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類為了航天夢付出過哪些代價
人類為了實現自己的航天夢,付出了人力財力,還有無數人的生命和背後家庭的犧牲。國家之間對於技術方面的相互角逐,也使得科技才能發展的如此迅速。
2. 航天事業
1中國航天未來規劃
據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5日披露的有關戰略規劃顯示:到2015年,將在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航天服務業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根據這一規劃,到2015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整星出口將占國際商業衛星市場10%左右,商業發射服務占國際市場15%左右。
這是新華社記者從25日召開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次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據悉,目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積極實施戰略轉型,預計將在2015年構建完成創新型、開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屆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進入世界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前5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馬興瑞透露,根據已經制定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戰略轉型指導意見》,今後,將從導彈武器系統、宇航技術與產品、航天民用產業「三大主業」轉向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航天服務業「四大主業」。
同時,將著力建設產業結構體系、組織管理體系、產業能力體系、技術創新體系、人力資源體系、航天文化體系6個子體系;建設八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建設壯大衛星運營服務、金融服務、國際化服務、信息與軟體服務等航天服務專業公司;發展壯大境內外上市公司。
三是實行從以航天型號為主的任務型,向軍民融合發展的任務能力型轉型。
四是實現以單一產權為主向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產權轉型。
五是從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精細化管理轉型。
六是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重。在運載火箭發射服務,整星和零部件出口,宇航產品的設計、製造和試驗等技術輸出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規模。
據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5日披露的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建設規劃,在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陝西、航天四川4大科研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我國新增航天天津、航天內蒙古、航天香港(深圳)、航天海南4大基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負責人表示,這樣的新布局,將更具輻射帶動作用,更有利於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與環渤海、珠三角、西部大開發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緊密結合。
2世界大國未來的航天計劃 將來的太空爭奪戰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標志著中國將向宇航大國再邁進一步。面對這一勢頭,各國都給予了「神六」極大關注,特別是那些已經或即將在太空中爭得一席之位的國家地區。那麼未來的航天爭奪戰將是什麼樣子?中國將在未來的航天戰場中如何維持突飛猛進之勢?這就需要我們來關注一下各國的未來航天計劃。
★美國:登月——登陸火星計劃 美國在航天事業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實現了宇航員登月似乎遠遠不夠,美國航空航天局前不久還雄心勃勃地重申了自己的再次登月計劃。而登月只不過是美國未來航天計劃的前奏,好戲還在後面。
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總部宣布了新的太空計劃: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並以月球為中繼站登陸火星。而在今年9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里芬親自上陣印證布希總統的太空計劃,揭開了美國計劃在2018年送4名宇航員再次登月的神秘面紗,並展望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廣闊前景。美國正在以太空探索前20年征程中的領軍人物布朗提出的 「循序漸進」方式,從發射環繞地球衛星開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太空,再以月球為跳板進軍火星。
