品等資源優勢,形成以資源開發為依託的加工型工業。

河源市雖然是廣東省的次發展地區,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我們謁誠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攜手並進、共創未來。

一、客家淵源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歷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遷,時延1500年的記載。

第一次的大遷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妥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著渡過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旅上出現。

第二次大遷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間。唐朝末年,黃巢舉兵起義及「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客家先民又從皖贛某地居所,現遷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廣東北邊。

第三次大遷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間,金元相繼入侵,宋高宗南渡,地這過程中,許多客家人幸均捲入保衛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戰爭。宋亡後,他們只好退往更偏遠的廣東東、北部。

第四次大遷徙在公元1645——1843年間,這次遷徙卻是康熙皇帝為了爭取南方的民心,賜給每個男子8兩銀子、婦女兒童4兩銀子,鼓勵客家人遷入四川、廣西及台灣。一向以客家人為榮的朱德同志的祖輩就是在這一次遷徙時,從韶關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遷徙是在1866年以後,發生於太平天國起義末期。由於太平天國的首領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國失敗後,許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壓力下,紛紛向理智偏遠的南方,甚至向東南亞等海外地區遷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500萬人。其中國內4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廣,較集中的是東南亞一帶,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其中客家人佔95%以上的純客縣50個,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贛南、閩南和粵東北部。廣東的客家人有2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其中純客縣15個。

河源作為東江流域的純客家地區,最早的客家先民來歷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後,為進一步開發嶺南,派屠睢、任囂、趙佗帶50萬兵卒駐守,還下令將數十萬名「罪人」發配到嶺南。趙佗先為龍川縣令,後為南越王。龍川的趙、韋、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進入龍川與當地土著族人雜居的中原人。但是,作為客家人大規模遷徙到河源地區的時間,卻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這一時期,即公元1127——1644年間。

河源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承傳著客家民系優秀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廣東梅縣的山歌文化獨樹一幟。河源的東江客家菜則比較有特色。

二、客家習俗

客家人的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崇拜、禮節等。

(一)、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游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二)、婚姻禮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 但余文與張麗是自由戀愛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系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

過程儀式大部分仍沿舊習:如相親、送定、報日子、送聘金、盤嫁妝、接親、拜堂鬧洞房等。

(三)、民間娛樂:

客家民間娛樂內容非常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樂器會,演戲,放煙火,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簽,打麻將,養花,釣魚等。

8. 河源市有幾個縣和區

河源市有5個縣、1個區。截至2021年4月,河源市管轄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共五縣一區。

1、源城區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河源市的最南端。以老城區為中心,東臨河源市紫金縣,南臨惠州市區惠城區,西臨惠州龍門縣,北臨河源市龍川縣、和平縣。源城區處於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與貧困山區的結合部,總面積361.5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源城區轄5個街道:上城街道、東埔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崗街道;2個鎮:源南鎮、埔前鎮。

2、和平縣

地處東經114°41′~115°16′,北緯24°5′~24°42′,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上游,粵贛邊境的九連山地區。東連龍川縣,南鄰東源縣,西毗連平縣,北與江西省定南縣、龍南縣接壤。和平總面積2310平方公里,略呈「桑葉形」,東西橫距53.5公里,南北縱距61公里。

截至2012年末,和平縣轄陽明鎮、彭寨鎮、東水鎮、林寨鎮、熱水鎮、大壩鎮、上陵鎮、下車鎮、長塘鎮、貝墩鎮、古寨鎮、禮士鎮、公白鎮、合水鎮、青州鎮、浰源鎮、優勝鎮等17個鎮,管理25個居民委員會,21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60個居民小組、3804個村民小組。

3、龍川縣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地跨北緯23°5′57″——24°47′03″,東經115°03′13″——115°35′18″之間。東連興寧、五華,南鄰河源,西接和平,北界江西定南、尋烏。全縣總面積3089餘平方公里,人口絕大多數為漢族,縣治設於老隆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龍川縣轄25個鎮(老隆、四都、黃石、細坳、車田、貝嶺、黎咀、上坪、豐稔、赤光、龍母、回龍、田心、鐵場、登雲、通衢、鶴市、黃布、紫市、佗城、岩鎮、新田、附城、義都、麻布崗)。

