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通海縣交通經濟發達鎮是哪個

通海縣交通經濟發達鎮是哪個

發布時間:2022-06-19 18:12:45

A. 玉溪市哪些縣的經濟條件比較好

玉溪市通海縣 通海縣位於雲南省中部,介於東經102°30′25″- 102°52′53″,北緯23°65′11″- 24°14′49″之間,東西最長39公里,南北最寬36.15公里,縣城所在地秀山鎮距省會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47公里。總面積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別與華寧縣、峨山縣、紅河州建水縣、江川縣、紅塔區相鄰,是歷史有名的滇南重鎮及經濟和手工業發達的地區。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楊廣、九街、納古、興蒙7個鄉(鎮)為壩區鄉鎮,里山、高大為山區鄉鎮。
【自然環境】縣境以中山、平壩、河谷三大區組成,中山佔77.07%,平壩佔21.63%,河谷佔1.3%,在四面環山的平壩中鑲嵌著面積達36平方公里的杞麓湖,成為供給壩區用水及調節氣候的重要因素,湖四周為平坦肥沃的農田,是全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全縣湖、山、河相間,最高峰為位於河西鎮的螺峰山,海拔2441米,最低處為位於建水與通海交界處的馬脖子,海拔僅為1350米,高差1091米。
【氣候概述】通海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年溫差小而晝夜溫差相對較大,2002年平均氣溫為16.5�0�2C,極端最高氣溫為29.9�0�2C(6月9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0�0�2C(1月13日);全年降水量為1123.4毫米,最高日降水134.1毫米(6月30日);全年無霜期為276天,有霜日17天;年均日照總時數為2286.3小時,日照率52%,年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28.079千卡。
【行政區劃】2002年末,全縣有6鎮3鄉,即:秀山鎮、河西鎮、四街鎮、九街鎮、楊廣鎮、納古鎮、里山彝族鄉、興蒙蒙古族鄉及高大傣族彝族鄉,下屬65個村民委員會和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30個村(居)民小組,360個自然村。
【人口民族】2002年末,全縣有總人口265457人,總戶數75320戶,總人口比上年增加1110人,增0.42%。總人口中,男性130981人,占總人口的49.34%;女性134476人,占總人口的50.66%。農業戶63179戶,農業人口231320人,占總人口的87.14%;非農業戶12141戶,非農業人口34137人,佔12.86%;少數民族人口37139人,占總人口的13.99%;人口自然增長率5.85‰,比上年下降0.41個千分點;全縣計劃生育率97.43%,比上年提高0.41個百分點。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68人。
【綜合經濟指標】2002年,通海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擴大對外開放,克服了工業產品市場疲軟、農業先旱後澇等困難,國民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177128萬元,比上年增長9.1%;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5384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90244萬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1500萬元,增長10.4%;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的工農業總產值330598.6萬元,比上年增長9.06%;年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8384萬元,比上年增13.1%,其中國有單位完成投資23041萬元,比上年增15.9%,農村集體完成投資5912萬元,比上年增54.1%,城鄉居民個人完成投資16692萬元,比上年增61.6%,房地產開發投資2739萬元,在國有單位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6872萬元,比上年增39.6%,其他投資完成173萬元,比上年減98.42%;按工程用途分:第一產業投資8910萬元,比上年減12.7%,第二產業投資6511萬元,比上年減22.32%,第三產業投資32963萬元,比上年增36.333%,在三產業中,舊村改造969戶,投資9260萬元;本年度用於住宅建設投資15349萬元,比上年增38.7%,施工房屋面積466122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364261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43037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為348886平方米,房屋竣工率達82.3%。