按照美國的計劃,登月實現以後,美國航空航天局將在2020年左右開始細化火星登陸計劃。目前美宇航局對此的初步構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運載火箭把火星飛船和其它硬體設備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個宇航員基地,再把6名宇航員送上火星,進行為期500天的科學考察和研究,美國的太空野心由此可見一斑。
★俄羅斯:空間站——商業航天計劃 雖然在太空戰場上,美國表現得很英勇,但是在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上,美國卻當了「逃兵」。由於太空梭接連出事,美國暫停了對國際空間站的貨物供給和宇航員輸送。相對於美國的「逃兵」行徑,同為國際空間站發起國和建設國的俄羅斯就頗顯責任感。在今年7月份的俄2006至2015年聯邦航天計劃草案中,俄羅斯方面就明確提及,未來十年內,建設國際空間站仍然是俄羅斯主要航天計劃之一。
按照當初的計劃,國際空間站應該在2010年建成。對此,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安納托利-佩爾米諾夫在7月份的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將在2007年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多用途試驗艙、2009年發射能源艙,爭取在2010年時完成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建設。除此之外,俄羅斯還將在2011年前製造出「快帆」多次往返式載人飛船,保證為國際空間站服務並用於將來的星際探索任務。
與美國更加不同的是,俄羅斯將更注重地球上的發展。據佩爾米諾夫介紹,俄羅斯將在今後10年內發射70顆新一代衛星,包括通信衛星、地球遠距探測衛星、氣象衛星等,建立更加堅實的商業航天服務基礎,鞏固俄羅斯在全球航天服務市場上的地位,尤其是亞太和拉美地區。
★歐洲:探測器——星際探索計劃 和其它航天勢力不同的是,歐洲空間局太空探索重點不在載人航天上,而是一系列深空探測計劃。作為太空中一支越來越惹人注目的奇葩,歐洲空間局向深空邁進的腳步正在把同行們甩得越來越遠。
2003年6月,「火星快車」出發飛向遙遠的火星,順利進入火星軌道並展開了一系列探測活動;2003年9月, 「智慧一號」起飛了,沖向了月球,進入月球軌道,並開展了各項探月工作;2005年,「惠更斯」在「卡西尼」的搭載下順利著陸,在「土衛六」上觸地得分;如今,「羅塞塔」也在飛往彗星的路上;不久,「金星快車」也要上路;期待中,水星探測器將要在2009年啟航……歐空局的一系列太空活動使人們看到的是更多的科學探索精神,而不是太空競爭色彩。
未來十年裡,歐洲航天局還將於2009年至2012年間發射兩顆GAIA衛星,用於精確測量太空中十多億顆恆星的位置,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歷史;於2013年左右發射埃丁頓衛星,尋找遙遠星系的小行星;於2010年後啟動達爾文計劃,在距地球幾光年之遙的太空尋找生命存在的蹤跡;並於2010年啟動「莉薩」計劃。發射3顆衛星,組成一個邊長為500萬公里的巨大三角形,它們之間將以激光束相連,獲得引力理論的事實證據;歐空局還將開展太陽探索計劃,獲得太陽極地變化活動的清晰圖像,了解太陽兩極的有關情況。歐空局的深空探索步伐將越走越遠。
★印度:探月——載人航天計劃 在發展中國家裡,印度的航天腳步算是比較快的。單就衛星發射而言,雖然發射衛星數量不是很多,但是發射成功率卻極高,這使得印度成功擠入衛星發射市場。而印度未來最大的航天夢想就是趕超中國,在中國之前登上月球,不論是探測器還是宇航員。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003年曾經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載人登月計劃,批准耗資8300萬美元的無人探月計劃,計劃於2008年向月球發射登月探測器,並在2015年前向月球送去宇航員。而如今,印度更是宣稱,當其它大多數國家的月球計劃都處於紙上談兵階段時,印度的探月計劃「月球飛船1號」已經正式起步,計劃在2007年到2008年間向月球發射軌道探測器,圍繞月球兩極而不是赤道運行,給月球拍照、繪制地圖和探測礦產資源。據悉這艘登月飛船將重590公斤,攜帶重20公斤的「沖擊者」登月艙。
不過就載人登月而言,印度國內卻批評連連。不少專家認為這項工程高投入低回報、花大錢卻效果不明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科學家甚至承認,載人航天有其獨特的魅力,但花費太大。看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人將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於月球軌道飛行和遙感探測砂鍋內,印度科學家認為,印度今後也應該按這條路子走,所以印度目前還有載人航天計劃。但是這不排除印度將來派宇航員登陸月球的可能,因為一旦「月球飛船1號」發射成功,印度很可能將在2015年前進行更多的登月活動。
