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推動實體經濟和哪些方面深度融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准提高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②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2021年4月25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白皮書》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全球經濟下行疊加影響下,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依然保持9.7%的高位增長,是同期GDP名義增速的3.2倍多,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8.6%。
③ 發展數字經濟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
發展數字經濟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是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為重要載體、以數字技術應用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形態。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有利於強化市場動力和產業支撐作用,而且有利於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間的紐帶,是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通過激發內需市場動力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第一,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打通消費堵點。以傳統電商平台為載體的數字消費衍生了大量消費信息,利用數字技術抓取、挖掘和分析這些消費信息,可以更精準快捷地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以需求為導向的數字經濟迅猛發展,能夠激活內需市場擴張能力。藉助通信工具與消費者進行充分的信息交互,形成如直播帶貨等創新場景消費模式,可以激發新的消費潛能。第二,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消費層次。數字經濟對社會經濟活動各個領域的滲透,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而且能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進而促進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增加居民有效需求,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升消費層次,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市場規模擴大。第三,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優化國內市場環境。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將使市場環境更加公開透明,促進要素在產業間、城鄉間加速流動,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通過增強國內產業支撐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先進技術的快速擴散、集成應用有利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創新發展為新發展格局構築產業支撐。第一,數字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通用和賦能技術,能夠幫助傳統產業跨界融合、重構組織模式,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拓展創新路徑。第二,依託虛擬網路,可以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拓寬中小企業嵌入產業集群的渠道,促進各地區合理分工,專注於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增強競爭力,延伸國內產業鏈,暢通國內產業循環。第三,數字經濟產生的網路連接效應,有利於國內企業深度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進而為國內經濟大循環提供動力。高技術水平的國際經濟大循環帶來的技術溢出效應和示範效應,有助於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
通過強化對外貿易紐帶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中各技術模塊的融合、集成應用有利於優化貿易各環節及其運行過程,促進實現內需和外需、供給和需求聯動發展,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奠定良好基礎。比如,通過對貿易數據的實時抓取與深度挖掘,可以降低信息搜集費用、時間及風險,有利於克服貿易信息壁壘;數字技術與物流服務融合,實現貨物倉儲、分揀運輸智能化,可以降低運輸空載率以及運輸成本。又如,通過實時分析貿易數據實現決策處理自動化,可以提高出口企業運行效率;推動公共服務信息化進程,可以縮短貿易時間、提高貿易效率。再如,發展數字經濟不僅可以促_國內供給能力提升,而且可以通過數字經濟平台擴大進口規模,強化對外貿易紐帶,推動國際經濟大循環。進口規模擴大,又可以促進國內消費升級,進而加速產品更新迭代、促進國內產業升級,為出口貿易創造條件,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來源:農產品市場
④ 如何推進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對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意義重大。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會議通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互聯網+」,促進創業創新、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並確定了相關支持措施。一是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准入,促進創業創新,讓產業融合發展擁有廣闊空間。二是實施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新硬體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核心晶元、高端伺服器等研發和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三是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台,加強公共服務,開展政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利用試點,鼓勵國家創新平台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四是適應「互聯網+」特點,加大政府部門采購雲計算服務力度,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五是注重安全規范,加強風險監測,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保障網路和信息安全,保護公平競爭。用「互聯網+」助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⑤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是指在新一代數字科技支撐和引領下,以數據為生產要素,釋放其中的發展價值,利用數據為產業鏈賦能,協調產業鏈上下游數字化的升級改造從而達到轉型的目的。
企業為了緊抓數字經濟紅利,理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優勢,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深刻改革行業的方方面面,對數字經濟發展形成有力支撐。
同時有效運用信息化系統優勢,以智能化技術為導向,構建產品、人員、設備三位一體的設備信息化新生態。
發展趨勢:
數字科技成為傳統實體經濟與數字化虛擬經濟的重要「連接器」,數字化基礎較好的傳統產業由原來小范圍探索階段步入規模化應用階段,數字化基礎較薄弱的傳統產業將利用數字科技重塑產業格局實現彎道超車。
產業價值創造突出終端消費者需求導向。終端消費者正在由商業價值鏈的C端向「C位」轉變,擁有較高數字技能與素養的數字化消費者廣泛參與到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並成為連接產業鏈諸多環節的關鍵「結點」,在商品生產創新及商業模式變革中的話語權不斷增強。
