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
(1)①民族團結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所以,民族睦,國家興。②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所以,民族地區繁榮發展,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③要實現各民族團結,黨和政府還必須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公民要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2)①長期以來中央對西藏的巨額財政支付,促進了西藏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收入顯著增長;②中央財政加大對西藏教育、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投入,能加快西藏教育、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社會公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中央加大對西藏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能彌補該地區資源不足,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
㈡ 說一說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的"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西.藏現代化的發展成果
五十年來,在中.央政.府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經過西.藏各族人.民不懈努力,西.藏在現代化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經濟發展實現了重大飛躍。五十年來,西.藏在經濟制.度、經濟結構上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總量上實現了巨大飛躍,徹底告別了封閉的庄園制自然經濟,正在向現代市場經濟邁進。2000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7.46億.元,比1995年翻一番,比1990年翻兩番,相當於和平解.放前的30餘倍。經濟結構趨於合理,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從五十年.前的99%下降到30.9%,第二、三產業比重分別上升至23.2%和45.9%。
現代工業從無到有,逐漸成為帶動西.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柱。迄今已經建立起包括能源、輕工、紡織、機械、森工、采礦、建材、化工、制葯、印刷、食品加工等20多個門類,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培育出拉.薩啤酒、奇正藏葯、珠峰摩托等一批全國知名的企業品牌。到2000年,西.藏擁有鄉及鄉以上企業482家,全區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27.21億.元。
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蓬勃興起。電力發展迅速,形成了以水電為主,地熱、風能、太陽能等多能互補的新型能源體.系。到2000年,全區共有各類電站401座,總裝機容量達到35.62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6.61億千瓦時,與和平解.放前僅有一座125千瓦、只供少數上層貴.族享受、斷續發電的小電站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以公路運輸為主,航空、管道運輸協調發展的立體交通運輸網路已經形成,結束了舊西.藏連一條公路都沒有的歷.史。現已建成以拉.薩為中心,以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公路為骨架,包括15條干線公路、375條支線公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公路總里程達到2.25萬公里,基本實現了縣縣通公路,80%以上的鄉通上了公路。現已擁有拉.薩貢噶、昌都邦達兩個民用機場,開辟了拉.薩至北.京、成都、重慶、西安、西寧、上.海、雲南迪慶、昆明、香.港和尼泊爾加德滿都等國內國際航線。建成了總長為1080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格爾木至拉.薩輸油管道,目前承擔著西.藏80%以上的油料運輸。青藏鐵路已於2001年6月開工建設,在不遠的將來,西.藏就要結束沒有鐵路的歷.史。
第三產業已成為西.藏第一大產業。現代商業、旅遊、郵電、飲食服.務、文化娛樂、IT等在舊西.藏聞所未聞的新興產業迅猛發展。通信事業實現了超前發展,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覆蓋全區,由光纜、衛星傳輸,集程式控制交換、衛星通信、數字通信、移動通信於一體,達到當代先進水平的通信網路。2000年,西.藏郵電業.務總量完成3.84億.元,業.務收入完成1.23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179倍和1086倍,二十多年間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6.6%和24.3%。2000年底,西.藏全區固定電.話總裝機容量達到17.02萬門,用戶裝機11.11萬部;移動電.話總裝機容量達到12.3萬門,用戶達到7.23萬戶;互.聯.網站9家,互.聯.網用戶4513戶。到200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53.93億.元,在西.藏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居於首位。
