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那些在事業上很成功的父母,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1、做孩子的榜樣。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凱稿過程中總是覺得孩子不聽話,你讓他努力學習,可他一回家就想看電視,一有時間就上網,這樣的家長很多時候想不到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很多家長生活中從來不學習,一有時間就是喝酒唱歌打麻將,孩子天天耳濡目染,他怎麼可能會喜歡學習看首激書。我有一個朋友,她從生了孩子,家裡的電視就基本沒打開過,每天下了班,做完了家務,她自己會看看書,然後也給孩子一本繪本,雖然孩子很小,很多繪本根本看不懂,但她看到媽媽在看書,也會模仿媽媽。當你希望孩子每天能夠閱讀書籍半小時的時候,首先自己也要形成每天看半小時的書籍,即使你很反感看書,但是也要堅持,做好孩子的榜樣。
適時的鼓勵和贊揚孩子
5、讓孩子從成功中獲得自信。培養孩子的自信的方法是讓孩子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因為過多的失敗體驗,往往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時就需要父母對孩子的努力做出肯定,來激盯芹孝勵孩子繼續探索。
㈡ 當老師有著家長的雙重身份,該如何做才能在教育自家孩子時立足家長身份呢
在學生心裡老師就是老師,家長就是家長,兩者不能重合。在孩子的心中會覺得在放學時看到家長整個人就已經從學習的狀態脫離,能夠有片刻的喘息機會。但如果既是老師又是家長,就很容易讓孩子的精神一整天緊綳,這對家長的教育沒有太大好處,對老師的身份來說可能還會擔心孩子的學習。
在學校的時候就是老師,這樣才能讓孩子認真聽課,所以要學會一視同仁,在家裡的時候就是家長,這是讓孩子與家長更加親近,學會坦露自己的心聲。
㈢ 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業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家裡的「天地」;孩子是家裡的中心;孩子是家族聚散的源泉;而父母終其一生都是在為孩子操勞。
在現實的生活中,父母有著自己的事業,但可曾將教育孩子當初是自己的事業呢?
雖然忙碌的事業也是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加優裕的生活,但一切工作的動力都是孩子。
大部分的家長認為給予孩子好的生活條件,教育反正會有學校老師,不用擔心。但這樣許多的家長會感受到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甚至大部分時候孩子與父母一周、一月、更或者是一年才能見面。
這樣的情況是大部分家庭存在的,因為父母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業」。
許多家長抱著給孩子報好的學校就好啦,孩子的教育就能好。
但其實教育永遠都不只是學校的事情,更不是老師就能教育好的。
老師只是知識層面的教學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各階段的指引者,但卻不是引導者和榜樣者。
且《人民日報》曾經刊文說到: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老師再好,他都是孩子各個學習階段的知識引領者,父母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榜樣,孩子大部分的習慣愛好,在家長的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它的意思是一面口頭上傳授,一面行動上 以身作則 ,對言語行為起 模範 作用。而父母要做的就是言傳身教,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從父母的行為中學習而來的。
韓愈的《師說》曰: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意思是:老師,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提出他們的疑惑,老師要有效地解決知識的困惑。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道到:「不要像我一樣粗俗,啥也不會」,「不要像你爸媽一樣沒有出息」等等,父母可曾想過當你說這些的時候就已經改你孩子定了目標,他會自動的想反正爸媽都這樣,生活的也不錯,那就這樣吧!
這是家長希望的嗎?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在實際的行動中引領孩子,而不是紙上談兵,用實實在在的行為影響孩子。
父母的行為是遠遠比老師在學校教導影響大
比如:孩子學習時,父母不是坐在一旁玩手機、iPad,而是拿起報紙、雜志、書籍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做錯事,父母不是指責怪罪,而是讓孩子自己找出錯處,且該怎麼改正。
父母的素質,是孩子素質的基礎
常言道:「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上樑不正下樑歪」
這說明父母有什麼樣的素質教養孩子的教養也是沒有太多差別的。
我們通常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不是以長相,身高、成績,而是這個人的素質是怎樣的。
一個好的家庭它的素質也不會差,一個人的教養是表現在方方面面的,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教養、素質 。這是孩子一生的「財富」,這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是靈魂深處的。
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幕:一個小女孩跟著媽媽坐公交車,等到下一站時,一位老人上車了,這時候就是考驗許多人教養的時候。
只見小女孩離開座位,跟那位老人說到:「老爺爺,坐這,這里有位置。」老人見是以為小孩就說到:「謝謝你,不用哦,你自己做吧」,但小孩沒有答應,而是走向老人,拉著老人的手說到:「沒事的老爺爺,我可以站著,我長大了,可以站穩的,而且我媽媽可以抱我」。這時候小女孩的媽媽說到:「老人家你坐吧,她可以自己站穩」,
由此可見,這位媽媽並沒有當時教小女孩讓位置,而是小女孩主動的,這就是這個家庭的教養嗎,在生活隨處可見。
世界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但往往忽略了,自己就是孩子的最好教育。
孩子的責任感,源於父母的擔當
很多孩子沒有責任感,難道是家長也沒有責任感嗎,並不是這樣的。
孩子的責任感的強弱,是父母是否選擇了放手。
許多孩子就像是溫室的花朵一樣,由人悉心照料,未曾經歷風雨,未曾經歷風吹日曬,這樣又怎能成長。
孩子在外犯錯時,父母往往跟人說到:「他還是個孩子,不懂什麼」,不但不道歉,也不讓孩子認識到他做錯了,甚至護在身後說不要嚇到孩子。
當「他還是孩子」掛在嘴邊時,他就永遠是個「孩子」了,一個父母都沒有擔當的,孩子怎會成長,不是「孩子」又是什麼。
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都表現得沒有責任感,那孩子學到的又是怎樣,但最終受到一身傷害的是孩子。
孩子犯錯時,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承擔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一個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不敢承擔自己的錯誤的人,在將來註定不會有大成就
孩子是自己的,教育也是自己的,不是老師的,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一生最重要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