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為中醫文化傳承做些什麼
為中醫文化傳承,我計劃致力於推廣中醫知識、組織中醫文化活動、支持中醫教育事業,並積極參與中醫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推廣中醫知識是傳承中醫文化的基石。我計劃通過各種渠道,如社交媒體、線上講座、科普文章等,向公眾普及中醫的基本理念、診療方法和養生智慧。例如,通過定期發布關於中醫節氣養生、食療方案等內容,幫助人們了解中醫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激發大眾對中醫文化的興趣。
組織中醫文化活動能夠進一步加深人們對中醫的認識和理解。我打算聯合中醫診所、文化館等機構,舉辦中醫文化體驗活動,如中醫義診、中葯材辨識、太極拳體驗課等,讓參與者能夠親身感受中醫文化的魅力。此外,還可以策劃中醫主題的文化節,邀請中醫專家、學者進行講座和交流,提升中醫文化在社會中的影響力。
支持中醫教育事業對於培養新一代的中醫人才至關重要。我計劃資助中醫學生的獎學金項目,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中醫事業。同時,我也希望與教育機構合作,開發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中醫教育課程,從小培養孩子們對中醫的認知和尊重,為中醫文化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積極參與中醫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也是我為中醫文化傳承所做努力的重要方向。我支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來輔助中醫的診療和研究,提高中醫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在國際層面,我計劃參與國際中醫文化交流活動,推動中醫走向世界,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醫,為中醫文化的全球傳播貢獻力量。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是反映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葯學體系。第三條中醫葯事業是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葯在我國醫葯衛生事業中的作用。
發展中醫葯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葯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統籌推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第五條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中醫葯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中醫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第六條國家加強中醫葯服務體系建設,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葯服務資源,為公民獲得中醫葯服務提供保障。
國家支持社會力量投資中醫葯事業,支持組織和個人捐贈、資助中醫葯事業。第七條國家發展中醫葯教育,建立適應中醫葯事業發展需要、規模適宜、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中醫葯教育體系,培養中醫葯人才。第八條國家支持中醫葯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鼓勵中醫葯科學技術創新,推廣應用中醫葯科學技術成果,保護中醫葯知識產權,提高中醫葯科學技術水平。第九條國家支持中醫葯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葯的國際傳播和應用。第十條對在中醫葯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中醫葯服務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舉辦規模適宜的中醫醫療機構,扶持有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的醫療機構發展。
合並、撤銷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改變其中醫醫療性質,應當徵求上一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二條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中醫葯科室。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增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葯服務的能力。第十三條國家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
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准入、執業、基本醫療保險、科研教學、醫務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同等的權利。第十四條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遵守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規定。
舉辦中醫診所的,將診所的名稱、地址、診療范圍、人員配備情況等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中醫診所應當將本診所的診療范圍、中醫醫師的姓名及其執業范圍在診所的明顯位置公示,不得超出備案范圍開展醫療活動。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布。第十五條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人員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規定,通過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中醫醫師資格,並進行執業注冊。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應當體現中醫葯特點。
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後,即可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中醫葯技術方法的安全風險擬訂本款規定人員的分類考核辦法,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布。第十六條中醫醫療機構配備醫務人員應當以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為主,主要提供中醫葯服務;經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中醫醫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培訓、考核合格後,可以在執業活動中採用與其專業相關的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在醫療活動中採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的,應當有利於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有條件的村衛生室應當合理配備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並運用和推廣適宜的中醫葯技術方法。
③ 中醫葯事業如何發展 這些方面值得期待
循證醫學
中西醫結合
聚焦癌症、糖尿病和抗生素耐葯問題等,到2022年形成並推廣5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疾病預防
到2022年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
保健 養生
大力普及中醫 養生 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如八段錦)等 養生 保健方法
>>亮點提要
○大力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和特色專科醫院
○聚焦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葯問題
○大力普及中醫 養生 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如八段錦)等 養生 保健方法
>>未來目標
○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
○到2022年,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
○用3年左右時間,篩選50個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100項適宜技術、100個療效獨特的中葯品種
中醫葯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葯發展成就卓著,但也面臨基礎薄弱、傳承不足等問題。如何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這一寶貴財富,為維護百姓 健康 發揮更大作用?
