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0年全面取消事業編制是真的嗎,如何改革
2020年並沒有全面取消事業編制。
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在改革過程中,一些事業單位進行了合並、撤銷或轉企改制,但這並不意味著事業編制被全面取消。相反,這些改革措施旨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
關於事業編制的具體改革措施,因地區和行業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一些地區對事業單位進行了合並,以減少機構重復和資源浪費。同時,一些事業單位轉為了企業化管理,實行市場化運作,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此外,還有一些地區推行了競聘上崗、績效考核等制度改革,以提高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事業編制並沒有全面取消,但改革仍在繼續推進中。未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調整,事業編制改革可能會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我們需要保持關注並及時了解相關政策的變化,以便更好地適應和應對未來的改革趨勢。
B. 事業單位編制改革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事業單位編制改革的具體內容有五點:
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如何明確政府與事業單位的職責劃分,切實保證政府與事業單位在職能、機構和運行機制上的分開;如何收回和整合事業單位行使的行政職能,實現行政職能的有機統一,規范依法行政行為;如何加強政府的宏觀管理和行業管理,減少對事業單位的行政審批和直接干預。
二是明確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如何根據事業單位的不同屬性,實施分類改革,將主要承擔行政職能和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分離出去;如何從財政投入、稅收政策、資產管理、人事管理、社會保障等制度方面促進事業單位強化公益屬性;如何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的用人權、薪酬分配權、職稱評聘權、經費設施使用權、自主運營權等法人自主權。
三是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如何根據事業單位公益屬性的不同,實施分類管理;如何實現政府管理職能和出資舉辦職能的適度分離;積極探索管辦分離有哪些有效的實現形式;如何建立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如何加強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
四是完善政府投入機制。如何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監督機制,形成職權明確、分級負擔、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事業單位投入機制;如何明確不同層級政府的公益服務責任,舉辦相應事業單位。
五是積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服務。一方面,如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打造政策平台,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服務的提供;另一方面,如何加強對社會公益組織行為規范的監管,完善有關收費標准、資產處置、收益分配、服務質量等政策,規范社會力量的公益服務行為。
C. 事業編改革最新規定
1.目前事業單位改革是採用分類改革的方式,以黨管人才為根本原則,科學設崗為基礎,會逐漸取消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不再按照行政級別確定事業單位人員的待遇,根據社會職能、經費來源不同、崗位性質不停,設置不同特點和類型的人事制度。
2.在事業單位改革以後,部分事業單位的編制會變成合同制,但並不就意味著沒有了鐵飯碗,工作的穩定性還是可以保證的,工作主要是以行業或者專業業務為主。薪資想必也是很多人都擔心的問題,定期還是會上調的,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大家可以放心。
拓展資料:
1.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公益服務需求的任務更加艱巨。
2.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一些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公益服務供給總量不足,供給方式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質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務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監督管理薄弱。這些問題影響了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通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加以解決。
3. 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今後,不再批准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4. 2019年,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條例》明確,黨中央設立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其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研究提出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方案,統一管理黨中央、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以及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的機構編制工作,審批地方廳局級事業單位的設置,指導協調地方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工作。
D. 事業單位改革2023最新政策解讀
事業單位改革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改革怎麼改?事業單位的現狀:我國有事業單位110多萬個、從業人員3000多萬人,集中了我國2/3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廣泛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個領域。已經完成的任務:在全國范圍內完成了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分類,根據不同事業單位特點實施分類管理和改革,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強化公益屬性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仍存在的問題:我國公益服務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事業單位定位不準、職能不清、效率不高等。改革要守住的底線: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改革的近期目標:結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解決制約事業單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更大突破。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怎麼改?《決定》這么說:全面推進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理順政事關系,實現政事分開,不再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目前存在的問題:事業單位定位在公益服務,如果承擔行政職能,勢必成為「二政府」,造成政事職責邊界模糊、行政職能體外循環,降低行政效能,提高制度成本,加重企業和群眾負擔,與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要求不相符合。《決定》確定的方向:通過改革將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回歸行政機關,實現政事分開,避免政出多門,有利於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責。具體准備這么改:黨中央將對地方機構改革作出部署。中央和地方各級所屬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都要納入機構改革,統籌推進、同步實施。兩條原則:把握政事分開這條主線,進一步理順機關與事業單位的關系,實現行政職能回歸行政機構;堅持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機構的要綜合設置,完善職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改革,怎麼改?它們是哪些機構:這些單位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大多是賓館、招待所、咨詢中心等競爭性領域的機構,戴著事業單位的「帽子」開展經營活動。存在的問題:普遍存在管理體制不順、競爭意識不強、運燃咐御行機制不活、經濟效益不高的問題。具體怎麼改:嚴格按照事企分開的原則,將其真正轉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公益類事業單位,怎麼改?重要性:公益類是事業單位的大頭,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類單位,有兩小類: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主要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各自怎麼改的原則: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理順同主管部門的關系,逐步推進管辦分離,強化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主要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優化職能和人員結構,同機關統籌管理。麵皮岩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怎麼改:一是去行政化,逐步推進管辦分離。著力構建新型政事關系,將行業管理職責和事業單位舉辦職責相對分離,行業部門重在抓好規劃、政策和行業監管,減少對具體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和不當干預,落實事業單位自主權;事業單位重在強化自身管理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人民群眾的服務需求。二是去營利性,強化公益屬性。公益屬性是事業單位的本質屬性,公益服務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任務,無論怎麼改都要回歸本位。除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特殊職能的以外,政府舉辦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要禁止投資辦企業,禁止開展競爭性經營活動,同時完善財政、人事、收入分配等各項政策,使其真正回歸本業。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怎麼改:改革的重點是明確功能定位,逐步壓縮規模,實行嚴格管理。要規范運行行為,明確與黨政機關的邊界,不得以機關名義面向社會實施公共事務管理;明確與市場的邊界,禁止開展經營活動和有償中介服務,不能以政府的影響力參與或干預市場競爭;明確與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的邊界,只承擔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職能。通過改革逐步整合機構、精簡編制、形成精幹高效的隊伍,與機關統籌管理,實行更加嚴格的機構編制控制,嚴格規范職能,並逐步建立完善與其相適應的人事管理、財政支持等政策。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簡首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_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