★日本:登月——月球基地計劃 日本的野心,不僅體現在軍事政治上,在太空競技場上也一樣。雖然日本的航空航天技術不像其經濟技術一樣惹人注目,但是其在航天事業里做出的種種舉動宣言卻令人不得不關注。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宣布了其航天發展長期計劃的制定,其中甚至包括開發載人航天飛行和202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的構想。
按照日本這項雄心勃勃的未來航天計劃,日本將在未來5年內研製出能夠在月球進行探險的機器人,並在10年內,開發出能夠使人類在月球長期停留的一整套技術。日本還計劃在20年內,即在2025年,開始在月球上建造進行科學研究的基地。為了建設這個基地,日本航天部門計劃在2025年之前開發出類似美國太空梭、能夠反復使用的太空飛行工具,並打算在此之前開發出太陽能發電衛星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同時,日本航天部門還打算將距離地球150萬公里以外的太空定位為「深太空港」,計劃在那裡安裝光學望遠鏡和X射線望遠鏡為人類探測木星和土星提供方便。如果上述計劃獲得政府批准,日本宇宙航天研究開發機構的預算就將增加6倍,達到6萬億日元(約合570億美元)。
★韓國:飛天——航天「十強」計劃 看著東亞和南亞諸國都在航天事業上邁大腳步,經濟發達的韓國自然也不能落後。為了縮短與亞洲航天國家的距離,韓國科學技術部在2004年10月宣布,該國將在俄羅斯有關方面的幫助下,於2005年挑選兩名宇航員前往俄羅斯接受為期18個月的培訓,並於三年後的2007年前往太空,進駐國際空間站並在那裡停留10天,進行各種實驗。兩名韓國宇航員的太空之旅將花費2273萬美元。
目前,韓國正在與俄羅斯積極展開太空領域的合作。合作協議是2004年兩國總統親自會談後雙方簽署的,根據這份協議,俄羅斯還將為韓國太空計劃提供幫助,主要幫助韓國發射衛星。而韓國本國也在加強自身航天素質,科技部官員今年9月宣稱,韓國今後十年將投巨資發展航天事業,力爭躋身世界航天大國「十強」。從2006年至2010年,韓國計劃投資1.3958萬億韓元,用於開發衛星、研發運載工具、建立航天中心、進行航天技術開發和開展國際合作等航天項目。
3美科學家稱人類可通過光速飛船飛到未來
日前,一些美國科學家宣稱,如同科幻作品描述的那樣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是不可能的。
暢銷書《優雅的宇宙》的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家布賴恩·格林介紹說:「我們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那些人類可以重返過去的理論,幾乎都是無法實現的。」
目前,有少數理論認為時間旅行是可行的。其中最著名的方法引用了「蟲洞」理論。科學家認為,「蟲洞」是連接兩個時空的假想隧道。這兩個時空區域可能分別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宇宙當中,也可能是同一個宇宙里的兩個地方。物質能夠通過這個「蟲洞」來回穿梭。
紐約城市大學的物理學家、《超空間》和《平行世界》的作者加來道雄表示:「『蟲洞』既能通向未來,也能通向過去。但是我們必須小心行事。以我們目前的技術來說,還生產不出一台時間機器加速所需的燃料。」對此,加來道雄博士解釋說,如果想在時空這片「彈性纖維」上戳出一個洞,需要一整顆恆星的能量或負能量——這顯然都不是人類可以辦到的事情。
加來道雄表示,這世界上或許存在著一條還未被人們發現的萬物定律,能夠解決所有愛因斯坦關於穿過「蟲洞」的方程式,而且能夠解答時間穿越可行與否的問題。「但是,那要求的技術要遠遠超越我們所掌握的技術。」
目前來說,關於在四維時空內旅行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人類無時無刻不在向前進。
「如果你希望知道地球距今一百萬年後的樣子,我可以告訴你方法。」格林說:「先建好一艘太空船,然後以接近光速的高速度開始飛行。當你在高速飛行的飛船上過了一年返回地球時,走出飛船後你會發現地球上已經過了100萬年——你已經到了地球上的未來。」
科學家稱人類無法通過時光機器回到過去
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宇宙間重力的來源,是因為物質的存在,造成該物質附近的時間—空間結構彎曲凹陷的關系。物質的質量越大,所造成的時空彎曲凹陷就越厲害。
據美國有關媒體3月9日報道,在各種科幻小說中,時光旅行是最令人激動的設想之一。人們設想在登上時光機器後,可以在瞬間回到他所希望前往的那個時代。那麼,人類是否真的進行時空旅行?是否真的可以通過機器回到過去?美國科學家近日表示,時光旅行只是一種美好的想法,在現實中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暢銷書作者布萊恩-格林說,很多人都有過進行時光旅行的想法,他們或者是為了與故去的親密愛人重逢,或者是希望能制止慘絕人寰的殺戮等。時光旅行不失為一種美好的願望,它為各種科幻小說提供了絕妙的素材。關於如何回到過去,人們曾進行了無數的設想。「這些設想,如果仔細推敲,都是在跟物理學打擦邊球。我們認為,所有這些設想,幾乎無一成立。」
第四度空間
在物理學上,時間被認為是除了長、寬、高之外的第四度空間。當你從家裡走到零售店時,你在空間的三個維度都作了位移:長度、寬度、高度。其實,你也在第四維度--時間維度--進行了運動。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空間:我們在宇宙中的家》一書的作者查爾斯說,「時間和空間在時空四維構造中密不可分」。查爾斯進一步解釋說,時空可以看作是一塊四維的彈性纖維。「當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你、我、以至一顆行星或其它星星--落到這塊纖維上時,它就會激起一片漣漪。這個漣漪,相當於由帶質量的物體引起的時空彎曲」。時空彎曲使物體沿著一條彎曲的路線運動,空間的曲率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重力加速度。