⑥ 中國數字經濟有哪些值得引以為傲的進步和成果
中國的數字經濟取得了以下三個方面的進一步和成就:中國的直播行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移動支付創造了大量的價值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之內,我們國家被疫情所影響,但是數字經濟獲得了一個非常不錯的發展機會。互聯網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媒介,已經積累了超過10億用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虛擬經濟的發展。
中國的直播合影已經獲得了非常大的發展為國家每年所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了2,000億元人民幣虛擬經濟對於我們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直播行業能夠帶動我們國家製造業的發展,從而能夠讓這個社會當中的消費變得更高。
數字經濟已經在我們國家發芽,我們國家一直以來對於數字經濟的綜合環境的建設,非常注重,國家累計投資已經超過了1,000億。智能製造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而且我們國家一直在使互聯網與製造產業結合。
⑦ 數字經濟如何引領帶動實體經濟創新
在論壇上,多位嘉賓表示,實體經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要以數字經濟引領帶動實體經濟的創新,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經濟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也是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重要載體。浪潮國際有限公司副總裁楊良表示,浪潮在此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平台M81,要圍繞雲和數構建企業「大腦」,發展智能製造,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比如,此前中儲糧和浪潮合作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糧庫系統,糧庫能自動判斷、控制倉儲設備的開閉和運轉,讓國家掌握糧情周期由15天縮短為3天。
⑧ 如何促進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數字化技術可以穿透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在供給端拓展生產邊界,在需求端提升消費能力和意願,實現供給和需求的有效匹配。它為經濟發展實現質量、效率、動力變革提供推動力,對助力脫貧攻堅、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
發展數字經濟,要積極推進新基建。新基建涵蓋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包含推動民生領域發展、助力消費升級的支撐系統,以及依託數字化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完善生活服務新基建是破解生活服務業發展瓶頸、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其重點領域包括:服務場所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智能取餐櫃、智能快遞櫃、智能自助服務系統等智能服務終端,以及智能支持設備、多功能智能充電終端等。不過,我國生活服務類企業大都是中小商戶,進行新基建投入的意願不強、能力不足,需要各級政府開展試點示範,加大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
我們可以用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是否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數字經濟總量佔GDP的比重超過34%,我國開始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但短板也很明顯:目前主要解決的是產業數字化問題,數據分析技術、數字科技創新、工業互聯網、AI促進製造業創新等方面還未獲得足夠發展,以5G為代表的基礎設施體系剛剛起步,數字治理體系仍不健全,數字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仍處於探索初期,制度障礙亟待突破。
最近,「網約配送員」(外賣騎手)作為國家認可的新職業被正式納入中國職業大典。根據美團平台大數據顯示,2019年,通過美團外賣平台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達到398.7萬人,比2018年增長了23.3%。2020年1月20日至3月30日,美團平台新注冊且有收入的騎手共45.78萬人。疫情期間,美團外賣騎手日均有效接單量與2019年相比有所提升。像外賣騎手這種靈活就業形態就是「互聯網+服務業」和「智能+物流」的關鍵環節。
發展靈活就業需要解決一些新問題:平台工作模式改變了傳統勞動關系下的工作基準,勞動收入按單計算、勞動場所不固定、工作時間自主,與當前勞動法律制度存在不匹配問題;就業人員和平台之間的關系不是傳統的強從屬和管理關系,而是一種合作互利關系。從求職到培訓,從就業到社保,皆因勞動關系認定障礙而導致無法同等享受全方位的公共就業服務;目前扶持新業態用工與靈活就業發展的傾斜性政策還比較少,例如培訓補貼、穩崗補貼等無法全覆蓋,不利於提高就業質量。今後,應探索建立適應新業態用工與靈活就業的勞動標准體系,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政策,滿足靈活就業人員享受就業補貼、就業指導、技能發展等訴求,增強就業穩定性。
需注意的是,新崗位、新業態里有就業增量,但更多是存量流動。要解決目前巨大的就業壓力,關鍵不是靠數字產業本身,而是數字經濟發展可讓智能製造業、數字服務業發展空間得到充分釋放,實現產業在空間上的重新布局,從根本上解決就業結構問題。
數字經濟有效發力,關鍵是政府部門對產業規律與經濟增長規律能夠有效把握。為什麼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緊密度需進一步加強?這與國家政策有關,比如不同行業存在稅制差異,地方政府可能更加關注地方財政的問題,而相對忽視製造業與數字服務的整合。至於提高相關產業人才質量,則取決於高校人才培養。我們要培養一大批從事數字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人才,培養從事數字科技創新的技術人才和創業人才,這方面的缺口還很大。
隨著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從技術探索到產業應用的階段,數字經濟強調培養學員的復合能力,是經濟學、數據科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UCA—DDE項目旨在締造數字科技獨角獸,成就數字經濟領軍者,培養擁有商業資源同時具有影響力的業界翹楚,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入學標准
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兩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非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五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具備至少8年以上大型企業副總裁級別以上或中小企業董事長、總裁管理經驗;
#未具備以上條件的管理工作經驗者,請想考項目辦公室提交補充附加材料特殊申請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
⑨ 王晨陽——新發展階段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研究的公式
摘要 數字經濟在我國經濟總量中的佔比越來越高ニ孀湃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ナ字經濟必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由於近年來世界經濟飛速發展ナ字經濟在社會發展的洪流中應運而生。數字經濟的背後是國家體制的改革、企業商業發展模式、人民大眾消費模式的革新ナ鞘視π率貝發展、成就新時代發展的主要經濟模式。
⑩ 如何推進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
報道稱,從生產到銷售再到消費,互聯網滲透到社會各領域,並深刻改變中國製造業的傳統經營模式。為應對製造業新的歷史變革,建設製造強國,中國正在加快推進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中國製造在參與全球競爭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新的產業格局,在傳統製造業領域,中國電商平台全球化的布局正一步步深入,全球買、全球賣的商品流動正在激活和喚醒全球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