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醫療衛生事業如何發展

醫療衛生事業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2-04-04 02:18:35

A. 醫療衛生事業應當堅持什麼原則

法律分析: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從事醫療衛生事業,應當堅持公益性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第三條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健康服務。

醫療衛生事業應當堅持公益性原則。

第四十四條國家對醫療衛生技術的臨床應用進行分類管理,對技術難度大、醫療風險高,服務能力、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醫療衛生技術實行嚴格管理。

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技術臨床應用,應當與其功能任務相適應,遵循科學、安全、規范、有效、經濟的原則,並符合倫理。

B. 如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思考

一、目前制約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主要問題:

1、衛生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
衛生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成為制約鄉鎮衛生院發展的「瓶頸」。醫療技術人員的培養有其自身行業的特點,從培養到使用其周期比較長。而我區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人員的情況呈現出職稱低、學歷低、分布不平衡,一身多職,難於考核。由於人才方面的問題,導致一是部分衛生院難於排班;二是「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鎮」服務難以有骨幹支撐;三是大量醫療設備閑置,無人操作;四是派員到上級醫院進修無法安排;五是專業技術人員後續難繼,面臨斷層;六是形成醫生留不住,患者不願來的惡性循環局面。
2、葯品種類少,難以保障群眾的基本醫療。
自2010年實施「葯品三統一」以來,各鄉鎮衛生院的葯品常常出現短缺,原因是供貨商配送不及時和供貨商貨源不足,一些很常用、很普通的葯品、品牌葯品不在「三統一」招標范圍之內,更有一些中標產品出現棄標、廢標的產品,所以經常導致衛生院無葯,住院病人常常外出購葯的現象,外出購葯也給臨床用葯帶來了安全隱患,外購的葯合療又不能報銷,由此住院病人常常要求轉院或者自動出院而去大醫院就醫的局面,使衛生院的病員流失嚴重,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這無形中加大了患者的負擔。葯品配送企業只有一家,品種單一,無法滿足患者的用葯需求。兒童用葯、婦科用葯、感冒用葯以及鄉村醫療機構常用的葯品如安乃近、去痛片、阿莫西林膠囊等均未進入中標目錄,醫療機構又不敢貿然從其他渠道購進,對日常診療有極大影響。葯物的短缺致使老百姓常常不滿,怨聲載道,罵話連篇,使醫患關系更加緊張。
3、衛生經費嚴重不足。
缺醫少葯、病員流失,使衛生院的收入嚴重下降,雖然人員的工資由財政全額支付,但衛生院的正常運轉卻十分困難,很多衛生院由於人員少僱傭臨時工偏多,臨時工的工資又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偏高不下。再加上近兩年來對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重視,各項費用開資都較大。這也是制約衛生院正常運轉的一項重要原因。
4、鄉醫隊伍不穩定。
近年來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鄉醫的收入待遇低下,滿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醫改的不斷深入由於醫療收費標准降低、葯品實行零差價銷售,鄉村醫生還承擔著大量的公共衛生服務,與原來單獨在家裡相比工作量大,收入低。鄉村醫生一直工作在最基層,可以說是半農半醫,有的已經為此奮鬥了一生,為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至今仍無養老保障,老無所依等等原因。更使得鄉醫無積極性,甚至有些鄉醫不想干村衛生室的想法。工作上也是消極對待,應付差事,給醫院的管理也帶來不便。另外,有些鄉醫年齡偏大,年輕人又不願意從事,村衛生室也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
二、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的建議
1、逐步加大財政對衛生事業投入力度,適當向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傾斜。
醫改的不斷深入,確實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實惠,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雖然人員的工資由財政全額支付,緊靠醫院的收入很難用於建設、培訓、管理、獎勵的等費用的支付,何況有些鄉鎮衛生院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尚存留一些債務問題。因此建議,適當調整財政向基層醫療衛生投入的比例,逐步實現鄉鎮衛生院自食其力轉到政府養醫。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保障鄉醫的養老等一系列問題,力求農村衛生與其他社會事業同步發展。
2、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機制。
提高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的關鍵是人才。全區鄉鎮衛生院目前所反映的問題重點是人員匱乏,關鍵是骨幹技術人員的缺失制約了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要改變此種狀況,必須加
大人才培養和引進的力度。
一是建立衛生人員引入機制。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好機制和好政策,努力建
設優秀的醫療衛生隊伍,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公開向社會招聘醫護人員。出台有關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二 是建立符合基層需要和各類人才特點的培養機制。主要是要制定中長期培養規劃。目前國家培訓項目很多,上級醫院也給我們培養人才的優惠政策,但是人才的匱乏制約著鄉鎮衛生院的人才培養。

三 是建立基層衛生人才的穩定機制。
鄉鎮衛生院在農村基層,相對生活艱苦,工作條件較差,待遇較低。鄉鎮衛生院目前實行工資全額保障制,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低,特別是相對而言於教師明顯有差別。尤其是實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後,醫葯收入減少。如何穩定農村衛生人才,除了用重視、關心等人文手段來引導外,也要有適當的激勵措施,適當提高鄉鎮醫技人員的待遇,對長期在農村衛生一線的人員給予表彰和激勵。