農牧業生產方式發生根本轉變,生產力水平和生產效益大幅度提高。和平解.放以來,國.家投巨資興建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大力進行以「一江兩河」(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年楚河)中部流域綜合開發為代.表的大批農牧業基礎項目,極大地改善了西.藏農牧業的生產條件,農牧民靠天吃飯、養畜的生產生活方式正在成為歷.史。包括科學施肥、育種、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以及科學養畜、畜群調整等一系列農牧業科技措施得到推.廣普及,農業機械化程度和生產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農牧業生產開始向現代化方向邁進。到2000年,西.藏第一產業增加值已經達到36.32億.元,糧食總產量達到96.22萬噸,牲.畜存欄數為2266萬頭(只),基本實現糧食、油類自給,人均佔有肉、奶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舊西.藏處於自然經濟狀態,缺乏城市發展的動力,城鎮數量少、規模小,人口最多的拉.薩不過3萬多人,其他人口規模較大的地方也都不過是幾千.人的較大村落而已,算不上城市。即使是拉.薩,也不具備健全的城市運行體.系,市政設施幾乎沒有,城市功能低下。如今,西.藏城市規模伴隨產業升級不斷擴張,到2000年,西.藏有建制市2個,縣、區72個,建制鎮112個,城鎮人口49.11萬.人,城鎮面積達到147平方公里。城鎮綜合功能不斷完善,城市道路、供水、治安、社區服.務等已經形成完整的體.系,基本滿足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經濟自身發展的需要。市容市貌、環境保護正朝著現代化方向邁進,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達到人均10.2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24.4%,城市環境指數居全國首位。以拉.薩為中心、輻射各地的城鎮發展群.體已經在西.藏形成。以城鎮為核心、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城鄉結合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正在形成。
——對外開放成效顯著。改.革開放推動西.藏商業、對外貿易和旅遊產業空前發展,增強了與內地、與世界的相互聯.系和合作。西.藏地方的區域市場體.系初步形成,與全國乃至世界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實現接軌。大量農牧民走出鄉村,投入市場經濟大潮,下海經商。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商品源源不斷地進入西.藏,豐富著城鄉市場和百.姓生活。西.藏的名、優、特產品及民.族手工業產品,大量進入全國和世界市場。商業貿易的蓬勃.發展,推動了農牧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農牧業生產開始向市場化方向邁進。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國內外企業到西.藏投資辦企業,擴大對內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近五年來,西.藏協議利.用外資1.25億美元。到2000年,全區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1.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3億美元。 「世界屋脊」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進藏旅遊已經成為一條黃金旅遊線路。2000年,西.藏接待國內外遊客達59.83萬.人次,其中,海外旅遊人數14.89萬.人;旅遊直接收入7.8億.元,間接收入29.8億.元,分別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6.6%和25.38%。
——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西.藏生態環境脆弱,大規模開發建設勢必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同步規劃和實施,確保工程項目的論證、設計、施工建設和運營使用都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了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西.藏制定和實施了《環境保護條例》、《地質礦產資源管理條例》以及與國.家《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相配套的實施辦法和細則,形成了有效的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監.督管理體.制,使全區的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場、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水、氣環境質量保持了比較良好的狀態。西.藏先後建成了羌塘、珠峰、雅魯藏布大峽谷等18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其面積佔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一半,對保護和改善脆弱的高原生態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西.藏先後投資5000多萬元對拉.薩啤酒廠、羊八井電廠、拉.薩皮革廠、自.治區人.民醫院、拉.薩水泥廠等企事業的廢水、廢氣進行了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環境和區域水環境質量。1991年以來,西.藏在「一江兩河」地區累計投資9億.元實施開發項目,通.過興修農田水利、改良草場、改造中低產田和大面積成片植樹造林,在防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綜合效益。環境評估指數表明,西.藏生態基本上還處在原生狀態,是全國環境狀況最好的地區。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中.央政.府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的落實,西.藏正在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計劃到本世紀中葉投資227億.元、建設160個重點生態保護建設項目,使西.藏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保護和改善。
——教育、科技和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寺.廟壟斷著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如今,教育得到廣泛普及,廣大人.民群眾享有了接受教育的權.利。國.家投入巨資興辦教育事業,一個涵蓋普通教育、幼兒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已經形成。到2000年,全區擁有各類學校956所,在校學.生達到38.11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已提高到85.8%,文盲率下降到32.5%,大專以上學歷人口達到3.3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12.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前列。西.藏不僅有了自己的碩士、博士,而且有了一批享譽全國的專.家、學者。
