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公共事業管理主體的多元化
公共事業管理的方法,是公共事業管理主體聯系公共事業管理客體並作用於公共事業管理客體的方式,是執行公共事業管理職能的手段,是實現公共事業管理目標和完成公共事業管理任務的途徑。公共事業管理的方法是一個由多種方法或手段構成的方法體系,而要實施對各種公共事業客體的有效管理,就必須採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這是公共事業管理行為本身不可缺少的方面。當代公共事業管理的方法選擇是與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和方式的基本取向和發展趨勢密切相關的,因此,必須在把認識公共事業管理方法體系的基礎上,把握當代公共事業管理管理方式的基本發展。
一、公共事業管理基本方法的概念和分類
在當代,隨著公共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公共事業管理的方法手段的內涵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往單一的方法已成為豐富的方法體系。
1、公共事業管理方法的概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當代公共事業管理的內容已大大超過了以往,如在我國,不僅有傳統的科、教、文、衛、體,以及傳統的公用事業等,而且還包含了計劃生育管理、環境保護等,尤其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而深入的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對公共事業的管理正發生從對象本身的運行規律出發的變化,在方式方法上已從主要依靠直接的管理方式,憑借行政的方法管理,轉向了直接與間接並存,多種方法綜合發展。這樣,當代公共事業管理基本方法的概念,相當程度上一是一個方法的體系。
因此,所謂公共事業管理方法,是公共事業管理者行使公共事業管理職能,實現管理目標的手段與途徑的總稱,是將公共事業管理者的管理行為有效地傳導到管理對象上去以實現特定管理目標的各種中介環節的總和,這一中介包括各種物質技術條件、技術手段以及管理模式等。公共事業管理方法是一個豐富而復雜的方法系統。
2、公共事業管理方法的分類
在現代公共事業管理中,通常用的管理方法分類,是將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方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剛性方法,一類是柔性方法。
所謂剛性方法,就是公共事業管理機構憑借其所擁有的特定權力,對公共事業對象所實施的強制性管理手段。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系統是公共權威,即政府部門等,因此,它擁有必須的權力實施強制性的管理。例如,在幾乎所有的國家,由於水、電、煤氣、公共交通、郵電通訊等是關繫到公眾基本生活的公共產品,因而不管是政府直接經營還是交由私營部門經營,但其價格都是由政府統一制定的或價格的變動必須通過政府批准;又如在我國,所有地下資源都屬於國家財產,由國家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和處置,其它任何部門和個人都無權處置,這樣,地下資源就強制性地交由政府管理。必須注意的是,剛性方法不等於行政方法,只要是憑借權力帶有強制性的管理手段,如法律手段、經濟的等等都屬於這一方法體系。使用強制性管理手段,必須有法律條文、行政規章等等強制性的法規作後盾。否則,強制性手段是無法實現的。
所謂柔性方法,主要是公共事業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採用說服、信息傳播、解釋、勸說等軟的方式來進行管理。由於公共事業管理是與公眾基本生活和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管理,是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管理,它涉及到人們的共同利益,需要人們共同參與,柔性的方法也是符合管理的對象特點的基本方法,而且,在公共事業管理中,不僅有許多地方都要採用柔性手段,且越是中、低層的管理柔性手段使用的得越多,因而在現代公共事業管理中,相當程度上,柔性方法是主要的管理方法,也是一個國家公共事業管理水平高低的一個主要標志。
剛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不是對立的。在許多情況下根據需要,兩者可以結合並用,或是柔性方法為主剛性方法為輔,或是剛性方法為主柔性方法為輔。具體地應採用哪種手段並以哪種手段,應根據實際情況,視公共問題和具體對象的性質、特點而定。
剛性方法和柔性方法各自都是一個方法體系,包含豐富的內容或形式。
二、剛性方法的主要形式
公共事業管理的剛性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諸種形式:
1、法律管理方法
