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東自考新聞學專業要考哪些課程有學習方法嗎
【自考快速報名和免費咨詢:https://www.87dh.com/xl/ 】廣東自考新聞學專業要考哪些課程?有學習方法嗎?有些同學對於新聞傳媒方面的事物非常感興趣,那麼我們自考想要報考新聞學的話,就要對此有所了解,下面就跟著廣東自考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廣東姿滑圓自考新聞學專業要考哪些課程?有學習方法嗎? 自考新聞學要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公共關系學、新聞攝影、傳播學概論、新聞評論寫作、外國新聞事業史、中外新聞作品研究、新聞事業管理、文學概論(一)、畢業論文、唐宋詞研究、文體寫作、禮儀學、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寫作、中國新聞事業史、報紙編輯、普通邏輯 。
新聞學專業學習方法:
1、了解考試大綱
自考是由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讓改會統籌安排的,命題分為三步:全國統一命題、省級協作命題以及省級命題。由此可見,命題都是十分的嚴謹的、也是權威的。因此在考試之前,必須了解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頒布的課程自學考試的大綱,這對於學習來說是具有導向性的。因此說考前一定要了解考試大綱,因為教材的知識點都包括在大綱裡面,這對於你的復習有很大的幫助。
2、制定學習計劃
對於自考來說,很多同學都是自己進行學習,不像是在學校,所以說,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更關鍵的一點是,這個學習計劃一定要具體,比如時間、內容安排等。學習計劃在學習過程中,相當於拐杖的作用,你能學出什麼效果,學習計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制定了學習計劃,最重要的額還是要執行,倘若不執行,一切皆為0。
3、縮短學習戰線
很多同學可能都犯了一個錯,就是認為學習的時間越長越好,其實這是不然的。因為對於很多考生來說,自考的科目大多數都是背誦的,難以理解需要長期笑話的內容,相對是比較少的,也就高數英語等略需要一些時間。如果拉的時間太長,很多同學後期都會有乏力感,不僅僅生活工作受影響,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每次准備4門,簡單科目+突擊訓練,短時間內重點記憶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4、歷年練習題是秘籍
對於跡塌學習到後期,肯定是要一遍遍刷題來練習,肯定很多同學都會做歷年的題。這里就講講大家如何利用真題來提升學習效果。做練習題,要在通讀知識點的基礎之上,不要上來就做練習題,不會的就開始蒙,慌慌張張做完一套下一套,結果做的試卷不少,但是成績卻沒有提升。做試卷其實是一個復盤的作用,也就是在學習完之後,通過做題查缺補漏,摸摸底。如果發現自己一半以上都不會,那應該先好好看看知識點了。
自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自考考點內容、不清楚自考報名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B. 華東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考研經驗分享
華東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考研經驗分享
加油沖鴨!華師大等你!
C. 《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筆記
只找到了名詞解釋部分
一、中國早期的新聞事業
(一)報紙產生前的新聞傳播活動
報紙產生前的新聞傳播活動源於生存需要的消息傳播。原始社會的口頭傳播。春秋戰國時期有組織的記言記事活動和新聞採集活動。《春秋》曾認為是一種「斷爛朝報」,保存了不少有價值的時事性政治材料,但並不是報紙。漢朝的首都開始設置「邸」,作為封建王朝的地方和中央之間傳播信息和事件的中轉機構,但還沒有形成正式的官報——邸報。
