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哪些是宗教事業

哪些是宗教事業

發布時間:2022-04-27 04:16:18

1. 請問我國四大宗教是什麼

我國四大宗教是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1、道教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的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2、佛教

佛教本是外來宗教,但傳入中國後,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徹底中國化了,對於國人的影響十分巨大。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的形象,但實際上印度信奉最廣的是印度教,而非佛教。

3、基督教

所謂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現在基督教傳播十分廣泛,全世界有二十多億信徒,是所有宗教中擁有信徒最多的。至今主要發達國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導的國家。

4、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從阿拉伯傳入的,通過漫長的歷史變遷後,如今中國國內的伊斯蘭教和以前也大不一樣了,已經擁有了很多中國的東西在裡面,伊斯蘭教也使得我國和阿拉伯的關系更加親密了。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

(1)哪些是宗教事業擴展閱讀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種宗教之所以能成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各自被一部分國家列為國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歐美的一些國家、伊斯蘭教在中亞、西亞和北非一些國家、佛教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分別被列為國教。

上述宗教里:基督教包括三大流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其中新教與天主教信徒較多,東正教教徒相對較少;伊斯蘭教包括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別,其中遜尼派佔多數;佛教則有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三大派系。

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數最多,伊斯蘭教次之,佛教最後,雖然人數各有不同,但是各個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雖說是三大宗教,但三大宗教提倡和平共處,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愛,和平,是這三大宗教的真諦。同時這也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教

網路-佛教

網路-伊斯蘭教

網路-基督教

2. 我對宗教很感興趣,和宗教有關的事業有哪些說全一些,懂的人回答

四川大學,陝西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大,廈門大學等正規大學有「宗教學」、「宗教哲學」等類似專業 。甚至一些大學里的哲學系單獨將宗教學作為一門學科分離出來。各個大學研究的方向不同,您自己上網搜吧。

就業方向:各地方宗教局、媒體網站的宗教板塊工作人員、宗教研究機構等。當然,還有寺院的慈善會,這類慈善會類似義工了,不算標準的職業和崗位,但確實可以救助貧苦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3. 史上重要的宗教事件都有哪些中國的國外的都想了解。

一、中國宗教的現狀和改革的方向

中國宗教,經政府認可取得合法地位的,目前包括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道教。此外,在學術界中,認為可以體現中國宗教精神的,還包括已沒有任何教團組織及活動的儒教和雖有零星會道門活動卻無合法地位的民間宗教,以及不容忽視的「新興宗教」的社會傾向。

中國宗教之現狀,是繼承了數千年的傳統、近百年的歷史而形成的。

數千年的傳統,主要是多神信仰。中國本土的神,大致有兩種來歷:一是血緣神,即從祖宗崇拜而推演至公眾普遍信仰的神,如黃帝、炎帝;另一是自然神,即從自然崇拜而推演至無所不在、無所不是的神,如天帝、雷公、風伯、山神、水神、樹神。前者帶有濃厚的民族情感,後者帶有強烈的象徵意義。這兩者又並非截然分開,往往一神兼二性。譬如天帝,既是大自然中天的象徵,但又有名有姓有籍貫有簡歷,是個地道的中國人。

所有這些神,中國人都曾信過。但中國終歸是禮儀之邦,信歸信,還是要對神做些等級的分別。所以,中國的傳統神祗,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是人世間等級制度在彼岸世界的一個倒影。中國的多神崇拜,並不像望文生義所想像的那樣因「多」而雜亂,那樣缺乏「專一性」。這種崇拜的對象雖是許多個體,但這些個體都整合於一個整體之內,其基本精神和宗旨是一以貫之的。所以,當「辭灶」拜灶王時,其最高崇仰還在天帝那裡,並不因眼前的形式而改變內在的精神。凡是游離於這個整合體之外的神鬼,都被稱為「淫祠」,即沒有被信仰的合法地位。在傳統的中國社會里,「淫祠」是個屢禁不絕的社會問題,但也無妨正統大局。

中國傳統的多神信仰發生過幾次巨變。第一次在西漢武帝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同時,以孔子為教主,重新整理了中國的神系。此後兩千餘年的中國神,始終以此為基本體系。

第二次巨變在東漢之初。佛教的傳入,帶來另一個完整的神系。從東漢到隋唐,歷時800餘載,中國人逐漸接受了當時的「西方」佛教神系,並將其與本土儒教神系結合起來,同時在其刺激下,完善了道教的神系。此後大約近千年的時間,中國人完善了「儒釋道」的信仰體系,「三教合一」,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三教各自的高層知識精英在理論上相互吸收。折射到平民百姓那裡,雖然有時能分出誰尊誰卑,但常常還是分也分不清楚,甚至達到「模糊」、「混沌」的程度。「寧可拜錯,不肯放過」是不少信徒的心態。隨著封建時代的結束,傳統意義上的「三教合一」已經徹底完成了「合一」的歷史使命。「三教合一」是以「儒」為主體而進行的,背後是封建的皇權。皇權倒了,神權也就失去靠山,從此只有分而不會有合。重合,是遙遠未來的另一層面的事。

第三次巨變是鴉片戰爭之後實現的。西洋的神隨著西洋人和西洋槍炮一齊降臨到中國大地上。中國人突然發現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之外又多出個現實的「西方」,而這個「太西」的西方諸神從一出場就十分強悍。盡管其後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基督之愛」的滋味像蜜一樣浸潤開來,但許多中國人仍然懷疑高鼻子白皮膚的上帝會不會平等地對待矮鼻子黃皮膚的「罪人」。新舊神系的並存,在中國已是現實,但要讓大多數中國人,特別是農民,像看待佛那樣看待上帝,不是短短苦幹年所能做到的。

