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抓周一般都有什麼
抓周,中國傳統風俗,現是東亞國家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魏晉南北朝時已存在,「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現在也有些會放滑鼠、牙刷等現代物品,也有些會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綉線、花樣子(刺綉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綉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總之,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通過小孩抓周兒,在客觀上檢驗了生母、看媽、奶媽對小孩是如何帶領的,是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長並不迷信,但仍主張讓小孩抓周兒,也是這一風俗得以持久在民間流傳的原因之一。
Ⅱ 抓周子是什麼意思
滿周歲行「抓周兒」禮的風俗,在民間流傳已久。宋·吳自牧《夢梁錄·育子》載:「其家羅列錦席於中堂,燒香秉燭,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於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謂此為「小孩之盛禮」。
清末民初,北京民間仍然盛行這種小兒「抓周兒」禮。雖然,小兒周歲並不搭棚辦酒席,也不下帖請客,但凡近親們都不約而同地循例往賀,聚會一番。一般不送大禮(如賀幛、金銀首飾)僅是給小孩買些糕點食物或玩具。另外,在習慣上,凡與小孩初見的長輩們,都用一掛白線,拴上錢幣,給小兒套在脖子上,謂之「掛線」。(此禮平時也適用)。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綉線、花樣子(刺綉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綉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總之,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Ⅲ 請問"陶示事業,端木生涯"怎樣解釋謝謝!
呵呵, 是"陶朱事業,端木生涯"吧
「陶朱事業」成為商業的代名詞,「端木生涯」則是商人職業的稱謂。
其中陶朱事業的陶朱公即范蠡,他在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最後
終於滅吳興國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後辭官離越,更姓易名,經商
成功。
端木子貢是中華儒商始祖。子貢,生於公元前520年,卒於公元
前456年,春秋時衛國黎地(今中國.鶴壁)人,姓端木,名賜,字子
貢,另字子贛,小孔子三十一歲。子貢十七歲拜孔子為師,深得孔子
學說真諦和儒家思想精髓,成為孔門高徒。他經常散發家財救濟困
窘,連孔子也自嘆弗如。有人贊他賢於孔子,他則謙遜地說:「我好
比是砌著矮牆的院落,人們站在牆邊一眼就能看清屋內所藏;先生則
是高牆深宮,只有走進去,才知富麗堂皇。」孝道實儒學核心,孔子
逝後,子貢在其墓地堅持守孝六年乃出,身示天下。
這位春秋時期傑出商人的商業精神奠定了儒商思想的基礎,開創
了儒商傳統的先河,成為彪炳千秋的儒商典範。子貢以其齊家治國之
氣魄,勤奮好學之精神,博濟廣施之胸懷,謙遜至孝之美德,垂名百
世。他後來長期擔任魯、衛二國宰相之職,成為儒家第一代弟子中至
富與貴者。成為歷代儒商推崇效仿的楷模。
Ⅳ 「陶朱事業,端木生涯」主要指古代的什麼
商人...
陶朱公范蠡
端木賜,子貢,孔子弟子
Ⅳ 記得有幅聯「承前啟後陶朱事業 繼往開來管鮑遺風」請教該聯出處。
能找到的相近對聯
經營不讓陶朱富
貿易常存管鮑風
千帆盡是陶朱業
百載長存管鮑風
承前啟後陶朱事業
繼往開來管鮑遺風
感覺也可以,都是一個意思
都是表現經商雖以營利為目的,但凡事又以道德信義為標准,經商活動屬於「陶朱事業」,須以「管鮑之風」為榜樣。對待顧客、商家,無論大小,都以誠相待。銷售商品,絕不缺斤短兩,貨真價實,童舉無欺。如發現貨質低劣,寧肯賠錢,也絕不拋售。
Ⅵ 小孩滿歲該如何祝賀
1、祝福寶寶聰明伶俐、聽話乖巧。
2、身體強壯,快快長大,越長越可愛哦。
3、你生命中的願望都能得到實現。生日快樂!
4、希望你身體強壯,快快長大,越長越可愛哦。
5、當上帝將你賜予我們的之時,幸運與你同時降臨!
6、祝你在每個成長的日子裡都開開心心。生日快樂!
7、寶寶今天一歲了,媽媽祝你生日快樂!健康快樂的長大。
8、我祝福小寶寶健康成長,快樂幸福,將來一定事業有成!
9、值得記念的日子,世界因為有了你而更加美好,生日快樂。
10、希望未來的日子,你都能快樂的成長,有個快樂美好的童年!
11、值得紀念的日子,原世界因為有了你而更加美好,生日快樂。
12、我的孩子,不要膽怯,不要回頭,勇敢的邁開腳步向前走吧!
13、寶貝,祝你生日快樂!願生日帶給你的歡樂中蘊涵著一切美好!