C. 請問醫療事業的前景怎樣

國務院研究機構最新報告稱 「中國醫療改革不成功」
衛生總費用政府僅負擔四成
公平性在下降,有三大表現:一是籌資公平性。二是城鄉社會醫療保障的覆蓋人口只佔少數且范圍不斷縮小。三是城鄉不同人群之間衛生服務利用的差異也在擴大。
效率下降,原因有二:一是資源浪費,二是資源沒有用於成本效益好的項目或干預措施上。
中國醫改「不成功」

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煮成了「夾生飯」:患者不滿意,醫院不滿意,政府不滿意;富裕階層不滿意,中等收入階層不滿意,低收入階層更不滿意。「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老百姓甚至將「醫療、教育、養老」三大支出喻為「新三座大山」。

老百姓的感覺得到了官方證實。2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葛延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由他擔任課題組負責人的最新醫改研究報告於近日發布,報告對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行了總體性評價和反思,並提出了醫療改革的新框架。

報告指出,當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問題,其消極後果主要表現為,醫療服務的公平性下降和衛生投入的宏觀效率低下。報告還說,現在醫療衛生體制出現商業化、市場化的傾向是完全錯誤的,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基本規律。此外,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本身存在明顯缺陷,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期待變革。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合作課題組正式公布了課題報告,既在預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的是,報告對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評價是:「從總體上講,改革是不成功的。」

上述報告指出,當前的醫療衛生服務出現兩極分化,公平性大大降低。有數據證實: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對成員國衛生籌資與分配公平性的評估排序中,中國位居第188位,在191個成員國中排倒數第4位。有數據還顯示,每年有接近50%的人應該到門診看病、30%的人應該住院,但他們卻因各種原因得不到救治。

報告指出,當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存在很大問題,其消極後果主要表現為,醫療服務的公平性下降和衛生投入的宏觀效率低下。報告還說,現在醫療衛生體制出現商業化、市場化的傾向是完全錯誤的,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基本規律。此外,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本身存在明顯缺陷,前景不容樂觀。

2003年年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確定了「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課題研究。課題組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組成。

衛生總費用政府僅負擔四成

根據衛生部剛剛公布的「2005年中國衛生統計提要」的數據,我國的衛生總費用從1980年的143.2億元急速上漲到2003年的6623.3億元,但在這飛漲的衛生費用構成中,政府衛生支出從36.2%下降至17.2%,社會衛生支出從42.6%下降至27.3%,個人衛生支出卻從21.2%劇增至55.5%,甚至在2001年一度達到60.0%。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教授王紹光研究發現,2000年,發達國家的政府負擔了衛生總費用的73%,轉型國家的政府負擔了70%,最不發達國家的政府負擔了59.3%,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負擔了57.2%,中國只負擔了39.4%。

課題組的研究指出:「中國的衛生系統的公共投入不足是事實,但是,我們認為,中國衛生效率和公平問題根源主要不在於缺少公共資金,而在於缺少社會公正的價值觀和有效的政府管理。」

D. 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的衛生基本狀況

居民健康狀況不斷改善。從反映國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看,中國居民的健康水平已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2010年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4.8歲,其中男性72.4歲,女性77.4歲(見圖1)。孕產婦死亡率從2002年的51.3/10萬下降到2011年的26.1/10萬(見圖2)。嬰兒死亡率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下降,嬰兒死亡率從2002年的29.2‰下降到2011年的12.1‰(見圖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2002年的34.9‰下降到2011年的15.6‰(見圖4),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建立起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體系。一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包括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衛生應急、采供血、衛生監督和計劃生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以及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為基礎、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功能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二是醫療服務體系。在農村建立起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在城市建立起各級各類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工協作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三是醫療保障體系。這個體系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和城鄉困難人群。四是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包括葯品的生產、流通、價格管理、采購、配送、使用。近期重點是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衛生籌資結構不斷優化。衛生籌資來源包括政府一般稅收、社會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和居民自費等多種渠道。2011年,中國衛生總費用達24345.91億元人民幣,同期人均衛生總費用為1806.95元人民幣,衛生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見圖5)。按可比價格計算,1978—2011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1.32%。個人現金衛生支出由2002年的57.7%下降到2011年的34.8%(見圖6),衛生籌資系統的風險保護水平和再分配作用不斷提高。2011年,醫院、門診機構費用為18089.4億元人民幣,公共衛生機構費用為2040.67億元人民幣,分別占衛生總費用的71.74%和8.09%。醫院費用中,城市醫院、縣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費用分別佔64.13%、21.28%、5.17%、9.3%。
衛生資源持續發展。截至2011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達95.4萬個(所),與2003年比較,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4.8萬個(所)。執業(助理)醫師246.6萬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由2002年的1.5人增加到1.8人。注冊護士224.4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由2002年的1人增加到1.7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516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02年的2.5張提高到3.8張。
醫療衛生服務利用狀況顯著改善。2011年,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由2002年的21.5億人次增加到62.7億人次,住院人數由2002年的5991萬人增加到1.5億人。中國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年均就診4.6次,每百居民住院11.3人,醫院病床使用率為88.5%,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10.3天。居民看病就醫更加方便,可及性顯著提高。15分鍾內可到達醫療機構住戶比例,由2003年的80.7%提高到2011年的83.3%,其中農村地區為80.8%。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不斷完善。建立無償獻血制度,血液安全得到保障。