【農業】農業是通海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重要的經濟支柱。2002年,通海縣農業經濟遭受了先旱後澇、頻繁單點暴雨等自然災害,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各部門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堅持走科技興農的路子,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縣農業現價總產值70010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13.9%,農業增加值為45384萬元,比上年增4.5%。烤煙、蔬菜、畜牧業、花卉等產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的比例不斷增加。糧食總產量4912.31萬公斤,比上年減11.24%,烤煙總產1222.6萬公斤,比上年增39.31%,蔬菜總產40239.15萬公斤,比上年增12.96%,油料總產144萬公斤,比上年減17.37%,水果總產852.32萬公斤,比上年增8.5%。
2002年,全縣造林面積15000畝,四旁植樹71萬株,育苗52畝。主要林產品:核桃1.19萬公斤,板栗3.74萬公斤,松脂0.89萬公斤,花椒1.01萬公斤。
2002年末生豬存欄104794頭,比上年增2180頭,增2.1%,肉豬累計出欄189230頭,比去年增3328頭,增1.8%,出欄率為184.4%,比去年上升5.6個百分點;大牲畜存欄13342頭,比上年減1.2%;豬牛羊肉產量合計1538.48萬公斤,比上年增3.19%;禽肉產量266.09萬公斤,比上年增53.7%;禽蛋產量742.89萬公斤,比上年增99.1%,奶類產量6.25萬公斤,比上年增11.21%。全年水產品產量1219噸,比上年增2.01%。
2002年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水利化程度基本穩定。年末,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1714.36萬瓦特,比上年增2.66%;全年農村用電24170萬千瓦時,比上年增28.7%;有效灌溉面積153986畝,水利化程度達86.4%,穩產高產農田130821畝,占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78218畝的73.41%;全年施用化肥57983噸,比上年增1644噸。
【工業】2002年,通海全面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深入推進以產權制度為核心,以民有民營為主要形式的企業改革,鼓勵和扶持發展個私經濟。在全縣各級政府及各企業的努力下,2002年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365253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國有工業完成5943.7萬元,比上年增10.3%,集體工業完成11496萬元,減22.6%,個體、私營工業完成267064.5萬元,增9.1%,與港澳台合資及中外合資工業完成20705.9萬元,增2.8%,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工業完成60043萬元,增16.2%;實現工業增加值78529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10%;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95401.1萬元,產銷率達95.31%。
主要工業產品為:布7058萬米、印染布39.01萬米;服裝7.10萬件;皮鞋1.23萬雙;機制紙5893噸,紙製品1354噸;多色印刷品315.22萬對開色令;合成氨24922噸,氮肥7088噸,甲醛5929噸,精甲醇6232噸,油墨1141噸,塑料製品1969噸,水泥47.59萬噸,石棉水泥瓦121.42萬平方米,磚1386.6萬塊,生鐵28250噸,成品鋼材26000噸,建築用金屬品3978噸,軸承11.10萬套,工業鏈條88噸,變壓器135.63萬千伏安。傘14.6萬把,鑄件15353噸;發電量1806萬千瓦時。
【鄉鎮(個私)企業】2002年全縣共有鄉鎮企業7188戶,其中:集體企業12戶,股份合作制企業6戶,有限責任公司18戶,私營企業379戶,個體企業6773戶。在鄉鎮企業中有農業企業1戶,采礦企業84戶,製造業1990戶,交通運輸及倉儲企業104戶,批發零售業2689戶,住宿餐飲業955戶,社會服務業825戶,其他企業425戶。鄉鎮企業總數比去年的6871戶增加317戶,增長4.6%。年末,有職工人數44930人,比上年的41073人增長9.4%。全縣鄉鎮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值128541萬元,人均裝備水平28600元。實現營業收入547916萬元,比上年的477558萬元增長14.7%。完成現價產值447246萬元,比上年的388974萬元增長15%。年內完成新上技改、擴建投資項目91項,新增固定資產9860萬元,比上年增加6179萬元。