一、佛教

就生命力和信眾及中國化程度而言,在中國最強的還是佛教。漢傳、藏傳、南傳三系佛教,是中國一億多信教人口中大部分人的崇仰對象。佛教改革,其要點有三:

(-)教義及經典的現代譯釋。如重修大藏經及擇要譯釋,並編印普及讀物。

(二)僧團成員的學歷學識培養。如建立佛教大學和各級佛學院。

(三)寺院建設及管理的現代化。如對寺院經濟的研究和探索。

以上三點,可以概括為佛教文化、佛教教育、佛教經濟三個方面,可以說與太虛大師提出的「教理革命、僧製革命、寺產革命」一脈相承,只不過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國家危亡的情況下未能實現,1949年之後歷經運動也未能實現,只有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才能重彈此調。但是,比起太虛的時代,在這三方面的改革,從本質到形式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第一方面,實質是建立佛學研究暨佛學思想的現代體系,成為社會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要在大量吸收人文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信仰,要以信仰去激活建立人間凈土思想在社會中的推廣應用,以出世精神成就入世事業。在保持佛教基本要素的前提下,使佛學重返人間、貼近社會、服務人生。這需要一整套新的理論准備。但是,對於佛教界來說,學術化不能與信仰沖突,否則就失去了宗教精神。

在第二方面,仍要堅持佛教「戒、定、慧」的原則。在這方面,光滬兄在《論綱》中提到的「入世化(如允許僧道婚娶家居……)」是十分刺眼的。在這一點上,中國佛教決不能向日本佛教學。出家人的超越性,與其無妻無子無家有直接聯系。也可以說,僧人如果婚娶家居,在「捨身奉法」這一點上,失去了令人敬仰的理由,佛教僧團也就土崩瓦解了,甚至像一部分日本僧人那樣成為職業化的骨灰守護人都沒有可能,因為中國人當今並沒有將骨灰入寺院保存的風俗。道教之不興旺,與群眾對「正一派」道士的婚娶家居有所鄙視是不無相關的。

中國佛教是否能現代化.是否能面向社會、服務人生,關鍵並不在僧人可以婚娶。若僧人娶妻則佛教大興,則不妨一僧一婦,只怕佛教不因此而興盛反因此而衰亂。

在這方面,關鍵是深化教育,提高才幹。目前,從北傳、藏傳、南傳三系來看,從戒律角度講,漢地僧人應多向南傳上座部派遣學僧。出家人,他們中的領袖人物應該是政治觀點鮮明、宗教立場堅定、文化修養出色、奉獻精神徹底的傑出人物。出家人要具備常人所具備的學識本領、學歷、學位,還要具備常人所不具備的戒行悟解、法臘法願。在中國,若有十位海內外知名的大德,百位教化一方的高僧,千位定慧雙修的僧眾,佛教何愁不興?而且洋洋13億人口之中,出現這樣一批人物又有什麼不好?

與第二方面相關的,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

一是居士佛教。一百多年來,居士在佛教的傳播和發展中,處於不可忽視的地位,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中國佛教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居士仍將發揮重要作用。就居士整體而言,其中一部分造詣頗深,堪為師表;而大部分誠信有餘.知解不足,與某些僧眾一樣,需要教育和提高。沒有居士作為僧團的基礎和護持,僧團就缺乏活力和後勁;沒有僧團作為居士的核心和前導,居士就容易流於空談和狂妄。佛教之改革,居士佛教務須重視。

二是比丘尼眾。比丘尼眾在佛教歷史上雖代有奇人,但依據佛教傳統,地位不高。進入現當代以來,世俗社會中婦女地位的改變,對佛教內部有相當影響。比丘尼眾自身的品性特點,也促成了她們的作用日益重要。由於某些社會因素,今後一段相當的時間里,比丘尼眾的數量將會有所增加。如何教育、提高並發揮其積極作用,是一個重要的特別的課題。

在第三方面,要改革的內容更為豐富。簡單說來,基本上可以吸收基督教的某些建設特點和管理經驗。譬如新建殿堂不要再一律延襲舊模式,殿內昏暗狹小,容人甚少,易出事故,有損庄嚴,不利大眾。應以光明寬敞為主導思想,建設21世紀的新式佛殿。

特別應予指出的是寺院經濟,如何在與世間法相協調的情況下,除接受布施之外,提高自養能力和濟眾能力,都要有新思路。目前,傳統佛教戒律所規定的僧眾個人不得私儲財物的戒條基本打破,而新的財務制度尚不完善,不少寺院已成為個別人聚斂財富的捷徑。此弊不革,神聖遭到褻瀆,清凈遭到污染,僧團遭到腐蝕,禍莫大焉!

二、道教

道教能否像佛教那樣復興?我執懷疑觀點。關鍵在於道教思想的兩極化:一極是極神,即實實在在的各種各樣的神,令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無法接受。另一極是極不神,即實實在在的各種各樣的養生術,接受倒容易,但與世俗又何別呢?

