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如何改善事業環境

如何改善事業環境

發布時間:2022-03-16 01:40:19

『壹』 如何開展監督,為環境事業建言獻策

民間環保組織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監督政府實行環境主張,落實環保舉措,堅持可持續發展。同時為其建言獻策,把實現國家的環境與發展目標同自己的宗旨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表明我國的環保民間組織進一步走向成熟。

2002年,重慶市決定在主城區建30萬千瓦燃煤發電廠,市民反映強烈。重慶市綠色環保聯合會組織市民召開研討會,建議政府停建以犧牲重慶市主城區空氣環境為代價的工程。2003年年底,重慶市政府採納了建議,停建該工程。

2005年4月,中華環保聯合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公開徵集公眾對國家「十一五」環保規劃意見和建議,有420多萬人參與,提出9個方面27條高質量的建議,得到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國務院領導的肯定。

保護自然生態,實行合理有序開發,這是「綠色流域」、「綠色家園」和「自然之友」等多家環保民間組織歷時兩年,圍繞怒江水電開發提出的合理化建議。眾所周知的怒江梯級水電開發在社會上爭論很大。民間環保組織邀請各方面的專家和當地群眾數次研討,並通過雲南省政協提出了「保護怒江、慎重開發」的提案,環保民間組織代表也聯名向中央有關部委呈送了公開信,最終各方達成了怒江開發要充分論證的共識。

『貳』 如何加強營商環境建設的意見及建議有什麼

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狀況;

(一)是貧困偏遠地區的農民文化生活單一。僅以我們樂陵市為例:樂陵市有1089個自然村,其中有近200個村處於市縣交界處,僅有的文化生活就是電視。而且人們多喜歡收看娛樂性節目,新聞類、普法類節目看的人少,農牧業科技、市場信息更是很難受到關注;

(二)是新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增多。樂陵全市有70萬人口,隨著招商引資工作的深入和外出勞務人員的增多,大多數農民選擇了棄農經商或者棄農從工,而這些鬆散的農民分散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真正能發揮宣傳教育功能的還比較少;

(三)是流動人口特別是進城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文化素質亟待提高。樂陵市自2000年大力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以來,富裕起來的農民紛紛到城裡買房定居。據樂陵市房管局的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進入樂陵市區買房的農民約有5萬人。盡管房子買了、環境變了、掙錢道多了,但大部分的農民還不適應城市的新環境,亟待加強改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二、制約宣傳工作的主要因素。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的制約:

(一)是農民居住分散、農村經濟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

(二)是宣傳隊伍的整體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三、改進宣傳的主要措施;

(一)是培養群眾主動參與意識,讓群眾從後台走向前台,從台下走到台上,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互動;

(二)是堅持三貼近原則,不斷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方法;

(三)是精心組織一批能起到轟動效應的活動,寓教於樂,真正的讓老百姓受益。

四、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一)是文化事業單位必須改變傳統的用人制度,面向市場選人才;改革工資分配製度,按能力計酬、按貢獻計酬;深化事業單位聘用制改革,由政府用人向單位用人轉變;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充分利用文化資源,搞好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推進文化領域資產重組。

五、千方百計提高宣傳隊伍素質;

(一)以班子帶動隊伍。把領導班子建設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准,進一步優化班子年齡和知識結構,做好宣傳文化部門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管理工作;

(二)以培訓提高素質。把素質能力建設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加大幹部教育培訓力度;

(三)以機制激發活力。把完善長效機製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

(四)以陣地整合力量。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水平完成基層文化設施網路建設;

(五)以考核增強實效。研究制定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把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納入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明確職責分工,確保隊伍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叄』 如何改善就業問題,全國的就業問題,詳細

近些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不斷凸顯,尤其是大量農村籍大學生無法就業,給政府和社會造成極大壓力,已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和諧和穩定。雖然中央、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幫助大學生擺脫目前的困境,但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依然存在,一些新的就業矛盾不斷出現,不容我們忽視。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1.對農民家庭和農村經濟的影響

