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知道全額事業編、差額事業編以及公益崗位的差別嗎
事業編按財政供養性質區分,有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三種類型。
全額撥款事業編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這類單位主要為行政機關提供行政輔助和支持職責,無法由市場配置資源,即不能也不適合創收,用以解決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因此必須由財政全額撥款「買單」。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公務員)的財政供養方式一樣,都是財政全額負擔,工資待遇相差不大,公務員因為有車補和年終績效,收入比全額撥款事業編制人員略高。
差額撥款事業編制主要分布在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類單位的特點是有經營或收費職責,可以創收,同時又承擔了較多的公益服務職能,無法完全由市場配置資源,因此國家會給予一定的財政撥款支持,綜合自營收入和財政撥款用以支付員工工資和福利,即差額撥款。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差額撥款事業編制人員絕大部分將保留在事業單位,維持現狀不變,極少數人或因單位改制轉企(主要是部分效益較好的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是收費或經營,按照規定將剝離其公益職能改企),變為企業人員。
自收自支事業編制,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創收給員工發工資福利,單位運轉經費不列入財政預算,政府不予撥款支持。根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此類編制人員絕大部分將隨單位改企轉為企業人員。
至於公益崗位,是政府部門招錄的公益服務輔助人員,沒有編制,不算體制內人員。但公益崗位人員的工資由財政支付,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核定,外加部分䃼貼發放,工資總額大致為在編人員的一半不到。像政務窗口服務人員、輔警、機關保潔安保人員等,均屬公益崗位。
全額和差額都屬於事業編制的一種,事業編制分很多種,但是不包括公益崗。
1、先說公益崗,公益崗是政府為了解決大齡人員就業困難和部分待業青年、零就業家庭、貧困戶等一類的人員收入問題設置的短暫就業崗位,一般由當地人社部門根據政府部門單位的需求統一公開招聘,要求本地戶口,聘用後五險都有,有合同,沒編制,大部分職業是公共管理和服務類的崗位。工資方面不高,工資待遇由人社部門按照人員補貼和用人單位支付工資和繳納各類保險方式構成。需要注意的是公益崗一般人社部門只補助幾年,之後公益崗到期後就不再有補助了,這時候實際上被聘用的人就變成公益崗到期的臨時人員,如果用人單位繼續使用,所有費用都屬於用人單位支付,有的單位會解除聘用,也有長期使用的,情況不一,但是身份已經屬於臨時工了(雖然公益崗也屬於臨時工的一種)。同時人社部門有規定,進入過公益崗的人員是不可以再次競聘用公益崗的,以身份證號為准。
2、事業單位,事業大體分以下幾類,即:參公全額撥款、財政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部分地方還有財政定補事業單位。
(1)參公事業編:屬於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也就是下一步改革極有可能劃入公務員,最差也是和公務員標准一樣,屬於事業單位里最好的一類,但是這一類也是最難進入的,一般從事行政執法類的單位多屬於這一類,也是待遇較好的一類。
(2)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這類單位除了待遇比公務員略低一點,沒有車補,總體較好,工資屬財政負擔,屬於有保障的鐵飯碗,下一步的改革估計也是進入公益類,變化不大。 (3)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要是財政補助一部分,工資核算與全額撥款一樣,基本上工資有保障,與全額的差距不大,根據單位性質大部分改革進入公益類的可能性較多。
除了上述幾種,還有定補和自收自支這兩種,屬於事業單位最不好的一類,因為沒問,就不再在這里說了。
我了解的可能與其他各位略有不同。
為了方便說的更清楚,把事業單位合在一起說。事業單位按照經費渠道大致分為全額、差額和自收自支三種。全額中有一種叫參公,這是指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個人身份仍是事業身份,工資待遇與公務員相同。改革中,如果涉及參公單位職責劃入行政機關,其人員是不能直接轉入的,有的即使進入機關工作,也只是暫時的,不會辦手續。目前看,參公到機關暫時沒有明確的政策。
從工資待遇看,無論是什麼性質的事業單位,執行的政策都應該是一樣的,差別在自收自支的單位由於經費緊張,發放比較困難,從了解的情況看,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但這並不等於說有就發沒有可以不發。
從改革的角度看,全額、差額改革的方向主要是調整和整合,基本沒有改制的風險。而自收自支單位改革也有好多方向,改制的是少數,凡是有收費的,一般會取消收費改為全額,只有純屬經營的有改企的可能,而且是國企。
公益崗位與事業單位沒有什麼關系。公益崗位有的是政府購買服務崗位,提供給特定群體。有的是政府限定的某些崗位定向安排特定群體。這些崗位可以是事業單位的輔助服務崗位,也可以是企業的非技術崗位。但這些崗位工資待遇相對會低一些。
一、全額事業編,也叫全額撥款事業編,是指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由財政全額負擔的事業編人員。他們的工資、績效獎金、五險一金由財政撥款予以保障。這種編制一般存在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這種單位是沒有任何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單位的經費來源全部靠財政撥款。是所有事業編制中最好的(參公事業編不算純事業編)。這類編制最多的就是中學和小學的老師,只要是公辦學校(高校除外)的老師,都是全額撥款事業編。
