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區域經濟政策有哪些

區域經濟政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1 06:30:46

Ⅰ 國家經濟政策有哪些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從會議傳遞出的信息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以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成為明年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向。

動向一、經濟穩中向好趨勢沒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仍是明年助力經濟發展的「兩翼合力」。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政治局會議首先定調了明年的經濟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同時,會議提出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增強必勝信心,善於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這意味著不管明年的經濟形勢如何變化,都要繼續做好兩件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這兩件事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翼合力」。

一方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鞏固去產能成果,推進優化存量,加快「僵屍企業」出清,統籌推進資產債務處置、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等工作;加快培育發展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並推動傳統產業在優化升級中形成新動能;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另一方面,著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動力。近年來,中國顯著加大了對外開放力度,採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推動開放措施。明年,高水平對外開放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託。

動向二、宏觀政策繼續保持穩健,但「精準滴灌」力度將加大。

在當前國內外形勢相對復雜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明年經濟基本面的平穩也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

此次針對宏觀調控用的幾個並列詞:「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意味著宏觀調控在保持定力的同時,將更加註重對關鍵問題的精準施策,「精準滴灌」的節奏與力度有望加大。

動向三、高質量發展走向縱深,區域經濟發展將提速。

2018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2019年七大重點工作任務中,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位列首位。

在此次政治局會上則提出,要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從此前單提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到此次提及覆蓋三大產業的「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質量的發展體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范圍更廣,要求更全面。未來國內政策也將更加聚焦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使這些行業的供給質量與需求結構升級更好地匹配。

此外,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會議也提出要「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筆者認為,明年區域經濟的發展將會迎來大提速。

從今年政策的發布來看,區域經濟發展已取得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今年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成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

Ⅱ 區域經濟政策有哪些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中國得到了什麼,大國,財富流失,連續三年來,中國已佔全球4%的gdp總量,拉動了全球經濟增長的15%,中國的經濟活力不斷帶動了一批國家經濟的繁榮,而且通過貿易和金融,直接,魏,國外相關生產商和消費者,貢獻了巨額財富或福利。

Ⅲ 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社會政策指哪些方面

區域經濟發展中,社會政策指的各個方面有政策,對於行業以及區域發展的一個指導性的作用以及傾向性的方面,在對哪一個方面進行傾斜會資源配置的更合理

Ⅳ 長江三角洲重要區域經濟政策有哪些

以上海為龍頭,江浙為兩翼的綜合性區域經濟一體化。
交通、物流、通信、金融正逐步形成統一協調的完整的網路化體系。自然資源、人才、環境(整治)的大聯合、大合作。
長江三角洲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積極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一體化,這必將促進蘇浙滬三地范圍內資源要素得到充分和合理配置,同時充分利用外部及國際資源要素、市場,進一步拓展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國際空間,形成長三角地區新的競爭優勢,提高長三角乃至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Ⅳ 經濟特區都有哪些優惠政策

范圍:深圳、廈門、珠海、汕頭、海南省。

1、特區企業減稅。特區內外商投資企業和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濟的外國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特區銀行減免稅。特區內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經營期10年以上,減按15%徵收所得稅;並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免稅,第二年和第三年減半徵收所得稅。

3、老市區特定企業減稅。在特區內的老市區,設立從事技術、知識密集項目;投資在3000萬美元以上,回收期長的項目;能源、交通、港口建設項目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徵收所得稅。

4、老市區企業減稅。在特區內的老市區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減按24%徵收所得稅。

5、特區服務性企業減免稅。特區內的服務性外商投資企業,投資500萬美元、經營期10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免徵企業所得稅,二、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6、特區企業減免稅。特區各類企業,從事生產性行業,經營期10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7、外商分得利潤免稅。特區內合資企業的外資方,從企業分得利潤匯出境外時,免徵所得稅。

8、出口企業減稅。特區內外商投資產品出品企業(出口產值佔70%以上)減按10%徵收所得稅。(細則第75條)

9、海南特區企業減免稅。海南經濟特區設立從事港口、碼頭、機場、公路、鐵路、電站、煤礦、水利等基礎設施和農業開發經營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15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1年至5年免稅,第6年至10年減半徵收所得稅。

(5)區域經濟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特區發展

一、制度兼容、演進與經濟績效

正式制度的目標取向與組織中個人的利益偏好是否一致決定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否兼容,兩者的兼容與否決定了組織和經濟運行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大小最終決定了經濟績效的影響,主要通過激勵、監督費用和強化成本三方面進行。

一是當一個組織的正式規則與子群體中的成員的偏好和利益一致時,將會大大提高組織的經濟績效。組織中的成員受到一種自我激勵,這種激勵通過正式制度的確立而更加明確。而當博弈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一致時,它們將相互強化。

二、WTO規則與特區制度兼容、經濟績效

加入WTO,中國面臨WTO規則與中國現存制度的兼容問題。提高制度的兼容性,增強整個制度的經濟績效已成為當務之急,即使中國的經濟特區也不例外。

WTO規則的變遷、演進具有「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的雙重性質,是兩種正式制度的制度結晶體。但對加入WTO者來說,則明顯具有「強制性變遷型」正式制度的特徵。

尤其對市場經濟不發達國家即發展中國家這種表現更加明顯,而加入WTO者本國原有的制度則具有非正式制度的特性。因此,兩者既存在著相容的可能性,也存在著不相容的可能性。

