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保持熱忱與活力
熱忱是一種重要的力量,可以使你釋放出潛意識的巨大力量。要想獲得這個世界上的最大獎賞,你必須擁有過去最偉大的開拓者將夢想轉化為全部有價值的獻身熱忱,以此來發展和銷售自己的才能。
熱忱是一種意識狀態,能夠鼓舞及激勵一個人對自己的事業和工作採取行動,而且不僅如此,它還具有感染性,不只對其他熱心人士產生重大影響,所有和它有過接觸的人也將受到影響。熱忱令一個人保持高度的自覺,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調動起來,完成他內心渴望完成的工作。熱忱是一種強勁的激動情緒,一種對人、事、物和信仰的強烈情感。熱忱的發泄可以產生善、惡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歷史上有許多依靠個人熱忱改變現實的事例。每一個愛情故事、歷史巨變——不論是社會、經濟、哲學或是藝術的,都因有熱忱的個人參與才得以進行。
一個熱忱的人,無論是在挖土,還是經營大公司,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聖的天職,並懷著濃厚的興趣。對自己的工作熱忱的人,不論工作有多少困難,或需要多少的努力,始終會用不急不躁的態度去進行。只要抱著這種態度,任何人一定會成功,一定會達到目標。愛默生說過:「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事實上,這不是一句單純而美麗的話語,而是邁向成功之路的路標。
熱忱和人類的關系,就好像是蒸汽和火車頭的關系:它是行動的主要推動力。人類最偉大的領袖就是那些知道怎樣鼓舞他的追隨者發揮熱忱的人。
同樣,不管你從事的是什麼行業,你都需要熱忱。把熱忱帶到工作中去,讓你的熱忱和工作混在一起,那麼你的工作將不會顯得很辛苦或單調。熱忱會使你的整個身體充滿活力,使你只需在睡眠時間不到平時一半的情況下,工作量達到平時的2~3倍,而且不會覺得疲倦。
有一個關於美國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的故事。
拿破崙·希爾平時的寫作大都在晚上進行。有一天晚上,當拿破崙·希爾正在專心地敲打打字機時,偶爾從書房窗戶望出去(他的住處正好在紐約市大都會高塔廣場的對面),他看到了似乎是最怪異的月亮倒影,反射在大都會高塔上。那是一種銀灰色的影子,是他從來沒見過的。再仔細觀察一遍,拿破崙·希爾才發現,那是清晨太陽的倒影,而不是月亮的影子。原來已經天亮了。他工作了一整夜,但由於太專心於自己的工作,使得一夜彷彿只是瞬間,一眨眼就過去了。之後,他又繼續工作了一天一夜,除了停下來吃點清淡食物以外,未曾停下來休息。
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忱,而使身體獲得了充分的精力,拿破崙·希爾不可能連續工作一天兩夜,而絲毫不覺得疲倦。
其實,我們所有的人都具備熱忱。但有的人把熱忱隱藏在恐懼之後,不敢大膽地去努力。需要明白,熱忱是實現願望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能夠讓人們相信,你的願望確實是你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那麼即使你有很多缺點別人也會原諒你。只有那些對自己的願望有真正熱忱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願望變成美好的現實。
從這個角度來說,成功與其說是取決於人的才能,不如說取決於人的熱忱。這個世界為那些具有真正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開綠燈,到生命終結的時候,他們依然熱忱不減當年,無論出現什麼困難,無論前途看起來是多麼的黯淡,他們總是相信能夠把心目中的理想圖景變成現實。
如果工作沒有熱忱,你就不能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那麼你無論做什麼,都可能淪為平庸之輩。你無法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任何印記,做事馬馬虎虎,只有在平平淡淡中了卻此生。如果是這樣,你的人生結局將和千萬的平庸之輩一樣。