(二)中國最早的報紙——唐朝的官報
中國古代的報紙起始於唐朝。最先問世的是唐朝政府發行的官報(內容是宮庭動態,讀者是首都官吏)。「開元雜報」出版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報。唐人孫樵所寫的《讀開元雜報》一文,是關於這份古代官報的最早的記載。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收藏的「敦煌邸報」(內容是通報歸義軍節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節的經過情節),發行於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發現,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報紙,也是世首謹界現存的古老的報紙。
(三)宋朝的「邸報」和「小報」
封建官報在宋朝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稱為「邸報」、「朝報」、「邸鈔」、「進奏院狀」、「狀報」,「邸報」是其中最流行的稱呼。「邸報」的發行機構是各地派駐首都的進奏院。「邸報」的發行制度:門下省編定,給事中判報,通過進奏院的各地進奏官「報行天下」。「邸報」的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書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報,有關官吏任免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重大軍情)。「邸報」的新聞發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當權派的嚴密控制。宋朝的新聞檢查制度:「定本」制度。(新聞檢查制度。公元999年。為控制新聞發布,進奏院要把編好的樣本送樞密院審查,通過的樣本叫「定本」)宋朝的「邸報」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報」起始於北宋末年,流行於南宋,被當時的讀者隱稱為「新聞」,是一種非官方的報紙。「小報」的內容以「邸報」所不載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為主,也發表過一些要求抵禦金兵入者悶基侵的議論。「小報」的發行人是一部分進奏官,中央部門的中下級官員和書肆的主人。它的出版,受到當時政府的查禁。
(四)明清兩朝的官報和民間報房所出版的報紙
明朝的官報由通政司負責傳發,清朝的官報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負責傳發,官報的內容經常受到皇帝和當權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過官書局等單位,創辦了一批近代化的政府官報,其中主要的有《官書局報》、《政治官報》等。16世紀中葉以後,明朝政府允許民間自設報房,在封建政府的監督下,編選一部分從內閣有關部門抄來的一部分邸報的稿件公開發售,這一類報房大多設在北京。它們所發行的報紙,通稱「京報」(有時也混稱「邸報」。報房在京城,又從京城向外傳發。內容由皇帝諭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摺三部分組成)。報房出版的「京報」有報頭。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後,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報的活字印刷是我國新聞傳播技術一大進步)。出版和派送京報,從明朝中葉起,成為一項公開的職業。明末的「京報」曾經刊載過社會新聞。但在官方的嚴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報」只能刊載一些官方允許發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關後,北京的報房曾經達到十家以上,它們所出的報紙仍稱「京報」。內容與明朝後期的「京報」相近。(清末《京報》和近氏報有相似處)