公共事業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公共事業管理主體根據公眾的根本利益及其對公共事業發展的需要,通過立法,運用有關公共事業的法律法規來確定公共事業領域里的行動規范,調整公共事業領域內各活動主體之間圍繞公共服務所產生的公共關系,處理公共矛盾,解決公共問題,懲辦違法行為,以維護公共事業活動基本秩序和關系的一種管理方法。
公共事業管理的法律方法本質上是法律范疇,具有以下的特點:
第一、普遍的約束性。有關公共事業活動的法律法規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定,並以國家的名義頒布施的,因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求所有公共事業活動的參與者都必須嚴格遵守,依法執行,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第二、嚴格的強制性。有關公共事業活動的法律法規一經制定,便依國家機器的強制力力量,要求所有公共事業活動的參與者不管主觀上願意與否,都必須遵行,不得違背,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明確的規范性。有關公共事業管理的法律法規作為法律的一種,都是用嚴格的語言,准確闡明一定的含義,而且每個條文的解釋權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樣,它規定了公共事業活動參與者的應有的權益、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明確了違反或遵守該法規應受到制裁或保障方式,從而為公共事業活動參與者提供了基本的活動依據和准則,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所以,它具有明確的規范性。
第四、相對的穩定性。有關公共事業管理的法律法規所調整的對象大多數是抽象的一般的人,有關規定在相同情況下可以反復運用,而且它是對最一般、最普遍的問題作出的規范,所以,它的制定往往很慎重,必須經過相當的時間和一定的立法程序,而一經確立頒布,也就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不變,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因此,作為一種法律法律管理方法是公共事業管理主體管理自身及其公共事業中的各項公共事務,實現公共事業管理活動制度化、法治化,保證公共事業在法制軌道上運行的最基本的途徑。
在公共事業管理中,法律管理方法的形成首先由直接從事公共事業管理機構提出法案,經由立法機構批准,形成對某些公共事業活動的法律法規,然後由相關的公共事業管理機構進行強制性管理的。因此,涉及法律手段來規范和管理公共事業的主體是廣義的政府,即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
立法機構是在確定有關公共事業管理法律法規上承擔公共事業管理職能的。
有關公共事業管理的法律的執行主要由執法機關去進行的,即不僅通過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發揮法律法規在規范公共事業管理活動中的導向作用,而且更主要的是對公共事業領域內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活動主體進行依法懲處,就此而論,執法機關更主要的是對公共事業活動實行事後管理。
法律方法是行政機關即直接進行公共事業管理的機構的主要管理的方法之一。這主要表現在行政機關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涉及以法律為依據去實現管理目標的問題,也就是說法律是管理的手段和准繩,相應的,管理行為就多了一層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即依法行政的要求。同時,行政機關還擔負對管理對象執行國家有關公共事業法律進行檢查,即法律監督的任務。
在現代公共事業管理中,要加強公共事業運行的法律管理,必須注意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制定、健全有關公共事業活動的法律法規體系。這一法律法規體系既要包括對管理主體行為進行規范的,也要包括對管理客體進行規范的。如我國目前急需確立的有非政府組織內部的組織、財產關系等民事問題的法律,另外象《城市公共交通法》、《城市公共設施保護法》、《城市公共秩序管理法》等也要確立。
二是有關公共事業活動的法律法規要有內容上的完整性。要對公共事業管理各個方面的管理組織、管理目標、管理程序、管理方式、違章行為的判定、處罰標准等都作出明確的、可供操作的規定,從而使公共事業管理機構(包括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和事業單位等)及公民都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業不可以做,哪些事做了會產生什麼後果,自己要負哪些法律責任,從而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2、行政管理方法