就業難導致農民家庭貧困,生活水平明顯下降。據調查,近年在青海省屬各大專院校就讀的學生,每年學費及生活費等各項支出約需1萬元,一個家庭供養一個學生本科畢業,需4萬元,省外就讀花費更高。就不了業導致家庭長期貧困,孩子書讀得越多,家庭的經濟狀況就越差;供養大學生越多,其家庭就越貧困。面對這種現實,許多家長無不痛哭流涕,學生無不悲觀絕望。這種高投入、無回報的「高等教育大眾化」,使多少善良的企盼富裕的農民家庭重新回到貧困的境地,大大增加了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難度。

2.農民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動因和目標產生了懷疑

在大學統一招生、統一分配、免繳學費的年代,十年苦讀,考上大學是農民子弟改變前途,農民家庭改善生活最主要的途徑。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公,農民子弟大都沒有享受到優質中小學教育,處於劣勢地位,考入大學就讀者居少數,暴露了教育的不公正。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徵之一是收費的大幅增長。據有關調查,1994年至今10年間,我國大學學費從每年幾百元升至每年5000~8000元,學費猛漲約20倍,而國民人均收入增長不到4倍,學費漲幅遠遠超過了國民收入增長速度。有經濟學家將此解釋為是拉動內需的必要措施。特徵之二是大幅擴招,有教育專家將此解釋為減緩競爭,增加上大學的公平性和幾率。多年的實踐證明,內需拉動了,但供養大學生的農民家庭一個個處於長期貧困之中。上大學容易了,而缺乏就業競爭力的農民則眼睜睜地看著自已傾家盪產培養出的大學生因無處就業拿著畢業證書回到家裡,成為農村待業一族。我國的大學生真的是太多了嗎?過剩了嗎?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在全國勞動力適齡人口中,大學畢業生的勞動力所佔比重僅為5%,而在非農業勞動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也僅佔20%。我國首次公布的「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描繪了我國人力資源基本現狀,整體國民素質偏低,中高層次人才嚴重缺乏,人力資源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中國的大學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但大學畢業生就不了業的現實卻不得不使人對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動因和目標產生質疑。

3.就業難造成社會財富和人才極大地浪費

大學畢業生是我國勞動資源中一個優秀的群體,對於他們的培養,國家和其家庭均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年均教育成本最低為1.2萬元。按各高校學費的最低限4000元計,學生家庭承擔的教育成本比例也在33%左右(而國外通常在13%~15%),且不論還要負擔除學費以外的其他費用。高校擴招以來,我國大學生農村生源已佔大多數,這意味著農民已成為高等教育投入的主體,農民為高教改革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對於西部邊遠地區的農民來說,他們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回報幾乎為零。長期待業,已使他們所學的知識技能處於閑置狀態甚至荒廢,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知識、人才的極大浪費。雖然有相當數量者以打短工謀生,有的甚至加入到農民工隊伍干著簡單繁重的體力活或在飯館當服務生。並非大學畢業生不能幹這些活,但重要的一點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國家和農民家庭以巨大投入培養出的人才,如何才能真正體現出他們回報社會的價值,才能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這種被贊揚為「觀念發生了新的轉變」論能讓人折服嗎?我們認為,這是當今社會中優秀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4.不能就業的農村籍大學畢業生,已被社會邊緣化,淪為新的弱勢群體

我國的農民是當今社會中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而嚴峻的就業現狀使畢業後回到戶籍所在地的農家子弟成為新的弱勢群體。這部分年輕人年齡大都在25~30歲之間,經濟上難以自主。既就不了業,也成不了家,悲觀絕望。對前途的渺茫和命運的不公表現出憤憤不平,沉重的精神負擔和厭世心態摧毀了他們的心靈。永遠償還不清的債務,厭彎了那些為高等教育做出過巨大貢獻,渴望過上小康生活的善良的貧困農民的脊樑,現在應是到了對這些來自貧困農村、接受過高等教育而已被社會邊緣化的年輕人的生計和前途給予高度關注的時候了。