4、連平縣

地處廣東省北部,位於北緯24°06'至24°36',東經114°14'至114°56'之間。縣境東西長72.4公里,南北寬55.6公里。東與和平縣接壤,南與河源市郊區、新豐縣相連,西與翁源縣毗鄰,北與江西省的龍南、全南兩縣交界。全縣總面積2365平方公里。

截至2012年7月5日,連平縣轄13個鎮:元善鎮、上坪鎮、內莞鎮、陂頭鎮、溪山鎮、隆街鎮、田源鎮、油溪鎮、忠信鎮、高莞鎮、大湖鎮、三角鎮、綉緞鎮。共有159個村委會、16個居委會。

5、東源縣

地處廣東省中部,東江中上游。東鄰龍川縣、梅州市五華縣,北接和平縣、連平縣,南靠河源市區和紫金縣,西連惠州市龍門縣、韶關市新豐縣,是珠江三角洲與粵北山區的結合部,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66.6公里,面積4070平方公里。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東源縣轄20個鎮(仙塘鎮、燈塔鎮、駱湖鎮、船塘鎮、順天鎮、上莞鎮、曾田鎮、柳城鎮、義合鎮、藍口鎮、黃田鎮、葉潭鎮、黃村鎮、康禾鎮、錫場鎮、新港鎮、雙江鎮、澗頭鎮、半江鎮、新回龍鎮)、1個民族鄉(漳溪畲族鄉)。

(8)河源的經濟中心在哪裡擴展閱讀

1988年1月7日,中國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轄源城區、郊區、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1993年11月8日,中國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市郊區,改設東源縣。

從1996年起該地發掘恐龍蛋化石1萬余枚、8具恐龍骨骼化石和168個恐龍腳印化石。2005年4月10日,正式獲得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研究中心授予「中華恐龍之鄉」稱號。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6月8日11時,河源臨江鎮聯新村內澇,消防車到場發現路面積水最深處已達1.2米,水流湍急,村莊道路和農田被水淹沒,一片汪洋。

9. 河源哪裡最繁華

河源源城區最繁華。

源城區,廣東省河源市轄區,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河源市南部,東江中上游與新豐江的匯合處,與廣州、深圳、香港相距約200公里。


源城區西北接東源縣,東接江東新區,南與惠州博羅縣交界,總面積361.5平方公里 。截至2020年,源城區下轄2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44個社區居委會,28個村委會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源城區常住人口703607人 。


源城區是河源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是河源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水陸交通發達,是粵東北的交通樞紐 。


河源源城區

源城區歷史悠久,境內是原河源縣的一部分。原河源縣從南齊永明元年(483年)建縣至1988年有1500多年的歷史。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原河源縣分設源城區和東源縣。


2019年,源城區地區生產總值429億元,市區口徑為189.20億元(未含河源國家高新區),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87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76.06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10.27億元,增長2.6% 。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源城區



10. 河源市的資料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東靠梅州,南接惠州,西連韶關,北鄰江西贛州。河源上古屬揚州南境。南朝齊永明元年(公元483年)由龍川縣(公元前214建縣,首任縣令為「南越王」趙佗)析地設置河源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河源曾分別隸屬韶關和惠陽,曾與深圳、惠州、東莞同屬一個地區。1988年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河源地級市,轄源城區、東源縣、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等1區5縣。全市共有97個鎮、1個民族鄉(東源漳溪畲族鄉)、 4個街道辦事處、1248個村民委員會、153個居委會。全市區域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戶籍人口341.26萬人。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廣東省雙擁模範城市」。

交通通訊方便快捷,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京九」鐵路經江西定南縣進入河源境內,穿越和平、龍川、東源和市區,並在龍川縣城與廣梅汕鐵路交匯,設立華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105國道和205國道縱貫全市。惠河、河梅和粵贛高速公路全面貫通,河源融入了珠三角城市「兩小時經濟生活圈」。實現了城鄉通信傳輸數字化、網路化、寬頻化,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現代化通信網路。農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綜合功能日臻完善。

