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航天事業發展,每年要耗費多少資金
中國航天到底花了多少錢,真的是勞民傷財嗎? 嫦娥一號大家都知道,中國首次探月工程,這探月可比搞衛星難度大多了,一般的衛星軌道高度也才幾百公里,最高的同步衛星軌道也才三萬五千多公里,但是這探月要把探測衛星送到38萬km之外的月球,那麼難度可想而知。
⑵ 宇航員的收入是多少,在太空執行一次任務,能賺多少錢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在看到神舟十三號的三位宇航員安全落地後,都會對此感到無比驕傲,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工資高低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因此宇航員每個月能夠拿到多少錢,就成為了無數網友非常好奇的事情。
據相關消息透露,國內的宇航員在非執行任務期間,每個月能夠拿到2萬左右的基本工資,而除了基本工資之外,每位宇航員還能夠拿到3~4萬的補貼,如果在執行任務期間的話,那麼每位宇航員除了能夠拿到基本工資以及補貼之外,還能夠拿到價值百萬的獎金。
當大家看到宇航員能夠拿到這么多的收入後,很多人的內心中都萌生了想要成為宇航員的念頭,但是我要在這里給大家潑一盆冷水,要知道這些人在成為正式的宇航員之前,曾有過上萬小時的飛行記錄時間,如果大家沒有如此過硬的個人履歷,那麼基本上就不可能成為專業的宇航員。不過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來為國家航天事業添磚加瓦,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對國家航天事業保持持續性的關注。
⑶ 請說明為什麼中國要在航天方面花這么多的金錢
如今的航天工業,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科學技術,而是一種政治象徵,因為航天工業的發展,是要有雄厚的綜合國力作為基礎,因此,大力發展航天工業,正是證明國家自身實力,提高國家自身國際影響力的一種動作;
航天方面發展前景,科幻一下的話就是宇宙飛船的大型化和飛船內生態系統的可循環化,同時還要做到火箭發動機的功率擴大化,因為在真空環境下,普通的噴氣發動機和沖壓發動機是無法使用的,雖然按照牛頓定律,飛船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實現無動力航行,但是飛船還需要姿態調整及克服各種重力場,因此發動機技術的突破是進入航天大航海時代的前提。
如果再科幻一點,當動力及飛船內能源循環系統不再成問題的時候,那就可以實現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假設,同時可以根據所謂的空間節點進行空間跳躍,那樣的話就可以大大縮短宇宙航程
⑷ 錢學森是如何成為中國航天的創始人的
出生於上海的錢學森是全世界都非常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是我們中國航天科技的創始人,靈魂人物.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為我們國家的建設做出了不磨滅的貢獻.
年輕時候的錢學森在美國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教授,雖然他身在美國,但是心裡邊想的念的都是自己的祖國,以及祖國的同胞們.新中國成立之後,他覺得到了報效祖國的時候了,於是便決定回國,可是,沒想到中間卻遭到了美國政府重重的磨難.並被關押了長達五年之久.當時錢學森所受的痛苦可想而知,曾經一個月的時間錢學森就消瘦了30多斤.
直到周恩來總理知道了這個消息,竭盡全力的把他從美國營救了回來,很難想像如果不回國他在美國會經受什麼樣的折磨.許多人可能都聽說過一句話」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美軍機械師」其實我覺得這樣說太謙虛,應該是」一個錢學森讓外國人對中國的軍事力量不敢再小覷」
錢學森不光事業做得成功,家庭也非常的幸福美滿,夫人蔣英長的非常漂亮,其實她算是錢學森的小妹,因為家裡沒有女兒,錢父是從好友那裡過繼的蔣英.當年錢學森出國留學的時候,蔣英還是一個小女孩,後來等錢學森回國的時候,蔣英已經亭亭玉立,錢學森對她情難自禁.後來兩個人喜結連理.
蔣英和錢學森生育了一男一女.現在兒子是上海大學」錢學森圖書館」的館長,並在很多大學里邊擔任名譽教授.女兒則是繼承了母親蔣英愛好音樂的天賦,從事音樂教育.
