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事業單位同工同酬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對於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應當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作規定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實行同工同酬。
B. 同工同酬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
同工同酬在事業單位中指的是,對於從事相同工作的勞動者,無論其性別、年齡、民族或區域等差異,只要他們的工作技能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就應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在用工時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勞動報酬的情況下,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應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如果集體合同不存在或未對此作出規定,用人單位必須實行同工同酬的原則。
這一規定旨在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就業公平和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發展。通過確保同工同酬,可以消除因性別、年齡等因素導致的薪酬差異,提高勞動者的滿意度和積極性,從而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在實踐中,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明確薪酬標准和支付方式,確保同工同酬原則得到有效執行。同時,加強監督和管理,及時發現並糾正薪酬差異的問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總之,同工同酬是保障勞動者權益、促進就業公平和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事業單位應積極響應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落實同工同酬原則,構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
C. 同工同酬到底是什麼什麼情況下才可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是勞動法規定的工資分配應當遵循 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的若干規定。相關條例將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包括勞務派遣工在內,只要工作的崗位、職級、內容相同,應做到「同工同酬」——不僅工資待遇相同,社保、福利等也應一視同仁。「所謂『同工同酬』並非要求他們的工資數額一樣,而是允許在同一工資區間內進行浮動」。二是將同工同酬寫入法律法規當中。人保部正在研究制定工資支付相關法規,「同工同酬」將首次作為立法內容。無論正式工還是勞務派遣工,只要從事相同內容工作,應當獲同級別工資待遇。
網友咨詢:
我是一名外包IT,和某外包公司簽的勞動合同, 隨後被派遣至某外企公司常駐工作已經5年。該外企公司支付我公司服務費用,然後我公司再支付我工資,我公司當中會扣去一部分錢。我實際到手只有服務費的一半。另注,該外企公司沒有IT(我是唯一)。關於新勞動法規定的「同工同酬」,我的情況是否可適用,我是否有理由要求加工資
法妞問答律師解答:
可以適用,如果你所在的企業沒有同崗位工種,那就參考同行業同崗位的薪酬標准或者當地勞動部門公布的工資參考價位,不過這個比較麻煩,最終還是靠雙方協商解決,或象徵性的給你加一點。因為即使同行業的同崗位的工作內容也是有差異的,且勞動部門公布的工資參考價位真的只是一個參考,他的低位數估計比你目前拿到的還要低。其實所謂的「同工同酬」真正適用的公、檢、法、國企、事業單位之類的,像協警、銀行的櫃員、電力系統的很多職工等,如果這個政策執行的話,那這些人要爽死了。而一般的民營企業為了解決招聘難問題大都都已經給到了正式工的標准,之所以通過勞務派遣,無非是想降低一些用工風險和社保費用。
關於同工同酬的內容具體如下:
1、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從事相同工作崗位、付出相同勞動、取得相同工作業績的勞動者,支付大體相同的勞動報酬。
2、同工同酬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2.1、是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相同;
2.2、是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與別人同樣的勞動工作量;
2.3、是同樣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業績。
3、一般而言,同工同酬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男女同工同酬。
在勞動報酬分配上的性別歧視由來已久,而且難以根除;
3.2、不同種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
直至今天,某些國家和地區也還存在這種分配歧視。我國自解放以來,基本消除了這種歧視現象;
3.3、地區、行業、部門間的同工同酬。
由於各地的經濟水平與生活水平差異很大,各個行業、部門的特點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在著地區、行業、部門間「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並且實踐中,有的被派遣勞動者與正式工干一樣的活,勞動報酬卻低很多,這樣很不公平。因此本條明確規定了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當前勞務派遣領域中對勞務派遣工進行 身份歧視的問題比較突出,集中體現為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之間雖從事相同的工作但工資待遇相差較大。有的企業中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的基本工資相差30%至40%。在繳納社會保險方面,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也有差別,正式上的社會保險是按照公司上年度平均工資的標准繳納的,而勞務派遣工的社會保險是按照當地 最低工資標准繳納的。
法妞結語:同工同酬體現著兩個價值取向:確保貫徹按勞分配這個大原則,即付出了同等的勞動應得到同等的勞動報酬;防止工資分配中的歧視行為,即要求在同一單位,對同樣勞動崗位,在同樣勞動條件下,不同性別、不同身份、不同戶籍或不同用工形式的勞動者之間,只要提供的勞動數量和勞動質量相同,就應給予同等的勞動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