14、在過去的一年中收獲了人生最為寶貴的果實——我們的寶貝兒子。
15、願你的生日特別快樂,你准會說:「天哪,過生日真叫人樂呵呵!」
16、孩子,你知道嗎?當你出生的那一剎那,媽媽就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7、青春、陽光、歡笑,為這屬於你的日子,舞出歡樂的節拍。祝你生日快樂!
18、感謝上天、感謝菩薩,賜給我一個健康聰明可愛的寶寶,寶貝明天你就一歲了!
19、先祝寶寶一歲生日快樂。希望以後快樂,活潑的面對困難。有健康的身體。呵呵!
20、寶貝,看到你快樂成長,我們由衷感到:無論我們經歷了多少艱辛,都是值得的。
21、你是那個世界上微笑最美的孩子!當然也希望,你以後可以成為全世界最勇敢的孩子!
22、悠悠的雲里有淡淡的詩,淡淡的詩里有綿綿的喜悅,綿綿的喜悅里有我輕輕的祝福,生日快樂!
23、因為你的降臨,這一天成了一個美麗的日子,從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誘人的色彩。祝你生日快樂!
Ⅶ 抓周抓到筆的說法
會成為作家、畫家。
代表意義
1、書:會讀書,適合做學者、專家。
2、筆墨:會成為作家、畫家。
3、印章:有權勢,會做大官。
4、算盤/計算器:會當商人、會計師,適合從商。
5、錢幣:將來會很富有。
6、雞腿:有福氣,表示一生將不愁吃穿。
7、尺:將來可成為設計師、建築師。
8、蔥:代表聰明。
9、蒜:代表善於計算。
10、芹菜:代表勤勞。
11、稻草:適合農事工作。
12、刀劍:能當軍官、警察。
13、聽筒:適合醫護工作。
(7)陶朱事業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抓周兒」儀式用來檢驗小孩天賦和卜測未來前途。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綉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
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總之,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Ⅷ 陶朱事業,端木生涯的端木--子貢
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春秋末衛國人。小貢孔子31歲,出生在一個商人家族。他17歲從學於孔子,一邊學習,一邊出仕,一邊經商。他的學問非常出色,是孔門言語科最優秀的的學生,史書記載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被稱為「孔門十哲之一「。他的政治才幹也非常出色,有「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馬遷作為有遠見卓識的史學家,在《史記》中甚至認為孔子的名聲之所以能布滿天下,儒學之所以能成為當時的顯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子貢推動的緣故。他在《史記·貨殖列傳》中這樣寫道:「七十子之徒賜(子貢)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糠,恩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執而益彰乎?」《史記·孔子世家》曾載孔子困陳蔡,絕糧,情形十分危急,而當時孔子門徒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是「子貢使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對子貢在理財經商上的卓越天賦和成就,《論語·先進》載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殖焉,臆則屢中。」意思是說顏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卻窮的丁當響,連吃飯都成問題,而子貢不安本分,去囤積投機,猜測行情,且每每猜對。《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亦載:「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資……家累千金」,大意是:子貢善於依據市場行情的變化,從賤買貴賣中獲利,以成巨富。由於子貢在經商上大獲成功,所以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以相當的筆墨對於位商業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經濟發展上所起的作用。
端木賜晚年居齊,直至終老。唐玄宗時追封「黎候」;宋真宗時又追封為「黎陽公」,後又改稱「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子貢和他的老師孔子一樣彪炳丹青帛,綿澤後世。
那麼子貢作為商業鼻祖,成為商人頂禮膜拜的聖人,其最突出的儒商特質是什麼呢?據有關史料記載有以下幾點:
一是 善於溝通
子貢擅長語言表達與溝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受業者七十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厓伯牛,仲弓。政事:厓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連老夫子也稱「賜敏賢於我。」可見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強。要知道,田常作亂齊國,聚重兵伐魯,當時魯國的情形十分危急,孔子召集弟子,說: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意思是:魯國是祖宗陵墓,父母所在的祖國啊,現在國難當頭,誰可以出而救國難於為難之秋呢?史書記載:顏淵辭出,孔子止之;子路辭出,孔子止之;子貢辭出,孔子遣之。既說明了孔子的知人善用,也足證了子貢的溝通能力之強,在孔子心目中遠在他最倚重的弟子顏淵、最鍾愛的弟子子路等人之上。也正是他憑借三寸不亂之舌,縱橫列國,乃至取得「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外交成果。其外交才能比之晚期百餘年以縱橫家傳世張儀、蘇秦等人毫不遜色。
二是善於學習