因此,依我孤陋之見。道教從教義上要強調神的象徵意義,神而不神,使現代人能接受;從實踐上要強調養生的超越意識,不神而神。

我附帶要說的是關於神秘主義。我認為只要人類還有未知曉的領域,神秘主義就不會消失。沒有一種宗教是沒有奇跡的,沒有一種宗教不保留著一個神秘的端點。因此,宗教有一點神秘色彩,不足為怪,應屬正常。當然,神秘失去了控制,招搖撞騙,則另當別論。

三、伊斯蘭教

作為宗教的具體改革,文化、教育、經濟即教理、教團、教產三個方面都是不可少的,對於伊斯蘭教,我想補充一些話。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也堪稱久遠,且與許多少數民族結合密切。由於伊斯蘭教教義的嚴格規定,如「認主獨一」和「厚養薄葬」等,與漢族習俗有諸多不同,所以雖然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了一千多年,漢族人皈依伊斯蘭教的並不多。因此,伊斯蘭教在中國社會仍有一定的封閉性,其興衰對漢族地區的社會沒有太大的影響,而對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則舉足輕重。伊斯蘭教在民族團結、國家統一、領土完整諸多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因此,如果說伊斯蘭教也要改革的話,除了上文提到的五個前提之外,還可以在實現各民族和睦相處、維護祖國統一完整方面多發揮自身引導教徒的優勢。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懷西方之學問,習東土之儒書」的「回儒」,他們以宣揚伊斯蘭教為己任,「會通諸家而折衷於天方之學」,為中國宗教做出過傑出貢獻,也推動了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這個優良的傳統在當今的改革中應得到繼承和發揚,使中國伊斯蘭教成為更具中國特色的,與中國當代社會生活聯系更為緊密的,以愛國為「伊瑪尼」(信仰)的現代宗教,為帶動少數民族與漢族一道邁向現代化做出貢獻。

四、天主教和基督教

我把天主教與基督教放在一起談,僅僅因為它們都來自西方。作為「洋教」,它們比其它宗教更容易具備現代色彩,但據我所知,與當今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相比,中國的兩教卻保存了相當濃厚的傳統特色。要實現適應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兩教仍需努力。兩教的教徒近年來有所發展,於是也就出現提高教徒素質的問題,針對兩教而言,這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由於我的專業是研究佛教,所以對於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改革,我只能講這么幾句朦朦朧朧的話,如果有關專家能提出更實際的見解,我願洗耳恭聽。

在這里,我還要談到不在改革之列的三種宗教。

一是儒教。首先要設定它算是一種宗教。是不是可以復興呢?我看不可能了。但我認為其中不少因素很有價值,值得再思。

首先應論祭祖。從散布於世界的華人傳統社會來看,這是維系民族信念和情感所不可缺少的。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不能沒有根。「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八個字,語重心長,引伸開來,有一點宗教的意味,起碼是庄嚴肅穆。所以,黃帝陵要祭,每家的祖宗也不能忘記,民風、民德的培育,還要從這里做起。儒教還有許多可取之處,這里不多講了。

二是民間宗教。民間宗教並不都是邪教,但荒誕不經者居多,且容易吸引信眾。對它也談不到改革,但光靠行政命令取締也不行。因此,首先要提高信眾的文化水平,擴大其知識面;其次是扶正斥邪,鼓勵正統的宗教吸收分化這些民間宗教的信眾,改迷信為正信。

三是新興宗教。新興宗教是將傳統與現代雜揉成一片的能手,最擅長臆造新理論,也最具危險性。必須對其防範於未然。「宗教改革」,搞得不好,恰恰會滑向新興宗教,這是務必加以清醒關注的。

最後,我想再次強調,我也是個讀書人,盡管有一些社會調查和實踐,畢竟有限,上述文字,僅僅是數年來個人的一點想法而已。我之所以很想講出來,是因為在某些方面與光滬兄具有同樣的緊迫感。我們既然來研究宗教,就有責任講幾句切實的感受。

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紀至17世紀進行的一次改革,是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馬丁路德、加爾文及慈運理等人,以及發展出來的新教教派。一般認為宗教改革始於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結束於1648年的威斯特法倫和約。
基督教歷史(九):天主教的改革
天主教究竟是不是「異端」?這問題有兩極的看法:有人認為天主教不但是離經叛道的異端,更是啟示錄17章所提到大淫婦,就是敵基督。有人認為天主教不是異端。在過去的歷史中,都是天主教來定別人是異端,現在居然是別人要定他們為異端。也有人年輕時把天主教看為異端,但後來改變立場,他說:「年紀可以改變對宗派的看法,也許當我們對宗派的知識增加的時候,就可以澄清過去的誤會。」所以,不能用中世紀天主教最腐敗的情況,來認定天主教是異端,畢竟每一個宗教團體都不斷的在改變中,從錯誤中記取教訓,持續不斷自我修正、自我反省。宗教改革並沒有使天主教萎縮,反而更加發展,影響整個世界。