5.輟學率升高,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農村「普九」教育的難度加大

農村「普九」教育始終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使農民家庭和子女看不到希望。貧困地區的農民供養孩子上大學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改變孩子的命運,能給家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既然這一切都成為泡影,家長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子女的厭學情緒日增,教學質量下滑的趨勢難以遏制。生源不穩定,初中生流失多,有些鄉鎮的高中生也出現了大面積輟學,高中教育萎縮,走向了惡性循環。這種狀況與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的初衷相去甚遠。

6.就業難產生了一些不穩定、影響和諧的負面效應

據調查,青海省某縣為了解決多年積壓的畢業生問題,千方百計地籌措資金,臨時聘用了一些教師、醫務人員、協管員等,但由於待遇低(250元/月),入不敷出,加之不簽約、無保障措施等原因,引發了數百名畢業生群體到政府上訪、提出諸多訴求的事件。有的地方用潛規則安排就業,導致了群眾對政府和幹部的不滿,並發生了糾紛。有的縣人事勞動就業部門辦公室經常坐滿求職的學生和家長。畢業生中有的為求生到內地去打工,花光了錢,無法生存又回來,反復多次,使原本經濟很拮據的家庭雪上加霜,親人失和,父子、兄弟反目。有的多次到人才市場趕場求職,屢求不中,花了不少冤枉錢,結果受了虛假招工的欺騙。有的長期在外地過著不得溫飽、居無定所的艱難生活,無顏面回家看望父母,兩輩人貧窮的生活伴隨著親人間無限的牽掛,有的甚至加入到盜竊團伙,走上了犯罪道路。這些沒有經濟收入的大學畢業生大都已成了30歲左右的大齡青年,解決婚姻問題難於上青天。少數民族語言專業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更加困難,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受到影響。

二、幾點建議

根據以上問題,我們建議:

1.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就業市場,提供就業信息;

2.改革高等教育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3.高校擴招要適度縮小規模,學校應加強和完善就業指導;

4.大學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

5.降低高校學費及其他費用標准;

6.切實落實助學貸款政策;

7.將待業的農村大學生納入人才培訓項目,發揮其文化素質高的優勢,培養其成為新型的技術能手、農村經紀人,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肆』 怎樣改善現在的氣候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全球氣候變暖會給地球的環境帶來很大的破壞,溫度的升高會導致大氣環流現問題,首先引起的是大量的冰川融化。
冰川本來就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在融化的過程當中會造成海平面上升,而且冰川下面還隱藏著很多古老的病毒。
在融化過程當中這些病毒就有可能傳播開來,溫度的上升也會導致全球糧食大量減產,總之我們一定要重視全球氣候變暖,並且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應對。
全球氣候變暖不可避免,我們該如何改善?這4個建議值得各國採納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導致全球氣候升溫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大氣當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的氟氯碳化合物越來越多。在很多大城市裡面的溫度都明顯高於鄉村,就是因為城市裡的汽車尾氣以及工廠排放的氣體含量比較高。
其實現在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推進這一方案,如果這個方案最終可以實現的話,那對阻止全球氣候變暖將起到很好的效果。
2、保護森林的對策方案
全球氣候的變暖除了由於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之外,和森林資源的不斷消失也有一定的關系。現在就連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森林都遭到了大量的砍伐,森林在抑制全球氣候變暖,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所以想要緩解氣候變暖的情況一定要重視對森林的保護,應該成立相關的法律禁止亂砍亂伐,同時也要大力發展植樹造林的事業,盡快恢復森林資源。
3、汽車燃料的改善
現在大部分汽車在運行的過程當中仍然需要使用石油作為燃料,不過石油在燃燒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多溫室氣體。現在全球的汽車數量非常多,而且每天出行的數量也很大,所以向空氣當中排放的尾氣不計其數。
想要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也應該從汽車燃料方面下手,現在沒有辦法讓人能做到不使用汽車。所以就可以從汽車燃料的改善面入手,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在著手開發新能源。
4、開發替代能源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主要和人類對於能源的使用有很大的關系,現在人們使用的大量能源其實都會產生很多的溫室氣體,所以目前急需解決的就是新能源的開發。
本來人類現在使用的能源也是有限的,對於這些能源的使用又會造成環境的破化,未來如果能成功開發出新的清潔能源將有效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