10月26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中醫葯發展「把脈」「開方」,更為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葯事業指明方向。
發揮優勢
發揮獨特優勢
守護百姓全生命周期 健康
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是中醫葯的主要特色和優勢。因其「簡便驗廉」,中醫葯成為人們喜愛的治病和 養生 保健手段。
如何讓療效顯著的中醫技術與方法、優質的中醫 養生 保健服務更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要?意見提出了不少實打實的舉措:
(1)彰顯中醫葯在疾病治療優勢,做優做強骨傷、肛腸、兒科、皮科、婦科、針灸、推拿以及心腦血管病、腎病、周圍血管病等專科專病,及時總結形成診療方案。加快中醫葯循證醫學中心建設,用3年左右時間,篩選50個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100項適宜技術、100個療效獨特的中葯品種,及時向 社會 發布。聚焦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葯問題等,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到2022年形成並推廣5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2)強化中醫葯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結合實施 健康 中國行動,促進中醫「治未病」 健康 工程升級。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豐富中醫治未病內容,鼓勵家庭醫生提供中醫「治未病」簽約服務,到2022年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大力普及中醫 養生 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如八段錦)等 養生 保健方法。
(3)提升中醫葯特色康復能力。依託現有資源布局一批中醫康復中心,在其他醫院推廣中醫康復技術。針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傷殘等,制定推廣一批中醫康復方案,推動研發一批中醫康復器具。
中葯提質
加強監管
推動中葯質量提升
如何推動中葯質量提升和中醫葯業發展,必須強化行業監管。意見指出:
(1)要加強中葯材質量控制。推行中葯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葯用動植物保護,支持珍稀瀕危中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健全中葯材第三方質量檢測體系,加強中葯材交易市場監管。
(2)促進中葯飲片和中成葯質量提升。促進中葯飲片優質優價。加強中成葯質量控制,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葯生產中的應用,提高智能製造水平。
(3)加強中葯質量安全監管。以中葯飲片監管為抓手,用5年左右時間,逐步實現中葯重點品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中成葯質量監管及合理使用,加強上市產品市場抽檢,嚴厲打擊中成葯非法添加化學品違法行為。加強中葯注射劑不良反應監測,加大對制假制劣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
人才建設
培養中醫「專才」
讓「岐黃之術」代代相傳
傳承數千年的「岐黃之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讓這筆財富在新時代「增值」,人才是關鍵。
但專家認為,院校教育存在中醫教育西化、中醫思維薄弱、中醫技能缺失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中醫的傳承困境。
意見提出,強化中醫思維培養,改革中醫葯院校教育,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包括:
(1)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中醫葯專業主體地位,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開展中醫葯經典能力等級考試,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葯知識和技能水平。改革完善中西醫結合教育,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允許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後提供中醫服務。
(2)優化人才成長途徑。建立高年資中醫醫師帶徒制度,與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掛鉤。制定中醫師承教育管理辦法。經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認可的師承教育繼承人,符合條件者可按同等學力申請中醫專業學位。
大力培養中葯材種植、中葯炮製、中醫葯 健康 服務等技術技能人才。
支持中醫醫院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促進民間特色技術療法的傳承發展。
(3)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建立中醫葯行業表彰長效機制,注重發現和推介中青年骨幹人才和傳承人。
經典傳承
挖掘「寶庫」精髓
讓「好方子」治癒更多患者
龍角散、救心丸、命之母……日本漢方葯,常被赴日中國遊客列入購物清單。但很多人並不了解,漢方葯源自我國古代經典名方,原料大部分來自中國。
「經典名方作為中醫理論的載體、中醫臨床治病的主要方法,事關中醫的理法方葯體系、臨床應用、產業振興發展,是中醫葯傳承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中國中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蘭青山說。如何把中國人自己的經典名方,轉化為品質高、療效好的中葯,造福百姓 健康 ?當務之急是「摸清家底」。
意見提出,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要牽頭組織制定古代經典名方目錄中收載方劑的關鍵信息考證意見。制定中醫葯典籍、技術和方葯名錄。收集篩選民間中醫葯驗方、秘方和技法。
「正是幾千年來從政府到民間不斷收集、總結中醫葯寶貴經驗,成就了中醫葯這個偉大的寶庫。」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張伯禮說,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與中醫葯融合,整理、提升臨床經驗更趨快捷高效,國人有條件也有責任讓「寶庫」更加充實。
瑰寶創新
加強創新突破
讓中醫葯更好造福人類
當前,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為中醫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多學科、跨行業、海內外合作為加快中醫葯現代化發展帶來廣闊空間。但同時,我國中醫葯科研受到中葯材資源保障、中葯質量控制等瓶頸制約,亟須加強創新突破。
意見提出,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及中醫葯重大科學問題,建立多學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包括:
(1)在中醫葯重點領域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完善中醫葯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模式。研究設立國家中醫葯 科技 研發專項,開展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臨床研究。
支持鼓勵兒童用中成葯創新研發。
(2)加強中醫葯服務機構建設。建成以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為龍頭,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於一體的中醫葯服務體系,提供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葯服務。大力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和特色專科醫院,鼓勵連鎖經營。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
意見還提出,完善中醫葯價格和醫保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積極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葯按規定納入醫保范圍。健全符合中醫葯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中醫治未病等保險產品。 據新華社
④ 國家鼓勵中醫葯發展的政策有哪些
中國中醫葯行業主要政策及發展規劃盤點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
