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區別是什麼
有身份、工作內容、穩定性、收入四大方面的區別:
一、公務員和事業編的身份區別
(一)公務員,全稱為國家公務員,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通過國考、省考、選調生招錄。
(二)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通過事業單位招考或者事業編人才引進招錄。
這些官方定義因為用詞太「官方」,不容易理解,我們用不準確但好理解的大白話講講:
事業單位就是設置為公共事業幹活兒的,行政機關是負責管理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
二、公務員和事業編的工作內容區別
(一)公務員的工作
公務員從事綜合管理工作、行政執法工作和專業技術工作。
覺得這還是太抽象了,看不懂對吧?再來通俗一點解釋:
1.綜合管理工作,就是大家印象中最普遍的公務員工作,一般就是制定政策、推進落實、督導檢查、行政審批等等。比如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製造2025》,福建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意見》,石家莊市政府出台《石家莊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擬徵收土地公告。這些都是公務員的日常綜合管理工作。
2.行政執法工作,說到這個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是城管在街上追逐小販,其實這個只是一小部分。我們日常接觸到還有很多,比如交警大隊的執法人員對違停機動車貼罰單,比如市場監管局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對疫情期間亂漲價的商家罰款,比如生態環境局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對排污企業責令停產整頓,這些都是行政執法工作。
3.專業技術工作,這個在公務員群體里最少,跟老百姓也最遠,除了飛行器駕駛、船舶輪機等崗位,大家最熟悉的一般是法醫,他們勘察現場還有對屍體進行解剖出具屍檢報告這些,都是專業技術工作。
(二)事業編的工作
1.文化、教育、衛生
這個最容易理解,我們最熟悉的電台、電視台、報社、博物館之類文化單位,都是事業單位,他們的正式工作人員都是事業編(當然,他們也有下屬企業和企業身份人員)。幼兒園、中小學、高校之類的教育單位的正式工作人員是事業編身份。鄉鎮衛生院、醫院、疾控中心之類衛生單位正式工作人員是事業編身份。另外,以前很多科研機構也是事業單位,現在大部分已經改制為企業,只有少數保留事業單位性質。
2.行政執法
前面我們提到了公務員有行政執法職能,事業編怎麼也有了呢?這是因為很多地方行政編(公務員)不夠用,需要委託下屬事業單位行使行政執法職能。比如一個縣的農業農村局,總共可能就十一二個行政編制。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執法活動,這時候,一般會下設一個農業農村執法大隊,委託其行使執法職能。行政執法隊伍因為歷史原因導致編制構成復雜,目前有事業編、參公、公務員三種身份,不同系統甚至不同地區都有不同。
3.社會管理與服務
我們平時到市民中心去辦事,去公積金中心辦事,去街道辦事處辦事,負責收材料蓋章制證的人員,相當一部分是事業編編(還有很多臨時工)。當然,也有很多單位的服務中心是公務員在做,這和上面的行政執法一樣,還是涉及行政編制是否充足的問題。
三、公務員和事業編的穩定性區別
公務員,是目前穩定性最高的體制內身份,一般很難被砸飯碗。以2018年國家機構改革為例,各系統幾十個行政單位合並、拆分、隸轉甚至取消,但是這些行政單位的公務員,沒有任何人丟身份或者丟飯碗。
事業編,這個是最復雜的。國家目前正在進行的事業單位改革最終目標是甩掉三千萬事業編制人員這個大累贅。事業單位不是行政機關,本來就是因為需要幹活兒設置的單位,後來異化為衙門,反而被人當作正常,這是不正常的。最近幾年的改革就是讓事業單位回歸正常。比如2018年機構改革中明確要求事業單位不得稱「局委辦」,很多名為某某局的事業單位(包括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都摘了帽子,這被稱為「局改中心」。比如高速公路管理局改為了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園林管理局改為了市政園林事務中心,房管局改為不動產登記中心等等。
其次,去編制化,各省已經悄悄搞了很多年了。大多數人沒注意罷了,學校醫院新進人員沒編制早已經是常態化,很多事業單位招考根本不提編制這個事兒,很多人考上後以為自己有編制,其實沒有編制或者編制不在個人。這個各地具體名義不同,有非實名人員控制數、報備員額制或者總量備案制等等各種表述,本質是一樣的。
最後,改革後事業單位一部分轉企業(設計院,檢測機構之類),一部分轉參公(社保中心,執法隊之類),一部分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工作人員佔用編制但不擁有編制的員額備案制或者直接人事代理(比高校、醫院)。
四、公務員和事業編收入區別
收入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問題,一般來說事業編教師收入不低於公務員平均收入,這個在全國是可以基本落實的。一旦某地達不到公務員平均水平,當地教師一般就會馬上有上訪甚至其他更極端的行為。這導致很多地區教師收入是高於公務員的,以鄭州市為例,當地公務員年到手9萬左右,當地中小學老師年到手12萬左右。
醫院正式在編人員收入更是秒殺公務員收入,一般最少是當地公務員的2到3倍,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說了。
那是不是所有事業編人員收入都高於公務員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最常見的開發區管委會,既有公務員也有事業編。這種單位的同級別事業編收入一般只有公務員的80%左右。類似的還有各種承擔行政執法、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事業單位,一般其正式人員收入也是略低於同級公務員的。
2. 公務員身份,事業編制是什麼意思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國家機關中除了工勤人員以外的人員都是公務員身份,都屬於公務員編制,包括國家機關、共產黨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等。