端木賜拜孔子為師,為以後如何經商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孔子是儒家的鼻祖,精通「六術」,他對經商有自己的看法主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義以求利」。他說:「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富貴是人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端木賜遵循老師的教導,在儒士的明「義」和商人的求「利」這兩種不同的價值觀之間打開了溝通的渠道。論語中記載了子貢問學於孔子多達24處。從修身、為政、處世、交友、論人到征詢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不一而足。而且他所問的問題都很實際,且具有一定的水準,以至於孔子的回答成為經典。言必信,行必果;貧而樂,富而好禮;去食,去兵,民無信不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過猶不及;行己有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累累若喪家之狗等均出於子貢與孔子的對話。可見,好的問題,實際上提問者對答疑者的恩賜,因為他可能幫答疑者將散亂的思想找到串起來的主線,讓一盤碎珠,串成美輪美奐的傾城之鏈。我們前邊所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實際上就是得於子貢「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的問題。其他諸如:「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智者知人,仁者愛人」的提問則更為高明,這不是老夫子其他的學生所能夠企及的。
三是重情重義
史書記載子貢在終身侍奉孔子的學友子路過世以後,便承擔起侍奉老師的責任起來。孔子探望病中的孔子,老人正在拄著拐杖在門口散步呢,看到子貢說:「賜,汝來何其晚也。」這句話表面是嗔怪子貢來的晚,實際上是老人這時如深海夜行的孤寂心靈看到前方搖曳的燈塔之光而發出的欣喜之聲,也表明了老人在心靈上對這位自己稱贊為「瑚璉之器」弟子子貢的依賴。因嘆而歌,悲喜涕下,後七日乃卒。孔子弟子三千,而子貢有幸成為陪伴老人走完生命旅程的人。可見,他對老人的真誠。如果到這里子貢與孔子的故事就告一段落的話,已經讓我們足夠感動了。可是,另據記載: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於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後歸。子貢反,築室於場,獨居三年,然後歸。意思是,在老師過世三年之後,守靈的弟子們收拾行囊准備離開。向子貢行揖禮辭行(我的看法是繼顏淵,子路辭世,冉有、宰予等人死於非命以後,子貢儼然成為同學們德行最高,恐怕也是年齡最長的學兄(史書記載:子貢小孔子三十一歲。有史可查孔子的弟子門人中年齡長於子貢的有11人,已經過世的諸弟子包括我們前邊所說得,還有一些史書或有記載或失於記載。)所以大家會入揖於子貢,向子貢行揖禮道別。(揖禮:禮記記載揖禮在三代之禮中屬於上行之禮,受禮者無須回禮。)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淚眼摩娑,痛苦失聲。而子貢則回到靈地,在孔子墓旁搭起茅屋,獨居守靈達三年,才依依不捨的離開。簡單而言孔子過時後門人弟子守孝三年,而子貢守孝達六年之久。要知道孔子娑推崇的三代之禮,父母過世,守靈也不過三年。要知道在孔子看來「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也算是孝了,而子貢守孝六年。不可謂不孝矣。不可謂不重情重義也。試想我們今人,直系親屬過世請假也不過7天;我不知道是進步,還是人類情感的退步。有人說,現在生存壓力這么大,這是不能比的。我無話可說。只是,提醒諸位相對於其他的門人弟子,子貢並不是純粹的文人,他既做過魯衛兩國的相,有是一位「好廢舉,與時轉貨貲」的商人。顯然,他應該比其他的同學更有理由三年而辭,也比其他的同學更看重時間的價值。而他做到了三年而後歸。難道不值得我們擊節而嘆嗎?
四是 經營有道
前文我們提到《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貨殖列傳序》分別記載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閑,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糠,匿於窮巷;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可見子貢在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間找到了一條成功的道路。這條路具體說來便是從事貨物販賣以謀利。他能夠捕捉商機,且堅持人棄我取,賤入貴出的經營策略,從而達到了亦官亦商,以儒亦商最高的儒商境界。也可以說子貢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儒、官一體的儒商。要知道在當時的時代,商業的地位還是非常低賤的,是哪些達官貴人們所不屑一顧,子貢下海的勇氣和魄力遠見顯然令我等佩服之至。但是,我更傾向於子貢之所以選擇亦官亦商,是懷著「有博施於民而濟眾的理想,也是懷著弘揚老師的絕學,發揚老師的事業的志願身體力行老師的學說,繼承發揚老師的衣缽。從政,是實踐老師政治理想,慰藉老人周遊列國,行教四方途中,楚狂接輿,荷杖老人,路戲小兒,對老師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讓老人倍受打擊而感嘆:吾道不行,知之矣的傷感;慰藉老人被人成為喪家之狗,而不得不自嘲「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的無奈與心酸。經商,是為了「以身證道」讓老師的學說得以更好的傳播,證明老師學說的功用,從而使老師名揚天下。「德潤身,富潤屋,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豈不是子貢的寫照。一千多年後,宋朝的張橫溪張載的「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用於評價子貢我覺得也不為過。
作為一名商人,子貢無疑是成功,盡管他「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似乎並不夠圓滑,但是,「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對於子貢的人際關系能力情商之高連老夫子也自嘆弗如。僅此一點,在那個時代足夠了,足以使他「嘗相魯衛,家累千金,卒終於齊,和他的老師一樣彪炳丹帛,綿澤後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