一. 羅馬天主教的反省
改教運動對羅馬天主教領導階層來說,是個很大的震撼,他們痛定思痛,深感教會需要改革。教皇保祿三世於1534年委任數字紅衣主教,深入了解教會內部的問題並推動更新運動。經過深入調查、反省,在1538年完成一份報告,對教會各種的流弊作出詳盡的分析及檢討,更提出更新教會的建議,便展開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們在羅馬組成「神愛會」,立志改革教會。以禱告、讀經、敬拜來操練敬虔,然後透過他們生命的影響,引發教會的屬靈更新。這些人日後很多成為天主教的領導人物。此外,不少修道院也分別清理門戶,提高屬靈的素質。
1. 恢復中古時代的敬虔:中古時代嚮往與神契合的情操漸漸擴散,產生新的神秘主義,很多聖職人員及平信徒都追求與神契合的經歷。同時,中古時代的修士常視貧窮、服事貧病無助的人為屬靈操練的必經歷程。這一種生命的理想及情操沉寂多時,現又再成為一股屬靈的動力。另一方面,因中古時代對教會的傳統極度尊敬,恢復中古的敬虔亦即恢復對傳統的尊敬。於是一股完全與改教派反對傳統的不同潮流,在天主教中興起,他們比中古信徒更尊崇教會的傳統。亦因為這緣故,天主教中的更新運動也被稱為「復古運動」。
2. 檢討傳統的神學體系:他們當中雖有不少人贊同路德提倡因信稱義的道理,但另一些人固執於中世紀的神學架構。這兩派人相互影響,使天主教在神學方面出現新的發展。大致上他們的神學依然是固守中古的架構,但中古神學的斤斤計較邏輯思辯,及鑽牛角尖的傾向被修正過來。他們開始注重聖經的教導,傳統的闡釋及生活的實踐。雖然經院學派的氣味依然很濃厚,阿奎納的神學依然是天主教神學的主導,但新興的經院學派對於時代的需要更適切,不再像過往的經院神學遠離人群。同時,對阿奎納的神學也作出新的詮釋,經過重新注釋,使阿奎那的系統神學更切合時代與本土的需要。
3. 與基督教人文主義合作:他們與基督教人文主義攜手,合力發展文化,企圖產生一種新的文化融和,就像中古時代一樣,基督教信仰成為文化建立的基礎。現在中古文化崩潰了,他們扶助人文主義的發展,以便在文化的各層面取得領導的地位,產生文化更新的動力。在文化重建這方面,天主教比改教派更有成就,因為他們沒有像路德一樣摒棄基督教人文主義,反而與他們結合,於是很多重要的科學家,思想家成為天主教很大的助力。
4. 鼓勵並發揚宣教的熱忱:一股宣教的熱忱在天主教內興起,成為教會擴展的基礎。宣教的熱忱最初是針對那些改教派的范圍,這些修士們想把改教的人回歸天主教的信仰。後來他們擴大了工作的目標及范圍,以至十七世紀時,天主教向外宣教活動便快速展開了。反而這時的改教派因為內部紛爭,使得向外宣教停滯不前。因此,改教派宣教運動的開展比天主教遲了幾乎兩個世紀。。天主教雖在歐洲失利,但在其他地方的宣教得到非常大的成果。
二. 天特會議
天特會議是保祿三世為在急變時代中,重新確定教會的身份及方向而召開的。天特會議斷斷續續的在1545至1563年之間召開三次會議。前後共召開過25場討論,用了近18年的時間。共有3位教宗、25位大主教、129位主教、7位修道院院長、7位天主教特別團體領袖,10位檢察官與歐洲一些天主教國家的大使聯合起來,共同簽署這個大會所通過的繁多諭令。庇護四世當時卧病在床,他回應這個大會的結論時說:「這一切都是神的靈所感動出來的成果。」一位主教曾這樣描述:「在教會史上,沒有任何大會決定過這麼多問題,確立過這麼多教義,或者制定過這麼多法規。」天特會議討論教會中的流弊及改革的步驟,一方面把教會中一些敗壞、流弊清理過來,另一方面卻在信仰上使天主教教會變得更保守,更封閉。天特會議是近代天主教神學的一個前身與模式,在這個會議中,有一些重大的決定。
1. 聖經:仍以拉丁文的武加大譯本為最高的權威經典,另外還承認次經的傳統權威,傳統與聖經同有靈感、同有權威。當兩者有沖突時,則訴諸至高無上教皇的決定。
2. 教皇:天特會議重新確立了教皇的權威,認為只有他才可以解釋教會傳統的信條及諭令。
3. 聖禮:他們認為合法的聖禮有七個。除了洗禮跟聖餐禮以外,又加了堅信禮、婚禮、受職禮、告解禮、還有臨終抹油禮。那麼基督教只接受聖餐禮跟洗禮。
4. 聖餐:是在聖餐上主張化質說,認為餅和杯在神父祝禱後,就變化成為耶穌的身體和血,這個很靠近信義會馬丁路德的立場。
5. 煉獄:他們仍然堅持有煉獄。肯定為煉獄中被困的靈魂禱告是有效的;也肯定贖罪券的功效,但對於贖罪券所引致的種種弊端亦加以指責。或許更重要的是,天特會議重新確立了教皇的權威,認為只有他才可以解釋教會傳統的信條及諭令。
6. 禁書:他們編了一套禁書的目錄,凡是馬丁路德的作品,或者是宗教改革的領袖的書籍,都成為禁書,不但禁止閱讀,而且要焚燒掉。他們把馬丁路德定為異端。
7. 異端裁判:繼續異端裁判所。這個惡名昭彰的異端裁判所,有點類似國際秘密員警,很多嚴酷的刑罰都在這裏進行,所以常常成為教皇壓制異己、排除異己的工具,以前十六世紀的科學家伽利略,或者是哥白尼都曾經被異端裁判所定為異端。
8. 稱義神學: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稱義的神學。稱義與行為合作,這是天特會議最艱難的任務,一方面重新澄清天主教的神學立場,一方面也是回應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 強調人在道德上的預備,人要存心歸向上帝,來接受上帝的感動。
b. 信主不代表得救,信主以後仍然要恐懼戰兢,作成得救的功夫,所以沒有得救的確據。對於改革宗一向秉持為教義的永遠救贖神學觀念,天特會議頒布:「若有人說,一但稱義便不會失去救恩,因此,跌倒犯罪的人從來就沒有稱義過!這人是可咒詛的。」
c. 天特信經,拒絕歸算的稱義,他們拒絕宣告式的稱義。我們都知道宣告式的稱義,是馬丁路德獨特的發現,但天主教拒絕宣告式的稱義,而說稱義不僅是罪得赦免,也是內心的成聖與更新;他們區分理智的信心,以及使人生發愛心的信,而唯獨後者才有功效,才可以滿足稱義的要求。所以信主以後,行為要與信心合作使義更加添。
9. 總論:天特會議顯出教皇制度的成功,肯定了教皇的最高權柄。同時糾正許多教會弊端,為聖職人員預備更好的教育。對神職人員有些規定:在大城市教會中,規定要向會眾講解聖經及得救之道;教士要駐在任職,不得兼任數職等。總而言之,天特會議給羅馬天主教在往後的四個世紀有一個明確的信仰立場,鞏固了中央領導中心,對即將展開的佈道宣教工作,屬靈追求,及宗教戰爭都起了最高指導原則。
三. 羅耀拉與耶穌會
對天主教內部的更新運動有莫大貢獻的另一因素,就是「耶穌會」的成立及擴展。耶穌會在教導平信徒、辦學及宣教方面有極高的成就,也是近幾百年來天主教中,發展最快的修會。著名的宣教士沙勿略,和來華宣教士利瑪竇,就是屬耶穌會的修士。
1. 早年生涯:1491年,羅耀拉生於西班牙富有的家庭,年輕時嚮往軍旅生涯,滿懷著軍事野心。30歲時在一場戰役中腿部受到重傷,使他變成殘廢,不能再從軍。在極度痛苦中,他讀了「聖徒傳記」,使他的靈性得著復興,就決志要作基督的戰士。他得著一個定論,若要完全奉獻與神,首先要學習的便是絕對的服從,這對出身軍旅的他是沒有什麼困難。而服從神,最具體的表達,便是服從神在地上的代表,就是教皇。
2. 屬靈經歷:1522年 效法過去的聖徒過著苦修的生活,那年秋天,當他坐在河邊禱告默想,突然間,靈眼悟性被神開啟,神讓他明白了許多真理和亮光,他按著所領受的亮光,寫成「靈性操練」一書,這是一本具體的靈修指南,也像操練士兵的教戰手冊。
3. 學院裝備:1532年他去耶路撒冷傳道,發現自己才疏學淺,無法勝任。於是決心在服事前要好好裝備,便從基礎課程讀起,直讀到巴黎大學的神學碩士。在校認識六位元同伴,同有負擔傳福音。1534年他們在巴黎成立耶穌會,立誓守貧、獨身,到普世傳福音。1537年他到羅馬,途中看見一個異象,見耶穌背著十字架,旁邊是聖父。聖父對主耶穌說:「我要你帶這個人做你的僕人。」耶穌對羅耀拉說:「我要你事奉我們。」他就開始以基督為中心的事奉。
4. 耶穌會:1540年,耶穌會得著教皇保祿三世的批准成立,他們要擴張神的國,這國度在羅馬教會內,以教皇為代表,凡偏離羅馬教會的都是異端。他們是天主教的宣教團隊中最有創意及活力的一群,在十八世紀時人數最多曾高達二萬二千多人。教育也是成果豐碩,到1749年,他們建了800所學校,培養出許多社會菁英。他們激進的宣教策略很有果效,但被其他修會嫉妒,導致1773年一度被教皇勒令解散,造成宣教事工的頓挫。但後來又被准許復會,至今在宣教和教育上,仍有極大的影響力。耶穌會的使命有四項:
四. 航海探險與宣教
1. 大探險時代:十五世紀,由天主教國家葡萄牙與西班牙所掀起的大探險時代,因著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而白熱化。為避免兩天主教國家爆發嚴重的利益沖突,因此由教皇介入,給予兩國保教權,雙方都誓言要在各自新發現的土地上宣揚基督教教義。遂在1494年和1529年分別簽署托得西拉Tordesillas和查拉鉤查Zaragoza兩個條約,確認葡萄牙的勢力范圍為亞洲、東印度群島、巴西和非洲;西班牙則為美洲、太平洋諸島,和菲律賓等地。兩國有義務提供傳教經費和交通支持,教皇在任命主教或成立新教區時,須經當事國同意。
2. 各修會的競爭:1585年,成立不久的耶穌會顯出異常壯盛的企圖心,私下向教皇將中、日兩國劃為其傳教特區,將其他傳教會排除在外。葡萄牙王得知,大表不滿,認為侵害了他的保教權,於是允許其他修會進入日本。在各方修會的努力下,在1606年時,全日本共有約75萬教徒,除耶穌會之外,還有方濟會、道明會,和奧斯定會。到中國的傳教士以葡萄牙的耶穌會士居多,另外方濟會、道明會、奧斯定會也陸續抵達中國。
3. 傳信部的成立:各傳教會之間因對解釋教義的松緊,以及傳教方法的運用常有不同,以致屢有一些摩擦。再加上其與各天主教國家間錯綜復雜的政教關系、彼此對傳教勢力范圍所抱持的本位主義以及保教權所引發的權益沖突,均令天主教在亞洲的傳教努力出現嚴重的內耗。為求直接掌控所有的傳教工作,免得受國家與地區政府的干預,教廷於1622年時,成立了傳信部(Sacred Congregation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Faith)。該機構有權力處理世界各地與傳教相關的事宜。到17世紀末葉時,在亞洲地區的傳教士,除耶穌會、道明會、方濟會、奧斯定會會士之外,都是由傳信部直接派來的。
4. 來華宣教的修會:耶穌會士沙勿略雖積極嘗試入華宣教,但未能如願。1552年,病逝於廣東外海的上川島,他的去世引發天主教對入華宣教的重視。在此後的30年間,耶穌會、方濟會、奧斯定會和道明會相繼派出會士,但卻無法進到中國。直到1583年,耶穌會士羅明堅與利瑪竇首度成功地在廣東肇慶建立教堂。此後,許多會士陸續入華傳教,發展成明末清初在華影響力最大的天主教團體,至1773年教皇下令解散該會為止,共有472位耶穌會士先後抵華傳教。半世紀後,道明會、方濟會和奧斯定會才接踵派人至中國傳教。