可能大家覺得這樣過也挺好的,但是當年在美國一起長大的錢學森哥哥和弟弟家的兩個兒子,一個是世界頂級的神經生物學專家,美國著名大學的教授,一個是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跟他們比起成就來,錢學森的一雙兒女就算是普通了.
⑸ 中國財政部每年投入到航天事業發展的資金為多少有軍費多嗎
總資金是個秘密,沒人准確知道。但是按美國現行盈利來說航天帶來的利益是1比8.也就是說投入1億元每年獲益能8億元,這樣看來還是很值得的。但是中國的問題是壟斷企業太多,比如電信。即使他們有更多的衛星他們也不會給老百姓更多的便宜,除非中國真正改革。
⑹ 錢學森的航天成就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多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 3歲時隨父到北京。1935年8月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1936年10月轉入加州理工學院,成為著名力學家馮·卡門的學生。
中學時代的錢學森為舊中國的腐敗和落後而憂心忡忡,1948年,在祖國解放有望時他就准備回國效力。當時美國千方百計阻撓錢學森回國,其真正目的是看重他的學識,企圖迫使他改變思想,留在美國。即使不成,也要使他所掌握的高新知識陳舊過時。
資料:世界著名大學(Universities & Colleges)大全
確實,錢學森從1939年6月完成《高速氣動力學問題的研究》等4篇博士論文後,便在馮·卡門領導的火箭技術研究小組從事薄殼體穩定性的獨立研究。然後成為馮·卡門的助手,是美國火箭技術搖籃——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實驗室最早的6名成員之一,對火箭發動機噴管擴散角對推力的影響、火箭發動機熱力學特性和探空火箭的性能等進行計算和研究。
國際貿易資料大全:免費查詢、發布進出口貿易信息
1942年,研究工作成績突出的錢學森被聘為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技術訓練班教員,在這個崗位上為美軍培養了一批火箭導彈軍官。1943年,他與火箭專家馬林納合作,完成《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的研究報告,為美國40年代的導彈和探空火箭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944年,美國陸軍獲得德國正在研製V-2的情報,便委派馮·卡門和馬林納大力研究遠程火箭,錢學森被分派負責理論組。這時,錢學森所在的火箭技術研究小組已改組為噴氣推進實驗室。他們研製了「女兵下士」探空火箭,以及「二等兵A」和「中士」導彈,為後來研製「北極星」、「民兵」和「海神」等先進戰略導彈打下了基礎。
資料:世界咨詢公司(Business Consulting)大全
那時的航空技術正受到「音障」和「熱障」的困擾。錢學森和馮·卡門通過理論研究和火箭飛機的試驗,圓滿地解決了「音障」和「熱障」問題。被命名為「卡門—錢學森公式」的著名公式,成為空氣動力計算上的權威公式。錢學森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使他成為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負責人,被公認為力學界、應用數學界和火箭技術方面的權威學者。
1945年初,錢學森成為以馮·卡門為團長的空軍科學咨詢團的成員。德國投降後,他隨該團的考察小組到歐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術。1947年初,36歲的錢學森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正教授。在受監控期間,除教學外他仍未放棄學術研究,1953年發表了《從地球衛星軌道上起飛》,為低推力飛行力學奠定了基礎,並於1954年出版了《工程式控制制論》一書。1955年回國前他向馮·卡門告別時,馮·卡門激動地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超過了我!」
錢學森回國後,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下,積極參與我國火箭和空間事業的規劃和組建工作,並以他在空氣動力、火箭發動機、制導控制、總體結構、材料工藝、計算機、質量控制和系統工程等領域的博深知識,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火箭和空間技術人才,在領導我國的導彈、運載火箭和航天器的研製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參與和組織下,1960年11月5日,我國發射成功第一枚仿製的導彈; 1964年6月29日,第一枚自行設計的導彈飛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79年,錢學森榮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傑出校友獎」;1985年成為我國科技進步特等獎第一獲獎人;1989年6月,國際理工研究所授予他最高獎——「小羅克韋爾獎章」;1991年10月,國家授予他「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的榮譽稱號。
⑺ 航天事業是如何帶動經濟發展的
航天事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捆上了"火箭"
「神舟」六號尚在太空遨遊,許多「搭車」企業已開始計算收益。根據美國、歐洲多家研究機構的評估,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7至12元的回報。中國已經邁入航天大國的行列,航天,將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多大動力?
