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重要位置,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結構、擴內需、增就業、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進出口貿易逆差逐步縮小,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總的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活力還不強,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並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諸多影響,但困難和挑戰中蘊含著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文化具有反向調節功能,這為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帶來了契機。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要加快發展重點文化產業。
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2、進一步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加快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大力培育各類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術和版權等交易市場,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要建立健全現代流通體制,積極培育全國和區域性的大型現代流通組織,加快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扶持基層農村連鎖網點,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覆蓋廣泛、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
鼓勵文化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大力發展文藝演出院線,加快電影院線特別是中小城市電影院線、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建設;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構建網路文化產品交易平台。要建立健全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大力發展經紀、代理、評估、咨詢等文化中介機構,推行文化領域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推動行業組織更好地履行市場協調、監督、服務、維權等職責。
3、要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
4、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培養各類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發展文化產業,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我們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要認真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創造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努力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培育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㈡ 如何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力度,建立經費保障長效機制。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關鍵要解決資金投入的問題。要抓緊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辦法,堅持政府主導,逐步建立健全同公共財力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要把加大投入力度與改進投入方式結合起來,採取多種政策措施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要拓寬投入渠道,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努力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多元化和社會化。
要建設和完善基層文化設施網路,實現公共文化設施有效覆蓋。設施網路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實現公共文化設施網路的全面覆蓋。要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向城鄉基層傾斜。要加強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把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設計,拓展投資渠道。要完善面向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要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內容。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充分發揮骨幹作用,面向基層、面向群眾,著力提高生產能力和服務水平,多提供符合人民群眾需求、質優價廉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加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設並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鼓勵其他國有文化單位、教育機構積極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
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統籌協調,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要統籌規劃和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加強區域內文化、教育活動場所的綜合利用,推動形成融宣傳教育、文化娛樂、信息服務、科學普及、體育活動等於一體的文化中心。開展城鄉共建、區域共建,支援基層文化建設。要堅持加強項目建設和強化運行管理並重,提高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使各級文化陣地正常運轉、持續發展、真正發揮作用。
要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實踐證明,在許多情況下,「政府出錢辦、群眾圍著看」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投入多見效少,群眾往往不領情不滿意。這就要求政府,盡快從大量不該管、管不好、管起來成本很高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把工作重點放在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和標准制定、加強重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和項目實施情況監督檢查等方面,充分調動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樣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
㈢ 如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中國論文網
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文化事業的發展主要以政府為主導,政府出資建設文化事業,是一種公益性質的。但是文化產業是一種營利性的,以盈利為目的。文化產業要發展,首先必須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十八大報告會上明確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發展文化產業為支柱性產業,這對於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其次,積極主動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要圍繞培育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改善宏觀管理、轉變政府職能,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依法運營的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體制。區別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不同特點,以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為重點,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要鼓勵非公有資本依法進入文化產業,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發展。通過改革,不斷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營造有利於發展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三要增強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總體規模還比較小,文化產品的進出口存在很大逆差,文化及相關產業創造的增加值還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約3%,而西方發達國家這一比重普遍高於10%。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創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實施「走出去」重大工程,培育外向型骨幹文化企業,提升我國文化產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積極推動中華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㈣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首先,提高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認識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從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度,從實現全面振興的高度,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高度,從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高度,來認識發展文化產業。