五. 天主教的奧秘派
天特會議時代,天主教產生許多的靈修運動,這時期產生大量的靈修著作,除了羅耀拉之外,還有以大德蘭與十架約翰為中心的加爾默羅修會改革運動,他們運用靈修神學的方式、生命內在的體悟,來表達傳統的神學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詮釋基督信仰的內涵。
1. 加爾默羅修會(Carmelites):又稱為迦密山會或聖衣會。創立於1206年,屬托缽修會,1521年。聖衣會出現不少奧秘派屬靈聖徒如十架約翰、大德蘭、小德蘭,和勞倫斯弟兄。
2. 大德蘭:大德蘭是西班牙的光榮,是加爾默羅修會的改革者,1558年,她決心革新修會,在已有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回復到起初以默觀為基礎的修院,著重祈禱、行善、甘願貧窮等,單純的生活方式。她對神的愛感染了許多人渴慕愛主,也吸引許多人願意學習她的教導。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德蘭關於祈禱的觀念和方法不但席捲了西班牙,更影響了整個歐洲。她寫的靈修書籍在天主教中有極大的權威,四世紀來,許多人因她的著作,靈性得著幫助。
3. 十架約翰:十架約翰與大德蘭合作推行修會改革,成效非凡。十架約翰所流露的是西班牙神秘特性的靈修,不僅是一位精深的默觀者,更是一位洞悉人心靈的靈魂導師;他的生命不僅標記出「十字架」的真義,更為世人留下信心經過試煉後,心靈得著超越的典範。