【交通、郵電】2002年,交通郵電業實現增加值9721萬元,比上年增5.8%。至年末,江(川)—通(海)路建設計劃總投資19956萬元,現已完成投資19564萬元,已建成通車;通(海)—建(水)路基本完成路基工程,現已完成投資1.24億元。年末,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為810.15公里;汽車擁有量11537輛,其中,營運客車707輛,營運貨車4222輛;全年實現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9752萬噸公里,比上年增4.1%,旅客周轉量8897萬人公里,比上年增4.0%。
2002年郵政、電信業務總量完成6647萬元。郵政儲蓄余額10267萬元,比上年增32.44%;全縣固定電話用戶43218戶,比上年凈增9948戶,電話普及率達16.28部/百人;行動電話用戶26195部。
【商業】200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429萬元,比上年增3.74%;農業生產資料銷售總額2960萬元,增5.56%;商品銷售總額54912萬元,增3.41%,社會農副產品收購總額19015萬元,增16.75%;其中,烤煙收購1164.6萬公斤,收購金額為1044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41.56%和22.18%;貿易糧收購總量1969.5萬公斤,減15.42%;食用植物油收購17.9萬公斤,增30.7%;干鮮菜收購金額1659萬元,增1.24倍。
【財政、金融、保險】2002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含基金收入)實現15455萬元,比上年減2.91%。其中:中央收入6788萬元,增12.66%,占總收入的43.9%;地方財政收入(含基金收入)8667萬元,減12.4%,占總收入的56.1%,;地方財政總支出(含基金支出)18009萬元,增2.4%。
金融存、貸款和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穩步增加。年末,全縣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余額237023萬元,比上年增6.12%;各項貸款余額120610萬元,增10.45%;累計現金收入571307萬元,增25.02%;累計現金支出612679萬元,增26.45%;全年累計凈投放貨幣41372萬元,比上年多投放13818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56325萬元,比上年增7.27%;市場貨幣流通量為87936萬元,增19.05%。
2002年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通海縣支公司共開辦四大類險種計30個,承保金額121939.9萬元,保險收入達2043.8萬元,完成年計劃數100.18%,比上年增2.18%,已決賠案數3628件,已決賠款1629.46萬元,綜合賠付率79.8%,實現利潤40.1萬元;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通海縣支公司共開辦險種65種,年度保險費總額3124.6萬元,比上年增59.26%,賠付額238.8萬元,比上年減46.61%,參保人數112304人,比上年增22.2%。
【科教衛體】2002年,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共有各類科技人員3464人。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113人,中級職稱994人,初級職稱2357人。
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年末全縣有88所中、小學及教師進修學校、職中。其中: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職業高中1所、鄉鎮中學13所、進修學校1所、私立學校1所、小學69所、幼兒園14所。全縣中學班數313個,其中高中班56個,初中班257個;職業高中班15個;小學班792個。在校學生計45429人,比上年增加110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528人;初中在校生13276人;職業中學在校生516人;小學在校生28109人。全縣共有14所幼兒園(包括私立幼兒園),共設班307個。全縣在園幼兒數11476人,比上年增6.6%。
全縣有專任教師2510人,比上年增301人,其中:高中專任教師187人;初中專任教師768人,職中專任教師36人,小學專任教師1366人,幼兒教師153人。年內,各學校畢業生9452人,其中高中畢業生661人,初中畢業生3694人,職中畢業生153人,小學畢業生4944人。3-6歲幼兒入園率78.74%,學齡前兒童入學率99.98%,小學升學率96.3%,初中升學率57.3%,高考錄取率達58.81%,比上年增8.21%。