公共事業管理的行政管理方法,主要是指通過行政命令(利用公共機構相互間的行政隸屬關系和管理許可權)和公共政策,按照行政方式來組織、指揮、調控和監督,對公共事業活動進行直接干預和控制。行政管理方法是傳統的社會事務管理方法。
公共事業管理的行政管理方法具有如下的特點:
第一、權威性。行政方法是通過國家賦予的權力,發布一定的規范性文件來實現國家對公共事業管理。由於發布這些規范性文件的是國家行政機關,因而一經發布就要求公共事業領域內活動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嚴格遵照執行。這種權威性實際上也是強制性,只是相比較法律管理方法的強制性來說,行政管理方法的強制性相對弱一些。
第二、直接性。運用行政管理方法管理公共事業,通常是按照行政系統、行政層次、行政區劃的上下級隸屬關系來進行的,通過行政系統的這種隸屬關系對調節對象的直接作用來達到管理目標,沒有迂迴的過程。
第三、時效性。公共事業管理的行政管理方法一般針對比較具體的問題作出較為具體的規定。因為這些規范性文件主要是在特定的時間內,針對特定的公共事業管理對象而制定的,所以,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這些規范性文件往往失去效力。
前面有關部分中我們已指出,行政管理方法是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對事業進行管理的基本方法,它作為一種強制性手段,通過行政層級和事業單位實際上作為行政機構附屬的關系,往往在社會事務管理中形成「軍令如山倒」之勢,雖然取得了成績,但也對事業的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傳統的事業向公共事業的轉型,隨著管理方式從以直接為主轉向間接為主的變化,行政方法的運用總體上被減少了。但是,由於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公共管理職能,且行政管理方法本身具有權威性、直接性的特點,往往具有能強制並見效快的功能,因而在不少情況下行政管理方法仍然是大有作為的。而且,由於許多行政決策可以由公共機構自行決定,因此,它在公共事業管理中的地位將日益重要。
運用行政方法對公共事業進行管理的主體是行政機關即狹義的政府,有時也包括一定的經過授權的非政府組織如我國的某些事業單位。這一管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府及政府的專門進行公共事業管理的部門通過制定和發布行政命令、政策、規定、條例等,即通過制定狹義的不包括法律在內的公共政策來對公共事業活動進行管理。一個國家或社會一定時期內的公共事業如何發展,公共事業領域內的各活動主體如何協調,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分配和消費方式如何結合,等等,都需要由政府根據公眾的需求及變化發展趨勢,以及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制定出相應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發布有關的命令、條例等,予以調控和管理。一般來說,行政命令、政策等行政方法,都是以令行禁止的形式實現其公共事業管理職能的。這實際上是由政府(狹義)高層公共事業管理機構制定相關公共政策對公共事業管理實施過程。
二是專門承擔公共事業管理職能或兼及公共事業管理責任的政府行政機關,通過行政監督來督促公共事業領域內活動者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在國家的各項有關公共事業管理的方針、政策、命令、條例等公布後,各級負有公共事業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即履行各自的職責,加強行政監督,以保證這些方針、政策、命令、條例等的貫徹實施。這一行政監督主要包括物價監督、質量監督、稅務監督、審計監督等。從事這一管理任務的主要是中、低層公共事業管理行政機構。通過這一監督,督促公共事業活動的參與者在國家政策、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
三是承擔公共事業管理的行政機關通過運用行政方法對公共事業活動中違法違章行為進行查處。這一查處即通常所說的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輕重視其違法違章的情節而定。在公共事業管理中通常採用的行政處罰包括通報批評、沒收非法所得、處以罰款、責令停止公共服務活動以及取消活動資格等。
3、經濟方法
公共事業管理的經濟方法,是指國家利用一定的經濟手段影響公共事業活動參與者的經濟利益,以保證公共事業的發展按國家意志進行的一種管理方法。經濟手段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的,但不如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那樣強烈。從對管理客體的作用方式來看,經濟方法主要是通過物質利益的誘導來協調公共事業活動中的各種關系,屬於間接調控方式。
