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
事業單位事業單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分類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大體可以分為"全額撥款"、"參公(即參照公務員)"、"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
1、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液宏提供。採用這種管弊埋嘩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2、「參公」事業單位
「參公(即參照公務員)」是一些涉及國家安全,對政策和經濟管理工作有明確輔助作用,以及明顯以社會公益性為屬性的事業單位。
3、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單位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4、自主事業單位
又稱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的一種主要形式,由於不需要地方財政直接撥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鬆對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有不斷膨脹的趨勢。
事業單位編制
編制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包括參公事業編(在省考里招)和普通事業編)以及公益性崗位。
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租行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事業單位編制分類
事業編制可分為參公事業編、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
①全額編制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管理,基本待遇與公務員一致,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城管、學校、農技站等;
②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
③自收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賓館、培訓中心、設計室等。
另外,就事業單位的編制而言,很多部門都是既有行政編制,也有事業編制。例如銀行,銀行是具有企業性質的,但是銀行裡面的工作人員(除了臨時工),有相當部分是事業編制,而銀行的領導,從中央到地方,都是組織部門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編制。上述四種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補貼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務員、全額、差額、自收自支。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貳』 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
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地方或社會組織依法設立的,以提供公益性服務為主要目標的組織形式。它與企業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 公益性質:事業單位的主要目標是為公眾提供各類服務,如教育、醫療、科研、社會福利等。其經營活動的目的是滿足公眾的需求,服務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2. 非營利性質:事業單位的經營活動主要以公共利益為導向,不以盈利為目的。它的收入主要是通過政府撥款、社會捐贈、服務費用等非營利性的方式獲取。
3. 公有制性質:大部分事業單位都屬於國有或集體所有,由政府或社會團體直接或間接管理和監督。它們的運行決策、人員管理、財務制度等都受到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事業單位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社會組織形態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們在不同領域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功能,為社會提供了各種公益服務,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