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非遺在今後該如何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代表過去,更屬於現在與未來。它來源於生活,流淌在我們的血脈里,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習慣,是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力量與源泉。
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須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㈡ 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失傳,如何加強對非遺的宣傳呢
二十一世紀,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我認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首先就要充分把網路傳媒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聯系起來。因為網路宣傳傳播范圍廣,傳播時效快。我們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博客等網路軟體進行一些視頻展覽、有獎競猜、《了解非物質文化》為主題的在線徵文宣傳等活動,拉動人們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還可以尋求政府帶頭,拍攝以《非物質文化前世今生》為主題的大型記錄片等,使用各種方法加強對非遺的宣傳。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它不僅象徵著國家文化的強大,更代表著從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歷史的傳承。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失傳,如何去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得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㈢ 非遺傳承發展乏力怎麼辦
針對這些問題,2015年起,研培計劃啟動,以傳統工藝為重點,通過組織非遺傳承人到高校學習專業知識,研究傳統技藝,開展交流研討與實踐,為非遺保護提供大學的學術和教學資源支持,促進非遺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講述了貴州赤水竹農通過非遺赤水竹編脫貧致富的故事,一根成本只有10元左右的竹料,經過巧妙的設計加工,便能身價百倍。編織一個工藝品,農民能從中獲得100元的收益。楊昌芹就是參與過研培計劃的學員,像她一樣的學員還有很多。理論知識、思維創意的短板讓傳承人手中的產品難以打動消費者,非遺的長遠發展受限,研培計劃無疑開闊了他們的藝術眼界,給傳統非遺插上了現代的翅膀。來源:人民日報
㈣ 推進非遺保護工作,各地文旅部門是怎麼做的
當前,國家文化軟實力越來越重要。文化軟實力會間接的影響到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中國傳統的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國際地位。
其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發揮全社會的力量,動員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其中,只有這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才會更加高效。
㈤ 如何做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推廣工作:
一、開展系列文化演出活動;
二、發展地方非物質文化保護基金;
三、為所屬轄區的省、市級政府做匯報演出(此活動從側面是一種文化政績展示);
四、如條件允許召開小型的非物質文化保護論壇;
五、做地方特色的文化展示雕塑;
我一直是做傳媒的,呵呵,沒有做過這樣的創意策劃工作,所以現在拜求有謀之士為小弟分憂解愁
㈥ 鎮上有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滅絕作為分管文化工作的副鎮長你如何做好遺產保
摘要 首先,如果是相當優秀的非物,又即將失傳。一定要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㈦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積極的意義
主要有三個積極意義:1、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擁有一份文化自信和尊嚴。
今天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經過了多少歲月的洗禮和人文的考驗,它們是我們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能量,它們不僅是我們的文化身份標識,同時也給予我們一份文化自信和尊嚴。如扎染技術、剪紙工藝等傳統手工藝,充滿人類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㈧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傳承與發展
1、制定「非遺」產業化發展規劃。
對於需要進行市場化開發的「非遺」項目,要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實現產業聚集化發展,謀求「非遺」項目規模經濟效應的產生,避免分散、零散、封閉式布局以及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規模不經濟。
要建設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文化產業基地,選擇「非遺」項目聚集能力較強、文化底蘊深厚、具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具有良好營銷環境的地區,作為「非遺」項目產業發展基地。
2、在法律框架內定位「非遺」產業化。
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各有特色,對其實施產業化經營需要法律調整的重點和手段各不相同。就整體而言,應以公法為主、私法為輔。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由於現代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不斷更新,大量手工技藝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被失傳的境地。保存這些承載著我們祖先高超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獨特的文化技能,就成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工作。因此,政府應在規劃、立法、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對「非遺」這種弱勢文化形態的扶持,體現政府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
4、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技術。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生命力,是其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基礎。我國應該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充分利用全球化和數字技術帶來的優勢,以強有力的數字化手段保護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交往中的話語權。
例如,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配以電視製作、動漫設計、軟體開發等,讓其經濟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5、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經營的服務平台。
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的市場主體是文化企業。為保障「非遺」產業化的有效開展,需要進一步深化文化企業改革,使之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
要大力扶持能夠深刻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增強文化吸引力的項目,通過產業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完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其潛能的開發,並逐步將文化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從根本上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㈨ 如何才能讓中國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6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口號是「見人見物見生活」「活態傳承、活力再現」「非遺讓生活更美好」「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
美好生活,非遺常在。作為溝通歷史和未來的「文化超鏈接」,讀懂非遺之美,方能傳承文化之根。讓中國非遺活起來、傳下去,「遺產」才能變成「財產」、「活態」才能迸發「活力」。來源:央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