現代科學技術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一家現代科研機.構,即使天文歷算這樣的應用技術,也被罩上一層神秘的宗.教外衣,壟斷在寺.院手中。半個世紀以來,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和科學技術的普及、應用,逐步建立了25個科研院所,現有專.業科技人員3.5萬.人,學科領域涉及歷.史、經濟、人口、語言、宗.教和農業、畜牧、林業、生態、生物、藏醫葯、鹽湖、地熱、太陽能等數十個門類。其中,藏學、高原生態、藏醫葯等學科研究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產生了一批有世界影響的學術成果。
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舊西.藏除了由封.建貴.族和寺.院壟斷的傳統藏醫藏葯以外,極度缺醫少葯,百.姓生病既沒有錢,也沒有地方看病治病。現在的西.藏已經建成了中、西、藏醫結合,以拉.薩為中心、遍布城鄉的醫.療衛生網。獨具民.族特色的藏醫藏葯已走向全國,逐漸為全國人.民所喜愛,並正在走向世界。到2000年,全區醫.療衛生機.構已經發展到1237個,病床床位達到6348張,專.業衛生隊伍達到8948人,每千.人擁有病床和衛生技術人員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目前,西.藏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80%,兒童計劃免疫合格率達到97%。缺醫少葯狀況得到根本改變,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舊西.藏常流行的天花、霍亂、性.病、斑疹、傷寒、猩紅熱、破傷風等各類傳染病、地方病的發病率降至8‰,其中有的已經絕跡;孕產婦死亡率由1959年的50‰下降到7‰左右,嬰兒死亡率由430‰下降到6.61‰;人均預期壽命則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35.5歲增加到67歲。舊西.藏.人口增長緩慢,在五十年代以前的二百多年間,人口長期徘徊在100萬.人左右(據中.國清朝政.府1734年至1736年的戶口調.查,當時的西.藏.人口為94.12萬.人;1953年以達.賴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申報的西.藏.人口為100萬.人,二百年間僅增約5.8萬.人),而民.主改.革四十多年來,西.藏.人口已增加到2000年的259.83萬.人,增長了1.6倍多。
體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西.藏建成了一批符合國際標准和規范的體育運.動設施,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運.動形式得到挖掘、規范和推.廣,一批傳統體育項目走出西.藏,成為全國性的體育競賽項目。一批優秀運.動員在全國各類體育運.動項目和競技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尤其是登山運.動一直居於全國領先水平。1999年,西.藏和首都北.京一起,共同舉辦了全國第六屆民.族運.動會,使西.藏的體育運.動水平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傳統優秀文化得到發掘、保護和發展。國.家投入巨資和大量的黃金、白銀,用於西.藏重點文物單位的維修和保護工作,布達拉宮、大昭寺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支持的藏文《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校勘項目已經完成。有西.藏古代社.會「網路全書」之稱的苯教《大藏經》得到了系統整理,並全部出版。民間口頭零散流傳下來的《格薩爾王傳》,共達200多部,被稱為「東方荷馬史詩」,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共收集手抄、木刻本300多部,陸續整理出版藏文本70多部、漢譯本20多部,另有若干.部已譯成英、日、法文出版。民間流行的歌謠、舞蹈、戲曲、故事等藝術表現形式,通.過整理和創新,賦予更高的表現手段,登上大雅之堂。國.家投資建成了西.藏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電影院等一大批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文化娛樂設施,結束了舊西.藏基本沒有文化娛樂設施的歷.史。到2000年,全區共有各級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400多個,有以自.治區歌舞團、藏戲團、話劇團為主的各類專.業文藝演出團體25個,群眾性業余演出團體160多個,縣烏.蘭牧騎演出隊17個,滿足了廣大群眾的文化娛樂需求。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給苦難深重的西.藏.人.民帶來了希望。中.央人.民政.府順應歷.史發展規律,從西.藏廣大人.民的利益出發,積極促成西.藏和平解.放,並通.過推動民.主改.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等重大決策和措施,深刻地改變了西.藏的命運,有力地推動了西.藏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和平解.放開啟了西.藏邁向現代化的大門。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當時的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以下簡稱《十七條協議》),標志著西.藏實現和平解.放,西.藏的社.會發展從此揭開了嶄新的一頁。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它使西.藏擺脫了帝.國主.義勢力的侵略及其政.治、經濟羈絆,結束了舊中.國對藏.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維護了中.國的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實現了全國各民.族的團結和西.藏內部的團結,為西.藏與全國一起實現共同進步和發展創造了基本前提。和平解.放後,人.民解.放軍和進藏工作人員堅決執行《十七條協議》和中.央政.府的政.策,積極幫助西.藏修築康藏、青藏公路和當雄機場,興修水利,建立現代工廠、銀.行、貿易公.司、郵局、農場和學校等,採取各種措施幫助農牧民發展生產,開展社.