如果不能從每天的工作中找到樂趣,僅僅是為了生存才不得不從事工作,僅僅是為了生存才不得不完成職責,這樣的人註定是要失敗的。當你以這種狀態來工作時,你一定犯了某種錯誤,或者錯誤地選擇了人生的奮斗目標,使自己在天性所不適合的職業上艱難跋涉,白白地浪費著精力。這時的你需要某種內在力量的覺醒,應當被告知,這個世界需要你做最好的工作,我們應當根據自己的興趣把自己的才智發揮出來,根據各人的能力,使它增至原來的100倍甚至更高。
熱忱是戰勝所有困難的強大力量。它使你保持清醒,使你全身所有的神經都處於興奮狀態,去進行你內心渴望的事,它不能容忍任何有礙於實現既定目標的干擾。
熱忱是工作的靈魂,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從來沒有什麼時候像今天這樣,給滿腔熱忱的人提供了如此多的機會!大自然的秘密,就要由那些准備把生命奉獻給工作的人、那些熱情洋溢地生活的人來揭開。各行各業,人類活動的每一個領域,都在呼喚著滿腔熱忱的工作者。
熱忱,使我們的決心更堅定,使我們的意志更堅強!它給我們的心靈以力量,促使我們不斷行動,直到把不好的現實變得更美好。不要畏懼別人對熱忱的冷嘲熱諷,如果有人願意以憐憫輕視的語調把你稱為狂熱分子,那就任他那麼做吧,因為真正可悲可笑的人並不是你。一件事情如果在你看來值得為它付出,如果那是對你的努力的一種挑戰,那麼就把你能夠發揮的全部熱忱都投入到其中去吧,至於那些指手畫腳的議論,則大可不必理會。笑到最後的人,才笑得最好。成就最多的,從來不是那些猶豫不決、冷嘲熱諷、半途而廢、膽小怕事的人。
請記住,使你永葆青春的源泉正是永不枯竭的熱忱,也正是熱忱讓你的心中永遠充滿陽光。記得有一位偉人如此警告說:「請用你的所有,換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我們要這樣說:「請用你的所有,換取滿腔的熱忱。」掃除一切憂郁和悲觀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顯示,人的情緒變化,特別是憂郁、悲傷、失望、驚恐等強烈的情感波動對人的身體機制和思維方式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而愉快、輕松、向上的情緒對人的身體健康和思維活躍有著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失敗等不如意的事情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心愛的東西不存在了,付出了許多努力最終卻沒有收獲,甚至最親的人突然離去了,都會使我們體驗到悲傷、痛苦、甚至絕望,這是正常的情況。但是,這些抑鬱和悲傷應該是短暫的,不能讓它們成為以後人生的主調。人生本應該是快樂和幸福的,生命的意義也在於此。所以,對於成功、充實的人生來說,應該遠離憂郁和悲觀。
當一個人被抑鬱和悲觀籠罩的時候,看待身邊的事情和人物,就會像隔著一層黑色玻璃,自己和其他的一切都處於同樣的陰郁而黯淡的光線之下。這時,腦子總會想:「這事情我不行,解決不了」、「我不想再試了」、「就保持現狀吧,無錯便是功」、「我也不要什麼目標了,得過且過吧」。人一旦被這種情緒和思維所控制,就不會再認為自己有什麼出色的能力和考慮問題的思路和方式完全就是消極和悲觀的,從而不會再有積極進取的智慧之舉。
在人生旅途中,失意不可怕,受挫也無需憂傷,只要心中的信念沒有萎縮,哪怕寒風凄冷和大雪紛飛。在人生中,艱難險阻是對你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坑坑窪窪也是對你意志的磨礪和考驗。落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何嘗不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不至於對生活求全責備,才不會在受挫之後彷徨失意。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挺起剛勁的脊樑,披著溫柔的陽光,找到充滿希望的起點。
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產生的憂郁和悲觀情緒,原因通常不在於別人做了什麼,而在於我們自己本身做了什麼。也就是說,只要人願意從「對」的角度思考,世界自然也就「對」了,那我們怎能讓消極情緒纏繞著自己呢?