航天是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產業,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同時也具有高效益。航天領域目前最具有產業特徵的,莫過於衛星製造業、衛星發射服務、衛星應用服務和地面設備製造業。
「國際航天商業委員會」8月發布的《2005年航天產業現狀》調研報告統計:2004年全球航天產業來自商業服務和政府計劃的總收入達到1030億美元,預測到2010年將會超過1580億美元。
中國正在加快航天的產業化進程,航天科技集團提出了兩個1000億的目標,集團公司總資產在2005年前達到1000億元、總收入在2010年以前達到1000億元。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許達哲說,中國共發射了數十顆氣象、資源、通信、海洋衛星,載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良好開端,但目前很難准確測算出航天究竟創造了多少產值和利潤,今天的百姓生活已經一刻也離不開航天科技。
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後,衍生出的市場價值之大難以預測。航天,對其他產業的帶動而產生的效益,遠比其直接產生的高得多。太空育種,幾乎是航天產業的眾多「搭車」者最簡單的一個,然而,它所產生的效益也最直觀。自1987年中國在返回式衛星上進行太空育種以來,已經有近50個品系大面積種植推廣。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
航天高新技術是綜合集成技術,包含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材料能源、環保、模擬、計算、網路、通信、控制、導航、遙測、遙控、遙感、空氣動力、真空低溫、特殊密封、可靠性與安全性保障等技術,對於許多產業部門都具有廣泛適用性。
中國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發展航天,當時就為中國半導體、電子、原材料、儀器儀表工業提供了發展良機;航天技術曾為傳統石化、機電、能源、交通、紡織、醫葯等十多個產業,研製、生產了急需的工業工程式控制制系統、微機數控系統、各種機器人等儀器設備;向有關產業部門提供風洞試驗、熱試驗、大型離心試驗、大型跌落式沖擊試驗、震動試驗等。
航天科技集團提供的一份數據表明,中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而在生命科學等領域如果能夠取得突破性成果,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將可能出現質的飛躍,這是用數字無法衡量的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文瑞說。
更為重要的是,航天領域的能力和水平,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之一。航天事業更大的輻射作用在於,能夠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極大地提升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發言權和地位。
「神舟」六號的再次載人飛行,以及中國對於航天活動的長遠規劃,再度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說,航天,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捆上了火箭,已經和必將繼續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動力。
出處:華南新聞
⑻ 宇航員的工資有多少,上一次太空能賺多少錢
能夠登上太空的工作,想必工資水平是是相當高的,不過因為保密原因,所以宇航員的工資是不能夠公之於眾的,我們只能夠從普通航天員的工資收入來猜測一下宇航員的月薪。
希望未來我國科研人員的工資薪水能夠超過演藝圈,能夠以知識價值為導向來分配工資。只有這樣,科學技術才可以更好發展不是嗎?光是為愛發電個人認為是不夠的。
從宇航員的高工資來看,相信未來,對於科研人才的待遇一定會越來越好。至於那些明星藝人,還是請持證上崗吧,不要動不動就上億元的天價合約,嘴裡念著123就能夠得到這么高的德不配位的薪水了!大家覺得呢?你認為宇航員的工資應該更高嗎?
⑼ 中國航天事業的資金來自哪裡
資金來源於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中央財政的收入來源於人民政府的國債、稅收、費用、和央企利潤等收入。
⑽ 航天事業要耗費大量的資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航天事業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可是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支持航天事業的發展,而且國家也支持航天事業的發展,就是因為航天事業能夠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且能夠造福整個人類。所以大家也必須要支持航天事業的發展,而且也必須要支持這些航天工作人員。
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小編覺得這也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國家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發展航天事業。如果航天事業發展起來了,那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說明這個國家的實力非常的強悍,也能夠說明了這個國家的人民是非常支持航天事業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