二、差額事業編,也叫差額撥款事業編,是指人員經費個公用經費由財政和單位按比例負擔,比例不一,有五五開、三七開、四六開等。他們的工資福利、績效獎金、五險一金由財政負擔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單位用自身收入來彌補。這種事業編存在於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這種單位有一定的收入,但收入不足以滿足本單位人員經費和日常運轉開支。這種編制要看單位效益如何,效益好的比全額撥款事業編的收入要高,效益差的可能就只能發出財政負擔的那部分工資,差額部分發不出來。典型的流泗醫院的醫護人員,大多都是差額撥款事業編。
三、公益性崗位,不屬於事業編制,一般是指政府為解決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而設立的。這種崗位是合同制的,工資比較低(但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以樓主所在縣為例,大多數公益性崗位的工資是2000元/月,繳納五險一金(按最低標准繳納)。這種最常見的就是環衛工人。
很多體制外的人並不知道我國的編制也是五花八門的。
體制內最好的編制是行政編制 ,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公務員,這是我國目前最穩定的一個職業,在沒有犯大錯誤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被辭退的可能。而且工資待遇穩定,有車補、通訊誤餐補貼等福利 , 社會 認可度高 ,升遷發展機會也是最大的。
稍遜一籌的就是事業編制了,事業單位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三種 。
全額撥款單位大多自身無法創造收入 ,因此人員和行政編制差不多,工資福利等都是由財政統一撥款,單位的經費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證。但是沒有辦法享受車補,並且提拔較為困難。
差額撥款單位 人員的部分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而 自收自支單位 人員的經費完全來源於自身創造的收入。這兩種單位如果效益好的話,收入很可觀,但如果效益不好,可能連正常的工資都發不出來。而且未來的事業單位改革中,這兩類單位大多數是要轉為企業的,因此 從穩定性上是不如全額撥款單位的。
至於公益崗位人員,並不算是體制內的。
公益崗位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開辟的為了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公共管理和 社會 公益性服務的崗位,比如清潔工、保安等。這類崗位的工資水平一般就略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水平,並且 原則上工作是不能超過3年的,因此只是一份過渡性的工作。
在衛生系統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系統內由於單位眾多,包括各種編制類型,根據不同的單位性質和人員編制,簡單介紹供參考。
衛健委——衛生系統的最高權力機關,機關單位,人員為公務員編制。人員工資為公務員工資演算法,有年終績效工資和車補,晉升途徑可以職級並行。
衛生監督中心——原來的衛生監督所,疫情以後各地逐漸改名為衛生監督中心,具有代衛健委執法職能,參公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為參公事業編,人員工資演算法、績效工資、職級並行、車補等完全參照公務員執行。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為全額事業編制。崗位類型分為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人員工資演算法按照事業單位工資演算法,部分城市有年終績效工資,沒有車補,事業管理崗沒有職級並行。
婦幼保健服務中心——全額撥款差額管理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為全額事業編制。因為該單位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所以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屬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但是該單位同時具有孕產婦保健、新生兒保健、孕檢、兒童入園體檢等收費服務項目,所以有營業收入,單位運轉比較靈活。
醫院——以前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財政負擔在編人員的基礎工資,大部分工資要靠醫院及科室的收入二次分配。所以不同醫院同級別的醫生,或者不同科室同級別的醫生,收入情況是不一樣的。公立醫院體制改革以後,取消了醫務人員事業編制。
公益崗位——說白了就是臨時工,簽署勞動合同,沒有編制。
事業單位分為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和自收自支三種。從供養角度,公益一類主要對應全額事業編,公益二類主要對應差額事業編,自收自支顧名思義就是財政不予供養。公益崗位屬於編外,主要在行政事業單位從事輔助工作,如值班值守、會務服務等,工資由財政負擔,加上加班費什麼的,大致相當於在編人員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End--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使用的是全額事業編制,比如,衛生事業單位有醫院、社區衛生指導中心;教育事業單位有中小學校、教研室等,所需經費全部由財政撥款。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使用的是差額事業編制,所需人員經費由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行解決,一般差額事業單位都有收費許可證,可以收取規定的一些費用。