(五)古代農民起義軍和年代勞動人民的革命宣傳活動
早期農民起義者的宣傳手段。流行於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部農民軍的揭貼旗報(以布做成)和牌報(以質輕和便於攜帶的方形木牌做成)(內容宣傳政策,供人傳閱,沖破消息封鎖,宣傳了起義軍「免賦」、「均田」、「迎闖王,不納糧」政策和紀律,報道戰況,起安撫人民和瓦解敵人作用)。近代反帝運動中涌現的揭貼、傳單和時事宣傳畫。義和團運動時期的揭貼與傳單。太平天罩帶國時期大量印發的《天父下凡詔書》、《太平救世歌》等宣傳小冊子。太平天國時期的牆報(黃紙,手寫或印刷。揭罪行、號召起義、與地主決斗,法令、任免)(都具有傳播新聞和政治宣傳作用)。洪仁
在太平天國後期提出的關於創辦「新聞館」和發行「新聞篇」的主張。(《資政新篇》「條陳列款」中提出辦報主張。標志中國近代新的報刊思想的萌生)
二、十九世紀外國人在中國的辦報活動
(一)外國人在華辦報活動的開始(1815-1839)
近代化報刊在中國的出現是和外國的入侵同時開始的,最早的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化報刊和最先在我國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化報刊,都是外國人首先創辦的(中國新聞史上通稱為外報)。外國人在中國辦報的目的(以傳教為名,入侵中國宣傳)。1815——1842年是近代外國人在中國辦報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報刊。1815年在馬六甲創刊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是歷史上的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報刊。它的出版發行情況(七年之久),它的創辦人和主要編輯人員,它的內容和特點(「宣傳『神理』,介紹基督教教義和《聖經》文章、介紹各國情況和科學知識——神賦予。略帶文言成分的白話文寫作,有評論、記敘文、故事、詩歌,還用對話體、章回體。木板雕印,中國書本式,每月一期,免費)。1827年在廣州創刊的第一家英文《廣州紀錄報》(英煙商馬地臣辦。商業消息,貸物行情,輪期)和1832年在廣州創刊的英文《中國叢報》(這一時期最長-20年,內容最豐富,影響最大外文報,對中國介紹詳,受英美政府重視)。(第一家外文報刊《蜜蜂華報》——澳門教會領導人,周刊)這一階段在中國從事辦報活動的幾個有影響的外國人:馬禮遜(精通中文的英傳教士,第一個創辦近代中文報外國人,在馬六甲《察》,廣州主編《廣州紀錄報》和《中國叢報》中《京報》分析是最早研究中國報刊史文章)、米憐(馬助手。《察》主編撰稿人,提出寫作四原則,文章要短、通俗易懂、流暢生動)、郭士立(1833廣州,宗教、道德、科學為基本內容最早採用《京報》材料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家中文報)、裨治文(美國派的第一個新教傳教士,《中國叢報》編輯)。這一階段外國人在中國從事報刊活動的主要特點(宗教色彩濃,外文報公開宣傳殖民政策,以侵略者態度和語調議論中國各種現象。清朝閉關政策,外國人不能在中國活動,故報刊傳播范圍小,中文報刊出版中心在馬來半島,外文在香港、澳門、廣州){1)目的征服中國人心-從宗教宣傳到「知識炮彈」。2盡量做到中國化。3}出現由宗教性向非宗教性報發展趨勢}。
(二)外國傳教士的辦報活動(1840-19世紀末)
鴉片戰爭後,中國門戶洞開,外國人在華的辦報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19世紀末,外國人在華辦報的數字已經接近200種。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外國傳教士主辦的。幾家主要的由外國傳教士出面創辦的中文報刊:《遐邇貫珍》(屬教會報,但篇幅最多的是時事政治新聞和評論、商情、科學文化)、《六合叢談》(上海第一家中文近代報英辦,1857月刊)、《中西聞見錄》(主要介紹科學文化知識,宗教文字不多)、《益聞錄》。教會出版機關廣學會的成立。廣學會機關報《萬國公報》(前身《中國教會新報》美傳教士林樂知自費創辦的中文周刊,1868年9月5日創刊上海)的創刊。它的主要內容(以時事政治為主的綜合性期刊,宗教宣傳少。為帝侵略辯是對中「幫助」,介紹「西學」,鼓吹中國「變法」-《新政策》),它的編輯出版情況和它的社會影響(綜合性時事刊物,發行網遍及政府教育機關,達4萬份,士大夫和知識分子中影響大),它的主要編輯撰稿人:林樂知和李提摩太。對《萬國公報》這一類外國傳教士創辦的報刊的分析和評價。(不象以往熱衷於「闡發基督教義」,而是大幅度增加時事政治,評論中國時政,推進不平等貿易、商業新聞和評論,廣告多了。表明傳教和辦報是為推行殖民政策服務,目的使中國殖民地化,成為西方資傾銷商品場所,使清朝成資國家附庸。)