查爾斯還表示,根據天體物理學理論進行的推測表明,對於空間上的三個維度,人們可以來去自如。但對於時間維度,人們就無法如此自由了。在四維時空中,對於時間維,人們只能向前,不可能向後倒退。
「蟲洞」模型。科學家認為蟲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間,可以讓原本相隔億萬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
回到過去的時光隧道
關於時光旅行,人們有過很多美麗的遐想,最成熟的一個設想是通過蟲洞。人們設想,通過蟲洞,可以將兩個不同的時空連接在一起。相連的兩個時空,可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宇宙,也可以是同一宇宙的兩個不同地方。任何物體都可以通過蟲洞,從一個時空自由出入另一個時空。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學家、《多維空間》和《平行世界》兩本書的作者米奇奧-卡庫說,「蟲洞連接著將來,也連接著過去。但我們別太樂觀了,因為供應時間機器的燃料絕不是人類目前的技術所能達到的」。卡庫說,在時空這個物體上「鑽孔」,需要一顆星星那麼大的能量,或者相反,需要來自比「無」還要少的其它星體上的「負能量」。
超弦理論專家格林對上述設想提出質疑。超弦理論主張宇宙萬物都是由一連串緊密排列的微細能量組成,隨著它們不同的震動模式而衍生出不同的狀態和現象。
格林說,「很多人對這種做法是否管用持懷疑態度。最樂觀的估計是,如果你能打開這樣一個孔,你就能從一個地點快速到達另一個地點,或者從一個時刻迅速趕往另一個時刻。」
宇宙弦理論
另外一個時空旅行愛好者津津樂道的理論是宇宙弦理論。宇宙弦理論說的是,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有貫穿整個宇宙的能量管。這些細細的管子,是早期宇宙的殘留,據說質量非常之大,可以造成周圍時空的巨大彎曲。
里查德-格特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家,曾著有《在愛因斯坦的宇宙中作時空旅行》一書。里查德-格特說,「宇宙弦或者是無限長,或者是成環形,它們沒有起始點。它們就像義大利面條那樣,或者是圍成圓形的義大利面條。兩種弦理論是互不幹涉的。由於它們都能給時空帶來巨大彎曲,因此它們在理論上都給時光旅行提供了可能性。這是一個只有超級文明才有可能達到的目標,這遠不是目前的我們所能做到的。我們甚至連自己星球上的能源都控制不了。」
但是,仍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回到過去在理論上是可能的,雖然這不大符合實際。里查德-格特同時也認為,人類可以在地球上看到某些短暫的宇宙粒子。對於人類來說,這些粒子的行程大約有數千年,但粒子感覺其穿越太空、到達地球的過程僅僅用了幾分鍾時間。實際上,這些宇宙粒子已經進入了未來。基於愛因斯坦的理論,可以將空間充分扭曲來製造一個局部的重力場,就如同一個能夠以任意大小呈現的炸麵包圈一樣。重力場繞著這一炸麵包圈圍成一個圓圈,這樣就使得空間和時間都能緊緊地「彎曲」到過去。盡管很難描述這一「炸麵包圈」在現實生活中的樣子,但數學公式顯示,時光機器中每一階段的時間都將在「炸麵包圈」內的某一個空間內產生。
理論上說,在時光機器製成後回到過去的任一時間都是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一個小小的障礙還未得到解決,那就是如何產生重力「炸麵包圈」。科學家們進行過大量研究和思考,發現可能需要推動一個高質量物體做高速圓周運動。
時光旅行難成現實
查爾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數學上講,你當然可以說某種東西正沿著時間軸往後退。但在實際上,無論是你還是我,都無法回到過去。
卡庫也表示了相同的觀點,他說,如果存在一個萬能理論的話,人類就可以通過時間隧道解決所有的上述難題,看時間旅行是否真的可行。「但這需要比我們目前的科技能力要先進得多得多的技術。不要幻想明天就有一個年輕天才在報紙上發表聲明,說自己已經發明出了什麼時間機器。」
格特目前正在擔任一部關於時光旅行的電影《超時空效應》的科學顧問。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關於在時間維度進行旅行,唯一確定的是每過去一分鍾,我們就向未來邁出了一步。所以,對於那些想知道地球在一百萬年之後是什麼樣子的人,科學家們有好消息等著他們。「如果你想知道地球在一百萬年以後是什麼樣子,我可以告訴你怎麼做」。格特給出的方法是:建造一艘宇宙飛船。以光速行駛一定的時間,然後再回到地球。當你走出飛船的那一刻,你可能就在一百萬年之後的地球上了,而你本人,可能才只長了一歲。這樣,你去未來地球旅行的願望就實現了。
3. 中國財政部每年投入到航天事業發展的資金為多少有軍費多嗎
總資金是個秘密,沒人准確知道。但是按美國現行盈利來說航天帶來的利益是1比8.也就是說投入1億元每年獲益能8億元,這樣看來還是很值得的。但是中國的問題是壟斷企業太多,比如電信。即使他們有更多的衛星他們也不會給老百姓更多的便宜,除非中國真正改革。
4. 中國對中國航天事業大概投資了多少錢
官方資料,2009年大概有九十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