其次,為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了認識以後,文化產業發展還需要社會氛圍,需要輿論環境,更需要政策支持。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為文化產業抓園區或基地建設。實施產業集聚發展戰略,加大文化產業集聚力度,並以此為核心,把載體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推進園區建設,使園區成為創意企業和創意人才的集聚地,成為創意產業的發源地,成為創意成果的展示平台,成為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突破口,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㈤ 如何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一、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時,要結合產業發展的整體要求來把握特色優勢。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但要在現代市場需求和技術製作的背景下發展成為文化產業,就必須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文化產業具有綜合性極強的特點,人才、品牌、資本、信息、科技,以及市場需求和拓展水平對原創產品的規模孵化能力等,都將在其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起到綜合性的作用。必須優化配置各種有可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准幾個重點突破口。經過努力,在若干領域獲得突破之後,再利用它們所具有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其他領域的良性發展,進而逐步實現整個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
二、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在於必須在堅持各種基本准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場這一巨大的杠桿,以市場為導向來生產和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使文化產業真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引導消費,拓展文化市場,應遵循市場法則來組織和運作文化產業這一系統工程。很多有發展前景的產品和服務之所以遲遲未能取得相應的業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場開拓能力,特別是本土以外的市場拓展能力。提高市場拓展能力,有效培育市場,關鍵是要科學地認識和把握目前文化產品的消費構成和市場的近、中期需求,並使之與本地區的優勢文化資源相結合,選准近期發展的突破口。
三、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規范化。立法機構和相關行政部門應盡快制定完善相應的法規和政策,規範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能和各類文化企業的經營行為,積極引導合法經營,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合法經營者的權益,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各地各行業自發自流開發的狀況。同時,要在行政審批、土地使用、市場准入、投融資、市場管理、稅收等各個方面制定一系列優惠措施,盡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各種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參與發展文化產業,壯大文化產業的發展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助於文物古跡的保護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最終推動文化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㈥ 如何促進文化產業科學發展
第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領文化發展方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能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要運用各種文化形式來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創作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文藝作品,發揮其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啟迪和鼓舞。
第二,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要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要以凈化網吧、互聯網、網路游戲為重點,加大社會文化環境整治力度,大力推動適合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加強青少年網站和公益性文化場所建設,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的措施,進一步滿足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回應人們困惑的社會人生問題,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志願服務、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深入推進以「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為主題的各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三,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落實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加快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運行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要著力解決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性質和功能相混淆的弊端。國家重點藝術院團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要全面推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人事制度、分配製度、保障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步伐,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文化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國有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重組。
第四,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著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前重點是加強城市社區和鄉村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進一步向城市基層和農村延伸。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工程建設,著力解決基層特別是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視難、看電影難的問題。要確保廣大農村地區在2008年能無償收到看到包括中央和省級4套以上無線廣播電視節目,到2010年實現鄉鄉有文化站、基本實現全國行政村每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的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在全國建設20萬個農家書屋。全國各級具有公共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在兩年內要全部實現免費開放。
第五,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抓緊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從市場准入、人才培養、出口扶持、產業基地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文化企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傳統文化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完善各類文化市場尤其是文化產業產權交易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升級。
第六,加強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以對歷史、對民族、對人民、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加強民族優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並不斷發揚光大。在城鄉建設中要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遺址、建築、街區和鄉土建築的保護。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各級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定工作。挖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文化,豐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推動開展群眾性傳統節日文化活動。要積極探索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國民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七,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博大胸懷,勇於和善於吸收、融匯世界各國優秀的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增強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影響力。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鼓勵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對外文化貿易。積極與國際知名文化機構、文化企業開展合作,樹立現代營銷理念,掌握國際市場規則,構建文化營銷網路,努力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文化市場上的份額。通過對外文化宣傳、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搭建與世界各國人民溝通、理解、信任的橋梁,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讓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出處http://www.gov.cn/2008gzbg/content_924073.htm