一位牧師正在思考明天要如何佈道,卻一時找不到好的題目,著急不已。他6歲的兒子偏偏還總是隔一會兒就來敲一次門,要這要那,弄得他的心情更加煩躁。
情急之下,他把一本雜志內的世界地圖夾頁撕碎,遞給兒子說:「來,我們做一個有趣的拼圖游戲。你到房裡去,把這張世界地圖拼回原樣,我就給你5美分去買糖吃。」兒子出去後,他馬上把門關上,得意地自言自語:「哈,這下就清靜多了。」因為他想,這么復雜的地圖,足夠一個6歲的小孩拼上一段時間了。
可沒想到,話才剛說完沒多久,兒子又來敲門,並說已經把地圖拼好了。他大吃一驚,趕忙到兒子房間一看,果然那張撕碎的世界地圖完完整整地擺在地板上。
「這么快?」他不解地問小兒子。
「是這樣的,」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頭像,我想,人對了,世界自然就對了。」
牧師撫摸著小兒子的頭若有所思地說:「說得好啊,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也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憂郁和悲觀的情緒往往來自於我們看世界的角度。不僅如此,憂郁和悲觀的情緒也受我們平常養成的心態和思維習慣的影響。所以,要徹底掃除心中的憂郁和悲觀,首先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失敗不可避免。如果放棄了,才是真正的失敗;如果不放棄,那所謂的失敗只是最終取得成功的墊腳石。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避免埋怨與責怪。人們一旦遇到問題和障礙,總是找借口、找理由,其目的就是想推卸責任,把自己所遇到的失敗都推給外界和別人。其實,失敗的根源往往來自失敗者本身,而人們往往不願接受現實的殘酷。這樣,在我們不能正視困難、面對自我時,就自然而然選擇了一種逃避行為,把責任歸咎給別人,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是可憐蟲。
樹立目標也很重要,因為目標是人生的目的和方向。一旦缺乏目標,就會缺乏生活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沒有動力,沒有熱情,沒有信心,不知道自己想獲得什麼,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不知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會怎樣,生活會怎樣,家庭會怎樣;看不到機會,無法驅除自己心裡的茫然無助,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上都是這種狀態,一如水中浮萍,不知何去何從。
另外,人不能對未來和自己悲觀,每個人都應該多想想自己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正像每個人都有缺點一樣,每個人也都有優點。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你,沒有一個人可以等於你,沒有一個人和你的指紋、你的聲音、你的特徵或你的個性完全相同,你是獨樹一幟的,這是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明白了這一點,你會對自己更加看重和珍惜,而不是無視自己的輕重。
最後,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就事業。對自身能力抱有信心的人比缺乏這種信心的人更有可能獲得成功,盡管後者很可能比前者更有能力、更加勤奮。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堅信自己必定會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即使在尚未達到目標之時,也應以成功者的姿態出現,絕不能半途而廢。相反,如果對事業和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決心,不能堅持到底。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挫折可能帶來的種種傷害,於是認為理想不可能實現,不可能達到,不可能完成,因而迅速放棄自己原本的努力,結果徹底使所有努力化為泡影。
憂郁和悲觀一旦產生,就會產生許多可怕的後果,比如喪失成就大事的機會,使生活中的快樂消失,限制人們潛能的發揮等。這使我們在整個人生的航程中,彷彿一路上都處於迷迷糊糊的暈車狀態,使得我們在面對未來的航線時,總是感到失望、難過甚至悲傷,從而無意認定生活的目標,無力操控航向,只能隨波逐流,任由漂盪,更談不上享受美好的人生旅程了。