會救濟、救災活動,免.費為群眾防疫治病,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展示了一種現代文明和進步的社.會新氣象,在西.藏各階層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從而打破了西.藏社.會長期封閉、停滯的局面,開啟了西.藏走向現代社.會的歷.史進程,為西.藏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民.主改.革為西.藏的現代化發展掃清了道路。1951年西.藏實現和平解.放時,考慮到西.藏歷.史和現實的特殊情況,《十七條協議》在肯定了改.革西.藏社.會制.度必要性的同時,對改.革採取了十分慎重的態度,規定:「西.藏地方政.府應自動進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時,得採取與西.藏領.導人員協商的方法解決之」。但是,當時西.藏上層統.治集.團中的一些人從根本上反.對改.革,叫囂「長期不改,永遠不改 」,試圖永遠保持封.建農.奴制.度。面對西.藏.人.民日益高漲的民.主改.革要求,他們不是順應民.意,而是與國外反.華勢力相勾結,於1959年3月10日發動武.裝叛亂,圖謀把西.藏從祖國分.裂出去,搞「西.藏.獨.立」。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央人.民政.府採取果斷措施,與西.藏.人.民一道堅決平息了叛亂,並對西.藏社.會制.度進行民.主改.革。
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主土地所有制及農.奴和奴.隸對封.建農.奴主的人身依附關系,廢止了舊西.藏法.典及其野蠻刑罰,廢除了政教合一制.度和寺.廟的封.建特.權,使百萬農.奴和奴.隸在政.治、經濟和精神上得到了翻身解.放,成為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主人,獲得了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由,實現了做人的權.利,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也為西.藏的現代化發展開辟了道路。據統計,農.奴和奴.隸在民.主改.革中.共分得土地280多萬克;到1960年民.主改.革基本完成時,西.藏全區的糧食總產量比1959年增長12.6%,比民.主改.革前的1958年增長17.7%;牲.畜存欄頭數1960年比1959年增長9.9%。
——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為西.藏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民.主改.革以後,西.藏.人.民與全國各族人.民一樣,享有了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一切政.治權.利。1961年,西.藏各地開始實行普選,昔日的農.奴和奴.隸第一次獲得了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他們踴躍參加選.舉,並由此產生了自.治區各級權力機.關和政.府。一大批翻身農.奴和奴.隸擔任了自.治區各級領.導職務。1965年9月,西.藏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成功召開,西.藏自.治區及其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西.藏自.治區的建立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從制.度上確保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共同繁榮政.策在西.藏的實現,保.障了西.藏.人.民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以及自主管理本地區和本民.族事務的權.利,從而為西.藏在國.家的特殊支持和幫助下根據本地民.族特色實現與全國共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證。
——改.革開放為西.藏的現代化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藏和全國一樣掀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熱潮。為推動西.藏的發展,中.央政.府制定了「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等一系列有利於西.藏經濟發展的特殊優惠政.策,推進了西.藏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並從1984年起由國.家投資、全國九省(市)援建西.藏43項工程等一批項目。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和國.家的支援,壯.大和繁榮了西.藏的工業、農牧業和以商貿、飲食、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提高了西.藏產業整體水平和經濟活動的商品化水平,使西.藏經濟和社.會發展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中.央政.府關心西.藏、全國各地支援西.藏的戰略決策使西.藏的現代化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1994年,中.央政.府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經濟和穩定局勢兩件大事,確保西.藏經濟的加快發展,確保社.會的全面進步和長治久安,確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的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作出了中.央政.府關心西.藏、全國各地支援西.藏的重大決策,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西.藏發展的特殊優惠政.策和措施,從而形成了國.家直接投資西.藏建設項目、中.央政.府實行財政補貼、全國進行對口支援的全方位支援西.藏現代化建設的格局。1994年以來,中.央政.府直接投資建設了62項工程,總投資達48.6億.元;15個對口支援省(市)和中.央各部委也無償援建了716個項目,資金投入達31.6億.元;全國先後派出援.藏干.部1900多名,這些都極大地改善了西.藏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進了西.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此同時,西.藏全面推進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和企業經營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開放領域,積極鼓勵和吸引國內外的社.