公益崗位是由勞務派遣公司派遣,是和勞務派遣公司簽定勞動合同,派遣到行政事業單位從事一些協助附屬性質工作。
全額事業編、差額事業編,屬於事業編制四種類型之中的兩個類型。
公益崗,屬於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部門管理的過渡性的臨時就業職位;公益崗是屬於就業安置的權宜之計,是臨時工性質,雖然沒有編制,但是由地方財政供養。
一、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 科技 、文化、衛生等活動的 社會 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
二、全額撥款、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按照經費來源不同,事業單位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全額撥款、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是其中的二個類型。
(一)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1、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多為公益性、非盈利性、服務性事業單位。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財政全額供養,執行標準的國家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制度及 社會 保險規定,幾與公務員無差別;編制管理相當嚴格。
這種類型的事業單位中,在事業單位改革中,多數轉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2、這個類型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具有行政職能、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既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改革中:
具有行政職能的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將不再保留,或轉為行政機關,或將職能劃轉行政機關。
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將改變分部門分系統多頭執法,整合為綜合執法。
(二)財政差額撥款(定額)事業單位
多為有生產經營性收入,但不足以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開支的公益性單位。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財政予以差額(定額)補助,同樣執行標準的國家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制度及 社會 保險規定;但視生產經營、經費狀況不同,工資、福利待遇有的單位可能高於國家規定,但有的單位時有不達標准、不足額發放、拖欠情況發生;編制管理相對嚴格。
這種類型的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改革中,以生產經營為主業的單位將轉制為企業。
三、公益崗
公益崗位是以滿足社區及居民公共利益為目的的管理和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一般是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營利性的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主要公共設施維護、社區保安、保潔、保綠、停車看管等。各級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崗位,以及適宜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的其他公益性崗位。
公益崗,是政府為了解決大學畢業生、大齡人員就業困難和部分待業青年、零就業家庭、貧困戶等一類的人員收入問題設置的短暫、過渡性質的就業崗位。
公益崗,由當地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部門(以下簡稱人社部門)管理,根據當地政府的需求統一公開招聘,要求具有本地戶口,聘用後統交五險,簽訂勞動合同,大部分職位是公共管理和服務類的崗位。
工資待遇由人社部門按照人員補貼和用人單位支付工資和繳納各類保險方式構成。
需要注意的是公益崗,是有期限的,人社部門補助固定期限,到期後就不再有補助;期滿後被聘用的人就變成公益崗的臨時人員;如果用人單位繼續使用,所有費用都屬於用人單位支付,有的單位會解除聘用,也有長期使用的,情況不一,但是身份已經屬於臨時工(雖然公益崗也屬於臨時工的一種)。
同時人社部門有規定,進入過公益崗的人員是不可以再次競聘用公益崗的,以身份證號為准。
Ⅱ 事業單位改革後編制怎麼辦
目前事業單位改革根據事業單位性質不同,主要將事業單位劃分為行政類、公益類和生產經營類三大類。
行政類事業單位將其職能劃轉到相應的政府機構,這一類型的事業單位逐漸撤銷。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直接改制為企業,自收自支,自負盈虧。公益類事業單位又按照其職能分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承擔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基本醫療、科研服務、義務教育等基本公益類的單位劃分為公益一類,由政府保障其運行;高等教育、非盈利性公共醫療等劃分為公益二類,這類事業單位同樣也會逐漸改制,由社會購買服務代替事業單位職能,今後會慢慢消失。
改革後,編制怎麼辦?