所以,請記住:快樂的人生需要你及時掃除一切憂郁和悲觀!不要讓慾望控制自己
每個人都有慾望,也正是因為有了慾望,才有了前進的動力。而且,人與動物不同,人除了溫飽的原始慾望,還有各種各樣的慾望,比如穿衣,要穿各種各樣的好看的衣服;住宿,住越來越大的漂亮房子;坐車,坐越來越高檔的名貴汽車等等。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控制慾望,而不能讓慾望控制自己,始終把慾望控制在一個圓圈內。慾望可以不停前行,但絕不能出圈。如果慾望無止境,任由其發展,最後的結果只能利令智昏,墜入深淵。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在一座山裡有一個神奇的洞,裡面的寶藏足以使人終生享用不盡,但是這個山洞一百年才開一次。有一個人無意中經過那座山時,正巧碰到百年難得的一次洞門大開的機會。他興奮地進入洞內,發現裡面有大堆的金銀珠寶,他急忙往袋子里裝。由於洞門隨時都有可能關上,他必須動作迅速,並且要盡快離開。
當他得意洋洋地裝了滿滿一口袋珠寶、愉快地走出洞口後,發現洞門還沒關上,這時又看到帽子還是空的,於是想可以再裝滿帽子,他又沖入洞中,但突然時刻已到,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
即使你得到的是整個世界,但喪失了自己的生命,那麼,你也得不償失。因貪婪得來的東西,永遠是人生的累贅。貪婪輕則讓人喪失生活的樂趣,重則誤了身家性命。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這或許便是貪婪的代價。
貪婪的人,總被慾望牽引,被慾望控制,結果只能讓自己墜入深淵。盡管人性中的慾望是與生俱來的,但若沉湎於慾望而不能自拔則稱之為貪婪。貪婪使人迷惑,在不自覺中喪失了理智,直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時,驚醒卻為之已晚,讓本來的一件好事成了遺憾的事情。
慾望總是無止境的,尤其在錢財方面,因此才導致一些原本擁有一輩子也花不完家產的巨富最後落得個一貧如洗甚至自殺的下場。人的確需要慾望,否則也就沒有生活的樂趣和動力了。但是,慾望必須有一定的限度。
貪婪的人總是任由慾望放縱,因而常懷有私心,一心算計,斤斤計較,永遠體會不到生命的樂趣。
有位樵夫長年累月地辛勤勞作,卻始終無法改變貧困潦倒的境遇。他所能做的就是每天燒香拜佛,祈求好運降臨。終於有一天,樵夫的誠心打動了佛祖,他居然無意中在山坳里挖出了一尊百來斤的金羅漢,轉眼之間,便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與此同時,他的親朋好友數量莫名其妙地便增加了十幾倍,他們都不請自來地向他道喜。
可是,這位樵夫只高興了一陣子,便又食不知味、睡不安穩地犯起愁來。他妻子勸了好幾次,都沒有效果,於是埋怨道:「以我們現有的家產,就算遇上盜賊,也不可能被立馬偷光,你又何必如此多慮呢!」樵夫深深嘆了口氣,道:「你一個婦道人家,怎麼能理解我內心的煩惱呢?怕失竊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我最煩惱的事情是,世上總共有18尊金羅漢,我卻只挖到了其中的一尊,其他的17尊至今仍不知下落!要是全部的金羅漢都歸我所有,那該有多好!」說完之後,他又苦惱地用雙手抱緊了頭。他妻子這才醒悟過來,原來她的丈夫在為一個不可能實現的願望而犯愁!
可以說,人只有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慾望,才會生活得幸福。反之,如果貪得無厭,那麼陪伴自己的就只有痛苦了。而且,貪欲與痛苦是成正比的。
貪欲是個無底洞,你永遠也填不滿。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人類慾望本身並沒有貪欲,如果一個人從煙霧彌漫的城市來到一個松林里,呼吸清新的空氣,誰也不會說他消耗氧氣是過於貪婪。貪婪是從一個人的需要和另一個人的需要發生沖突開始的,是由於必須用武力、狡詐、盜竊,從他人手中把快樂和滿足奪過來而產生的。」
讓慾望控制而變得貪婪的人往往會利令智昏,缺乏理智,最終什麼也得不到。貧窮的人只要一點東西就可以感到滿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東西也可滿足,但是讓慾望控制的人卻需要一切東西才能滿足,所以他們總是不知足,他們天天生活在不滿足的痛苦中。有這樣一則寓言:
上帝在創造蜈蚣時,並沒有為它造腳,但是它們爬得和蛇一樣快。
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它還快,心裡很不高興,便嫉妒地說:「哼!腳越多,當然跑得越快!」