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全市電力充足,廣東省最大的兩座水電站——新豐江水電站和楓樹壩水電站均在河源境內,投資53億元的河源電廠將於近期正式開工建設,還擁有總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眾多小水電站。境內的萬綠湖(新豐江水庫)是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積達380平方公里,常年平均進庫水量達60多億立方米,庫容139億立方米,水質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I類標准,是粵港地區重要飲用水源地,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唯一認證為「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河源被譽為「粵東寶庫」,礦產資源點多面廣,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礦產有40餘種,其中鐵礦、稀土礦、螢石礦等礦產儲量均居廣東省首位。廣東大頂鐵礦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露天鐵礦。此外,鉛鋅礦、銅礦、鎢礦、瓷土礦的儲量也十分豐富,開發利用價值巨大。全市有山地1800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68.2%(新標准),繼續保持全省前列,是華南地區重要的商品林基地。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珍稀植物有銀杏、水杉、香樟等,珍稀動物有水鹿、蘇門羚等。土特產豐富,著名品種有獼猴桃、春甜桔、板栗、香菇、火蒜、桂花魚、三黃雞等。

生態環境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河源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擁有一流水質、一流森林、一流空氣,被譽為「珠三角的後花園」。全市常年氣候溫和宜人,生態環境保護良好,被列為廣東省「環境保護教育基地」。市區有桂山風景區,是北回歸線上現存面積最大的常綠闊葉林區,成為廣東生態旅遊品牌;有亞洲第一高噴泉,噴射最高程達169米;有世界上唯一的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恐龍遺址,目前已發現了佔地近3平方公里的恐龍腳印遺址、出土恐龍蛋化石1萬余枚、恐龍骨骼化石8具,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國恐龍之鄉」,恐龍蛋化石館藏量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有濃郁客家風情的蘇家圍、南園第一村;有體現「世界浴」文化為主題的高埔崗龍源溫泉山莊和充滿「巴厘島」風情的紫金九和御臨門溫泉山莊;有「小桂林」之稱的連平陂頭山水,有「地下龍宮」之稱的東源漳溪黃龍岩、連平聖跡蒼岩,有「粵東丹霞」之稱的龍川霍山,有和平熱水漂流及溫泉旅遊,以及「南越王」趙佗故居、龍川學宮、越王井、越王山、正相塔、龜峰塔、孫中山第一代入粵故居等歷史文化古跡。

服務體系完善,投資環境優越。制訂了「只收稅不收行政規費」和獎勵納稅大戶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千方百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積極營造「賺錢多、麻煩少、身體好」的一流投資環境。分別在市、縣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為投資者辦理立項、審批、發證、登記和年審等手續;精心打造「一區六園」工業園區,大力推進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和五縣一區產業轉移園,構築引資平台。2006年,「一區六園」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和稅收入庫,同比分別增長75.2%、67.9%和51.9%。特別是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效能管理,按照「一區多園」的格局,認真抓好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營造「窪地」效應,大力發展手機產業,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投資者落戶河源。

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進步。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263.99億元,同比增長(下同)27.3%;全社會工業總產值343.6億元,工業增加值108.81億元,分別增長57.8%和56.7%;農業總產值70.2億元,增長5%;旅遊總收入22.31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39億元,增長18.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7.42億元,增長57.6%;外貿出口總額5.58億美元,增長88.4%;實際利用外資2.38億美元,增長31.2%;國地稅收合計23.7億元,增長37.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54億元,增長47.2%;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358元,增長7.6%;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073元,增長8.2 %。科教文衛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在全省的生態屏障地位進一步鞏固。

閱讀全文

與河源的經濟中心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事業編往市裡調入哪個單位好 瀏覽:513
女人如何成為婚姻贏家 瀏覽:403
沒有愛情之前要做什麼 瀏覽:20
愛情受傷的心怎麼復原 瀏覽:842
告別了昨日的愛情叫什麼名 瀏覽:138
如何客觀的看待中國經濟放緩 瀏覽:396
社會事業領域主要是哪些工作 瀏覽:119
村集體經濟應該怎麼發現 瀏覽:571
婚姻家庭到底給女人帶來什麼 瀏覽:639
38度中國故事酒多少錢 瀏覽:937
機關事業單位喪葬費怎麼領取 瀏覽:5
經濟法哪個版本比較好 瀏覽:188
我很幸福具體說的什麼 瀏覽:685
78年配90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444
怎麼做真皮和健康 瀏覽:355
如何讓人輕松獲得幸福 瀏覽:685
徐文長是從哪個民間故事出現的 瀏覽:516
幸福溫暖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440
四川省富順縣經濟如何 瀏覽:815
如何正確教導孩子的生理健康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