會資金參與西.藏的經濟建設,使多種所有制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增強了西.藏發展的內在活力。2001年6月,中.央政.府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為西.藏在新世紀全面實現現代化規劃了宏偉的藍圖,並決定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西.藏現代化發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政.府關心、全國各地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使西.藏經濟實現了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現代化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據統計,1994年至2000年,西.藏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3倍,年均增長12.4%,改變了長期低於全國平均發展速度的狀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62.9%和93.6%;貧困人口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48萬.人減少到7萬多人。
綜上所述,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年來的發展史,是由黑.暗走向光.明、由落後走向進步、由貧窮走向富裕、由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是一部在祖國大家庭中不斷走向現代化的歷.史。
並非原創!僅供參考 您的採納對我幫助很大!謝謝!
㈢ 西藏有哪些特點中央政府為了西藏的發展作了哪些事情
政治,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當家作主,現西藏絕大部分幹部都是藏族,尤其是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包括主席、副主席等都由藏族同志擔任
經濟,改革開放後,西藏經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文化,積極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人力於文物保護,並搶救挖掘整理發展西藏傳統文化,自治區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藏戲藝術中心竣工投入使用,群眾性文化活動深入開展。
教育,西藏自治區教育、衛生、科技、文化事業發展成效顯著。截止6月底,西藏73個縣完成「普六」、49個縣完成「普九」、63個縣完成掃盲任務。加大了農牧區教育支持力度,「三包」經費在原來的基礎上,平均每生增加100元。
醫療衛生,農牧民免費醫療標准由人均90元提高到100元。已建成585個鄉鎮衛生院和39個縣級衛生服務中心,衛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和加強。
新農村建設,重點實施了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富民強縣示範縣、藏醫葯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國家級太陽能應用示範基地建設、科技孵化器等項目,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交通,青藏鐵路通常為西藏人民帶來的便利更是不用說了
(以上信息至少是2007年的,新的自己去找)
㈣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2010年全區生產總值507億元,比1
(1)①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2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分);
②黨和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對西藏的投入;(2分)(基本原則、民族政策和②,答出2個得4分;只答出其中之一,得2分) (2)①有力地促進了西藏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收入的顯著增長(2分); ②加快西藏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2分); ③提高藏區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公平(1分) (簡單羅列財政的重要作用,得3分) ㈤ 西藏解放前後變化
五十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瞬間,但在西藏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卻發生了以往任何時代都無法比擬的巨大變化。西藏以和平解放為起點,經過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實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現了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跨越;經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走上了與全國同步發展的軌道,展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 ㈥ 藏醫學專業的就業情況 藏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因為其專業本身的特點,就業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㈦ 西藏解放後各年代政治經濟發展的巨變 50多年來,西藏隨著民主改革和改革開放,在中央政府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經過西藏人民的不懈努力,西藏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上不斷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①經濟發展實現重大飛躍。50多年來,西藏在經濟制度、經濟結構上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總量上實現了巨大飛躍,徹底告別了封閉庄園制自然經濟,正在向現代市場經濟邁進。