2002年衛生事業主要抓好醫證、葯證、體制三項改革。積極推進全縣的城鎮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和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建立新的衛生監督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使農村衛生、預防保健、中醫葯及愛國衛生運動全面發展,全年未發現大的疫情。年末,全縣有衛生部門所屬醫療機構12個,其中,醫療機構10個,預防保健機構2個,在醫療機構中,縣級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8個。有工業及其他部門所屬門診部(所)、醫務室18個,個體辦診所、醫療室51個,有病床587張,醫療衛生技術人員552人,有村設醫療點81個,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230人,個體開業醫生159人。全縣每千人擁有病床2.22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55人。全縣傳染病發病率為287.9/10萬,全年孕、產婦系統管理人數2771人,孕產婦保健覆蓋率97.11%。7歲以下兒童保健人數24342人,兒童保健覆蓋率92.98%,比上年上升1.53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繼續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年內,全縣體育人口達35.6%。中小學體育達標率99.34%,均比上年有所上升。舉辦縣內各種競賽活動10次,參賽人數2863人次。全年有10隊82人參加國家、省、市比賽12次,取得團體第一名4次,分別為國家級1次,省級2次,市級1次;團體第六名2次,分別為國家級1次,市級1次。個人成績也較突出,1人獲國家級第二名,1人獲國家級第6名,3人獲市級第一名。向上級輸送運動員14人,考入體育大中專學校21人。
【文化旅遊】2002年文化旅遊事業穩步發展。旅遊接待能力大為改善,縣城有賓館飯店14個,床位2020個,其中星級飯店3個,床位567個。全年旅遊總投入48萬元,新開辟旅遊景點(線路)1個(條)。製作介紹通海秀山風景及通海古洞經音樂VCD光碟6000盤。全年接待旅遊人數43.58萬人次。接待境外旅遊者137人,旅遊總收入7879.79萬元,比上年增76.6%。
2002年,縣內有文化館1座,鄉鎮文化站9個,舉辦展覽19次,舉辦各種培訓班20次,組織各種文藝活動76次。有非公有藝術表演組織3個,表演場所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6.41萬冊,總流通人次13.7萬人次。
廣播電視事業不斷發展。2002年,設有限電視廣播站1座,鄉廣播站9個,通廣播的村69個,廣播覆蓋率98%;全縣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69座,有電視發射機63部,有線電視網路總長3407千米,電視覆蓋率100%。
【環境保護】2002年通海縣環保工作全面完成與市政府簽訂的「環保目標責任書」和「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全年污染源治理完成投資總額154.1萬元,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總額250萬元,環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資總額404.1萬元。杞麓湖林業生態建設完成工程造林5000畝,低效林改造2000畝,封山育林2000畝;縣城污水處理廠配套工程干線總長8.5千米、匯水面積6.25平方公里,日收集污水8500 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完成紅旗河口生物凈化工程試驗栽種菱角54畝、蓮8畝;繼續建設面積達82127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示範區,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60公頃、縣級自然保護區9267公頃、國家級生態示範區72100公頃。完成杞麓湖底泥疏浚計84.2萬立方米,墊田764畝。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廠1座,無害化日處理能力100噸,城市生活垃圾總清運量4.4萬噸,生活垃圾處理率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為10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6.29%,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5.59%。全縣納入環保重點管理的企業94個,其中:已達標71個,達標率75.53%;發放排污許可證15個。全年共徵收排污費62.6萬元,比上年的60.1萬元增2.5萬元。
【人民生活】2002年末全縣在崗職工13362人,全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6581.4萬元,按同口徑比上年增長8.42%。職工(含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年平均工資11664元,同口徑比上年增1317元,增12.7%。其中,國有經濟單位職工年均工資12186元,增加1007元,增9%;城鎮集體單位職工年均工資8003元,增加1362元,增20.5%;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3077元,增83元,增2.8%。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5913.63元,比上年增6.7%,人均持幣3326.54元,比上年增18.4%。