三、強化經濟特區的制度兼容性,保持經濟特區的高績效

與WTO正式制度比較形成的各國的制度雖屬「非正式制度」,但各國的制度又存在著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分。

加入WTO國家的制度兼容,將面臨WTO規則與本國的正式制度兼容和與本國非正式制度的兼容兩方面的難題。而由於WTO制度具有「強制性變遷型」正式制度的特性。

決定了加入WTO國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居於屈從地位,並應努力改變本國現存制度,以適應WTO制度,強化整個制度的兼容性,達到加入WTO提高經濟績效的目的。

Ⅵ 區域經濟政策的兩種類型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區域經濟政策分化為兩種類型:超國家層次的區域經濟政策和國家層次的區域經濟政策。
超國家層次的區域經濟政策。是指區域性組織制定的涉及該組織內部成員國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如美洲經濟圈、歐盟、東盟經濟圈等的有關政策。超國家層次的區域經濟政策涉及關稅、貨幣發行、外匯管制、移民限制等多方面的政策。
國家層次的區域經濟政策。主要指一國各級政府為解決各區域體系之間經濟發展的關系而制定的經濟政策。國家層次的區域經濟政策只涉及國家內部的區域公平發展、產業合理分布和地區利益協調等,並從全國各地區的發展需要,制定一系列指導性的產業、投資、科技、勞動、環保等方面的政策。
因此,科學而合理的區域政策應該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綜合協調的單項政策共同組成的政策體系,是中央政府和較高級的地方政府制定的、旨在規劃各區域的產業重點及方向、協調區際關系的政策總和。

Ⅶ 2014年我國政府實行了哪些宏觀經濟政策

2014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綜合各方面的信息,我們對2014年宏觀經濟政策走向分析判斷以下。
1、深化改革:經濟政策的總綱
2、穩中求進:宏觀調控政策的主基調
3、結構性色采更濃:積極財政政策的新內涵
4、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和協同性:穩健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
5、區分對待、公平競爭:區域政策的特點
6、激活民間氣力:擴大內需的著力點
7、以人為本: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核心
8、集約用地、保護農民利益:土地政策的主要方向
拓展資料:
一、2020年經濟回顧:
1,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中國GDP有望破百萬億 近幾年,我國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扎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水平邁上新台階,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2,2019年中國GDP現價總量為986515億元,比上年增長6.0%。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沖擊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3,隨著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全年經濟有望保持一個較好的增長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_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穩定回升。寧吉_指出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防險能力、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經濟實力大幅躍升,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預計2020年我國經濟增速2%左右,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Ⅷ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形式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
經濟一體化的形式根據不同標准可分為不同類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巴拉薩把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分為四個階段:(1)貿易一體化,即取消對商品流動的限制;(2)要素一體化,即實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3)政策一體化,即在集團內達到國家經濟政策的協調一致;(4)完全一體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統一。

Ⅸ 中國可以採取哪些政策和措施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國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採取了如下政策和措施:
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我國也開始了對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探索和實踐,並利用這一發展趨勢,來為我國在地區甚至世界舞台上爭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自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以來,我國又先後參加或發起以下幾個區域性組織,如於1997年底成立的「10+3」會議和「10+1(中國-東盟)」以及2001年成立的亞洲博鰲論壇。
另外,還組建了一個地區政治組織,即上海合作組織。於1996年參與了跨地區的合作組織——「亞歐會議」。2001年與東盟成立了雙邊自由貿易區。在參與或組建這些區域性組織過程中,我國的地區一體化重心也在從亞太地區轉向東亞地區。
經濟一體化有抄廣義和狹義之分。
經濟一體化是指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即國家間通過簽署條約或協定,採取具體的措施協調彼此之間的經濟貿易政策,以促進經濟的共同發展。指地區經濟的一體化,指區域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之間,在一個由各國授權組成的並具有超國家性質的共同機構協調下,通過制定統一的經濟貿易政策,消除國別阻礙經濟貿易發展的壁壘,實現區域內共同協調發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貿易發展,最終形成一個經濟貿易高度協調的整體。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擴大,這是國際經濟競爭的結果,也是各國經濟乃至區域經濟發展的利益所在,為適應這種形式,我國與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各國(或地區)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加快了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以應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機遇與挑戰。

閱讀全文

與區域經濟政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類平等才有經濟活力是什麼意思 瀏覽:877
將相之間有哪些故事 瀏覽:848
幸福樹一米高買回來怎麼進盆 瀏覽:491
事業人員離崗多少歲 瀏覽:727
垃圾婚姻是怎麼造成的 瀏覽:544
美女晚上去酒店見客戶怎麼辦 瀏覽:249
婚姻宮有沖是什麼意思 瀏覽:352
李邕有哪些關於書法的故事 瀏覽:700
什麼是膚白貌美的氣質美女 瀏覽:752
范冰冰哪個經濟公司好 瀏覽:161
離不了的婚姻怎麼破僵局 瀏覽:157
你想要的幸福到來是什麼歌 瀏覽:336
怎麼誇中年男人的事業 瀏覽:429
哪裡可以看直播愛情公寓 瀏覽:263
東莞健康證是什麼樣的圖片 瀏覽:973
如何贊美養老事業 瀏覽:895
疫情健康包是什麼 瀏覽:270
有多少出軌的婚姻會幸福如初 瀏覽:212
海東樂都哪裡有美女 瀏覽:246
濰坊婚姻律師哪裡找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