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事業單位哪個城市的工資最高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就是跟全國各個城市的經濟狀況來的。
最高的就是北上廣,然後是直轄市,各省會城市,各三線城市和各縣區了。
2. 惠州惠城區事業單位薪資怎麼樣
當然是很高啊,那邊的這些事業單位的工資都應該有1萬左右吧!
3. 惠州事業單位工資水平
事業單位也分為三六九等,其中最高等的就是政府單位了,財政都由政府支配,能不給自己多發點嗎?!
不過法律在中國不大受重視,司法局在政府單位里的地位恐怕不高。
4. 惠州事業單位待遇
事業單位現在都實行績效工資了,一般的收入和同時期的公務員待遇差不多。
5. 哪些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最高,福利待遇最好跪求答案
如今這時候,事業單位待遇差不了多少,根據經濟條件不同地方的工資有區別,像東南沿海的省市明顯高於內地地區;一般的同一個地方差距不會很大,事業的單位建議去參公單位,此類型參照公務員方式管理。
至於福利,基本都是一刀切,能發的地方少。
希望採納
6. 廣東事業單位工資高嗎有了解過的人嗎
工資應該還可以畢竟是編制的人
7. 惠州市政府事業單位編制的待遇怎樣
流動編制員工管理的現狀和優缺點
在一家著名電視台工作的王麗(化名)把這段時間稱為「敏感時期」。7月初,這家電視台開始大裁員。據估計,全台離去的不少於1000人,各個頻道都有。有兩個部門一下子就走了200人。
面對如此規模的大裁員,王麗並沒有感到緊張,因為「走的人都是沒有簽勞動合同的臨時工」,而她是簽訂了合同的聘用人員。王麗把這次裁員稱為「一刀切」,凡是沒有簽合同的都要走。「人一下子少了許多。」
在我國的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里,「編制」、「正式工」等名詞還在使用,大量的企事業單位把員工分成「正式工」和「臨時工」。我國企事業單位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已經引起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專家稱之為「體制內的紅利」。
臨時工
「什麼編制?什麼三險一金?別做夢了。」王寧(化名)苦笑著說。
王寧是某電視台電影頻道製片人。他的身份同時還有項目聯系人、策劃人、贊助人、采編人,負責整個節目的製作。每月他都會從會計那裡拿到一個裝有2500元的信封,這是他當月的全部勞動報酬。
「真正的節目製作人員,都沒有編制。」王寧說,他們頻道的核心製作人員都是臨時的,連合同都沒有。有編制或簽合同的,是辦公室行政人員甚至電梯工。而有編制的員工除了三險一金外,每個月工資有五六千元,並且可以分到房子。
王寧的境遇並不是最糟的,安慶市某中學代課教師江薇說自己的境遇「更糟」。2005年畢業,沒有趕上「好時候」的她成了一名「聘用制」教師,每月48節課,課時費每節12元,每個月的課時費收入576元,除此之外要想再多賺點,只有靠周末的補課費。
而在編教師的工資包括基本工資、課時費、國家補貼三個部分。一個初級教師,每個月就算一節課都不上也有1000多元錢。高級教師每月收入3000多元。此外,在編教師年終獎也有一兩千元。每年寒暑假在編教師都會組織旅遊,逢年過節還會發一兩百元。
「除了工資,我們一分錢都沒有。」江薇說,也就是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發了10包衛生紙。
跟她在同一個城市的煙草公司客戶經理小施介紹,煙草公司共1000多人,只有30%是正式工。正式工月工資3000元至4000元,年終績效獎1萬多元。聘用工月工資1000多元,年終績效獎只有正式工的1/10。
在煙草、石油、電力等壟斷行業,員工的工資通常讓人羨慕。但國家電網公司旗下某電氣技術公司的朱軍(化名)卻不這么認為,「那是正式工」。他介紹,電力公司員工有全民工、集體工、臨時工三種,三類職工的待遇不一樣,全民工和集體工除了享有福利和獎金外,還有績效考核獎、購買公司的三產股等好處。
「在電力系統內編制帶來的利益最大。」朱軍說,電力系統許多人都知道一個故事——在廣東省惠州市供電局有兩兄弟,哥哥是正式員工,月薪上萬元;弟弟是外聘,一個月只有1000元。兩個人在一個地方幹活,做著一樣的事,但收入為10∶1。
堅硬的體制壁壘
「『他的人』什麼都不懂,典型的不做事。」王寧習慣用「他的人」來稱呼有編制的員工。「他們10個人做1個人的事,我們是1個人做10個人的事。」
王寧有深深的不安全感。一個剛來做剪輯的外聘女孩子到處找人說話,就被開除了。一個男員工沒有在規定的地點抽煙,也被開除了。這樣的前車之鑒讓他在單位如履薄冰。
「柿子揀軟的捏,麻煩的事都給我們做。」江薇說,早上一二節課從來都輪不到自己,給她安排的都是三四節,正是肚子餓的時候,或者是下午第一節,學生們一個個都困得不行。