B. 通東的經濟

一般認為,呂四港鎮(鶴城)為通東第一大鎮,因其在本區域內歷史較為悠久,城建規模最大,經濟體量遙遙領先。呂四港鎮是南黃海呂泗漁場最大的漁港,也是中國電動工具之鄉,隨著沿海開發開放的推進,大唐呂四電廠等項目更是讓呂四經濟突飛猛進。呂四港鎮不但是通東地區經濟第一大鎮,其工業產值在啟東市境內也是第一,要領先於啟東市區。城內有鶴城公園、啟東市第二人民醫院、啟東市呂四中學等。
余東鎮(鳳城)是解放前南通縣余東區的中心城鎮,現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二甲鎮,其區域在解放前為南通縣余西區,解放後余西地名漸漸被二甲替代。二甲緊鄰國家級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經濟發達,交通方便。二甲鎮鎮區在縣界上,也是一個很有趣的集鎮。境內有二甲中學、二甲人民醫院等。
四甲鎮,其區域大部為解放前南通縣余中區,解放後四甲地名逐漸取代余中地名。四甲鎮是交通樞紐,南達海門、上海、蘇南,西去南通,東至呂四,北到如東。鎮內有海門市第四人民醫院、四甲中學等。
正余鎮,緊鄰余東鎮及包場鎮,是一個交通便捷的新興工業城鎮。
包場鎮,其區域主要繼承於解放前南通縣余東區,解放後成為海門縣包場區,近年來成為江蘇省沿海開發強鎮。2014年鎮域GDP約100億元,在海門市各區鎮中排名靠前,在通東地區僅次於呂四港鎮,在江蘇沿海開發中排名前三甲。新城區在原海門鹽場附近,將建成一個沿海工港城市。原鎮區位於通呂運河畔,是通光集團、南通回力等知名企業的起家之地。原鎮區內有海門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等,新城區(濱海)有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海門校區、蠣蚜山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等。
三餘鎮,雖然一般不認為三餘鎮屬於通東地區,但三餘鎮的歷史源於通東。因近代墾殖,南部移民遷入,將原本以通東人為主的三餘地區的方言口音轉變為啟海口音,且將墾殖區域從通東各鄉區中獨立出來建為南通縣三餘區。三餘鎮與通東地區屬於同一片開發區域,隨著南通濱海園區的大規模開發,三餘鎮、包場鎮及呂四港鎮勢必會連片成為一個實體規模較大的沿海工港城市。 旅遊方面,一般而言,有呂四、東灶港海濱景點、蠣蚜山、歷史名鎮余東,二甲余西古鎮等。另外,位於二甲鎮往北一線的通州區界,原是南通縣余西區與余中區的界河,由於變為通海縣界而保留下來,蜿蜒曲折,是研究通海成陸後初期的河流布局的重要去處(南通地區大部分河流都在解放後被劃直)。

C. 那個鎮最發達

2017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等榜單出爐,在前十榜單中,不少地方可謂「富可敵城」。 NO1:崑山市玉山鎮。玉山鎮坐擁兩大著名的國家級開發區: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6年GDP為752億元。

NO7:東莞市虎門鎮。虎門鎮是全國服裝批發中心,先後獲得了全國重點鎮、全國服裝(休閑服)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100多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2016年GDP為447億元。

NO8: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北滘鎮是「中國家電製造業重鎮」、「國家衛生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安全社區」。2016年GDP為475億元。

NO9:東莞市長安鎮。長安鎮位於東莞市南端,東鄰深圳市,南臨珠江口,西連虎門港,是智能手機產業發達,培育了OPPO、vivo、勁勝模具等一批知名企業。2016年GDP為401億元。

NO10: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盛澤鎮位於江蘇省的最南端,地處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區的中心地帶,是中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歷史上以「日出萬匹、衣被天下」聞名於世,有「綢都」的美稱。

中國最強十鎮

D. 通海在那裡

通海縣位於雲南省中部,介於東經102°30′25″- 102°52′53″,北緯23°65′11″- 24°14′49″之間,東西最長39公里,南北最寬36.15公里,縣城所在地秀山鎮距省會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47公里。總面積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別與華寧縣、峨山縣、江川縣、紅塔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縣相鄰,是歷史有名的滇南重鎮及經濟和手工業發達的地區。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楊廣、九街、納古、興蒙7個鄉(鎮)為壩區鄉鎮,里山、高大為山區鄉鎮。
----------------
簡單的說,昆明石虎關立交-昆玉高速-過了玉溪,不下高速,研和收費站出,三十公里的老二級路。全程1小時40分左右,大巴在南部客運站坐。