『伍』 如何改善環境污染

1、 經常對人們做一些環保知識宣傳
2、 禁止農民們亂施用農葯
3、 少用一次性筷子快餐盒,減少資源浪費
4、 多植樹種草,禁止亂扔垃圾
5、 對有些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工廠,加以制止,必要時處以罰款,以刺激其環保意識
6、針對水污染,可以立一塊警告牌,時刻提醒人們不得隨意扔棄物品,不定期 地清理水體,保護水清潔等。
7、針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可以號召大家在自己家多種植一些花草樹木,保護剩下的植被。
8、規定誰污染,誰治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做好宣傳工作,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一、充分認識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群眾消費水平顯著提高的情況下,全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多數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工業產品的污染排放強度下降,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得到加強,核與輻射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人民群眾的參與度明顯提高,我國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二)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國環境保護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嚴峻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開始顯現,土壤污染面積擴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劇,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存在隱患。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廣,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多年來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三)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工作與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污染治理進程緩慢,市場化程度偏低。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監管能力薄弱,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科技、宣教和綜合評估能力不足,部分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和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
(四)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的實際行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加強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有利於帶動環保和相關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人均壽命;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為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痛下決心解決環境問題。
二、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
(五)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切實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長效機制,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六)基本原則。
———協調發展,互惠共贏。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堅持節約發展、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強化法治,綜合治理。堅持依法行政,不斷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嚴格環境執法;堅持環境保護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規劃,突出預防為主的方針,從源頭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所有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做到增產不增污,努力實現增產減污;積極解決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
———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環境科學技術,以技術創新促進環境問題的解決;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完善環保制度,健全統一、協調、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
———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區規劃,統籌城鄉發展,分階段解決制約經濟發展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改善重點流域、區域、海域、城市的環境質量。
(七)環境目標。到2010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和農村飲水水質、全國地表水水質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質有所好轉,草原退化趨勢有所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修復面積有所增加,礦山環境明顯改善,地下水超采及污染趨勢減緩,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村鎮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到2020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三、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八)促進地區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各地區要根據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狀況、人口數量以及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將區域經濟規劃和環境保護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在環境容量有限、自然資源供給不足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實行優化開發,堅持環境優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同時率先完成排污總量削減任務,做到增產減污。在環境仍有一定容量、資源較為豐富、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實行重點開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合理利用環境承載能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時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做到增產不增污。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實行限制開發,在堅持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確保生態功能的恢復與保育,逐步恢復生態平衡。在自然保護區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區實行禁止開發,依法實施保護,嚴禁不符合規定的任何開發活動。要認真做好生態功能區劃工作,確定不同地區的主導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必須依照國家規定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決策,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論證。
(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各地區、各部門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編制各項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制訂和實施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加快制定促進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相關標准和評價體系,加強技術開發和創新體系建設。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根據生態環境的要求,進行產品和工業區的設計與改造,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在生產環節,要嚴格排放強度准入,鼓勵節能降耗,實行清潔生產並依法強制審核;在廢物產生環節,要強化污染預防和全過程式控制制,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合理延長產業鏈,強化對各類廢物的循環利用;在消費環節,要大力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和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大力推行建築節能,發展綠色建築。推進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回收,建設節水型城市。推動生態省(市、縣)、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環境友好企業和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創建活動。
(十)積極發展環保產業。要加快環保產業的國產化、標准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強政策扶持和市場監管,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打破地方和行業保護,促進公平競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保產業的發展。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環保技術裝備和基礎裝備,在立足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努力掌握環保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大力提高環保裝備製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自主製造。培育一批擁有著名品牌、核心技術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能夠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優勢環保企業。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推進環境咨詢市場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