於是,它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上帝答應了蜈蚣的要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腳放在蜈蚣面前,任憑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隻一隻地往身上貼去,從頭一直貼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貼了,它才依依不捨地停止。
它心滿意足地看看滿身是腳的自己,心中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
但是,等它開始要跑步時,才發覺自己完全無法控制這些腳。這些腳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只有全神貫注,才能使這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走得比以前慢多了。
人一旦被慾望控制住,就會變得越來越貪婪,頭腦就像塗了豬油一樣,變得驕橫而不可一世,做起事情來只會想著自己如何才能多得,如何佔有一切,可結果卻適得其反,就像上面的蜈蚣一樣。
所以,人需要學會自製,不斷反省自己,看清楚哪些東西是應該得到的,哪些東西是不應該得到的,得到的東西得多少為宜。這些問題想清楚了,思考問題和做事情才能有止有度,從而讓自己從容不迫,游刃有餘。每個人都需要自我分析一下,哪些是合理的慾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過分的慾望,這樣就可明確貪婪的對象與范圍,然後對造成貪婪心理的原因與危害做較深層的分析。
⑵ 怎麼哄女孩子
一樓的 請問 你是不是哦經常哪這個方法 騙純情的小女生啊
⑶ 男性眼中優秀的職場女性身上有哪些特質
男性眼中優秀的職場女性身上有哪些特質?我認為,優秀的職場女性都具備以下特徵:
1、做事情果斷、利索,表面上看上很強勢、高冷,其實內心也弱、也需要安慰。她們柔弱似水,也剛強如鐵。一旦狠起來,真沒有男人什麼事。優秀女性不是高冷,而是不願意和看不上的人交流而已。我接觸很多優秀女性,發現她們不是高冷。當她們聊天時,她們也會流露出很多女性具備的溫柔。同樣,也有很強勢不講理的女性,一般職業發展一般,也不討領導喜歡。
2、她們很職業、專業化很高,做事情的手段和手腕是大部分男人都不具備的。優秀職場女性在解決問題時,都喜歡用理論來支撐自己要解決的問題,但他們做事情的手段和手腕是很多男性不具備的。尤其向上管理,是絕對的高手。
3、和男人一樣有夢想,也很專業;在思維邏輯方面比男人還好。優秀的職場女性,除專業性強外,她們都有很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這也是女性群體之間的最大區別。
⑷ 想要成功你必須對一件事狂熱
想要成功你必須對一件事狂熱
想要成為明星,你就必須對出名狂熱。就像薛之謙說,我就是想紅,特別想紅!
想要站在世界之巔,你就必須對登山狂熱。就像夏伯渝,即使雙腿被截肢,患上淋巴癌,也要登頂。
想要成為歌唱家,你就必須要對唱歌狂熱。就像朱之文那樣,每天早上三四點起來去田間地頭唱歌,堅持二十年。
而想要有錢,你就必須要對賺錢狂熱,尤其是沒錢的時候。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你想在那件事上獲得成功,你就必須要對那件事狂熱,否則,你就不可能成功。這世上,為什麼很多人都很平庸?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對一件事狂熱。
那人們為什麼對一件事狂熱?你以為是愛好嗎?並不是。為啥?愛好可能讓你喜歡做一件事,但並不會讓你對那件事狂熱。比如你喜歡釣魚,並不會讓你對釣魚狂熱,能釣最好,不能釣也就算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結婚後,很多愛好就沒了,因為結婚生子,養家糊口占據了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愛好沒那麼重要,只能靠邊站。
但狂熱不是愛好,不是你有時間就干,沒時間就不幹。狂熱是你沒有時間,都想去干,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就像陳丹青說的,卧槽,這攔不住的!
當年馬雲夫婦一起創業,把全部心思花在公司上,根本無暇顧及他們的兒子,而他兒子也因為無人管教成為了網癮少年,經常混跡網吧,有的時候還連家都不回。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就會立刻放棄事業,回家照顧孩子,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賺再多錢,孩子不成才,有什麼用?