E. 通海縣的交通

2002年年末,江(川)—通(海)路建設計劃總投資19956萬元,現已完成投資19564萬元,已建成通車;通(海)—建(水)路基本完成路基工程,現已完成投資1.24億元。通海縣公路通車總里程為810.15公里;汽車擁有量11537輛,其中,營運客車707輛,營運貨車4222輛;2002全年實現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9752萬噸公里,比上年增4.1%,旅客周轉量8897萬人公里,比上年增4.0%。

F. 通海什麼景點最著名

秀山。不過說實話。很難玩。

G. 納古鎮的歷史沿革

公元1290年,賽典赤長子納速拉丁的孫子納數魯出任元江臨安廣西都元帥府元帥(帥府在今通海縣曲陀關),其隨軍家屬幾經遷徙,最後定居於獅山腳下、杞麓湖畔的納古鎮。納古原為四街鎮的一個村公所,198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納古回族鄉,1997年撤鄉建鎮。七百餘年來,納古人農工商多業並舉。元、明兩代,手工業主要有軍用馬具;清代有火葯槍、民用刀具;民國時期有手工仿造的拉七、左輪、二十響等手槍,以及雙箍、毛瑟等各種步槍和子彈,還能仿造輕機槍,有「小兵工廠」之稱。清代和民國時期,有15%左右的人家趕馬經商,長年往來於中緬、中泰之間,發展國際貿易交流。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納古鎮各族人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關心支持下,自身傳統的商業、手工業、運輸業等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納古鎮社會經濟各項事業快速發展。2005年全鎮社會經濟總收入21886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達195.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72元。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成了全鎮經濟的重要支柱,形成了以建築建材為主導產業,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來自個私經濟的營業收入佔全鎮社會經濟總收入的99%,共有個私企業592個,個私企業從業人員6826人,實現營業收入216854萬元,實現利稅6859萬元。焊管、帶鋼、鋁型材、小五金等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小城鎮建設卓有成效。完成了主要街道的擴建工作,並對其實施了綠化、亮化工程;完成全鎮所有45條路、街道的冠名掛牌工作;2004年通過民間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了建築面積達10580平方米的納家營清真寺;電力、通訊、廣播電視覆蓋全鎮。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多渠道投資700多萬元對納古學校進行了改擴建;2004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了納古鎮文化站,配合雲南大學投資18萬元建成了回族研究基地——納忠圖書館;兩年一屆的「獅山杯」籃球賽等體育活動正常開展;目前,全鎮定電話達到了戶均一部的水平,行動電話5000餘部,各類機動車2300多輛,300餘幢別墅,人均居住面積達35平方米,家庭電腦得到普及,並在全縣九個鄉(鎮)中率先開通了電信IP寬頻網,彩電、冰箱等高檔電器已基本普及。2000年8月,納古鎮被評為玉溪市 「小康達標鎮」。2001年1月被雲南省移動通信公司玉溪市分公司評為「玉溪行動電話第一鎮」。歷史上,納古文化教育發達,人才輩出,有「一石二斗芝麻爾林(學者)」的稱號。知名阿訇達400餘人,武略將軍、舉人、進士及儒學訓導30餘人。享譽中外的阿拉伯文化泰斗、「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拉伯文化沙迦國際獎」榮獲者北京外國語大學納忠教授,著名翻譯家納訓先生、現代經堂教育家、著名的納家營清真寺教長納本慈教長也都是納古人。納古鎮的回族都信仰伊斯蘭教,分為兩個教派,即格底母、哲赫林耶。全鎮有三所清真寺。兩個教派的信教群眾互相尊重,相安無事,回族與各民族之間也和睦相處。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我鎮得到了充分的貫徹落實,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法律的保護,每天都有群眾在清真寺里禮拜,每年信教群眾都在清真寺里慶祝「古爾邦節」和「聖誕節」,朝覲活動也正常開展,到麥加朝覲的人數已達400餘人。