㈦ 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文化產業如何發展
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是回歸並超越鄉土中國
「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提出『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戰略,因為我們的鄉村現在正處於衰落的狀態,貧困村、空巢村、老人村、留守兒童村,已經成為當下中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不爭的事實。留給人們的不是鄉愁而是實實在在的鄉衰。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與本質是回歸鄉土中國,同時在現代化條件下超越鄉土中國。鄉土中國問題的核心是解決三農問題,鄉村不發展,中國就不可能真正發展,鄉村社會不小康,中國社會就不能全面實現小康,鄉土文化得不到重構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揚。」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導范建華一語中的。
可以說,在城鎮化的過程中, 中國農村面臨著傳統農業逐漸衰弱、農村空心化、農村生活逐漸沒落等問題。作為三農問題的焦點,「空心村」的問題更是由來已久。所謂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說到底當前鄉村發展最重要、最關鍵的是要留得住人。
在鄉村振興與特色小鎮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地方將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脫貧攻堅的好路子。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仍需注意一些問題。范建華認為,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旅遊小鎮和特色產業小鎮混為一談;要注重打造田園綜合體,突出抓好生產、生活、生態「三生」,打造農業、加工業和服務業「三業」,做好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工作。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支撐
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實現三個轉變
畫家雲集墨香飄逸,空心村變世外桃源,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這里是邯鄲市永年區王邊明清古村落。上世紀80年代,隨著村民相繼搬遷至新村,古村落徹底被閑置。2014年,畫家陳玉東被這里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吸引,遂與村裡簽訂合同,建立了自己的畫室工作室,著名藝術批評家栗憲庭還為老村題詞「王邊溪谷」。隨後相繼有一批全國知名的書法家、畫家來到這里建立工作室,王邊溪谷由此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畫家村。像北京宋庄一樣,王邊溪谷幸運地迎來了重生。
針對永年區文化產業如何發展這一具體問題,對外經貿大學文化與休閑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吳承忠認為,目前永年尚缺乏科學的產業規劃,目標定位不明確,產業發展路徑不先進。在城市經濟運營越來越依靠休閑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建議永年區首先進行科學的文化資源開發路徑分析與排序,以國際太極拳旅遊客源市場為龍頭,帶動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以及本地旅遊市場的快速增長,做大做強太極文化。在做好文化產業功能分區的同時,在後期景區深度開發過程中做好細節與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強旅遊營銷。
用開放的眼光、更現代的理念大膽走出去,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通,激發地方文化產業活力。「永年地區要注重資源整合,破除行政地域的限制。」北京工業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王國華在《文化產業與鄉村復興》的主旨演講中這樣談到。整合永年的文化資源需要圍繞文化圈、文化帶、文化脈絡,打造出一個定位精準的市場主題。在突出視覺震撼力、歷史穿透力,生活滲透力等的同時,博採眾長,藉助高科技手段做活文化旅遊資源。
鄉村文旅要謹防「葉公好龍」
堅持文化導向 解決好生態問題
眾所周知,邯鄲既是老工業城市,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坐擁以「趙文化」為核心的女媧文化、磁山文化、建安文化、石窟文化、廣府太極文化、夢文化、磁州窯文化、成語典故文化和紅色文化等十大文化脈系,新時代下,文化產業將成為邯鄲轉型發展的新引擎。中國傳媒大學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博導齊勇峰現場表示,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做大做強地方文化產業。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齊勇峰一再強調,現代化發展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我們要堅持以生態文明為重點,建設美麗鄉村。在發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堅持文化導向,通過文化滲透實現鄉土人文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
與此同時,中國社科院研究院、博導章建剛認為,在發掘地方文旅資源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尤其需要謹防「葉公好龍」這一現象,要明確自己的需求,以市場化、現代化、城市化的思路考慮地方文化產業開發,以人為本,既要注意引進與留住人才,同時也要在遊客細分的基礎上想遊客之所想。
㈧ 如何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文化產業已經沒有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文化經濟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較快發展。「十三五」期間,是中國文化產業進入大數據時代,新興產業門類和新業態對文化產業進行大解構、大變革、大融合、大轉型、大升級的歷史機遇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的文化產業要實現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增長比例至少每年要達到15%以上。由此可以見,未來文化產業的增長空間及發展潛力巨大。實現文化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既需要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也需要大的發展戰略的創新。基於以上判斷,我們應該及時地校正目標、更新思維,首先要重視縣域文化發展,進而要進行縣域文化發展的創新戰略研究。
㈨ 怎樣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毛概
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重要位置,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結構、擴內需、增就業、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進出口貿易逆差逐步縮小,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總的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活力還不強,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並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諸多影響,但困難和挑戰中蘊含著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文化具有反向調節功能,這為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帶來了契機。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要加快發展重點文化產業。
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2、進一步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加快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大力培育各類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術和版權等交易市場,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要建立健全現代流通體制,積極培育全國和區域性的大型現代流通組織,加快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扶持基層農村連鎖網點,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覆蓋廣泛、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
鼓勵文化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大力發展文藝演出院線,加快電影院線特別是中小城市電影院線、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建設;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構建網路文化產品交易平台。要建立健全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大力發展經紀、代理、評估、咨詢等文化中介機構,推行文化領域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推動行業組織更好地履行市場協調、監督、服務、維權等職責。
3、要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
4、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培養各類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發展文化產業,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我們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要認真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創造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努力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培育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