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葯事業如何發展 這些方面值得期待
循證醫學
中西醫結合
聚焦癌症、糖尿病和抗生素耐葯問題等,到2022年形成並推廣5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疾病預防
到2022年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
保健 養生
大力普及中醫 養生 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如八段錦)等 養生 保健方法
>>亮點提要
○大力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和特色專科醫院
○聚焦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葯問題
○大力普及中醫 養生 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如八段錦)等 養生 保健方法
>>未來目標
○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
○到2022年,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
○用3年左右時間,篩選50個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100項適宜技術、100個療效獨特的中葯品種
中醫葯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葯發展成就卓著,但也面臨基礎薄弱、傳承不足等問題。如何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這一寶貴財富,為維護百姓 健康 發揮更大作用?
10月26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中醫葯發展「把脈」「開方」,更為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葯事業指明方向。
發揮優勢
發揮獨特優勢
守護百姓全生命周期 健康
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是中醫葯的主要特色和優勢。因其「簡便驗廉」,中醫葯成為人們喜愛的治病和 養生 保健手段。
如何讓療效顯著的中醫技術與方法、優質的中醫 養生 保健服務更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要?意見提出了不少實打實的舉措:
(1)彰顯中醫葯在疾病治療優勢,做優做強骨傷、肛腸、兒科、皮科、婦科、針灸、推拿以及心腦血管病、腎病、周圍血管病等專科專病,及時總結形成診療方案。加快中醫葯循證醫學中心建設,用3年左右時間,篩選50個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100項適宜技術、100個療效獨特的中葯品種,及時向 社會 發布。聚焦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葯問題等,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到2022年形成並推廣5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2)強化中醫葯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結合實施 健康 中國行動,促進中醫「治未病」 健康 工程升級。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豐富中醫治未病內容,鼓勵家庭醫生提供中醫「治未病」簽約服務,到2022年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大力普及中醫 養生 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如八段錦)等 養生 保健方法。
(3)提升中醫葯特色康復能力。依託現有資源布局一批中醫康復中心,在其他醫院推廣中醫康復技術。針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傷殘等,制定推廣一批中醫康復方案,推動研發一批中醫康復器具。
中葯提質
加強監管
推動中葯質量提升
如何推動中葯質量提升和中醫葯業發展,必須強化行業監管。意見指出:
(1)要加強中葯材質量控制。推行中葯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葯用動植物保護,支持珍稀瀕危中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健全中葯材第三方質量檢測體系,加強中葯材交易市場監管。
(2)促進中葯飲片和中成葯質量提升。促進中葯飲片優質優價。加強中成葯質量控制,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葯生產中的應用,提高智能製造水平。
(3)加強中葯質量安全監管。以中葯飲片監管為抓手,用5年左右時間,逐步實現中葯重點品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中成葯質量監管及合理使用,加強上市產品市場抽檢,嚴厲打擊中成葯非法添加化學品違法行為。加強中葯注射劑不良反應監測,加大對制假制劣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
人才建設
培養中醫「專才」
讓「岐黃之術」代代相傳
傳承數千年的「岐黃之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讓這筆財富在新時代「增值」,人才是關鍵。
但專家認為,院校教育存在中醫教育西化、中醫思維薄弱、中醫技能缺失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中醫的傳承困境。
意見提出,強化中醫思維培養,改革中醫葯院校教育,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包括:
(1)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中醫葯專業主體地位,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開展中醫葯經典能力等級考試,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葯知識和技能水平。改革完善中西醫結合教育,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允許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後提供中醫服務。
(2)優化人才成長途徑。建立高年資中醫醫師帶徒制度,與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掛鉤。制定中醫師承教育管理辦法。經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認可的師承教育繼承人,符合條件者可按同等學力申請中醫專業學位。
大力培養中葯材種植、中葯炮製、中醫葯 健康 服務等技術技能人才。
支持中醫醫院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促進民間特色技術療法的傳承發展。
(3)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建立中醫葯行業表彰長效機制,注重發現和推介中青年骨幹人才和傳承人。
經典傳承
挖掘「寶庫」精髓
讓「好方子」治癒更多患者
龍角散、救心丸、命之母……日本漢方葯,常被赴日中國遊客列入購物清單。但很多人並不了解,漢方葯源自我國古代經典名方,原料大部分來自中國。
「經典名方作為中醫理論的載體、中醫臨床治病的主要方法,事關中醫的理法方葯體系、臨床應用、產業振興發展,是中醫葯傳承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中國中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蘭青山說。如何把中國人自己的經典名方,轉化為品質高、療效好的中葯,造福百姓 健康 ?當務之急是「摸清家底」。
意見提出,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要牽頭組織制定古代經典名方目錄中收載方劑的關鍵信息考證意見。制定中醫葯典籍、技術和方葯名錄。收集篩選民間中醫葯驗方、秘方和技法。
「正是幾千年來從政府到民間不斷收集、總結中醫葯寶貴經驗,成就了中醫葯這個偉大的寶庫。」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張伯禮說,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與中醫葯融合,整理、提升臨床經驗更趨快捷高效,國人有條件也有責任讓「寶庫」更加充實。
瑰寶創新
加強創新突破
讓中醫葯更好造福人類
當前,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為中醫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多學科、跨行業、海內外合作為加快中醫葯現代化發展帶來廣闊空間。但同時,我國中醫葯科研受到中葯材資源保障、中葯質量控制等瓶頸制約,亟須加強創新突破。
意見提出,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及中醫葯重大科學問題,建立多學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包括:
(1)在中醫葯重點領域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完善中醫葯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模式。研究設立國家中醫葯 科技 研發專項,開展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臨床研究。
支持鼓勵兒童用中成葯創新研發。
(2)加強中醫葯服務機構建設。建成以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為龍頭,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於一體的中醫葯服務體系,提供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葯服務。大力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和特色專科醫院,鼓勵連鎖經營。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
意見還提出,完善中醫葯價格和醫保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積極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葯按規定納入醫保范圍。健全符合中醫葯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中醫治未病等保險產品。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