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知道通過CPA《經濟法》的高人們學這一科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CPA《經濟法》考試的通過,每個人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都不同,應該會有很大差異。
現在的注冊會計師考試採用閉卷、計算機化考試(簡稱機考)方式。即,在計算機終端獲取試題、作答並提交答案。
注冊會計師,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並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英文全稱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簡稱為CPA,指的是從事社會審計/中介審計/獨立審計的專業人士,在其他一些國家如國際會計師,簡稱AIA,比如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在國際上說會計師一般是說注冊會計師,而不是我國的中級職稱概念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戰略與風險管理》。至2010年底累計有15.8萬人取得了全科證書。
《經濟法》考試科目如下:
1.物權法律制度
2.合同法律制度
3.公司法律制度
4.證券法律制度
5.企業破產法律制度
6.反壟斷法律制度
就經濟法而言,真的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仔仔細細地把書看完。無論怎麼禁,網上免費的網校資料還是有很多,自己找點去好好聽聽,絕對比看書好。至於財務管理,好好的把公式都背出來也就可以了最後,別人用多少時間是別人的事情,有人可能真的這么過了,但是有人可能一年攻一門都攻不出來,最主要是把握好自己的時間,盡全力去考。
2. 3個月考注會經濟法、稅法,時間夠嗎
這兩門是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必考科目,就兩門科目記憶的比較多,即使沒有會計基礎的話,對於經濟法上手難度也比較低,稅法難度可能略高。
但是總的來說都不算難,3個月足夠了。只要掌握好方法,掌握知識要拿下這兩么還是沒有困難的。
注冊會計師,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並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英文全稱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簡稱為CPA,指的是從事社會審計/中介審計/獨立審計的專業人士。在其他一些國家如國際會計師,簡稱AIA,比如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在國際上說會計師一般是說注冊會計師,而不是我國的中級職稱概念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戰略與風險管理》。
3. 備考注會六門,每門大概分別需要花多少小時
備考cpa兩科大約需要的時間是:
會計+稅法:350h+250h=600h
會計+審計:350h+300h=650h
稅法+經濟法:250h+200h=450h
財管+戰略:300h+200h=500h
經濟法+戰略:200h+200h=400h
所以如果想通過cpa 會計和審計這樣的兩個科目,難度還是非常大的。以下為大家提供四點建議,希望各位考生都能提高自己的備考效率
第一 克服惰性 先制定好三天的復習計劃
其實很多考生在翻開cpa教材看一眼就已經產生放棄的念頭了,一方面難度高讓人想放棄,另一方面考生本身的惰性也很大,學了半天就堅持不下去的大有人在。
所以考生在前期進入狀態的時候切勿好高騖遠,現制定三天的復習計劃,這三天堅持下來之後再去談每個月要完成什麼任務。如果能把周末合理利用起來,基本上堅持到上考場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 從課程入手 藉助輔導書理解教材
幾乎每年的教材都會有所變化,而新增的知識我們還是要在教材中了解的,課程和輔導書兩者同時來學習教材的話效率就會提高很多。一般來講,如果是面授的話,完全跟著老師的步驟走就可以學的很輕松,如果是網課的話,可以把兩倍速的課程先聽2-3遍加深理解,重點要放在新增的知識講解上。
第三 保證每天三小時的復習時間
其實cpa各科的復習時間至少都在200小時以上,但是很多考生對於這個時間並沒有什麼概念,我們就從當天的備考時間入手,保證每天至少三小時的復習時間,然後留出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總結。
按照在職考生的時間來算,如果大塊空餘時間不夠三小時的話,那就合理利用通勤時間、午休時間也是很有必要的。通勤時間適合聽課,集中空餘時間適合做題和分析,可以提高效率。
第四 即使做好一段時間的總結工作
備考cpa還需要注意就是不要沒有計劃的盲目備考,這樣不經沒有復習效果還會浪費時間,因為對於難度較大的內容遺忘時間是非常快的,而且cpa本來就是聽懂了課也不一定會做題,把課程和題目分開的話,其實影響備考結果。
4. 同時考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需要多長的准備時間
是考CPA么?這個要因人而異的。看個人理解和記憶能力,多則一年,少則三個月。如果你專心學習可能時間會短點。如果還要上班就可能要時間長了。
5. 每通過一門注會,大概要花多少個小時學習
本人去年花400-500小時考過會計,73分,還是在機考降低難度的情況下僥幸過關。今年全職考5門,每天花7-8個小時來復習,目前來看,審計效率高點我看有效時間不可低於300小時,稅法最少最少200小時逃也逃不掉,否則的話不能保證能過關,因為有很多計算題目,今年考CTA稅1稅2,已經花了200多個小時,基本上能保證及格,CPA也差不離。財管十分費時間,聽課也就算了,做題目真是要人命,一道大題目做1個小時很正常,輕1一本全部做完最少也要幾十個小時,再加上復習300小時打底,再低我看懸。經濟法200小時我看足夠了,這個可以少點時間,戰略還沒看,不講。
大概算下來,一年時間過一門
6. 注冊會計師的經濟法要花多少時間
注會考試中經濟法和稅法的特點很相似,知識點零碎,主要以記憶學習為主,熟背知識點將是這門課的主旋律。7. 考注冊會計師經濟法和稅法兩科要准備多久
首先看自己的每天的學習時間,會計一般需要300-350個小時學習,稅法需要200-250個小時,經濟法按照200個小時,經過計算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選稅法+經濟法,每天需要6個小時左右;8. 我不是會計專業的學生想考注冊會計師,想先考經濟法和稅法,復習要多長時間能過
復習時間一般為三個月是較好的,在考試前有效復習三個月就可以順利通過,一般的復習方法如下:注冊會計師報名條件9. 我打算考明年的注會,考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這四科,我應該按什麼順序學習四科分別用多長時間來復習啊
總的來說:會計跟審計的難度最大,而且聯系也比較密切,所以放一起考是可以的,但是花費的時間得長一些,具體多長時間要根據個人安排以及接受能力,所以別人很難講清楚。
說審計和會計的聯系比較大,比如審計中十三章到十七章屬於審計理論和實務結合的部分,這部分中涉及了很多的會計知識,這些知識都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審計中的調整報表的分錄實際上就是在會計分錄基礎上,把涉及到的調整科目換成了最終的報表項目,雖然表面上看會計分錄和審計調整分錄差異很大,其實兩者的淵源是一樣的;另外就是審計對於企業內部控制的考慮,涉及到了企業內部信息流轉,這個流程本身也是需要會計知識做基礎的。因此不管是基本的審計理論還是審計實務都是和會計知識緊密相關的,會計和審計雖然都是難度比較大的科目,但是在一起學習可以相互促進,花費的時間要少於單獨學習兩門的時間。
經濟法和稅法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屬於經濟法范疇,但是稅法不屬於注會經濟法范疇。而且稅法考慮的是實體如何征稅,經濟法考慮的是法律關系,研究的是不同的方面和層次,兩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什麼聯系。不過兩個科目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很簡單,對於比較畏懼注會的考生來說可以拿來練手,先建立自信。
所以個人覺得你如果沒有一定的會計基礎的話,可以先考下面兩門簡單的,到第二年再考另外兩門,如果你覺得會計基礎不錯的話,可以試一下一次考四門。這可是比較辛苦的。相信你選四門,也有一定的信心吧,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