公共事業管理的經濟方法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間接性。這主要是指公共事業管理所使用的經濟方法並不是通過對管理對象直接下達命令而體現的,而是通過杠桿的作用,經過迂迴的過程達到調節目標。
第二、誘導性。即國家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來體現公共事業管理機構鼓勵參與公共事業活動的組織從事哪些方面的活動,或者鼓勵或禁止公眾從事哪些活動或不能從事哪些活動。
第三、靈活性。這主要是指同一經濟杠桿對不同的對象具有不同的誘導力,從而也就具有不同的管理效果。
公共事業管理的經濟方法在實際中運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宏觀層面。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價格、稅收和信貸三大經濟杠桿進行公共事業活動的調節管理。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中,實際上都存在著市場定價和國家定價和國家指導價等價格形式,而國家定價和國家指導價主要就是集中在公共事業領域中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方面,因此,價格杠桿在公共事業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國家定價和國家指導價隨著公共需求和公共供給能力變化而產生的變化,來調節、適應和滿足公眾對公共產品和服務需求。信貸是通過利率的變化對公共產品的供給產生影響。稅收則是通過一定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確定相應的稅種、稅目和稅率、對參與公共事業活動的組織的活動進行調節,從而調節公共事業的發展的。
此外,在宏觀層面還有財政因素。財政作為一種負稅收,是一種特殊的經濟手段。我們已經指出,在現代社會,雖然公共事業領域內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已經多元化,但公共財政仍然是整個經濟基礎,因而財政對公共事業活動的直接投入的變化,也必然對公共事業活動產生影響。一般來說,現代公共事業管理中,財政的調節和控製作用表現在政府供應、補貼等方面。
所謂政府供應,即政府通過財政預算提供商品和服務,這些商品和服務主要是道路、教育、衛生及社會福利等。這些內容還包括轉移性支付,即政府最終並不是經費的最終使用者,而是通過再分配將經費從某一納稅人階層轉至另一納稅人階層。大多數政府行為是通過直接供應得以實現的,並直接體現在政府預算中。
所謂政府補貼,在公共事業方面主要體現為政府對從事公共事業領域內公共產品生產的私營部門進行補貼,如對私人公共汽車公司和對私立學校的補貼等。私營部門可提供特定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但政府須給予其一定的資助。雖然有部分基金是公共的,但政府也對私營部門進行具體行政管理活動,主要是監控其是否將補貼真正用於所定項目。政府補貼大大提高了公共產品的產量並為政府對這些產品的價格控制和平衡打下了經濟的基礎。
二是微觀層面。主要是針對公共事業管理中的一些具體事項,利用物質利益誘導作用,鼓勵或禁止公眾的活動。一般來說,對某些期望的目標和事情,公共機構可以利用經濟手段如獎勵來調節和控制,對某些非預期性的事情,公共機構也可以利用經濟處罰或其他經濟方式來加以阻止和挽救。如在對公共設施或公共財產的維護中,可以對破壞者處於罰款。
『貳』 多方面和多元化發展
所謂「多方面」,就是市場不限於在日本國內,在日本市場不好時,美國市場可能不錯。
要認識到,拓展新事業需要付出幾倍的努力,話雖然這么說,從多角度、多方面展開事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我在當社長時,曾對幹部們這么說:「要讓企業獲得發展,要讓企業經營穩定,多元化是必需的。除了現在做的事業之外,需要不斷出手去做新的事業。等到本行業不行的時候再出手新事業,就為之晚矣。」
看著人家的事業,似乎很賺錢,因此也出手,而一旦失敗,就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所以在出手新事業之前就要做好相應的精神准備。另外,做新事業也有競爭對手,他們是百分之百、全力以赴,為了不輸給他們,我們就一定要分外努力。自己感覺到身體一分為二、一分為三還是不夠用,但必須付出這樣的努力。
如果有這種心理准備就可以出手,沒有這種程度的覺悟和決心就不要輕易出手。因為弄得不好,本行本業也會遭殃。
「為了企業的發展和穩定,需要多元化,但多元化伴隨著風險。沒有強烈的鬥志,不準備付出極大的努力,就不要做。但是,因為京瓷除此之外沒有活路,所以我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多元化事業做成功。」我就是這樣接二連三展開新事業的。
—稻盛和夫經營系列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