4. 我國正常宗教有哪些

中國政府正式認可的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新教,並批准了五個愛國宗教組織(PRA)管理這五大宗教教徒的活動。有些地區公民信仰俄羅斯東正教。

據2005年4月政府白皮書統計,中國有宗教信仰的人逾一億,宗教信仰和活動種類多樣。據報道,宗教活動場所有10萬多處,神職人員達30萬人,宗教團體超過3000個。2007年2月,上海研究人員曾做調查,並將所作調查及結果在中國媒體上公布。調查顯示,中國16歲及以上的公民中有31.4%(3億人口)有宗教信仰,大約是政府2005年4月公布的官方數據的三倍。2007年2月的民意調查顯示,約4000萬公民認為自己信仰基督教,兩億公民信仰佛教、道教或崇拜「神話人物」。

根據中國政府1997年關於《宗教自由》的報告和2005年宗教問題白皮書,有關部門的宗教報告:

中國佛教徒超過一億。由於佛教徒沒有固定的組織形式,也常常不參加公共儀式,因此很難確切計算他們的人數。據中國政府估測,全國共有佛教寺廟和僧院16000座,僧侶和尼姑共20萬人,「轉世喇嘛」1700名,佛教學校32所。佛教徒大部分是漢族人,他們基本上都信奉大乘佛教;藏族和蒙古族大都信奉藏傳佛教(藏傳佛教是由大乘佛教的一種變體);雲南省西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信仰的是南傳佛教,南傳佛教是在附近東南亞地區佔主導地位的一種宗教傳統。

根據政府批準的道教協會數據,全國共有道士和道姑25000名,道觀1500座,和兩所道教學校。還有上億人信奉傳統的民間宗教(如崇拜地方神仙、英雄人物和祖先等),這些宗教通常與道教、佛教或少數民族文化活動有關。

據政府數字顯示,全國有2000萬穆斯林,40000多處伊斯蘭禮拜場所(大部分在新疆),4.5萬名阿訇和10所伊斯蘭學校。中國有十個少數民族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其中最大的是回族,據估計人口將近一千萬。回族人集中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但是全國各地都有重要的回族聚居區,包括甘肅省、河南省、青海省、雲南省、河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族穆斯林主要生活在新疆,相比之下,回族人口略高。據2005年一份官方報告顯示,至2004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2.39萬座清真寺,傳教人員達2.7萬名,但有觀察家注意到,只有不到一半的清真寺能在星期五舉行禱告會以及在節日期間舉行宗教儀式。另外,中國有哈薩克族穆斯林100萬人,幾千名東鄉、柯爾克孜、撒拉、塔吉克、烏茲別克、保安和韃靼族穆斯林。

有530萬人向官方天主教愛國會登記,預計羅馬教廷下屬的未登記天主教教徒也有530萬,甚至更多。根據官方消息稱,經政府批準的天主教愛國會有主教70多位,牧師和修女約3000人,教堂和會所6000處,另外有神學院12所。約有多名主教從事「地下」活動。據一名羅馬教廷代表估計,中國約有800萬至1800萬天主教徒。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TSPM/CCC)系政府批準的新教組織。其官員估計,至少有2000萬市民在官方教堂做禮拜。政府官員稱,已登記的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教堂有5萬多座,另有18所神學院。