事業編制是輔助編制,事業編制按照財政來源又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全額編制即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不允許也不能自主創收,完全靠財政撥款的單位,多指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
(2)事業編制是什麼身份擴展閱讀:
公務員法規定:「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按照上述規定,是否屬於公務員,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一、依法履行公職
即依法從事公務活動的人員,他不是為自己工作,也不是為某個私人的企業或者組織工作或者服務。這里所依的「法」,是廣義的「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
憲法確定了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因此,政黨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不同方式參與對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決策及實施的活動也是一種履行公職行為。
二、納入國家行政編制
僅以履行公職為標准,還不能作出明確的界定。有一些在國家舉辦的事業單位中工作的人員,他們從事的也是公務活動,但並未納入國家的行政編制序列,因而不能認定為公務員。必須是納入國家行政編制序列、履行公職的人員。
對於「編制」一詞,實踐中有多種用法,除使用行政編制外,還有政法編制、國家編制、機關編制等。這里的「編制」系指各種納入國家編制管理機關管理的機構序列及人員,不僅限於行政機關編制。
三、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
也就是由國家為他們提供工資、退休和福利等保障。公務員屬於國家財政供養的人員,但並不是財政供養的人員都是公務員。財政供養人員的很大一部分,如公立學校的老師、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等,雖然由國家負擔其工資福利,但不屬於公務員,因為他們不具備另外兩個條件。
3. 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有什麼區別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有的人喜歡考行政編制,有的人喜歡考事業編制,這兩種「編制」,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找工作的時候,我們究竟應該優先選擇行政編制還是事業編制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兩個概念,相信經過分析,你一定能夠做出合理的決斷。
首先,行政編制,顧名思義,就是行政機關的編制額度。說得更簡單一點,行政編制,就是限定一個行政機關最多允許有多少個公務員存在。考上了行政編制,這就意味著,你成為了一名行政機關公務員,從此旱澇保收,享受國家幹部的身份和待遇。想要獲得行政編制,通常情況下,都需要參加統一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夠如願以償。現階段,公務員考試的報名人數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通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鐵飯碗越來越難考。因此,如果考生想要通過公務員考試這個「獨木橋」,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
其次,所謂事業編制,就是指經費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哪些單位使用的編制是事業編制呢?大學生們最熟悉的,莫過於中小學教師。我國的公辦學校的中小學教師,使用的編制通常都是事業編制。與此同時,像圖書館、展覽館、博物館,或者是基層的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統計調查隊等,所使用的編制,往往也是事業編制。
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的差別就在於,從目前而言,考上了行政編制,身份是公務員,工資由國家財政全額撥款。但是,一部分事業單位,有可能是財政撥款一部分,單位自籌一部分資金來發工資,甚至完全是單位自收自支來發放工資,在這樣的事業單位工作,薪資待遇不穩定,可能高於公務員,也有可能比公務員低,甚至還有的事業單位員工拿不到薪水。
再次,獲取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難度,體現在參加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難度差異上。一般情況下,公務員考試的難度更高,招考要求也更高。相比之下,事業單位的招聘,顯得更具有靈活性,更容易通關。當然,不同的難度也導致這兩種身份編制在收入待遇上有差別。通常情況下,公務員比事業單位員工拿得更多,綜合收入更多,優越感也更強,幸福指數更高。
(rizhao.offcn.com)復制到瀏覽器打開
4. 事業編制和幹部身份的區別
區別1、含義不同
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幹部身份是我國現行的人事管理的制度。僅在一些情況下還有用,比如報考公務員,一些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稱的認定、評定,工齡的審核等也和此有關。
區別2、實施單位不同
事業編制存在於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
通過向勞動部門申請辦理招工(就業)手續後具備工人身份,通過人事組織部門辦理吸收、錄用幹部手續後具備幹部身份。
國家通過向勞動部門申請辦理招工(就業)手續後具備工人身份,通過人事組織部門辦理吸收、錄用幹部手續後具備幹部身份,國家統一招收並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執行一年見習期考核合格辦理轉正定級手續後也具備幹部身份。
區別3、作用不同
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採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單位之間,城市之間人才流動的必備條件之一。比如北京現在的落戶政策基本就是人才引進,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幹部身份。只有有幹部身份,才能說是幹部調動。 擁有幹部身份才能夠評職稱。