「領導經常說要對外聘人員保持警惕性。」朱軍說,他們單位一位領導曾跟正式人員說,千萬不要把核心技術暴露給外聘人員。結果,臨時工都只做些外圍工作,不管你技術多好,核心技術想看都看不到。
「他們是硬的,我們是軟的。」江薇說,每年都有在編老師分到學校里來。他們一進來,就把聘用工擠掉了。
朱軍說,臨時工沒有升遷機會,來的時候干什麼崗位,10年、20年後大多數還在干。他們單位下屬一個輸變電自動化研究所有30多個外聘人員,轉正指標只有一兩個。有些外聘人員能力很強,也想升遷,「但這絕對實現不了」。
「身份是很重要的。」說這句話的時候,安徽省池州市政府部門的駕駛員王胡兵加重了語氣。自從2002年以聘用工身份來到單位後,他做夢都想著轉正。因為正式駕駛員吃財政飯,每年多拿近萬元,而且「旱澇保收」。而他領工資的時候連張工資條都沒有。
「領導在,還能幹下去。要是換個領導,沒准就得走人了。」在機關幹了這么多年,身份始終得不到解決,但王胡兵知道其中的難度,「指標只有省里才有」。
同工不同酬是職業歧視
「現在在國有大企業、事業單位中,體制內員工大約只佔四成。」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劉爾鐸教授說,在改革開放前夕,體制內員工要佔七至八成。由於人力資本投資不足,低端勞動力過剩,會形成一個由體制外人員組成的二級勞動力市場。「每個國家都會有,只是比例不一樣。美國的二級勞動力市場佔20%,中國要佔到半數以上。」
198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廣開門路、搞活經濟,解決城鎮就業問題的若干決定》中指出,「目前國營企業的一大弊端就是『大鍋飯』、『鐵飯碗』」,必須「逐步改革國營企業的經濟體制和勞動制度」,「要實行合同工、臨時工、固定工等多種形式的用工制度,逐步做到人員能進能出。」
「臨時工」這一在改革開放初期碰碎了不少「鐵飯碗」的創舉,在今天卻成了「就業歧視」。
「從大的方面來說,同工不同酬也是一種就業歧視。」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所長林嘉說,就業歧視有初次就業歧視,在工作過程中的歧視就成為職業歧視,「同工不同酬」是職業歧視的主要表現方式。
她介紹,法律規定了最低工資標准,但是國家只限制了最低標准,沒有其他方面的規定。如此造成企業一方說了算,很多企業就讓工人的工資在最低工資標准附近徘徊,以節省成本。一個現象就是2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這么快,物價漲得這么厲害,但是珠三角的農民工工資卻沒漲多少。「不幹了就換人,沒有一個正常的漲工資的機制。」
「城鄉差別反射到了體制內的用工單位。」這是劉爾鐸教授對國企和事業單位「同工不同酬」的解釋。他說,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原來分為城市勞動力市場和農村勞動力市場,戶籍大門打開後,這兩個市場的差別消失了,但是城市勞動力市場內部出現了二元的勞動力市場——事業單位和國企分為正式的有編制的勞動力隊伍,和非正規的臨時工合同工隊伍,後者由農民工和城市臨時工組成。在一級勞動力市場,有正常的升遷,分享了單位全部利益,包括單位的創收和福利。而在二級勞動力市場里,人才實際上流動不了,也沒有升遷機會,分享不到剩餘利益。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司長邱小平近日透露,該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工資立法,並已經將同工同酬問題列為重點研究的內容。
「但是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短期解決基本不可能,單位會背上很重的負擔。」劉爾鐸教授並不樂觀。
「改革的方式還要看國家的方針是一步到位,還是慢慢來。」林嘉教授說,國有企業上世紀80年代中期試行勞動合同制,到了90年代初就已經開始實行。她建議,事業單位改革可以實行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對「中人」採取過渡政策,逐步改變目前的狀況。
「從理論上看,所有的人員都沒有差別,都將成為『雇員』。」專家的這句話,或許會讓許多正在崗位上努力工作並希望能有「轉正」機會的「臨時工」看到另一種希望,只是,沒人告訴他們這個希望的實現還需要多久。
8. 現在事業單位哪個崗位工資高
您說的事業單位是做什麼的?是學校?是圖書館?是研究部門?是監查大隊?事業單位種類很多,其崗位也很多的,各個單位不同其人數也不同,人員的工作的崗位也不同,工資的薪酬就不同。所以說,誰的單位的人員工資高是沒有依據的。
9. 現在惠州哪個區域工資高些,好找工作
其實工資是看公司跟職位的
要是你的能力可以的話
那就是不用擔心工作工資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