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航天事業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Ⅱ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5年10月長征火箭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號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總結: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載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令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中國航天人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躍升。
Ⅲ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
、神五:目標載人飛行,白天發射。與以往神舟系列發射時間不同,神舟5號選擇了白天。以往神舟飛船的發射時間一般在凌晨和子夜。據有關專家介紹,航天發射需要確定一天中的某一個時間段作為飛船發射的時機,這個時間段被稱為「發射窗口」。原來神舟系列的發射窗口選擇在夜晚,主要是便於飛船發射升空時,地面的光學跟蹤測量儀易於捕捉到目標。而神舟5號選擇白天發射,主要是考慮到白天溫度將有利於發射人員工作,也易於在意外情況發生時,充分保障宇航員的人身安全。
3、神六:「神五」只有楊利偉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來了兩名客人——中國「神六」的兩名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人數的增加給飛行任務的各個環節和工程各系統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比如,攜帶的裝備要增加一倍,兩名航天員存在協同配合的問題等等。雙人飛行,比單人飛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飛船和工程其他系統的性能。
4、神七:「神七」飛行還將進行太空中繼終端的試驗。這項任務的完成,將為我國建立天地測控網奠定良好的基礎,大大提高測控網的覆蓋率和效率,為載人航天今後從事交會對接等對測控覆蓋要求更高的活動奠定更好的基礎。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首發成功,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在完成了21個小時的空間科學試驗後,於21日3時41分成功著陸。「神舟」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回收,成為我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離這一年結束的日子只有一個月零9天。在7年時間里每天數著日歷倒計時過日子的航天人中,許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覺。但就是這樣簡單的願望對很多人來講,也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奢望。在新的戰鼓聲中,「神舟二號」又開始起步了。正在駕駛隆隆天車挺進太空的中國航天人,必須為一個民族的理想去爭分奪秒!
Ⅳ 我國航天事業發端於哪年
中國航天事業是從「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究開始的!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由蘇聯發射成功[1] 。隨後美國、法國、日本相繼發射人造衛星。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提出:調試衛星 "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要搞就搞得大一點。"
1964年,中國相繼成功發射了第一枚彈道式導彈、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一系列進展為發展人造衛星奠定了基礎,衛星計劃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
雖然彈道導彈對於航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中國的彈道導彈研究一開始是為了打核導彈,與航天沒有直接關系,而且當時的第一枚彈道導彈也只有幾百公里射程。
Ⅳ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2、神五:目標載人飛行,白天發射。與以往神舟系列發射時間不同,神舟5號選擇了白天。以往神舟飛船的發射時間一般在凌晨和子夜。據有關專家介紹,航天發射需要確定一天中的某一個時間段作為飛船發射的時機,這個時間段被稱為「發射窗口」。原來神舟系列的發射窗口選擇在夜晚,主要是便於飛船發射升空時,地面的光學跟蹤測量儀易於捕捉到目標。而神舟5號選擇白天發射,主要是考慮到白天溫度將有利於發射人員工作,也易於在意外情況發生時,充分保障宇航員的人身安全。
3、神六:「神五」只有楊利偉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來了兩名客人——中國「神六」的兩名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人數的增加給飛行任務的各個環節和工程各系統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比如,攜帶的裝備要增加一倍,兩名航天員存在協同配合的問題等等。雙人飛行,比單人飛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飛船和工程其他系統的性能。
4、神七:「神七」飛行還將進行太空中繼終端的試驗。這項任務的完成,將為我國建立天地測控網奠定良好的基礎,大大提高測控網的覆蓋率和效率,為載人航天今後從事交會對接等對測控覆蓋要求更高的活動奠定更好的基礎。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首發成功,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在完成了21個小時的空間科學試驗後,於21日3時41分成功著陸。「神舟」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回收,成為我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離這一年結束的日子只有一個月零9天。在7年時間里每天數著日歷倒計時過日子的航天人中,許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覺。但就是這樣簡單的願望對很多人來講,也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奢望。在新的戰鼓聲中,「神舟二號」又開始起步了。正在駕駛隆隆天車挺進太空的中國航天人,必須為一個民族的理想去爭分奪秒!