2003年4月7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指出國家保護、扶持、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推動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有機結合,全面發展我國中醫葯事業;要保持和發揚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推進中醫葯現代化。
(2)《中醫葯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2007年3月21日,科技部、衛生部、國家葯監局等十六個部門聯合發布了《中醫葯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綱要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①「綱要」重申了中醫葯在我國的戰略地位。提出在繼承發揚中醫葯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醫葯現代化和國際化,以滿足時代發展和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是歷史賦予的責任。
②提出了中醫葯創新發展的總體目標是:通過科技創新支撐中醫葯現代化發展,不斷提高中醫葯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鞏固和加強我國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優勢地位;重點突破中醫葯傳承和醫學及生命科學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爭取成為中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進東西方醫學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醫葯學奠定基礎;應用全球科技資源推進中醫葯國際化進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人類衛生保健事業做出新貢獻。
③提出要建立國際認可的中醫葯標准。要基本完成中醫葯標准規范體系的構建,制訂一批符合中醫葯特點的中醫葯基礎標准;建立多語種的中醫葯名詞術語譯釋規范,中醫臨床診療和技術規范,中醫葯療效和安全性評價與再評價標准,中葯材、中葯飲片、提取物及制劑的質量標准,中葯生產和質量管理規范等主要技術標准;構建符合中醫葯特點的中醫葯評價和市場准入標准體系,最終形成國際認可的中醫葯標准規范體系。
④提出要加大投入和進行扶持。國家和地方加大中醫葯科技經費投入,協調用好農業、林業、生態、扶貧、外貿、產業發展等有關項目資金,同時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的投入,積極吸引社會投資和國際合作資金,形成支持中醫葯創新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體系;制定若干鼓勵中醫葯發展的政策法規,推動適合中醫葯特點的標准規范的建立與完善,加強中醫葯知識產權和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建立成果、信息管理和推廣、共享機制;制定積極的人才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吸引跨學科人才和海內外人才,建設一支多學科、跨領域、產學研、海內外結合的人才隊伍。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向社會公布了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
2009年3月18日,國務院印發了《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了2009-2011年間重點推進的五項改革內容,經過3年的改革,五大醫改配套方案實施順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4)《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年4月21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醫葯國十條」)指出,中醫葯(民族醫葯)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做斗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要堅持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
意見包括以下內容:
①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②發展中醫葯事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③發展中醫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
④推進中醫葯繼承與創新。
⑤加強中醫葯人才隊伍建設。
⑥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水平。
⑦加快民族醫葯發展。
⑧繁榮發展中醫葯文化。
⑨推動中醫葯走向世界。
⑩完善中醫葯事業發展保障措施。
(5)《醫葯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2年1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醫葯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醫學科技的發展重點包括突破一批葯物創制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完善新葯創制與中葯現代化技術平台,建設一批醫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葯物創新體系,增強醫葯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產業競爭力。
「十二五」主要發展任務包括以下內容:
①產業規模平穩較快增長。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
②確保基本葯物供應。基本葯物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有效滿足臨床需求。
③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重點骨幹企業研發投入達到銷售收入的5%以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傳統醫葯企業。
④質量安全上水平。全國葯品生產100%符合新版GMP要求,葯品質量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⑤產業集中度提高。到2015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達到5個以上,超過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0個以上,前100位企業的銷售收入佔全行業的50%以上。
⑥國際競爭力提升。醫葯出口額年均增長20%以上。改善出口結構,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品種顯著增多,制劑出口比重達到10%以上。
⑦節能減排取得成效。《規劃》
對於醫葯工業在「十二五」期間的整體健康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6)《「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
2012年3月14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規劃在之前3年醫改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是未來四年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性文件。
(7)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3年10月14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該文件為我國首個健康服務業指導性文件。根據該意見,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提升中醫健康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特色優勢,提升基層中醫葯服務能力,力爭使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葯服務能力。推動醫療機構開展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鼓勵零售葯店提供中醫坐堂診療服務。
⑤ 中西並重建設現代中醫院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台一系列扶持中醫葯事業發展的政策,不僅明確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方針」作為指導思想,而且強調要落實中醫葯扶持政策,在投入政策上要向中醫醫院予以傾斜,中醫葯事業已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中醫醫院如何抓住機遇,理清思路,堅持中醫為主,中西醫並重,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筆者談幾點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