E. MDG如何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摘要 近幾年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飛速發展,城鄉衛生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步擴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憲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發展現代醫葯和我國傳統醫葯,鼓勵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街道組織舉辦各種醫療衛生設施,子尺群眾性的衛生活動,保護人民健康。

F. 互聯網如何助力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1 「搶佔先機」「主動佔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確保宣傳的主動性。
2 應該深入研究群眾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3 運用手機簡訊推送、微信公眾號、網路電視等積極創新衛生計生宣傳形式。
4 宣傳內容創新要與宣傳形式創新同步,真正做到「春風化 雨,潤物無聲」。

G. 黨的十九大關於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最新措施是什麼

黨的十九大關於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最新措施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全面取消以葯養醫,健全葯品供應保障制度。
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
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葯事業。
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
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H. 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醫療衛生事業如何走出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醫療衛生事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和挑戰。由於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滯後,形成了「群眾看病喊貴,醫院在改革中叫窮」的怪圈,醫療衛生行業不正之風屢禁不絕。為從根本上改變醫療衛生事業面臨的困境,必須從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入手,創造一個良好的客觀環境,使其能夠與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並著重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黨和政府應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廣泛論證和深入探討,從有利於國家經濟增長,有利於為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服務,有利於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角度,制定出科學、合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又符合自身特點的運行機制。這是當前醫療衛生事業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二、引進多種形式,組建醫療。有關部門要從加強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入手,針對目前存在的城市醫療網點過多和布局不合理的現象,從生產力重新排列組合的角度,鼓勵和支持通過引進兼並、破產、聯合、股份等形式,打破隸屬、行業和區域界限,組建醫療,以利於盤活存量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衛生資源和龍頭醫院的優勢。鼓勵公平、合理、有序的競爭,醫院內部通過調整結構、優化組合,引入競爭機制,推行優勝劣汰、下崗分流、減員增效,按照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的要求,實行成本核算,大幅度提高技術勞動的含金量,使其成為醫院經濟的主體。通過轉換經營機制,提高醫院對市場的自我適應能力,推動醫院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三、打破傳統的醫院模式,將葯品經營和大型醫療診斷設備從現行醫院經濟格局中徹底分割出來,使醫院能夠集中力量,重點圍繞進一步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擴展醫療服務領域、減少患者醫療費用開展競爭,推動醫院在科學化、現代化管理進程中,大力進行科技開發、加快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四、從醫院分離出來的葯品經營,其基本框架仍依附於醫院,各種關系隸屬於葯品公司,由於減少了中間環節,可以降低葯品成本,防止假葯流入市場,並有利於使其各項工作圍繞為醫院服務、為患者服務,有利於物價、工商、稅務、技術、醫葯等部門的管理和監督。
五、從醫院分離出來的大型醫院診斷設備,統一組建相對集中的區域性醫療診斷中心,該中心實行經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推動其重點圍繞提高醫療診斷技術和服務質量,按照市場運行的規律,做好市場的預測和調查,根據市場實際需求,科學配置資源,防止各種不良現象的發生。

I.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提高城鄉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均衡發展

1.繼續實施城鄉醫療保障,不斷提高報銷的范圍和標准,要確保所有人員醫保全覆蓋。
2.鄉村的醫療條件,硬體和軟體也要跟上,要保證一般的疾病可以治;同時要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要留得住人才。

J. 建國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如何謝謝

呃建國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如何的話我覺得建國以前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很緩慢而且還是比較低的

閱讀全文

與醫療衛生事業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慕尼黑經濟科技輻射力靠什麼 瀏覽:630
事業編同省如何調動 瀏覽:869
什麼樣的愛情能讓女孩變成白骨 瀏覽:641
微信天府健康通行程碼在哪裡 瀏覽:748
新婚姻法中為什麼規定不能要彩禮 瀏覽:883
美女在一起會說男人什麼事 瀏覽:252
南川區哪些醫院是事業單位 瀏覽:594
如何看待愛情里的控制欲 瀏覽:587
祝你和愛人幸福是什麼意思 瀏覽:524
愛情片尾曲叫什麼 瀏覽:486
幸福里如何賺錢 瀏覽:501
牛皮癬和健康密碼哪個嚴重 瀏覽:66
冠山歷史故事有哪些 瀏覽:697
健康的面部有什麼特點 瀏覽:4
有個婚姻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651
美女在沙發上怎麼解鞋帶 瀏覽:965
經濟林引種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02
幸福草牙刷有什麼功效 瀏覽:916
關於婚姻的問題有哪些 瀏覽:540
哪裡報考高級經濟師好考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