5. 事業單位編制的人員算什麼職業公務員好像不是
事業單位編制是指事業單位中實行的一種編制制度,通常公務員並不是事業單位編制。
事業單位企業編制通常有兩種情況:
一是該單位除了有事業人員的編制外,還有的人員按企業用工對待,不佔事業編制,他們屬於工勤人員(也有事業編制的工勤人員)。
二是單位除了事業編制外,另辦有企業性質的單位,隸屬於這個事業單位,該企業性質單位的人員當然身份是企業員工。
但在實際中,這個事業單位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質單位的人員混合使用。盡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為長期一樣的工作,往往連屬於企業編制的人員自己都會忽略了其身份。
事業單位企業編制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該單位除了有事業人員的編制外,還有的人員按企業用工對待,不佔事業編制,他們屬於工勤人員(也有事業編制的工勤人員)。
二是單位除了事業編制外,另辦有企業性質的單位,隸屬於這個事業單位,該企業性質單位的人員當然身份是企業員工。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的基本條件,主要根據崗位的職責任務和任職條件確定。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事業單位編制
6. 什麼是事業單位編制
事業單位編制
1.編制的分類
編制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確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編制調配人員,財政部門據此撥款。編制通常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都是行政編制。
2.事業編制
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適用單位主要有: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採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3.事業單位待遇
一般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體分為編制人員和非編制人員(非編制人員就是本單位自行外聘的人員,就象企業聘用一樣,由單位自行規定其待遇,付給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關系)。所以,非編制人員的待遇不一定比編制人員差。目前多數改革後的事業單位對新進的人員,包括事業編制的人員在審查檔案後,交給人才中心保管。另外國家也在積極推行事業單位人員僱傭制這將逐漸改變事業單位編與企業編的差距。
7. 事業編屬於幹部身份嗎
事業編不一定屬於幹部身份。
事業編的組成比較復雜一些,它是由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和工勤崗位組成的。如果是屬於技術崗位、管理崗位的人那麼就是屬於幹部身份,比如教師等。但如果是屬於工勤崗位的就不是幹部。事業編制的崗位是非常多的,而且在現階段都是我們國家不能缺少的。
簡介
事業單位的組成更加龐大繁瑣,而且在工作崗位上有很大的不一樣。比如教師等工作崗位就是屬於幹部身份的,因為教師是屬於技術類崗位的事業編,而事業單位中的司機等工作崗位就屬於是工勤崗位,這樣的事業編制人員就不是屬於幹部身份。看事業編的崗位是不是幹部,一定是要看從事的具體崗位是什麼,然後才能夠區分。
8. 國家事業編制是根據什麼劃分的有幹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嗎
事業編制劃分:事業單位可分為參公事業單位、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四種。
國家事業編制,目前唯一的獲取方式是通過國家事業單位考試並被事業單位錄取而獲得,獲得國家事業單位編制的人員,均為國家幹部身份,沒有工人身份的事業編。
幹部身份與工人身份區別:
政治待遇不同,幹部獲得的國家社會以及國際信息要比群眾多,幹部級別越高所獲得的社會信息也就越多,其中大量的社會信息並不屬於國家機密,而是屬於官方有意控制的內容;
在就業范圍上的待遇不同,幹部可以在國家機關工作,工人群眾如果不轉變成幹部身份則很難在機關工作,但是工人群眾轉變成幹部身份的機會非常少;
在非工資的福利待遇上,幹部比工人群眾要高,例如住房以及住房補貼、用車補貼、帶薪度假、子女醫葯費報銷等等方面,幹部都比工人群眾享受的待遇高;
在醫療服務標准上,包括住院條件、用葯等級、醫葯費的報銷比例等等方面,幹部都比群眾高;
在養老標准上,幹部比群眾高出許多,而且幹部級別越高,這種差距也就越大。例如,達到一定級別的幹部可以享受離休待遇,而且有政府專設的老幹部局為其服務;
在退休金上,幹部可以領到百分之百的退休金,而工人群眾則只能領到80%以下的退休金。以北京為例,一般工人的退休金每月大約在700元左右,一般幹部(包括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每月大約在1700元以上,兩者至少相差1000元以上。而且這種差距越來越大,例如北京市政府2001年《關於北京市城鎮企業退休人員2001調整基本養老金標準的。
拓展資料:
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事業編制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全額編制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管理,基本待遇與公務員一致,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城管、學校等。
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自籌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賓館、培訓中心、設計室等。
所謂的身份,是指人在社會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身份劃分標准不一樣,但無論怎麼劃分,身份都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與不平等,以及所享有的權利與履行的義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