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從發展模式來說,就是要走內涵型的經濟發展道路。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有兩種:
1、外延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依靠生產要素數量的增加來實現經濟增長。
2、內涵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依靠技術進步、生產效率提高和結構優化來實現經濟增長。
也可以按照粗放型的經濟增長和集約型的經濟增長來區分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型經濟增長與外延型經濟增長的內容基本一致,集約型經濟增長與內涵型經濟增長的內容基本一致。
② 以前經濟靠房地產,現在推動經濟靠什麼
第五,金融業。金融業對於促進國內消費和投資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現在很多年輕人想要消費,但苦於沒錢消費,而消費金融的興起,可以解決他人沒錢消費的問題。讓他們提前享受到消費的樂趣。此外,廣大中小企業缺少資金,需要融資擴大再生產,這就需要金融業的支持。還有更多的國內企業要走出去,到海外去投資,也同樣需要國內金融業的大力支持。
從目前情況看,未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還是離不開房地產業,不過這個房地產業必須去杠桿化、去投機化,要讓剛需、改善型需求來購置房產。同時,我們製造業也將向高端製造業發展,這是必然的趨勢,更關鍵的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產業和旅遊業也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當然,金融業也是助力國內經濟增長的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③ 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什麼拉動
目前的經濟增長動力正在轉換中。
從需求側看,主要向由消費、投資和出口拉動轉變。
從供給側看,主要由第二產業向一二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
主要由物質資源消耗向創新科技與勞動力素質提高轉變。
④ 中國經濟主要靠什麼
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靠2個東西:
投資、出口
雖然大家也常說所謂的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內需)。
但實際上,中國的內需市場很難啟動,原因有很多國富民窮,加上物價飛漲,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上學難、就醫難、養老難。沒人會願意把錢隨便去消費的。
為什麼別的國家不學習呢?
中國的發展模式有點飲鴆止渴,涸澤而漁。一味的追求所謂的高增長,不顧老百姓的感受,更不顧子孫後代的利益。就像建立在沙丘上的城堡,來股風都可能吹倒!
中國投資拉動型,需要用很多錢,沒錢了就開動印鈔機印鈔。鈔票印多了,必然引起通貨膨脹,也就是通常說的錢不值錢了,物價上漲了。
現在的發展主要靠各地的基礎設施投資、出賣地皮式的土地財政。
中國的經濟就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所以,別人不學!別人看著你,都覺得替你感到害怕。
你說呢!?!
⑤ 中國主要的經濟來源靠什麼
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內需、消費、投資和出口。此外,從發展因素看,優化經濟結構、把握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是主線,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科技創新動力是主攻方向,保障民生、促進和諧是主攻方向。首要任務。
依據:
1、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了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流通、管理和服務中成本和時間的分配和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越是精簡、廉潔、高效的管理、服務、流通環節,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2、生產要素的變化包括數量的增加、結構的變化和質量的提高,以及實現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方式。
3、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不僅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等內容。
(5)中國經濟主要靠什麼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⑥ 中國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在過去,人們將投資、消費、出口叫做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這其中所對應的就是金融業、房地產、製造業,這些就是中國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在實際情況中,支柱產業一般會在政策扶持,資金導向之下而進行改變。一個完整的產業都有成熟到衰落的過程,未來的支柱產業目前來說,主要有三個: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服務業,三是現代製造業。
1、戰略性新興產業,這里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機器人和高端製造業,這是目前的主要科技發展方向。
2、服務業,這一行業往往是被稱為第三產業,這里可以盡可能地吸納就業人群,例如餐飲、工廠、農業,這些勞動性密集產業往往能增加當地不少的就業機會。
3、現代製造業,在這里比較基本的表現就是航空航天、飛機高鐵、船舶和核電裝備,另外特高壓等輸電設備也是在此之內的,這些往往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徵。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⑦ 中國經濟主要靠什麼帶動
地產當然算一塊大頭,但是現在中國房地產被很多炒房團炒高的太離譜,買商品房也不再是為了住而且謀求以暴力的價格出售,導致中國更多需要房子的老百姓買不起房子,但你會發現房產開發商還是不停在造房子,還是有更多的人不停在買房子,因此房價的路路高漲不能代表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其實已經到了界點,泡沫已經浮現了,我們真正要中國經濟速度發展就必須拉動內需,讓真正需要房子的老百姓買得起房子,讓他們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的工作,而不是成為房奴,一輩子就在還清一套房貸,或者連當房奴的資格都沒有,那樣的話,沖擊的不僅僅是中國的經濟了,更可能是政治!