H. 哪個鎮最繁華

當然是婁葑鎮,屬於蘇州工業園區,全國百強鎮前十名。商業繁華程度,基本上相當於中西部一個中等發達城市的規模。其次是木瀆鎮,屬於蘇州新區,也非常繁華。此外,常熟的虞山鎮、吳江的盛澤鎮都非常繁榮。

I. 通海的地域文化特徵

通海縣是雲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煙高產縣之一,玉溪地區轄縣。位於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積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圍繞四周。面積721平方公里,人口23.4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 9人,是省內人口密度最大縣。以漢族為主,有彝、回、蒙古、傣、哈尼等少數民族。縣人民政府駐秀山鎮。
通海縣位於雲南省中部,介於東經102°30′25″- 102°52′53″,北緯23°65′11″- 24°14′49″之間,東西最長39公里,南北最寬36.15公里,縣城所在地秀山鎮距省會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47公里。總面積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別與華寧縣、峨山縣、紅河州建水縣、江川縣、紅塔區相鄰,是歷史有名的滇南重鎮及經濟和手工業發達的地區。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楊廣、九街、納古、興蒙7個鄉(鎮)為壩區鄉鎮,里山、高大為山區鄉鎮。

氣候
通海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年溫差小而晝夜溫差相對較大,2002年平均氣溫為16.5℃,極端最高氣溫為29.9℃(6月9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0℃(1月13日);全年降水量為1123.4毫米,最高日降水134.1毫米(6月30日);全年無霜期為276天,有霜日17天;年均日照總時數為2286.3小時,日照率52%,年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28.079千卡。
土地資源
通海縣全縣國土總面積74087hm²,其中林業用地面積42433.1hm²,占總面積573%;非林業用地面積3.9hm²,占總面積42.7%。林業用地比例林業 用 地 中,按地類劃分:有林地面積32916.3hm²,佔77.6%;疏林地面積1125.8hm²,佔2.6%;灌木林地面積6697.2 hm²,佔15.8%;未成林地面積586.5 hm²,佔1.4%;苗圃地面積2 hm²;無林地面積1105.3 hm²,佔2.6%。按權屬劃分:國有面積218.1hm²,佔0.5%;集體面積42215 hm²,佔99.5%,1.2.2有林地結構全縣有林地覆蓋率44.5%,灌木林地筱蓋率9%o在有林地面積32916.3 hm²中:林分面積為29884.7hm²,佔90.8%;經濟林面積2 941.9 hm²,佔8.9%;竹林面積89.7 hm²,佔0.3%。2002年末,通海縣總人口265457人,總戶數75320戶。總人口中,男性130981人,占總人口的49.34%;女性134476人,占總人口的50.66%。農業戶63179戶,農業人口231320人,占總人口的87.14%;非農業戶12141戶,非農業人口34137人,佔12.86%;少數民族人口37139人,占總人口的13.99%;人口自然增長率5.85‰,比上年下降0.41個千分點;通海縣計劃生育率97.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68人。

閱讀全文

與通海縣交通經濟發達鎮是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沖突怎麼取捨 瀏覽:357
哪個帥哥美女送 瀏覽:273
如何培育健康的黴菌 瀏覽:376
婚姻多少年才能穩定不變 瀏覽:182
美女幾次點贊為什麼不回 瀏覽:290
發改委事業編怎麼改革 瀏覽:231
山東哪裡美女多淄博 瀏覽:49
怎麼形容被愛情折磨 瀏覽:39
錄制故事需要用到什麼軟體 瀏覽:254
婚姻不堅固怎麼辦 瀏覽:217
長治事業編工資多少 瀏覽:229
景洪市辦理健康證要做哪些項目 瀏覽:775
水瓶座對愛情是什麼看法 瀏覽:805
幸福路口到甘泉堡多少公里 瀏覽:93
一天走什麼步健康 瀏覽:987
怎麼形容科幻故事 瀏覽:666
人間的幸福在哪裡 瀏覽:963
幸福生活張嘉譯主演一共多少集 瀏覽:465
甘肅省哪個市經濟活躍 瀏覽:482
幸福樹上長黑點兒怎麼辦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