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後,原事業編制人員何去何從
關於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後,原事業編制工作人員如何安置的問題,細說起來比較復雜,但就目前政策來看,主要有以下四個安置渠道。
對於部分厭倦了事業單位平平淡淡工作和生活的年輕同志來說,他們會選擇留守,畢竟企業工作具有挑戰性,且福利待遇這塊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這部分工作人員會欣然接受自己身份的轉變(即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變為企業員工),並且選擇以企業人員身份兌現工資待遇和辦理最終的退休手續。
以上便是事業單位改制後,原工作人員的四種主要安置方式。至於選擇哪種方式,需要每一個人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研判,最終選擇一種能夠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B. 如何查詢自己是事業編還是企業編
通常,查詢個人編制類型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首先,可以登錄當地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欄目,查找相關的編制實名制網頁。在這些網頁上,會公布單位的人員名單,仔細查看是否有你想要查找的名字。由於存在重名的可能性,所以需要格外小心。一般來說,人員的編制會具體到科室,這在公示名單中通常能夠找到。
另一種方式是直接聯系工作單位的人事部門,詢問編制類型。通常,單位的人事部門會保存員工的詳細信息,包括編制類型。這種方式雖然需要一些時間准備,但直接且有效。
如果上述方法都無法獲取所需信息,還可以考慮通過公共信息平台進行查詢。這些平台通常由政府相關部門維護,能夠提供更為全面和准確的信息。使用時,需要提供一些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姓名等,以確保查詢結果的准確性。
值得注意的是,查詢過程中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避免泄露敏感信息。同時,不同地區的查詢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建議事先了解當地的具體要求。
此外,對於一些大型企事業單位,除了查詢編制類型,還可能需要了解其性質和運行機制。比如,一些事業單位雖然在編制管理上屬於政府監管范圍,但在運營上可能更接近企業化管理。因此,深入了解單位的具體性質和管理機制,有助於全面掌握自身的工作環境和權益。
最後,無論採用哪種方式查詢,都建議保持耐心和細致,因為編制信息的獲取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步驟。同時,政府和單位通常會對個人信息保密,因此在查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限制。
C. 事業編、企業編與人事代理的區別
人事代理與企業編制的區別:
1、在性質上不同:對於人事代理而言,是屬於企業對外招的一種編制;而企業編制是屬於企業的內編制,是企業的正式員工。
2、在含義上不同:人事代理是指人事代理是指由政府人事部門所屬的人才服務中心,按照國家有關人事政策法規要求,接受單位或個人委託,在其服務項目范圍內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全方位服務。
企業編制通常是指在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
3、在穩定性不同:人事代理制就是合同制,與企業編制的相比,穩定性要差一些,即合同是可以解除,而編制內的教師只有在犯罪、嚴重過失的情況下才會被開除或解聘。
(3)企業編制如何弄成事業編制擴展閱讀
人事代理存在的意義
推行人事代理制度,有利於實現人檔分離和人才社會化管理。對用人單位而言,可減輕大量的人事事務性工作,解決在人才引進、畢業生接收、職稱評審、人事檔案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對各類人才而言,個人不再是「單位所有」,流動變得十分方便,權益得到有力保障。
人事代理是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產生的,是以人才交流服務工作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人事管理方式,在市場經濟下人員配置從過去的計劃分配變為雙向選擇,人才流動性大大增強,同學們的報到證以前是叫做派遣證,從這個名字的變化大家就可以感覺到就業方式的變化。
在1995年國家人事部就明確提出要建立和推行人事代理制度,使之成為人事工作的一個新領域。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國有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人事代理在全國得到迅速發展。
服務的對象由最初的三資企業、民辦高科技企業、鄉鎮企業等不具備人事管理許可權的非國有企事業單位,發展到包括國有企事業單位在內的各種所有制類型的單位。
代理的內容也從單純管理檔案發展到包括代辦社會保險、人力資源開發和信息咨詢服務在內的人事人才工作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