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業單位聘用人員有十三個月工資嗎
事業單位原來也有十三個月工資,後來改制把十三個月工資加到了平常的工資中,所以平常的工資事業編比公務員高
2. 事業單位十三薪發放規定文件
1. 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性工資,即「十三薪」,是指年終發放的第十三個月基本工資,僅包括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
2. 「十三薪」的發放對象是公務員和參公人員,並非所有機關事業人員。實際收入來看,「十三薪」每人約2000元,並不算多。
3. 年終獎發放2000元,在企業中可能會引起老闆被罵,但因為是公務員的福利,導致被罵的是公務員,引發了對「十三薪」發放的誤解。
4. 「十三薪」的發放對象實際上是包括公務員和事業人員,但公務員直接發放,而事業人員將其計入績效工資,平均每月按績效發放。
5. 造成公務員和事業人員之間「十三薪」發放差異的原因是,未登記為公務員或參公人員的事業身份人員沒有績效工資,因此也沒有「十三薪」。
6. 目前,這類人員身份尷尬,缺乏福利和補貼,處於困境。同時,政府正在清理這類人員,以便招聘更多公務員,他們的去向成為問題。
7. 根據《公務員法》,年終考核結果合格及以上的公務員有權享受年終獎,因此「十三薪」的發放有法律依據。
8. 不同地區公務員工資收入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各種福利、補貼,以及精神文明獎、年終考核獎等地方性獎勵。這些獎金由地方政府根據財政收入決定發放與否及發放金額,是導致公務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3. 事業單位第十三個月工資發放標准
法律分析:按照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支付,並不是全額的工資,如每月基本工資1500,總工資5000,那麼第十三個月的工資就是1500。
事業單位第13個月工資規定:
一般為三項基礎工資之和.這還要看你們單位具體性質.一種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所用的錢都是由財政撥款,這種單位的第十三個月工資也是由財政撥款;
另一種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指一些非營利性機構(如醫療衛生機構),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13個月工資屬於人員費用,也是由財政撥款;
第三種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支出全部由單位經營所得支出,所以,它的13個月工資也是單位自支。
法律依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三十二條 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應當結合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
第三十三條 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第三十四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事業單位執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和休假制度。
4. 事業單位有十三薪嗎
沒有。13薪是指工作期滿一年後,可以領取第十三個月的工資。一般情況下,「13薪」就是年底雙薪,每年第12個月時,用人單位多向員工發放一個月的薪水;還有個別公司,以12月為一輪,當員工工期滿12個月時,發放13薪。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其他單位在實行「雙薪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單位為其雇員多發放一個月的工資)後,個人因此而取得的「雙薪」,應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因此,事業單位沒有十三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