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業單位一般一年可請假多少天
1.帶薪年休假能夠休幾天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下簡稱工作人員)工作年限滿1年、滿10年、滿20年後,從下月起享受相應的年休假天數。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規定的探親假、婚喪假、產假的假期,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2.哪些情況不享受帶薪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工作人員已享受當年的年休假,年內又出現以上第(二)、(三)、(四)、(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的年休假。
3.職工因工作原因不能休年休假的怎麼辦
(一)依法應享受寒暑假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需要未休寒暑假的,所在單位應當安排其休年休假;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天數少於年休假天數的,所在單位應當安排補足其年休假天數。
(二)機關、事業單位因工作需要不安排工作人員休年休假,應當徵求工作人員本人的意見。
(三)機關、事業單位應當根據工作人員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對其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支付標準是:每應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應休年休假當年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包含工作人員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工作人員年休假工資報酬中,除正常工作期間工資收入外,其餘部分應當由所在單位在下一年第一季度一次性支付。實行工資統發的單位,應當納入工資統發。
4.應休年休假當年日工資收入怎麼算
工作人員應休年休假當年日工資收入的計算辦法是:本人全年工資收入除以全年計薪天數(261天)。
(一)機關工作人員的全年工資收入,為本人全年應發的基本工資、國家規定的津貼補貼、年終一次性獎金之和。
(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全年工資收入,為本人全年應發的基本工資、國家規定的津貼補貼、績效工資之和。
其中,國家規定的津貼補貼不含根據住房、用車等制度改革向工作人員直接發放的貨幣補貼。
5.哪些情況不享受年休假工資報酬
機關、事業單位已安排年休假,工作人員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一)因個人原因不休年休假的;
(二)請事假累計已超過本人應休年休假天數,但不足20天的。
注意:以上信息均為手動整理,相關數據來源於網路資料匯集整理,如有遺漏,歡迎留言補充,謝謝!2022年及2023年事業單位招考信息如有變動請以官方發布的最新數據為准,本文僅供參考。
以上,就是高頓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事業單位一般一年可請假多少天,年假最長15天的主要內容,祝大家考編順利,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單位。更多事業單位內容咨詢,請登陸高頓公務員考試網中的事業單位欄目。
Ⅱ 事業編制人員請假的規定有哪些
一、事業編制人員請假的規定有哪些
1、事業編制人員請假的規定包括:
(1)機關工作人員患病應及時向主管領導請假,並遞交病假條,由主管領導簽字,報人事科備案;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患病應及時向單位領導請假,並遞交病假條,由單位領導簽字後,報辦公室主管人事同志備案。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三十三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
二、事業編制人員病假的待遇是什麼
事業編制人員病假的待遇如下:
1、病假在兩個月以內的,原工資照發;
2、病假超過兩個月不足6個月的,從第3個月起按標准發給病假期間工資。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90%;工作年限11年及以上的,原工資照發;
3、病假超過6個月的,從第7個月起按下列標准發給病假期間工資。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70%;工作年限11年至20年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80%;工作年限21年及以上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90%。
Ⅲ 事業編請假最長時間
一、事業單位事假最長可以請多久
事業單位事假請假最長時間規定,具體如下:
1、工作人員請事假超過6個月的,超過的時間不能計算工作年限。工作人員在一年內請事假累計超過20天的,不再享受當年的職工休假待遇。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30個工作日的,按照國家《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事業單位病假工資規定2016新規定,事業單位病假工資規定2016新規定,機關工作人員患病應及時向主管領導請假,並遞交病假條,派喊銷由主管領導簽字,報人事科備案。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患病應及時向單位領導請假,並遞交病假條,由單位領導簽字後,報辦公室主管人事同志備案;
3、工作人員病假期間工資待遇,病假在兩個月以內,不含公休節假日,下同的,原工資照發。病假超過兩個月不足6個月的,從第3個月起按下列標准滲櫻發給病假期間工資,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90%按天計發,下同,工作年限11年及以上的,原工資照發。病假超過6個月的,從第7個月起按下列標准發給病假期間工資,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70%,工作年限11年至20年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80%,工作年限21年及以上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90%;
4、上述工作人員中享受省部級及以上勞動模範待遇的人員,其病假在6個月以內的,原工資照發,病假超過6個月的,從第7個月起,其病假期間工資可在相應工作年限計發病假工資基礎上提高10%—15%,但最多不得超過本人原工資數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十四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0年,提出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業單位應當與其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第十五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連續曠工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1年內累計曠工超過30個工作日的,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第十六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調整工作崗塵游位,或者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業單位提前30日書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二、我想了解一下申請哺乳假最長可以多久
哺乳假一年(寶寶出生後一年計算),可以享受每天兩次0.5小時的哺乳時間,可以合並為1小時。提前一小時下班或晚上班1小時(哺乳假含人工喂養)。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第九條規定:有不滿一周歲嬰兒的女職工,其所在單位應當在每班勞動時間內給予其兩次哺乳(含人工喂養)時間,每次三十分鍾。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個嬰兒,每次哺乳時間增加三十分鍾。女職工每班勞動時間內的兩次哺乳時間,可以合並使用。哺乳時間和在本單位內哺乳往返途中的時間,算作勞動時間。
三、哺乳假最長可以多久?
申請哺乳假最長時間為一年,每天有兩次哺乳時間,每次30分鍾。女職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個嬰兒每天增加1小時哺乳時間。女職工比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女職工的需要,建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妥善解決女職工在生理衛生、哺乳方面的困難。
四、事業單位職工一年可以請病假幾天,事假幾天
勞動法沒有規定職工一年可以請多少天病假,職工可以請病假的時間由病情確定。但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一)項規定,職工病假時間超過規定的醫療期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30天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據此解除合同,還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十四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0年,提出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業單位應當與其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第十五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連續曠工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1年內累計曠工超過30個工作日的,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第十六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調整工作崗位,或者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業單位提前30日書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Ⅳ 事業編人員婚假幾天
法律分析:事業單位結婚的婚假規定如下:
1、按法定結婚年齡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齡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隨著二胎政策的施行,事業單位婚假規定也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法規取消了對晚婚晚育婚假的規定。職員在提交書面的請假條時,需要按照既定的規定,向用人單位提交其它必要的材料,對於材料不全的情形,婚假是不會被批準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