根據非政府組織報告,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在北京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的報告中稱,到2006年底,中國基督徒人數已達1.3億,其中天主教徒有2000萬。

5. 宗教活動有哪些

信仰宗教的公民按照宗教教義、教規和習慣、拜佛、誦經、經懺、齋醮、受戒、禮拜、齋戒、彌撒、講經、佈道、禱告、受洗、終傅、追思、過宗教節日等。另外大型宗教活動需要向宗教事務部門提前申請,以確保活動順利,人員安全。

6. 什麼是宗教什麼是信仰宗教信仰是指同一樣的事物

宗教是一種社會行為,它包括信仰,宗教組織,祭禮,文化(宗教建築,宗教繪畫,宗教音樂)等等方面的內容。一種成功的宗教能夠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並且對某一時代人類的社會發展形成較大的影響。
宗教是一種對社群所認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風俗的教化,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多數宗教是對超自然力量、宇宙創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給人以靈魂並延續至死後的信仰體系。對宗教進行研究的學科是宗教學。
宗教可以大致分為自發宗教和人為宗教兩大類。自發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原始社會時期的宗教。而現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為宗教。
在人類歷史上宗教的產生和發展的確是與很多因素有關,如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但是宗教作為一種在歷史上影響時間如此長、影響范圍如此廣泛、影響人數如此眾多的社會行為的產生和發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於:自從人類成為一種群體活動的生物,成為具有社會性的群體以來,宗教就是作為具有培養和加強人的社會性作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行為而成為社會的必需。雖然,世界上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但是具有培養和加強人的社會性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性。 迷信泛指對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在我國歷史上長期活動的卜筮、相術、風水、算命、拆字、召魂、圓夢等大多產生或流行於封建社會,習慣上稱為封建迷信。宗教信仰與迷信從認識論上的確有共同之處,它們都相信和崇拜神靈或超自然力量。但是迷信不屬於宗教範疇,其區別在於:
第一、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有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客觀規律。宗教在適應人類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與此種信仰相適應的宗教理論、教義教規,有嚴格的宗教儀式,有相對固定的宗教活動場所,有嚴密宗教組織和宗教制度。而迷信既沒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沒有既定的宗旨、規定或儀式,也不會有共同的活動場所。迷信的對象可能是神仙鬼怪,也可能是山川樹木。迷信一般是指神漢、巫婆和迷信職業者以巫術所進行的看相、算命、卜卦、抽簽、拆字、圓夢、降仙、看風水等活動,群眾去看相只是為了預卜前途命運,並不是把它作為自己的世界觀;迷信職業者不過是利用這些活動騙人錢財,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
第二、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宗教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人類的各種思想文化,與政治、哲學、法律、文化包括文學、詩歌、建築、藝術、繪畫、雕塑、音樂、道德等意識形式相互滲透、相互包容,成為世界豐富文化的成份,迷信不具有這些特點。
第三、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會組織,依法進行管理,開展規范的宗教活動。在國家法律范圍內,宗教組織正常的宗教活動和社會公益事業,都受到保護。國家宗教政策鼓勵宗教發揚各自的優良傳統和積極因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迷信只是少數迷信職業者圖財害命的騙術,某些迷信組織更是藏污納垢、殘害群眾,甚至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場所。
有些人認為,不是宗教徒無法研究宗教。但是人又不可能同時信仰多個宗教。因此他們以為,處在宗教里是無法研究宗教的。但實際上有很多宗教徒都在潛心研究其他的宗教派別。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神只有一個,雖然會有不同的稱呼、形象,乃至於「分身」,這一點多少類似於希臘-羅馬世界的宗教觀。 中國文化認為:有一個創始人、有崇拜對象為「宗」;有一群追隨者,有一定的祭祀儀式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從拉丁詞「re」和「legere」演變來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為了一個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發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為了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中,宗教這個詞,與英文的religous beliefs的含義本來並不對等。本來在中文中的宗教,是佛教的術語,並不是現在的內涵和外延。比如歷史上,中國的道教,即不用這個名詞來稱呼。宗教這個詞用來泛指所有宗教信仰乃是由翻譯造成的詞義變化。宗教這個詞作為佛教專門術語的含義,即自證為宗、化他名教反而被忘卻了。 早在原始社會宗教就已經存在,它產生的根源和基礎在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對自然斗爭力量的軟弱。那時,宗教規范往往成為人們共同遵守的社會規范。
在最原始時代,在階級分化發生之前,人類就開始了各種宗教活動。這一點在許多考古發現和歷史記載中都可以知道。人是自然界最復雜的生物,特別在思想和精神方面比自然界其它生物都要復雜;而且人的行動是受思想支配的。為什麼人的思想活動,人對自然力的敬畏,對自然界種種現象的思考等精神活動會變成宗教這種社會性的活動呢?從原始宗教的產生來看,在管理人的集體活動的組織,如國家機器,還沒有產生,科學和教育還十分不發達的時代,宗教是限制人的自然屬性,保證和培養人的社會性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從考古和民間傳說我們了解到,原始宗教祭拜的是他們身邊的東西,如獵人祭拜的是各種動物、山神;漁民祭拜的是河神、水神;採集人祭拜的可能是各種植物,樹神、花神。這些祭拜對象既不是抽象的心靈之神,也不是唯一的主宰天地的神,而是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自然之物。而且,祭拜活動都是全體部落成員參加,由部落首領或者由所謂可以和神靈交流的祭師主持。所以,祭拜活動,不僅是一種儀式,而且是作為增強全體人員的集體意識的一種活動。可能後者才是祭拜活動的真正目的。至於,精神寄託、心靈安慰等祭拜和宗教的高級作用只是後來宗教的發展和在社會活動中普及以後帶來的次要作用,而不是宗教成為一種非常主要的社會活動的根本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集體活動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隨著國家這種高級組織形式的出現,宗教祭拜也越來越抽象,死人、鬼魅、幽靈等進入祭拜對象,宗教祭拜儀式越來越恐怖,甚至要用人來做祭拜奉物。這些行為如果說是精神寄託、心靈安慰就不大合理了,而解釋為壓制人的自然特性,支持加強人的社會性到是更加合理些。特別宗教的強調服從性,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是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所以,歷代都有統治者特別熱中於宗教儀式,有些時候他們還會利用手中掌握的國家機器來推行他們看中的某個宗教,甚至於一些統治者把某個宗教定為國教與國家法令一致,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往往也是宗教的最高領袖。也就是為了充分利用宗教所具有的保證和培養人的社會性的作用.
宗教的基礎是信仰,也有人認為是蒙昧主義。宗教只要求人們相信,不要求人們問為什麼。 宗教並不是迷信,也不帶有封建色彩, 所以它可以說是一種高尚的信仰。
有些觀點認為,某個民族只信仰某個宗教。而從考古學的發現上得出的結論是,信仰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變的。民族、宗教和文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宗教的影響力量,宗教在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中都存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哪個國家沒有宗教。 宗教與政治的關系很復雜,宗教信仰會影響法律。宗教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在歷史上,宗教常常被統治階層用來作為統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來作為反抗壓迫的工具。
現代在許多國家, 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中世紀時,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採取政教合一的制度,國家政權與宗教合而為一,宗教首領就是國家首腦,直接掌握國家政權;設立單一的宗教成為國教,教規就是國法,公民必須信奉和遵守,公民沒有信仰其他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否則會被認為是「異教徒」而遭到迫害。但在古代中國,由於儒家思想的影響,允許公民有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但各種其他宗教必須納入儒家倫理的框架中。
馬克思主義流派的觀點認為,當社會發展到共產主義,宗教將會消失。
不過鑒於前者社會結構理想鄉化,宗教應該會陪伴人類歷史走下去。