(三)外國人投資創辦的一批中文日報(1872)
鴉片戰爭後,外國人在香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投資創辦了一批營業性的中文日報。這些日報以中國讀者為主要對象,標榜「替中國人說話」,實際上時時維護外國資本家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幾家主要的外資中文日報。它們在當時的影響。《申報》的創刊。它的辦報方針和主要內容(以刊商業新聞為主,也發珍時事政治新聞和評論,刊文藝作品和廣告),它的創辦人和編輯人員。外國人投資創辦的這批中文日報在新聞業務上的改革。它們在中國年代新聞史中的地位和影響(1872年上海,英商人美查合資,後為一人。原名《申江新報》。1949年5月停。1913史量才。最初雙日。大量商業新聞。擠掉《上海新報》:1)立足中國讀者,聘中國人主筆。2)降低售價。3)中國報史上第一次把新聞、言論、副刊和廣告基本要素結合起來,上下層都可讀,注重重大政治新聞,維護殖民利益。4)做好發行。5)不惜工本電報、電話傳消息,廣聘通、記。7)附各種增刊。8)重視經營管理)。(《新聞報》1893年2月英商丹福士,1899轉美商福開森,經濟新聞為主,工商界為對象,重視經營管理,廣告,銷售前列)
(四)外國人創辦的外文報刊和在中國發稿的外國通訊社(1850)
鴉片戰爭後,外國人在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創辦了一大批供外國僑民閱讀的外文報刊,使用了英、日、葡、法、德、俄等語種,總數在120家以上。幾家有代表性的外文報刊。在大陸出版的歷史最長的英文日報:《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英商奚安門辦,代表英官方觀點。1850上海,前身《北華捷報》,1864由字林洋行接辦,改名。得到英領事和工部局支持,代表英官方觀點,101年最長)。它的創辦經過,它的政治背景和言論主張(上海。對象在華外人和賣辦知識分子,不迎合一般讀者口味,內容更明目煽政府加緊侵略掠奪,公開支清政府,反對中國人反帝反封)。(中外新聞和本埠新聞專欄,重視言論,中外政局關系發表意見。中國各教會有通訊員),它的通訊網和它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外國通訊社在中國的活動情況。第一個在中國設立分社的外國通訊社:路透社(1872)。外國通訊社對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影響
三、戊戌變法時期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辦報活動
(一)中國資產階級報刊的萌芽(1873-1874)
中國資產階級的誕生和在部分具有資產階級觀點的知識分子中開展起來的政治改良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對報紙作用的認識(論述了報的多種功能,提出辦報目的是「立言」,強調報對社會變革作用,提出言論自由要求,要求國人自由辦報),他們的辦報思想和早期的輿論活動。
中國資產階級辦報活動的開始。最早的一批中國資產階級報刊:《昭文日報》(1873艾小梅漢口,中國人在國內創辦最早報刊「以奇聞軼事詩詞雜作為主」)、《匯報》(1874上海容閎,多次改名,反映資政治上軟弱性)(《廣報》改名反映資一定的反帝反封革命性)、《述報》(1884中國人在廣州辦的第一家中文日報,特點:報中法戰爭,重視圖像)。