Ⅵ 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已發射了科學實驗衛星、資源勘測衛星、通訊衛星、氣象衛星等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我國在航天事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已經掌握了使衛星返回地面的回收技術,用一枚火箭把多顆衛星送入軌道的「一箭多星」等世界尖端技術。下面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至今的一些大事。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58年4月,開始興建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64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我國的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79年,「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建成並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
1985年,我國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一號」衛星。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其低軌道運載能力達9.2噸,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飛行試驗,第一次是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發射成功。
2003年12月29日,探測-1號衛星由長征-2C火箭發射成功。
2004年7月25日,探測-2號衛星由長征-2C火箭發射成功。「雙星計劃」被評為「2004年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之一。
2004年9月9日,長征-4B火箭同時將實踐-6A、實踐-6B空間環境探測衛星發射成功。兩顆衛星主要進行空間環境探測、空間輻射環境及其效應探測以及其他的空間試驗。
2004年9月27日,第20顆返回式衛星由長征-2D在酒泉發射升空。這顆衛星的整體性能比以往發射的同類衛星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該衛星於10月15日成功返回地面。
2004年10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這是我國第一顆業務靜止氣象衛星。
2005年4月12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亞太六號」通信衛星。這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30顆國外衛星。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座神六號飛船再次上太空,並在太空遨遊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2007年10月24日18時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此次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將完成四大科學探測任務:獲取月球全表面三維圖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學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測月壤特性;探測4萬至40萬公里間地月空間環境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神舟八號順利升空魚「天宮一號」空間站對接成功。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再次和「天宮一號」對接成功,13天後,三名宇航員景海鵬、劉旺和女宇航員劉洋成功返回地面。
編輯於 2013-10-27
Ⅶ 國航天事業發端於哪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
1956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持制定中國12年科學發展規劃,把噴氣推進和火箭技術列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
在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的領導下,於1956年10月8日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
1960年前,蘇聯曾對中國建立火箭導彈研究、試驗機構和仿製蘇制導彈提供援助。
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7)航天事業發端於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航天事業的空間應用:
1、衛星遙感
中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工作,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2、衛星通信
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通信衛星,發展衛星通信技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信、廣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在衛星固定通信業務方面,全國建有數十座大中型衛星通信地球站,聯結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衛星通信話路達2.7萬多條。
3、衛星導航定位
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外導航衛星,開展衛星導航定位應用技術開發工作,並在大地測量、船舶導航、飛機導航、地震監測、地質防災監測、森林防火滅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許多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航天
Ⅷ 我國航天事業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
從70年開始
Ⅸ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如下: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受命組建的中國第一個火箭與導彈研究機構成立。1956年也被認為是中國導彈夢、航天夢的元年。
1970年,中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1975年,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第一次實現人造衛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隨後「神州二號」「神州三號」「神州四號」陸續順利發射升空。
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穿越大氣層,不遠萬里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國紅,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號」用相機掀開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紗。
2008年,「神州七號」搭載三名航天員,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2010年,「嫦娥二號」獲得更高精度的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月壤特性、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刷新中國航天新高度。
2012年,「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載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號」成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2016年,經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2018年,「嫦娥四號」帶著「玉兔二號」來到了月球背面,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為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2019年,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首次完成海上發射,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射技術的國家。
2020年7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托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拖曳著紅色尾焰升空。「最強雙十二」聯手,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神舟十二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准備後,先後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新聞背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回顧
Ⅹ 中國航天事業起步於哪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
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
(10)航天事業發端於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航天發展目標
運載火箭進入空間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顯提高;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協調配套的全國衛星遙感應用體系。
建立較完善的衛星通信廣播系統,衛星通信廣播產業規模和效益顯著提高;分步建立滿足應用需求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初步形成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初步實現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由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
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航天器交會對接;實現繞月探測;空間科學研究取得重要原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