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指的是什麼
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養老保險旨在為退休人員提供經濟支持,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醫療保險則為職工提供醫療保障,減輕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
失業保險則是在失業期間提供一定的經濟援助,幫助失業人員度過難關。
工傷保險為因工作導致受傷或職業病的職工提供醫療和經濟補償。
生育保險則為女職工在生育期間提供經濟支持,減輕生育負擔。
住房公積金則是為了幫助職工解決住房問題而設立的一種長期積累資金。
事業單位,又稱公共機構,是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社會服務組織,負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的工作。
這類機構接受政府領導,是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
不同於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不是國家編制人員,而是通過招聘等方式進入。
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是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還出現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本舉辦的事業單位,這些機構不依賴國家財政撥款。
2. 企業五險一金和事業單位有什麼區別
事業編制的五險一金和在廠里打工繳的五險一金,實際上並沒有區別。兩者都是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包括繳費比例、繳費年限以及退休規定等,都是統一的。唯一的不同點在於,事業單位需要繳納職業年金,而企業單位中願意繳納企業年金的相對較少。
1. 五險一金是什麼?
我們通常所說的「五險一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則是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進行繳納。無論是事業編制還是企業單位,都遵循同樣的規定繳納五險和住房公積金。
2. 由於繳費基數等的差異,導致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金存在差距。
盡管繳納的五險一金相同,但養老金的差異仍然很大。這是因為養老金的計算涉及到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余額等因素。事業單位自2014年10月1日起納入社保繳費體系,之前的人員仍按老制度退休,而2014年10月以後的工作人員由於按實際工資繳費,繳費標准普遍高於企業職工。加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穩定性高,平均繳費年限長,大約在30年左右;而企業單位由於員工流動性大,養老保險斷繳或停繳現象常見,除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職工繳費超過30年的相對較少,這導致企業職工養老金普遍較低。
3. 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較高。
住房公積金的繳費比例在5%至12%之間,用人單位可以在這一范圍內選擇。許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為了降低人力資源成本,通常選擇最低的5%進行繳費。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這也是一項重要的收入。例如,若按5%繳費,實際計入個人賬戶的住房公積金為10%;若按12%繳費,則為24%。在與企業普遍按5%繳費的情況下,大多數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按12%繳費,這一差異是巨大的。
4. 事業單位要繳納職業年金,而企業繳納企業年金的非常少。
職業年金作為事業單位職工補充養老保險的重要形式,具有強制性。繳費比例為12%,其中單位繳費8%,個人繳費4%,均計入個人賬戶。如果從參加工作開始繳納職業年金,退休後職業年金的收入將比個人賬戶養老金高出4個百分點。然而,企業單位繳納企業年金是自願的,考慮到自身用人成本,大部分企業並不願意繳納。在補充養老方面,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總之,事業單位和企業繳納的五險一金遵循同樣的法律規定,制度本身沒有差別。但由於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補充養老等方面的差異,養老金存在較大差距,這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的對等關系,是正常現象。
3. 工作後五險一金都是哪些,單位和個人承擔比例是
「五險」指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里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編輯本段]「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 目前北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其中17%劃入統籌基金,3%劃入個人帳戶),個人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3元; 五險一金的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基數是以工資總額為基數。有的企業在發放時有基本工資,有相關一些補貼,但有的企業在繳納時,只是基本工資,這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具體比例要向當地的勞動部門去咨詢。 關於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支取,是在法定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領取,是由社保登記部門來發放,比如「養老保險,要達到法定的年齡才可以,失業保險金的領取也是要具備條件,比如你到戶口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辦理失業證明,同時又辦了求職證,就是指你失業以後還必須有求職的意願,這樣的條件才可以領取。 如果失業之後你不想工作,那麼就不能給你發保險金。另外,養老金和失業金是不能同時享受的。 在試用期內也應該有享受保險,因為試用期是合同期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是隔離在合同期之外的。所以在試用期內也應該上保險。另外,企業給員工上保險是一個法定的義務,不取決於當事人的意思或自願與否,即使員工表示不需要交保險也不行,而且商業保險不能替代社會保險。
樓上說的很對。我補充一下最後的問題吧。賬務方面每月根據你的工資以及上訴比例養老8%;醫療2%;失業1%。扣除你個人的部分
養老:單位出20%,個人出8%
醫保:單位出10%,個人出2%+3元
失業:單位出1.5%,個人出0.5%
工傷:各行業不同,個人不繳
生育:只能給本市戶口繳納,個人不繳
7月1日起,本市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統一調整為12%
事業單位五險一金繳納比例如下:
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為20%,個人繳費費率為8%;
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8%,個人繳費比例為2%;
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0.2%,個人不繳費;
生育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0.8%,個人不繳費;
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1%,個戚悶人繳費比例為1%;
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高滲彎人繳費比例各為12%。
關於事業單位五險一金的繳納:
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也是強制的,符合繳存條件(外省市城鎮常住戶口職工、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除外)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根據住房公積金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繳納住房公積金;
事業單位公積金為單位與職工各繳一半,但也有不一樣的,有單位交的多。要看公積金中心審批後同意單位怎麼交;
事業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 由財政部門核定收支後,在預算或者費用中列支,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是由市 *** 直接管理;
機關事業單位公積金月繳存基數計算為:在職公務員(含參照):國標工資+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第十三個月工資;事業人員: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