四、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十一)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把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三峽水庫庫區及上游,黃河小浪底水庫庫區及上游,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太湖、滇池、巢湖作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點。把渤海等重點海域和河口地區作為海洋環保工作重點。嚴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
(十二)以強化污染防治為重點,加強城市環境保護。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60%;著力解決顆粒物、雜訊和餐飲業污染,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對污染企業搬遷後的原址進行土壤風險評估和修復。城市建設應注重自然和生態條件,盡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灘塗濕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動物等自然遺產,努力維護城市生態平衡。
(十三)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快原煤洗選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加強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新(擴)建燃煤電廠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電廠外,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產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2004年年底前投運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標的燃煤電廠,應在2010年底前安裝脫硫設施;要根據環境狀況,確定不同區域的脫硫目標,制訂並實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規劃。對投產20年以上或裝機容量10萬千瓦以下的電廠,限期改造或者關停。制訂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治理規劃,開展試點示範。加大煙塵、粉塵治理力度。採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積極發展核電,有序開發水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十四)以防治土壤污染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污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耕地應依法調整;合理使用農葯、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污染;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發展縣域經濟要選擇適合本地區資源優勢和環境容量的特色產業,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
(十五)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態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經濟社會發展要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發展適應抗災要求的避災經濟;水資源開發利用活動,要充分考慮生態用水。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和旅遊開發的環境監管。做好紅樹林、濱海濕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十六)以核設施和放射源監管為重點,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全面加強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國家對核設施的環境保護實行統一監管。核電發展的規劃和建設要充分考慮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廢物處理處置等問題;加強在建和在役核設施的安全監管,加快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步伐;加強電磁輻射和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監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監管體系。
(十七)以實施國家環保工程為重點,推動解決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國家環保重點工程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舉措,從「十一五」開始,要將國家重點環保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有關專項規劃,認真組織落實。國家重點環保工程包括:危險廢物處置工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燃煤電廠脫硫工程、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工程、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工程、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工程。
五、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十八)健全環境法規和標准體系。要抓緊擬訂有關土壤污染、化學物質污染、生態保護、遺傳資源、生物安全、臭氧層保護、核安全、循環經濟、環境損害賠償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配合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修改工作。通過認真評估環境立法和各地執法情況,完善環境法律法規,作出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的規定,重點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完善環境技術規范和標准體系,科學確定環境基準,努力使環境標准與環保目標相銜接。
(十九)嚴格執行環境法律法規。要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污、不遵守排污許可證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建設和開展旅遊或者違規采礦造成生態破壞等違法行為,予以重點查處。加大對各類工業開發區的環境監管力度,對達不到環境質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強部門協調,完善聯合執法機制。規范環境執法行為,實行執法責任追究制,加強對環境執法活動的行政監察。完善對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機制,研究建立環境民事和行政公訴制度。
(二十)完善環境管理體制。按照區域生態系統管理方式,逐步理順部門職責分工,增強環境監管的協調性、整體性。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國家加強對地方環保工作的指導、支持和監督,健全區域環境督查派出機構,協調跨省域環境保護,督促檢查突出的環境問題。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負責,監督下一級人民政府的環保工作和重點單位的環境行為,並建立相應的環保監管機制。法人和其他組織負責解決所轄范圍有關的環境問題。建立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行職業資格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強環保機構建設,落實職能、編制和經費。進一步總結和探索設區城市環保派出機構監管模式,完善地方環境管理體制。各級環保部門要嚴格執行各項環境監管制度,責令嚴重污染單位限期治理和停產整治,負責召集有關部門專家和代表提出開發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查意見。完善環境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配合司法機關辦理各類環境案件。
(二十一)加強環境監管制度。要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將總量控制指標逐級分解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並落實到排污單位。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禁止無證或超總量排污。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對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生態破壞嚴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態恢復任務的地區,暫停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對生態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建設項目未履行環評審批程序即擅自開工建設或者擅自投產的,責令其停建或者停產,補辦環評手續,並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生態治理工程實行充分論證和後評估。要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完善強制淘汰制度,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及時制訂和調整強制淘汰污染嚴重的企業和落後的生產能力、工藝、設備與產品目錄。強化限期治理制度,對不能穩定達標或超總量的排污單位實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間應予限產、限排,並不得建設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完善環境監察制度,強化現場執法檢查。嚴格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有關規定全面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環保總局及國務院相關部門根據情況給予協調支援。建立跨省界河流斷面水質考核制度,省級人民政府應當確保出境水質達到考核目標。國家加強跨省界環境執法及污染糾紛的協調,上游省份排污對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省級人民政府應當承擔賠付補償責任,並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賠付補償的具體辦法由環保總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