7. 什麼是宗教事務

官方說法:宗教事務是指宗教與國家、社會、個人之間存在的各項社會公共事務。

涉及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

在我國所有宗教事務都要合法合規,符合《宗教事務管理辦法》。在各個省市都有具體章程,需要的話可以自尋。

8. 宗教事務條例有啥內容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今天(2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採取多項措施,遏制宗教商業化傾向,進一步規范宗教界財務管理。

條例規定,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是非營利性組織,其財產和收入應當用於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不得用於分配。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捐資修建宗教活動場所,不享有該宗教活動場所的所有權、使用權,不得從該宗教活動場所獲得經濟收益,禁止投資、承包經營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禁止以宗教名義進行商業宣傳。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宗性:新條例的實施對我們下一步宗教團體的建設、宗教院校的建設、人才培養的工作都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

9. 宗教工作有包括哪些

1、政府相關工作:統戰部、民委及佛、道、伊斯蘭等協會工作人員;
2、民間組織:寺、道觀、清真寺等宗教場所的工作管理人員;
3、民間相關的宗教慈善組織和團體。

10. 我國有哪些宗教政策

一、我國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含義: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2)實質: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是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這說明,公民不論信教不信教,也不論信什麼教,是公民自由選擇的權利,誰也不得強加干涉。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項全面、完整的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
2、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1)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指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2)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簡單講就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打擊犯罪、抵制滲透。可見,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與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對立的,而是為了更好的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4頁「專家點評」內容,思考宗教與邪教的區別。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3)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號,神話首要分子,宣傳迷信邪說,蒙騙群眾,非法聚斂財物,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邪惡勢力。其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
3、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長期以來,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顛覆和破壞活動,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我國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又要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含義: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的宗教活動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和祖國統一多做貢獻。
(2)原因:是社會主義社會對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國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都是國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團體是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宗教界成為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教群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
二、以科學態度對待宗教
1、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
(1)宗教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的用行政力量去消滅或發展宗教,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發展規律,科學處理宗教問題。
(2)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民主權利,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於加強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團結,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弘揚科學精神
我國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加強對人民群眾的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社會根源何認識根源,在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創造宗教消亡的條件,這是解決在教問題的根本途徑。

閱讀全文

與哪些是宗教事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文化事業建設稅退稅帶什麼資料 瀏覽:218
十年後婚姻會如何 瀏覽:692
四維健康理念包括什麼 瀏覽:755
什麼安全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瀏覽:325
事業單位交了企業保險怎麼辦 瀏覽:222
政治政府如何激活夜間經濟的 瀏覽:799
幸福牛怎麼用 瀏覽:893
2019的現代愛情劇有哪些 瀏覽:764
越南美女為什麼願意嫁給中國男人 瀏覽:673
屬羊與屬狗合作事業怎麼樣 瀏覽:281
婚姻瓶頸怎麼度過 瀏覽:873
經濟類都包括哪些專業 瀏覽:860
心裡突然很渴望愛情怎麼辦 瀏覽:516
播放婚姻時多少秒 瀏覽:783
未來的故事講的是什麼 瀏覽:112
幸福樹葉子捲曲葉子干怎麼辦 瀏覽:695
愛情漫畫哪個軟體好 瀏覽:995
潁東幸福時代哪個好 瀏覽:691
什麼是美女來歷 瀏覽:629
什麼是被細節打敗的愛情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