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業單位職員制是什麼
1.事業單位的職員制其實就是對於縣以下的事業單位施行職務職級並行的制度。但是職員制是只針對於管理崗位的,管理崗位的職工可以享受職稱工資,通過考試也是可以取得職稱的,過程也比較復雜,需要人事部門對單位規定的職稱是多少來確定,如果超過了編制,需要根據崗位的競爭。對於沒有取得職稱的職工按職務的級別、工作的年限來領取工資。有職稱,同時也有職務級別的管理崗位的職工,會按照工作待遇最高的情況來領取。
2.管理崗位的職工想要晉升難度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在三級崗位就退休了,也有人一輩子都沒有晉升的機會。但是在經過改革之後,在工作夠一定的年限,根據相關規定就可以上升一級級別。
事業單位職員制是什麼
② 事業編三類人員是什麼
事業編制三類人員是什麼?事業單位編制中一般包括三類人員:
一、管理人員,也稱職員,如單位負責人,行管人員,從事單位管理工作;
二、專業技術人員,就是拿職稱工資的人員,如正高、副高、中級、助理、技術員等;
三、工人,從事單位後勤或其他輔助性工作,分技術工和一般工,如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和普通工。
區別:
1、工資:三類人員執行事業單位三類不同的工資(職員工資、職稱工資和工人工資)標准。
2、性質: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一般都是幹部性質,工人是工人性質。
3、在醫療服務標准上,包括住院條件、用葯等級、醫葯費的報銷比例等等方面,幹部都比群眾高。
4、在養老標准上,幹部比群眾高出許多,而且幹部級別越高,這種差距也就越大。例如,達到一定級別的幹部可以享受離休待遇,而且有政府專設的老幹部局為其服務。
以上就是事業編制三類人員是什麼?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