(二十二)完善環境保護投入機制。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各級人民政府要將環保投入列入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並逐年增加。要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保試點示範和環保監管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當前,地方政府投入重點解決污水管網和生活垃圾收運設施的配套和完善,國家繼續安排投資予以支持。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執行國家定員定額標准,確保環保行政管理、監察、監測、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業經費支出,切實解決「收支兩條線」問題。要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城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和有關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
(二十三)推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價格、稅收、信貸、貿易、土地和政府采購等政策體系。政府定價要充分考慮資源的稀缺性和環境成本,對市場調節的價格也要進行有利於環保的指導和監管。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和垃圾焚燒發電廠實行有利於發展的電價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實行全額收購政策。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的企業,不得審批用地,並停止信貸,不予辦理工商登記或者依法取締。對通過境內非營利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環保事業的捐贈依法給予稅收優惠。要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盡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中央和地方財政轉移支付應考慮生態補償因素,國家和地方可分別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建立遺傳資源惠益共享機制。
(二十四)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污染治理。全面實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收費標准要達到保本微利水平,凡收費不到位的地方,當地財政要對運營成本給予補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推動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單位加快轉制改企,採用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擇投資主體和經營單位,實行特許經營,並強化監管。對污染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的用地、用電、設備折舊等實行扶持政策,並給予稅收優惠。生產者要依法負責或委託他人回收和處置廢棄產品,並承擔費用。推行污染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運營一體化模式,鼓勵排污單位委託專業化公司承擔污染治理或設施運營。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可實行二氧化硫等排污權交易。
(二十五)推動環境科技進步。強化環保科技基礎平台建設,將重大環保科研項目優先列入國家科技計劃。開展環保戰略、標准、環境與健康等研究,鼓勵對水體、大氣、土壤、雜訊、固體廢物、農業面源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態保護、資源循環利用、飲水安全、核安全等領域的研究,組織對污水深度處理、燃煤電廠脫硫脫硝、潔凈煤、汽車尾氣凈化等重點難點技術的攻關,加快高新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積極開展技術示範和成果推廣,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二十六)加強環保隊伍和能力建設。健全環境監察、監測和應急體系。規范環保人員管理,強化培訓,提高素質,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的環保隊伍。各級人民政府要選派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強的領導幹部充實環保部門。下級環保部門負責人的任免,應當事先徵求上級環保部門的意見。按照政府機構改革與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有關要求,研究解決環境執法人員納入公務員序列問題。要完善環境監測網路,建設「金環工程」,實現「數字環保」,加快環境與核安全信息系統建設,實行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建立環境事故應急監控和重大環境突發事件預警體系。
(二十七)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各省(區、市)有關環境保護指標,發布城市空氣質量、城市雜訊、飲用水水源水質、流域水質、近岸海域水質和生態狀況評價等環境信息,及時發布污染事故信息,為公眾參與創造條件。公布環境質量不達標的城市,並實行投資環境風險預警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檢舉和揭發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環境公益訴訟。企業要公開環境信息。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通過聽證會、論證會或社會公示等形式,聽取公眾意見,強化社會監督。
(二十八)擴大國際環境合作與交流。要積極引進國外資金、先進環保技術與管理經驗,提高我國環保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積極宣傳我國環保工作的成績和舉措,參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荒漠化防治、濕地保護、臭氧層保護、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核安全等國際公約和有關貿易與環境的談判,履行相應的國際義務,維護國家環境與發展權益。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快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淘汰進程。要完善對外貿易產品的環境標准,建立環境風險評估機制和進口貨物的有害物質監控體系,既要合理引進可利用再生資源和物種資源,又要嚴格防範污染轉入、廢物非法進口、有害外來物種入侵和遺傳資源流失。
六、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
(二十九)落實環境保護領導責任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充分認識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增強環境憂患意識和做好環保工作的責任意識,抓住制約環境保護的難點問題和影響群眾健康的重點問題,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和本系統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政府和部門都要有一位領導分管環保工作,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地方人民政府要定期聽取匯報,研究部署環保工作,制訂並組織實施環保規劃,檢查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問題,確保實現環境目標。各級人民政府要向同級人大、政協報告或通報環保工作,並接受監督。
(三十)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研究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逐步納入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要把環境保護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並將考核情況作為幹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依據之一。堅持和完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環境目標責任制,對環境保護主要任務和指標實行年度目標管理,定期進行考核,並公布考核結果。評優創先活動要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對環保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表彰和獎勵。建立問責制,切實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干預環境執法的問題。對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環境事故、嚴重干擾正常環境執法的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要追究責任。
(三十一)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保護環境是全民族的事業,環境宣傳教育是實現國家環境保護意志的重要方式。要加大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環境法制的宣傳力度,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以環境補償促進社會公平,以生態平衡推進社會和諧,以環境文化豐富精神文明。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對環境保護的內在要求,把環保公益宣傳作為重要任務,及時報道黨和國家環保政策措施,宣傳環保工作中的新進展新經驗,努力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各級幹部培訓機構要加強對領導幹部、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環保培訓。加強環保人才培養,強化青少年環境教育,開展全民環保科普活動,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三十二)健全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建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是環境保護的執法主體,要會同有關部門健全國家環境監測網路,規范環境信息的發布。抓緊編制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並報國務院批准實施。經濟綜合和有關主管部門要制定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財政、稅收、金融、價格、貿易、科技等政策。建設、國土、水利、農業、林業、海洋等有關部門要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宣傳教育部門要積極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普及環保知識。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