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一般為12%,具體可以咨詢當地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五險: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
一喊巧金:公積金
繳費標准:養老(單位20%,個人8%)
生育(單位交)
工傷(單位交,個人不交)
醫療(單位10%,個人2%*基數+3)
失業單位1.5% 個人0.5%)
公積金(今年最高不超12%以前年度不超10%,單位個人各一半)
辦理社保一般有一張社保卡,公積金也有一 張卡,不過這張卡一般是和銀行卡共用的。
養老公司20%
養老個人8%
失業公司1%
失業個人0.2%
工傷公司0.3%
生育公司0.8%
醫療公司10%
醫療個人2%
城鎮職工五險繳納比例: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擔8%;
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12%;
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
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起,單位繳納無上限 農民工用工單位可以只繳納醫療保險和工傷險分別是各1%。 其中公積金不是強制規定的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可以不繳納 2010年的繳費基數是按照上一年職工平均月工資起,不足1460的按照最低1460這個基數起,
天津農業戶口上社會保險可以上五險,比例為養老保險單位繳納20%,個人8%;醫療保險單位10%,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2%,個人不繳;工傷,生育與城鎮職工繳費比例一樣。
也可以繳納農綜險三險,比例為養老保險為單位繳納20%,個人8%;醫療、工傷由單位繳納,個人不繳。
4. 事業單位五險一金繳納比例
事業單位五險一金繳納比例如下: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個人不繳費;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為20%,個人繳費費率為8%;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8%,個人繳費比例為2%;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1%,個人繳費比例為1%;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各為12%。5. 五險一金的工作有哪些
五險一金的工作涵蓋多種職業,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一、企業職員
在企業中,無論是從事管理、技術還是普通文職工作,大部分都會享有五險一金的待遇。這是因為在企業工作通常意味著穩定的收入來源和相應的勞動保障。
二、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員工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員工是國家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工作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因此,五險一金等社會保障也較為完善。
三、部分服務業工作者
在餐飲、零售等服務業中,一些大型連鎖企業往往會為員工繳納五險,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的大型餐飲連鎖店或者高端零售店中更為常見。
五險一金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這是國家為了保障勞動者權益而實施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企業中,一般正規的大型企業都會為員工全額繳納五險一金。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員工由於工作性質的穩定性和公益性,五險一金的保障力度更大。此外,一些服務行業,尤其是與民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部分大型企業也會提供相應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區和行業在五險一金的具體執行上可能會有所差異,包括繳納比例、險種等。因此,想要了解具體的五險一金情況,還需要結合所在地區和行業的相關規定。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勞動者權益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行業開始重視員工的五險一金保障,這也是評價一個企業或行業是否正規、是否值得長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
6. 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是什麼
一、事業單位的 五險一金 是什麼 根據國務院今年發布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 社會保險 ,那麼,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包括哪些就一目瞭然了,主要是 養老保險 , 醫療保險 , 失業保險 , 工傷保險 , 生育保險 和 住房公積金 。 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里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國務院日前公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7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工資 的正常增長機制。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條例提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再次從法律層次發出信號,事業單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並軌」已箭在弦上。也就是說,從7月開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人從不繳費、 退休 卻拿較高 退休金 的歷史將終結。 另外,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也是強制的,符合繳存條件(外省市城鎮常住戶口職工、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除外)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根據住房公積金的相關法律 法規 依法繳納住房公積金。 事業單位 公積金 為單位與職工各繳一半,但也有不一樣的,有單位交的多。要看公積金中心審批後同意單位怎麼交。 事業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 由財政部門核定收支後,在預算或者費用中列支,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是由市政府直接管理。 機關事業單位公積金月繳存基數計算為:在職公務員(含參照):國標工資+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第十三個月工資;事業人員: 崗位工資 + 薪級工資 + 績效工資 。 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一般為12%,具體可以咨詢當地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二、相關法律條文: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三十二條: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 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應當結合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 第三十三條: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第三十四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 事業單位執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和休假制度。 第三十五條: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第三十六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符合國家規定退休條件的,應當退休。 綜上所述,關於 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是什麼 ,我們要注意,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也是強制的。另外,在繳納的比例上,公積金的比例要咨詢當地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每年都是會發生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