《循環日報》的創刊,它的特點和政治傾向(早期自辦報中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1874年1月香港。最早宣傳資改良思。「循環」-變法自強之道,能實現弱到強的轉變。首創以政論為靈魂的報。別於以傳抄上諭、奏摺為主的古報和以傳播教義、刊載商情為主的外報。以後辦報立言成了資報業的傳統)。主編《循環日報》的王韜是中歷史上第一個報刊政論作家(維新變法先驅)。他的主要經歷,他的政論活動,他的政論文風對近代新聞事業的影響(政論文直抒胸臆,立論鮮明,文不華麗,通俗易懂,突破「桐城派」古人束縛,開「報章文體」先河,為後人效法)。(1828~1897。早期維新思想家。江蘇長洲人。字紫
,號仲 ,別號
園老人。秀才出身。曾在上海英國教會所辦的墨海書館工作。太平天國革命期間,上書獻策進攻太平軍。1862年因被清政懷疑向太平軍獻策而遭通輯,逃往香港,後去英法俄等國游歷。1874在香港主編《循環日報》,主張變法自強,批判洋務活動徒襲西方皮毛,提出發展中國資本主義工礦交通的主張。指出「今日當變者有四,一日取士,二日練兵,三日學校,四日律例」,認為應清仕途,裁冗員,安置旗民,撤除厘金。頌揚英國議會制度。政治上建君民共治國家,經濟上國家富強,外交上主權獨立)1884年回上海,仍與洋務派交遊。著有《
園文錄外編》-最早的報刊政論文集等數十種。辦報主張:1)論述報多種功能四條2)提出辦報目的是「立言」3)提出言論自由要求4)要求允許國人自由辦報)
二)強學會時期的資產階級報刊(1895-1896)
1895年「公車上書」活動和資產階級政治改良運動的進一步開展。強學會的成立(標志醞釀幾十年的維新變法已由思想啟蒙變為上層社會有組織的政治活動,出現了資政黨的萌芽),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改良派為開展變法運動而進行的輿論准備。強學會機關報北京《中外紀聞》的創刊,它的主編人和出版發行情況。《中外紀聞》宣傳的主要內容和它在社會上的影響(初名《萬國公報》1895年8月北京。梁和麥孟華編輯,免費官紳,多時3000份,宣傳變法主張,形式同《京報》。強學會成立後為機關報,增加上諭、外電、報選,後為《中》。5個月)。
強學會上海分會機關報《強學報》的創刊。它的主編人和出版情況。《強學報》的辦報宗旨和它的政治傾向(1896鉛印,五日刊。徐勤和何樹齡。「廣人才,保疆土,助變法,增學問,除舞弊,達民隱」)。
強學會的被封和《中外紀聞》、《強學報》的被迫停刊(引起頑固派恐慌忌恨,上書責康梁「植黨營私」,要求查禁,迫壓力,光緒查禁)。《中外紀聞》和《強學報》在資產階級改良派辦報活動中的地位(培養鍛煉了維新派宣傳骨幹,在輿論界初露鋒芒,積累辦報經驗,為維新報刊大發展奠基礎。沉默七個月後,維新沖阻力,在更廣泛范圍掀新聞史第一次國人辦報高潮)。
(三)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重要機關報《時務報》(1896)
《時務報》的創刊。它的主要負責人和出版發行情況。(十九世紀末維新運動中維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08/09創刊於上海,總經理汪康年,主筆梁啟超,先後任撰述的有麥孟華、徐勤、歐榘甲、章太炎等。石印。載有上諭、奏摺、論說、中外雜志、域外報譯等。以宣傳變法維新、救亡圖強為辦報宗旨。許多文章議論新穎,文筆活潑,深受知識界歡迎。數月間銷行增到萬余份,風靡海內,「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百日維新」期間,被清政府改為官辦,派康有為督辦。1898/08/08終刊,由汪康年抗旨改辦為《昌言報》)
《變法通議》(政論。43期,涉政、經、文、軍。梁第一次全面的維新變法綱領性文件)和《時務報》關於變法維新思想的宣傳。《時務報》關於伸民權、開議院(《開議院論》)和發展民族工商業的宣傳(《商戰論》)。《時務報》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論中國之將強》)和呼籲救亡的宣傳。
《時務報》的社會影響(以購閱為時髦),它和讀者的聯系。《時務報》在變法維新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和各地維新派人士對它的支持。
洋務派官僚對《時務報》的干擾(封頑攻,上書禁,張之桐納軌道敗後要汪擠走梁)和《時務報》的易幟。《時務報》在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中的地位。
(四)在維新運動中興起的其他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