『陸』 如何改善我國公共管理的政治環境

首先要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徹徹底底的去辦,加大管理力度,督促政府部門人員落實,確定好資金去往,將合適的地方加大建設,同時要接受上級領導的批示和群眾反應

『柒』 事業環境因素的介紹

事業環境因素是指圍繞項目或能影響項目成敗的任何內外部環境因素。

『捌』 怎樣改變辦公室風水能增強事業運

秘訣一 植物化煞法 葉類大型盆栽,如果你的座位前方或旁邊剛好有廁所,可在座位和廁所之間放一些。一來可吸掉來自廁所的穢氣,二來可以擋掉不好的磁場。 秘訣二 屏東擋大門煞氣 如果你的座位剛好沖到大門,除非你本身的磁場非常強,可以擋住大門的強力能量流,否則時間一久你的磁一定會被干擾,運勢和腦子就跟著不穩了,所以你可以用屏風來幫你擋煞。 秘訣三 台燈化煞法 如果你的座位上方有樑柱的話,可以在樑柱的正下方放一盞台燈,時常讓燈泡亮著,可以減少上方來的不良氣場。 秘訣四 座位的牆上不得任意掛圖 一些比較陰沉或恐怖的圖畫,不適合掛出來每天看,猛獸或線條激烈的圖畫也不適合掛出來,因為這些都有不良的暗示作用,看久了會影響潛意識的穩定。辦公室最好以素麵或線條柔和簡單的圖來布置,最能提高效率。 秘訣五 座位周圍不要種藤類植物 室內的植物以闊葉類為主,因為葉子大可以擋煞,又可以吸收天地的能量,而葉子小或是會纏繞的線型植物,基本上都屬陰,會吸我們的能量,最好不要擺。 風水的改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運程,所謂的先天命運,則是指我們出生的年月日時,因此無法改變我們的生日,但是「運」受多方面的影響,可以後天人為的改變,其中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改動風水,風水可以助運,拿財運來作個例子: 改變風水布置能增加財運,而有「財位」之說,事實上,一個人的財富多寡是與福報成正比的。有福之人自然能運用風水上的一些小技巧。來增加財運,提升生活的品質。以後天人為的努力,風水的調整,應可改善或增加一些財運。有關影響財運的陽宅風水列述於下:風水學之財位有「象徵性財位」與「實質性財位」,象徵性財位是屬於「明財位」,即一般大眾所說的入門的左邊或右邊對角線的位置。該位置最好不要是走道,而能形成一個角落聚財之象,然後在該位置擺放一些吉祥物,就有增加財源的機會。適當的裝飾擺設,也能增加客廳的氣場。財位的吉祥物可擺放的東西,如花瓶、財神、元寶、寶瓶、三羊開泰圖、山水圖、鹿群向內(進祿)、如意、蟾蜍、金錢豹、麒麟一對向內、水晶、聚寶盆、百字明咒、菠蘿、柚子、桔子、古錢、盆栽、花藝、發財樹、富貴竹、雞血石、豐收圖、年年如意圖等,可依各人喜好擺設。財位又有明財位和暗財位之分,暗財位乃是實質性的財位。其求法是要依房子的座向來決定。依八宅紫白飛星,取生旺方即是。如坎宅(坐北向南),財位在西南方、正北方。離宅(坐南向北),財位在東北方與正南方。震宅(坐東向西),財位在正東方、正北方。兌宅(坐西向東),財位在正南方、西北方、東南方。