而馬雲在這個時候,並沒有想過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回家照顧兒子,而是讓老婆回家照看兒子,自己繼續待在公司帶著團隊奮斗。這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馬雲對成功的狂熱超過了對家庭的關照。
你去看那些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他們都是工作狂魔,留給個人生活的時間不多。而他們在選擇合夥人時,排在最前面的不是這個人的能力,而是看這個人是否對賺錢狂熱。如果這個人有能力,但對賺錢不狂熱,那也不會選擇和對方合夥。
能力可以培養,但對賺錢的狂熱不能培養。而對賺錢不狂熱,你就不會all in。創業成功是九死一生的事,all in 都不一定能成功,要是不all in,那肯定不能成功。
有人會問,這份狂熱不是來自於喜愛,那它來自於哪裡?很多人想不到,其實是來自於痛苦。事情如果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他們就像被萬箭穿心,被萬蟻噬心那樣,痛不欲生,難受得要死。自己非得要做點什麼,去改變這個事情的走向,讓它按照自己想像的來,才能緩解一絲自己的痛苦。
有人說,那樣的痛苦來自於哪裡呢?大都來自於他們童年時受過的傷。比如童年時受過窮,這份受窮的痛苦深埋心底,那時就默默立志長大後無論如何不能再受窮。這個情形在《人民的名義》中有過經典演繹:侯勇飾演的趙德漢官不大,但卻貪了兩億多。當冰箱門被打開,面對滿冰箱的錢和質問,趙德漢直接崩潰了,他聲淚俱下,嘴裡顫抖著說,我是一分錢都不敢花啊!我們家祖祖輩輩是農民啊,我是窮怕了!這個是反例,但也說明了狂熱來自於童年的傷。
有人說,這是電視劇,事情怎麼發展,還不是編劇一句話的事,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唄。但在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真實的例子。當年馬斯克在南非移民到美國,上初中的時候,他曾經被當地黑社會幫派欺凌,經常被打得鼻青臉腫的,而且是見一次打一次。他們為了孤立馬斯克,甚至連跟他一起玩的小夥伴都打。
馬斯克怎麼辦?就是瘋狂的讀書。後來馬斯克大學畢業,其他同學都急著找工作,而馬斯克則在思考自己要進入什麼行業。他曾想過進入視頻游戲行業,但他覺得這個追求不夠宏大,就算自己做出了出色的電腦游戲,會給世界帶來多大的變化呢?
最後,經過慎重思考,他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進軍互聯網、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領域。因為這些領域正在發生巨變,而且會改變整個世界。而如果他在這些領域有所作為,就可以改變世界。
而他的宏大的志向,就是來自於他對這個世界不滿意,他要改變這個世界。這跟他成長過程中受傷的經歷不無關系。
成功的人,都是對一件事極度狂熱。而他們狂熱的根源來自於痛苦,只是他們把這個痛苦升華了,和他人,和社會聯系在一起,要改變整個社會,要改變整個世界。
⑸ 你身邊的工作狂是什麼樣子的
我身邊的工作狂:徹夜不眠,或者連軸轉;身兼數職,分身有術;基本不顧家,或者就是單身,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工作上。
1.我一個多年朋友,做律師事務所,幾乎沒有休息過。
剛開始做律所,後來拓展了專業申請業務,一下子規模從十幾到幾十人。於是她自己既是老闆,又是業務員,還是總監加人力資源和會計。我印象中最深的事,她工業別人挖牆腳,她半夜寫公司宣傳稿,招人,第二天就把那個會計開掉。她就是工作狂,雷厲風行的一種人。現在她全家移民美國。
2.工作狂,不只是工作,是能夠機器一般,無休無止。
我一個做電腦的朋友,為了做事業,過著雙城生活,周末回家,周一到周五北京做業務,開會。他的時間,按秒計算,甚至坐地鐵的時候都拿出電腦修改一個程序。後來,他回到老家了,說身體受不了。
3.工作狂是自己狂,沒有人逼他們,屬於高級人才。
如果一個工作狂,不屬於前面兩種創業型人才,那麼他就可能是高級管理人才,像我老公。 他早年是大學老師,偶然機會進了互聯網,如魚得水。待遇好,也充滿了挑戰,就是辛苦。每天九點之前到家就沒有過。一次我到他們單位,已經十點了,幾乎大家都沒有,一棟大樓,燈火通明,大家都跟打了雞血一般,沒有一人有倦容。這真是金錢驅動呀!
4.我一個朋友,金山早期創業者,一樣的狂熱加激情。一次跟我說,工作起來自己都不知道時間了,游戲創意拿出來,才覺得回歸了人間。不過,可能激情太過了吧,如今他做了教育行業,一天天休閑得不得了,天天刻章,所以,沒有永遠的工作狂,因為,他是以損失你興趣和精力為代價的。
5.我一個親戚,廠長,工作起來忘記了自己家,跑到朋友家睡了一晚。連年出差,不覺得累,跑了很多業務,也遊山玩水了。愛交朋友,愛喝酒,業務他覺得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如今快退休了,准備回家帶孫女。
總之,工作狂,激情,精力充沛,熱情,好處。不過後期可能精力不足,或者做厭煩了轉行,都是有的。本人表示羨慕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