百日維新前夕,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的蓬勃發展。
華南地區的改良派重要報刊《知新報》。它的主要編輯撰稿人,它的特點和它所宣傳的主要內容。(澳門1897年2月22日初名《廣時務報》,何廷光、康廣仁經理,徐勤任總撰述。與《時務報》方針一致,南北呼應,宣傳維新主張。不同是在澳門出版,清不及,言論大膽;更注意變法新政報道;發表一批開放言禁,允許出版自由文章。戊戌政變後,僅它存,共133期)
華中地區的改良派重要報刊《湘學報》(唐才常),《湘報》(譚嗣同)。它們的主要編輯撰稿人,它們的特點和它們與湖南地區維新運動的密切關系。
華北地區的改良派重要報刊《國聞匯編》上發表的宣傳進化論思想的翻譯作品。(《國聞報》嚴復,維新派創辦的第一家日報)
資產階級改良派在上海、蘇州、無錫、杭州、重慶等地出版的鼓吹變法的報紙。
1898年的百日維新,和百日維新時期光緒皇帝對改良派辦報活動的支持。頑固勢力對改良派報紙的壓制和迫害。
(五)資產階級改良派辦報活動的特點和改良派報刊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起的進步作用(出現中國人辦報第一次高潮,改外報獨佔中國報壇局面,促我國近代新聞事業發展)
特點之一是報刊宣傳和當時的政治活動聯系得非常密切,改良派的領導人物都十分重視報刊宣傳工作。
特點之二是非常重視政論的作用,涌現了一大批報刊政論家,創造了一種新穎的政論文體「時務文體」(影響一代文風)。「時務文體」是適應新的政治斗爭和思想斗爭的要求而產生的(之前的王韜「報章文體」未形成風氣,報刊仍是一種八股文和桐城古文的混合體:古奧拘泥,千篇一律,內容空虛,枯燥無味。束縛了維新派變革的政治激情,且西方新知識、新名詞涌進,舊式文言文難適應介紹,故新文體生。因這類政論文多「時務」,又以梁在《時務報》文章為代表,故稱「時務文體」。無拘無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平易暢達、半文半白、雅俗共賞;邏輯性強,感情充沛,富煽動性),梁啟超是「時務文體」的代表作者。
改良派報刊宣傳活動的進步意義作用表現在:1、沖破了封建統治者的言禁。2、向讀者進行了資產階級的思想啟蒙和救亡圖存的宣傳(提高了報業報人地位)。3、推動了變法維新運動的開展。(4)新聞業務多方面改革,政論寫作方面創「時務體」,涌現政論家,最早政論報)
四、辛亥革命時期的新聞事業
(一)資產階級革命派早期的宣傳活動(1894~1905興中會成立到同盟會前夕)
1894年興中會在檀香山成立後,資產階級革命派主要靠少數幾個人的演講游說,翻印具有反滿思想的小冊子和譯印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的著作,進行革命宣傳(效果不佳。因中國資本主義因素還弱,資社會基礎弱,維新思想深,許多人對清有幻想,宣傳反應不大,直到《中國日報》創刊才改觀)。當時的革命黨人以主要精力組織武裝起義,還沒有創辦自己的正式機關報,只有在檀香山出版的《隆記報》為興中會會員所掌握,海內外的大部分輿論陣地為改良派所佔領。
(二)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的興起1900(1905~1911同盟會成立到辛亥革命爆發)
1900年1月25日興中會第一個機關報《中國日報》在香港創刊。孫中山參與了《中國日報》的籌備工作。《中國日報》的第一任社長兼總編輯陳少白。《中國日報》早期的宣傳內容及其所起的作用(1)宣傳留學生的革命活動。2)報道革命黨人的活動。3)揭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政府官員的賣國罪行。4)呼籲反帝救亡和對保皇勢力展開論戰。初創與康梁友好,後攻擊孫。1902與廣州《嶺南報》論戰,是報史上革與保皇派第一次有影響的論戰)。1900年以後大量編印的具有革命思想的宣傳小冊子。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鄒容的《革命軍》(揭清反動賣國,號召推翻清,建中華共和國。章作序,《蘇報》刊文介紹。引起青年巨大反響。以通俗、犀利文筆宣傳資自由、平等、民族主義思。2萬字。對從改良到資革命思想起推動作用。時代階級局限不區別滿統治與滿人)和陳天華的《猛回頭》(用民間說唱文學彈詞體載,宣傳革命思想,反帝侵略,號召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民主共和國,影響甚大)。興中會時期留日學生創辦的革命報刊:《開智錄》、《譯書匯編》、《國民報》(發表章太炎《正仇滿論》是革命派最早正面駁保皇謬論文章)、《湖北學生界》、《江蘇》和《浙江潮》(魯迅第一篇小說《斯巴達之魂》發表)。(三自)鄭貫公主編的《開智錄》是第一個具有革命傾向的留學生刊物。滬、杭一帶革命報刊的興起:《大陸報》、《國民日日報》、《警鍾日報》、《中國白話報》和《杭州白話報》的創刊。
