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疫情風險等級怎麼劃分標准
法律分析:1、高風險地區:一般是指累計新冠病例超過了50例,同時十四天內是有聚集性疫情發生。
2、中風險區域:14天以內有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合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未超過50病例;共合計確診的病例超過50例,14天之內未未發生聚集性疫情。
3、低風險地區:沒有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或連續14天都無新增加確診新冠病例。
法律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第十四條 國家建立統一的突發事件預防控制體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定機構負責開展突發事件的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
第十五條 監測與預警工作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類別,制定監測計劃,科學分析、綜合評價監測數據。對早期發現的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報告程序和時限及時報告。
㈡ 疫情風險等級劃分
一.高風險領域
(1)分類標准。
將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居住的場所,以及活動頻繁、疫情傳播風險高的工作場所和場所劃為高危區域。原則上以居民區(村)為單位劃定,可根據流量調查結果調整風險區域范圍。
(2)防治措施。
實施封存控制措施,期間「留在家中,提供上門服務」。封閉期間如發現新增感染者,當地聯防聯控機制將組織風險研判。按照「一區一策」的要求,可以整體或部分延長原控制區的封閉時間。
(3)提標。
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第7天風險區人群全部完成一輪核酸篩查為陰性,降為中度風險區;連續3天無新感染發生,降為低危區。
第二,中等風險區
(1)分類標准。
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停留、流動一定時間,可能存在疫情擴散風險的工作場所、活動場所等區域劃為中等風險區域,根據流動調查結果劃定風險區域范圍。
(2)防治措施。
實施管控措施,期間「人不離區,錯峰取物」。
(3)提標。
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第7天風險區人群全部完成一輪核酸篩查為陰性,降為低風險區。
三。低風險地區
風險區是指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區域。
實行「個人防護,避免聚集」,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離開所在城市。
中高風險區全部解除後,各縣(市、區、旗)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此外,還有常態化的防控區域:
四是常態化防控領域
未發生疫情的縣(市、區、旗)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