2000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7.46億元,比1995年翻一番,比1990年翻兩番,相當於和平解放前的30餘倍;現代工業從無到有,逐漸成為帶動西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柱。例如: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培育出拉薩啤酒、奇正藏葯、珠峰摩托等一批全國知名的企業品牌;農牧業生產方式發生根本轉變,生產力水平和生產效益大幅度提高。和平解放以來,國家投巨資興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力進行「一江兩河」中部流域綜合開發為代表的大批農牧業基礎項目,極大地改善了西藏農牧業的生產條件,農牧民靠天吃飯、養畜的生產生活方式正在成為歷史。②教育、科技、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寺廟壟斷著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如今,教育得到廣泛普及,一個涵蓋了普通教育、幼兒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的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已經形成。到2000年,全區擁有各類學校956所,在校學生達到38.11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已提高到85.8%,文盲率下降到32.5%。大專以上學歷人口達到3.3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1.2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前列。同時,現代科學技術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現己建立25個科研院所,有專業科技人員3.5萬人,學科領域涉及歷史、經濟、人口、語言、宗教、畜牧、林業、生態、藏醫葯等數十個門類。其中,藏學、高原生態、藏醫葯等學科研究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產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學術成果。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舊西藏除了由封建貴族和寺院壟斷的傳統藏醫藏葯以外,極度缺醫少葯百姓生病既沒錢也沒地方看病治病。目前,到2000年,全區醫療衛生機構已發展到1237個,病床床位達到6348張,專業衛生隊伍達到8948人,每千人擁有病床和衛生技術人員數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③人民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社會經濟的大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2000年,西藏全區人民己基本擺脫貧困實現溫飽,部分群眾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隨著人民生活逐步富裕,消費結構開始多樣化,各種家用電器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不少富裕起來的農牧民蓋起了新房,有的還購買了汽車。廣播、電視、通信、互聯網等現代信息傳遞手段,與全國乃至世界同步發展,已經深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絕大多數地區的百姓能夠通過收聽、收看廣播、電視了解到當天發生在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新聞,並能夠通過電話、電報、傳真或互聯網等手段獲取信息資料,即時同全國和世界各地取得聯系,傳遞信息。下面本文將己西藏山南地區貢嘎縣甲竹林鎮為例進一步來說明廣大農牧民生活的變化。 ㈧ 關於西藏的信息
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自治區之一,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設6個地區、1個地級市、1個縣級市和76個縣。其中,拉薩市轄7個縣和1個縣級城關區;昌都地區轄15個縣(其中4個縣暫未成立),行署設在昌都縣;山南地區轄12個縣,行署設在澤當鎮;日喀則地區轄17個縣和1個縣級市,行署設在日喀則市;那曲地區轄10個縣和1個特別區,行署設在那曲縣;阿里地區轄8個縣(其中1個縣暫未成立),行署設在獅泉河鎮;林芝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八一鎮。自治區首府拉薩市,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㈨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醫療 建院55年以來,醫院已發展成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全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標志著全區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具代表性的醫院,醫療服務范圍覆蓋全區,承擔全區1/10以上的醫療任務。年門急診量達到34萬人次,年住院病人11500人次,年手術2700台次,迄今門急診總量累計突破1000萬人次,住院總量累計23萬人次,累計診治免費病人570多萬人次。 與西藏衛生事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家庭類民生案件有哪些
瀏覽:934
人多少歲有愛情
瀏覽:193
愛情感情友情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瀏覽:908
卡通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529
你中國民間故事有哪些
瀏覽:366
考上事業單位多久會提檔
瀏覽:31
美女什麼時候來安吉
瀏覽:729
88年卯時女孩的婚姻如何
瀏覽:617
濟陽經濟律師多少錢
瀏覽:49
產能過剩為什麼經濟不好
瀏覽:801
婚姻和車都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283
婚姻天註定嗎怎麼阻擋也阻擋不了
瀏覽:181
陽江為什麼經濟發展不起來
瀏覽:58
歌曲多少愛情都是走著就散了
瀏覽:994
故事與她英語怎麼打
瀏覽:565
健康水反饋是什麼
瀏覽:839
事業單位應聘成功如何開展工作
瀏覽:640
幸福在哪個層次
瀏覽:386
如何構建小學教師健康審美觀
瀏覽:281
健康的文藝活動有什麼
瀏覽: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