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業單位是怎麼分類的
類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按撥款方式劃分為三大類: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自主事業單位。
按社會功能分類
(1)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即從事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事業單位。例:城管監察、環境監察、土地監察等。
(2)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即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或者為政府行使職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國家保證經費,不再從事經營活動。可具體劃分為兩個小類。
公益一類。即從事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衛生、經濟社會秩序和公民基本社會權利的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例:圖書館、博物館、環境監測站、水文站等。
公益二類。即面向全社會提供涉及人民群眾普遍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公益服務,可部分實現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例:職技校、衛生服務站等。
(3)從事生產經營類的事業單位則指為社會提供有償服務獲得收入的自收自支單位,按企業模式發展,參與社會競爭,自負盈虧,國家財政不再負擔人頭經費。
按撥款方式分類
事業單位按撥款方式劃分為三大類,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自主事業單位。 [1]
1、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
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採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2、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
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單位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3、自主事業單位又稱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所在單位依據政府,或物價部門的批准自己收取各項行政性收費,然後按當地財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資金用於本單位的日常開支及工資發放.
⑵ 事業單位分類一二三類有哪些具體劃分
一、行政類事業單位
行政類事業單位是指依法設立,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的單位。根據改革方向,這類單位將實現職能歸位和機構調整。未來,除非法律法規授權,將不再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二、公益類事業單位
公益類事業單位細分為三個類別:
1.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這類單位負責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領域,是保障社會秩序和公民基本權利的關鍵。政府必須確保其正常運營,且資源配置不能或不宜市場化。這些單位的宗旨和業務范圍由政府規定,並受到嚴格監管,不得開展經營活動。
2.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提供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普遍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公益服務。政府對其提供支持,資源配置部分市場化。這些單位需遵循政府設定的公益目標和相關標准進行活動,在確保實現公益目標的同時,可以依法經營,通過經營活動獲取的收入主要用於公益事業的發展。
3. 公益三類事業單位
公益三類事業單位所從事的業務具有一定的公益屬性,但社會化程度較高,與市場接軌能力強,可以主要由市場配置資源。這些單位自主開展公益服務和相關經營活動,對於政府委託的公益任務,政府將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支持。符合條件的單位將逐步轉型為企業。
三、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
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專注於生產經營服務活動,已經實現或能夠實現資源配置市場化。其改革目標為轉型為企業。未來,將不再新設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