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將逐步改為行政機關或參公;承擔生產經營職能的,將逐步轉為企業;承擔公益服務功能的,將轉為公益類事業單位,突出公益服務職能,弱化事業單位屬性。所有改革將在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後,其人員編制將分成三種類型:
1、過渡為公務員或參公身份。承擔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轉為行政機關或參公單位後,其原來行使行政職能的在編人員,將統一通過過渡考試的方式,整體轉為公務員或參公身份。其餘人員將被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或保留到現單位(已剝離行政職能)繼續從事公益服務職能。
2、繼續保持事業編制。公益一類和大部分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將保持現狀,繼續保留事業編制。
3、取消編制轉為企業人員。部分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高校,將逐步取消事業編制脫離體制,實行合同化管理。其餘承擔生產經營任務的事業單位,主要以自收自支的為主,將全部轉為企業,人員編制除部分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外,其餘人員將全部取消編制,推向市場。
;Ⅲ 事業單位改革了,參公的怎麼辦
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將逐步改為行政機關或參公;承擔生產經營職能的,將逐步轉為企業;承擔公益服務功能的,將轉為公益類事業單位,突出公益服務職能,弱化事業單位屬性。所有改革將在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後,其人員編制將分成三種類型:
1、過渡為公務員或參公身份。承擔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轉為行政機關或參公單位後,其原來行使行政職能的在編人員,將統一通過過渡考試的方式,整體轉為公務員或參公身份。其餘人員將被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或保留到現單位(已剝離行政職能)繼續從事公益服務職能。
2、繼續保持事業編制。公益一類和大部分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將保持現狀,繼續保留事業編制。
3、取消編制轉為企業人員。部分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高校,將逐步取消事業編制脫離體制,實行合同化管理。其餘承擔生產經營任務的事業單位,主要以自收自支的為主,將全部轉為企業,人員編制除耐彎部分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外,其餘人員將全部取消編制,推向市場。
(3)哪些事業編將保留擴展閱讀:
參公事業單位作為一種特殊的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其與行政機關和一般事業單位的區別和聯系。
對於參公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來說,二者編並畝擾制管理不同,但是實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務員制度。原則上,我國公共部門根據不同的編制類型實行不同的人事制度,行政編制人員實行公務員管理制度,事業編制人員實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然而,參公事業單位就是我國編制管理和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一個例外,也就是說,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編制仍然在事業編制序列,然而卻按照公務員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審批辦法》第6條規定,實行參照管理的單位,應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實施方案》對人員進行登記、確定職務與級別、套改工資,並參照公務員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規的規定,對單位內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參照管理的單位不實行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職務、工資、獎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另外,雖然參公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都實行公務員制度,但是一般來說,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被稱為「公務員」,而參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被稱為「參公人員」。