⑧ 中國靠什麼發展經濟
中國經濟韌性好、迴旋餘地大,宏觀調控的手段多,只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了,中國經濟就能行穩致遠,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就是要堅持好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建立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所以發揮科技創新體系,特別是技術進步,以及制度創新等這些因素,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當中,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也是我們今後要去努力推動的一個重要任務。
從未來發展來看,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其中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實施全方位開放發展的戰略布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開放從原來的沿海開放到內地開放,從海上開放到陸上開放,從東部開放到西部開放。這樣一個全方位開放格局,也是我們今天講的中國經濟要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
所以我們說,實施好「一帶一路」建設,帶動中國經濟全方位開放發展,最終在多種所有制結構和分配製度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資源配置方式的引領下,在科技創新驅動,以及全方位開放格局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將逐步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必將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邁向經濟強國。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
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並且戰略機遇期在新的形勢下具有新的內涵,總體上時和勢在我們這一邊。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充滿各種變數,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一定負面沖擊,國內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人產生了悲觀情緒,出現了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果真如此嗎?「風物長宜放眼量。」如若我們提高站位、拉長歷史、放寬視野,從全局看局部、從未來看當下、從世界看中國,辯證理性地分析我國當前經濟形勢,就一定會得到客觀、准確的結論。
從全局看,基本面還是穩中向好。古人有訓,看待問題切忌一葉障目、管中窺豹,否則就會以點概面、以偏概全。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速、就業情況、物價指數、工業利潤等主要宏觀指標處在合理區間。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持續優化經濟結構的效應已初步顯現出來,經濟的「顏值」越來越高,「氣質」越來越好,「活力」越來越強。
⑨ 中國特色經濟發展道路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中國特色經濟發展道路主要包括3個方面:應該是三個方面:
1.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
2.堅定不移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努力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馬克思總結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為「有組織的暴力」。中國經濟發展與此類似。中國首先依靠強大的勞動力進行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獲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或者說資金必須要組織起來,不能一盤散沙,所以中國必須要盡快構建高效的金融市場。這個過程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中國如今的貨幣超發現象是有其合理性的:注入大規模流動性以建立起高效的金融市場來組織大量的社會財富。之所以要靠大量的流動性建構金融市場,原因在於一個有效的金融市場的特徵是足夠的寬度、足夠的深度和足夠的交易彈性,這恰恰是流動性好的三大特徵。
歐美的金融市場有幾百年的歷史,我們則僅僅幾十年,甚至十幾年。一個成熟的金融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年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史是對外暴力擴張資本原始積累,早期過程基本上相當於世界范圍的財富再分配,當然生產力進步也本身創造了一部分新增財富。隨著歐洲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歐洲霸主們建立的金融霸權和體系日趨完善,其金融體系當中的財富和資金同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是長期相適應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古典國際金本位制的長期穩定。隨著生產力進步的速度日趨加快,傳統金融體系就不再能夠適應,而一二戰與此趨勢直接相關。
新中國走的並不是暴力對外擴張的經濟發展道路,這是不允許的,新中國第一步走的是「有組織的勞動力」,由此積累的大量財富必須依靠金融市場組織起來。上面也提到金融市場不可能一蹴而就,本來,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金融市場的資金總量要與社會生產力狀況相適應,但中國現在要速成,由此,金融市場中的大量資金很大一部分實際上並不與現在的生產力狀況適應,是透支未來的財富。什麼是透支未來?就是假定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不變,未來產生的收入現在就被支取。如果生產力果真不進步,透支未來必然導致未來的大規模衰退,極有可能顛覆掉現在取得的一切成果。
現在貨幣擴張提升了社會總體的杠桿水平,最近一直在強調去杠桿,因為企業確實短期內無法消化掉這些資金。要想在積極構建金融市場的同時能夠使企業盡快消化掉這些資金,只能依靠技術創新與生產力進步,這樣的貨幣超發就不算是透支未來。這就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之路,當年的第一把武器是勞動力,相對於歐美早期發展的暴力;現在以及未來就是第二把武器,科技創新。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對內的經濟發展之路,同時也是對外經濟擴張之路,因為生產力的進步必然會引起世界財富分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