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用事業和公共事業到底是不是一個概念
兩者的區別在於公共事業是不產生盈利,而公用事業是有盈利追求。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是指不以盈利為 目的,依照法律規定專 門從事對社會公共產品的生產 、公共服務的提供和公共秩序及安全的維護等進行有效管理的行政性組織和社會性組織的總稱 。它具有服務性 、社會性 、公益性 、職能性、法制性等特徵。公用事業是指負責維持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公司。公共事業處在自然壟斷之下,可能是由於政府的控制之下,而如果是私營的則會被行政法規所監督。一般所說公用事業包括電力、供水、廢物處理、污水處理、燃氣供應、交通、通訊等。
Ⅱ 公共事業組織如何盈利
從募捐所得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
公益機構從募捐所得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作為日常開支和員工工資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了。其實,公益機構由於一般具有較大的資金實力,可以把這些雄厚的資金投入到資本市場,比如股票,證券,期貨,房地產等行業,從而賺取利潤。
用商業的模式做公益,也就是幫助企業樹立形象。在開展公益活動的同時,找到願意為公益事業的愛心企業,讓企業承擔公益活動的費用。
Ⅲ 公益基金會如何運作盈利
運作首先是募集資金,需要有資金來源。公募基金會可以向普通群眾募集資金,非公募的,一般都是一些富裕人士和企業捐助,不對普通群眾開放。募集完成後,需要對募集資金進行管理,公益基金不是募集了多少,就把錢都投入公益事業的,也需要理財,保持基金資產的持續增長,這樣才能持續運作。一般選擇的都是一些低風險低收益的項目。一般不進行高風險投資。最後就是進行公益事業的投資,按照設立的章程,進行公益事業的資助。例如某類疾病的基金,就對相關患者進行捐助。
對於公益基金,每年在公益事業上的投資有最低要求的,所以公益基金不可以一直光募集錢理財,而不進行公益投資。
【拓展資料】
基金會是對興辦、維持或發展某項事業而儲備的資金或專門撥款進行管理的機構。一般為民間非盈利性組織。宗旨是通過無償資助,促進社會的科學、文化教育事業和社會福利救助等公益性事業的發展,基金會的資金具有明確的目的和用途。中國的基金會分為公募與非公募兩種,二者的區別在於可否面向公眾募捐。目前,國內的公募基金會多為半官方色彩的政府夥伴型基金會,而非公募基金會則多由企業出資設立,當然其中也有特例。由於網路與固定電話、手機簡訊成為募捐箱之外的有效勸募途徑,擁有網路社區優勢的騰訊獲准設立了公募性質的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
而今,越來越多的商界人士介入到基金會的運作之中,基金會的勸募、捐助呈現了漸趨濃厚的企業化特徵。一些活躍的基金會不僅積極開拓專項活動、紀念品銷售、新媒體等籌款渠道,也致力於通過市場營銷改進勸募的技巧;在治理結構上,通過投資與運作部門的分離,基金會正向提升運作效率與透明度轉變;中國傳統的運作型基金會開始引入項目招標制,向資助型基金會轉型;另一些基金會則變身為風險投資或項目工程,孵化民間公益組織,並引入救助者接力助人的機制,讓慈善鏈條化。
商業慈善、慈善投資等新理念的確立,令慈善這一人類最悠久的社會傳統之一變得日益商業化與可持續,從而有助於慈善資源獲得最優配置。中國財富總量的提升與富人階層的日臻成熟,令慈善為越來越多富於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所踐行。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後,各大企業捐款中有相當一部分通過企業設立的基金會捐出或捐向一些大型公募基金會,各類基金會由此更廣泛地進入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