(三)《蘇報》和「蘇報案」
《蘇報》發展的三個階段(1)1896年6月26日胡璋經營,鄒
主筆,文字低劣2)1899陳范經營,親保皇黨報3)陳范傾向革命,章士釗主筆,面目一新,成革命報)。《蘇報》和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密切關系。「蘇報案」的起因、經過、結局和影響。(辛亥革命前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夏,上海《蘇報聘》章士釗為主筆,章太炎、蔡元培為撰稿人,推薦鄒容《革命軍》,發表章駁康有為改良主義政見的論文,鼓吹革命。斥光緒帝為「載
小丑」。清政府勾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於六月底逮捕章太炎、鄒容等人。7/7《蘇報》被封。章、鄒在會審公廨和獄中堅持斗爭,宣傳革命。表現了勇敢地向封建專制統治挑戰的大無畏精神,使報紙成為鼓吹革命的陣地。清政府企圖引度章、鄒,將他們押解南京殺害,遭社會輿論廣泛評擊。次年五月,章鄒分別判監禁三年和二年。1905/04,鄒死於獄中,次年6月章出獄,後東渡日本。此案件進一步暴露清朝統治者的反動本質)《蘇報》主編章士釗和重要撰稿人章太炎早期的辦報活動和辦報主張(戊戌時加入上海強學會,《時務報》後與康梁不合,去杭州《經與報》,1899在是本結識孫中山《蘇報》案後《民報》主編,為爭言論自由,作不妥協斗爭)政論特點:旗幟鮮明,氣勢雄偉;文字嫻雅,博引經史;思路清晰,邏輯嚴密。有錯誤觀點,文筆古奧)。
(四)戊戌政變後,資產階級改良派在海外的辦報活動(慈政變,光緒囚,「六君子」死,康梁外逃,改良派只得把宣傳中心移海外,成立保皇會,在日、南洋、美州、奧州設100多分會,辦數十種報刊,形成第一次華僑辦報高潮)1898-1904
《清議報》(旬刊。改良派海外第一個機關報,梁主編,1898年12月100期。宗旨「倡民權,衍哲理,明朝局,勵國恥」,擁光緒,反慈,鼓吹君主立憲,同時發表談民權、談自由、談破壞、談變革文章)和《新民叢報》(辛亥革命前資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902/02在日本橫濱創刊,半月刊。梁啟超主編。初斯著重介紹西方資社會、政、思學說宣傳變法維新,抨擊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積極鼓吹和推進新文體,語言明白流暢,文筆生動犀利,深受讀者歡迎。最大貢獻是向讀者大量介紹了世界各國的知識、新學說、新思想(「讀了又讀,直到差不多背得出來」-毛)。後在革命形勢高漲下,堅持立憲保皇,反對資革命,在與《民報》就革命與保皇、民主立憲與君主立憲、「土地國有」等問題論戰中,受到資革命派的嚴正駁斥。1907年冬停刊。共出96期)的創刊。它們的主要內容、言論主張、特點和影響。保皇會的成立和海外保皇黨報刊的發展。保皇會在海外出版的幾家主要的報紙
:《文興日報》(舊金山)、《新中國報》(檀香山)、《日新報》(溫哥華)、《天南新報》(新加坡)。梁啟超這一時期的政論活動。(1903拒俄運動後,國內黨禁放鬆)資產階級改良派在國內恢復辦報。《大公報》(我國出版時間最長中文報1902年6月天津滿人英斂之。鼓吹立憲,以敢言、報風嚴肅和「替勞苦大眾說話」見重於時,在華北地區影響大)、《京話日報》的創刊,它們的創辦人英
之與彭翼仲。它們的政治傾向及其影響。上海《時報》和創刊及其在新聞業務方面所作的改革(戊戌後改良派在國內創辦的第一個機關報。1904年6月12日於上海。狄葆賢主持。政治上沒大影響。編輯出版方面突出。首創「時評」專欄,編排上「務救醒目」;首次用一到六號字排版,反映事實的重要程度;標題和評論的主眼處「皆加圈點以為識別;徹底擺脫書冊式,改為4個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