巽宅(坐東南向西北),財位在西南方、東南方………如果大門正好是在暗財位方,則財源較多。亦可在財位擺放音響、鋼琴、敲動財星,增加財源。一般在財位,不宜擺放海浪圖,象徵財運起伏太大;大瀑布圖,也象徵財來財去,落差太大。山水圖的水流向宅外,是為順水局不吉。尖葉植物及有刺的植物亦不吉其意象徵進財坎坷艱辛。宅前明堂開闊,視野廣,自然心胸寬,抱負大,才能大展宏圖。若居陋巷、窄巷,宅前有巨大建築物高壓,或宅前有擋土牆、高山、大樓,同樣會阻礙氣場,亦有奴欺主、賓勝主之象,易犯小人及露財,賺錢辛苦。因此,擇居應考慮宅前是否寬闊。如水的流向與宅的坐向相同,即為順水局,為泄財象。如水的流向與宅向相對,即為逆水局,大抵言吉。如水的流向與宅平行,則為平水局,一般而言,左來右往較吉,嚴格而言,財要配合其流向。至於宅內水,則一般人喜歡在宅內擺放魚缸、石(時)來運轉等來催財與裝飾。因為水為至柔至剛,有化氣轉氣的效果,一般而言,應該是放在衰氣方,因為水是化衰氣轉為吉氣。故以目前三元七運當值,衰氣方應是在東方,東南方與西南方。如在此三方位擺水,應有催財之效。但應注意水質,水太濁,財源不當為是非財。同時也應注意水之流向,宜向內,不可向外。還要注意擺放的角度,如果擺放不當,也會有桃花緋聞事情發生,因水生財也主桃花,宜謹慎選用放置為宜。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理,錢財能給人快樂也能帶給人痛苦。其他的例如婚配、學習、出國、事業、疾病等等都可以通過調節的方式進行改變,風水可以助運,如果調節不好同樣風水也能夠敗運,就象我們生病後吃葯一樣…

閱讀全文

與如何改善事業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滄州市什麼地方美女多 瀏覽:434
不死鳥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874
護理事業編調動後可以去哪些崗位 瀏覽:495
十年愛情是什麼樣子 瀏覽:464
為什麼我沒有四川天府健康通熊貓圖標 瀏覽:606
健康碼14天行程在哪裡查 瀏覽:536
現在的婚姻法怎麼定的 瀏覽:7
快看有哪些古風愛情漫畫好看 瀏覽:126
如何檢舉事業單位員工 瀏覽:224
經濟適合什麼耳塞 瀏覽:832
愛情公寓里美嘉的絕招是什麼 瀏覽:434
幸福觸手可及從哪裡開始甜的 瀏覽:478
為什麼不合適的婚姻是場災難 瀏覽:390
被撤銷的婚姻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瀏覽:416
晴天故事怎麼寫 瀏覽:121
美女與野獸之王是什麼電影 瀏覽:599
櫻花愛情水怎麼給別人 瀏覽:546
太原鄉鎮事業編如何轉公務員 瀏覽:826
愛情我有點不相信了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50
古人花錢解救本國人是哪個故事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