原人事部部長趙東宛在其題為《機構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中提到人員安排的途徑時指出,「從機構改革試點城市的情況看,可以採取以下途徑:一部分人員隨著改革轉移到經濟綜合監督等需要加強的部門;一部分人轉移到投資公司、行業協會和信息、咨詢部門及其他社會組織。」其中有大多數被分流到事業單位。
Ⅳ 事業單位改革中在行政機關的事業編制人員怎麼改革啊
1、如果是行政類事業單位,將被取消行政職能收歸機關或整合到其它行政機構,不再參公。其人員除極少部分隨職能劃轉過渡為公務員外,其餘人員將保留參公待遇,分流到事業單位安置,直至退休。本輪機構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和編制實行限額管理,沒有多餘的編制用於置換事業人員,因此大部分事業編制人員(包括參公身份)都將保持編制現狀不變,無法置換行政編制轉公務員。這是大環境,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
2、如果是執法類機構,保持現狀。本輪機構改革,從中央到地方已經非常明確,除執法機構外,其它事業單位都不在參公。執法機構的改革,具體要等中央出台文件,在按照政策執行。目前現狀,執法類機構如果沒有轉行政的,基本上保持參公現狀不變,其人員參照執行。
3、如果是公益類事業單位,一類保持現狀,二類視情況而定:效益不好的,剝離收費或經營職能,改為公益一類;效益一般,可以維持自負盈虧,不需要財政加大投入的,維持現狀;效益好的,主體職能是經營或收費的,直接改企。其人員除少部分隨職能劃轉分流到其它事業單位外,其餘人員全部取消編制,改為企業人員。
(4)哪些事業編將保留擴展閱讀:
行政機關要求編制和崗位相互對應。混崗混編是違規行為,行政機關使用的是行政編制,和極少部分供工勤人員使用的工勤編制。
由於行政編制少,大部分行政機關編制不夠用,尤其是縣區一級。為了彌補工作力量的不足,部分機關使用下屬事業單位的編制和人員代替,或者是超編使用工作人員,這些雖然合情,但不全理,是違反機構編制管理的行為。
解決的原則:首先是嚴禁超編調人,調整人員的時候,先要在機構編制部門辦理「控編卡」,如果有空缺編制,才能採用招考、遴選、調任等方式,為單位調整加強工作力量。
其次,不能混編混崗。行政機關只能使用行政編制或者工勤編制,不管是下屬事業單位的事業編制,還是在機構改革中整合進來的事業編制,都不能供機關人員使用。調整使用的下屬事業單位的編制和人員,要嚴格按照個人工作安排文件和信函,在相應的機構使用相應的編制,即使因工作借調,也不能超過6個月。
Ⅳ 2023事業單位改革要取消哪些哪些編制將會被保留
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占財政人員的80%,已經讓政府負擔很重,事業單位人員或許會成為國企工人之後第二批被拋棄的體制內人員。但事業單位實行分類改革,顧名思義就是按類別區分實際進行改革,而不是一刀歷中切,把所有事業單位都取消了,這不符合現實。Ⅵ 取消事業單位編制有哪些單位
1 取消編制的單位
在事業單位中將會有40多個崗位被取消,主要包括待所、賓館、咨詢服務、工程建設、維修、農場、養殖場、經營性林場、電影製片廠、國有賓館、印刷廠、文藝劇團、影劇院等等,這些事業單位可以分為工程類、種植類、技術開發類、中介類等。職工的事業編制將會被取消,而事業單位的屬性會被保留下來。而本次事業單位的改革無疑是給了大家一種信號,事業編制也不再是鐵飯碗,可能不會變得那麼穩定。
2 取消編制員工的出路
對於取消編制的員工該何去何從呢?其實很多崗位是編製取消了,但是崗位還是保留的,這部分的原編制的員工,可以轉為合同制的員工。但是合同工和正式編制會有很大的區別,首先福利待遇沒有正式編制好,因為是合同制,工作也不穩定,很有可能就會有一天崗位就會被取消,面臨失業的情況。如果員工的崗位已經被取消了的話,那就只有自己尋找出路了,原來的事業單位會根據員工參加工作的時間長短來給一定的補貼。如果有部分的員工年齡比較大的話,就無法再繼續找工作,就業的能力比較弱。如果在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到5年的,可以提前退休。其實就是內部退養,原事業單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每個月發放基本的生活費,到退休年齡後單位為該職工辦理退休。
3 事業單位的待遇
現在事業單位的待遇也在逐漸向公務員靠攏,除了能夠享受到基本的工資以外還可以享受到各項補貼,比如說取暖補貼、住房補貼、降溫補貼、車補等等,之前事業單位是沒有車補的,有很多小夥伴還比較羨慕公務員能夠有車補,現在也有了,如果需要外出辦事,可以享受到,部分地區已經落實了。根據崗位和職稱的不同,車補的金額分別在不等,而職稱越高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能獲得的車補也就越多。
事業單位異地調動難嗎
Ⅶ 以後事業編制都取消嗎
法律分析:事業單位不消失,毫無疑問事業編會一直存在。但隨著改革的推進,事業編制也會呈現出一些變化:
一是編制越來越緊俏,含金量越來越大。公務員和事業編現在實行的是限額管理,機構改革後編制減少,將變得更加緊俏,報考難度預料也會增加。
二是編制越來越統一。隨著行政執法嘞、生產經營類的消失,以及公益二類的逐步改革轉性,未來事業單位將只保留一種單位,那就是公益類。事業編制也將進行整合,不再以全額、差額、自收自支區分,而全部改為全額,由財政兜底,提供公益服務。這是大方向,需要一定的過渡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換而言之,事業編制不會消失,但會進一步整合,未來不再區分供養性質,只保留一種編制,即事業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