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務派興辦的洋務事業主要有
洋務派興辦的洋務事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和教育兩方面。工業方面在洋務派初期主要興辦軍用工業,比如江南製造總局、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軍工實業,後期又興辦了一些民用實業。教育方面主要創辦了京師同文館以及一系列的近代化小學和中學。
1、興辦近代企業
洋務派首先興辦的是軍用工業,後來在創辦軍事工業中遇到資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應不足,以及交通運輸落後等困難,需要加以解決,因此興辦了一些民用企業。
2、建立新式海陸軍
建成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其中北洋水師是清政府的海軍主力,這支艦隊一直歸李鴻章管轄。
19世紀60年代,京師和天津、上海、廣州、福州等地的軍隊紛紛改用洋槍、洋炮,聘用外國教練。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湘軍也是用洋槍裝備的軍隊。
3、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興辦近代工業、訓練新軍,需要懂得西方先進技術的專業人才。為此,洋務派創辦了新式學堂。主要有三種,一為翻譯學堂,如京師同文館,主要培養翻譯人才;一為工藝學堂,培養電報、鐵路、礦務、西醫等專門人才;一為軍事學堂,如船政學堂等,培養新式海軍人才。
在創辦新式學堂的同時,還先後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費赴歐留學生200多人。
洋務派興辦洋務事業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運動的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是「自強」、「求富」。其分類思想就是「師夷制夷」、「中體西用」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制夷」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系,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後四個字「 中體西用」 ,表明洋務運動與本國封建主義傳統文化的關系,表明中學與西學各自在洋務運動中的地位,即以中學為主體,西學為輔用。「師夷制夷」、「 中體西用」,也是洋務運動中洋務派處理中西民族國家關系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則。
2. 洋務運動興辦了那些事業
積極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軍隊,籌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興辦輪船、鐵路、電報、采礦、紡織等各種民用企業。
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洋務人才。
設立總理衙門,主管外交事務、派出駐外國使節。並兼管通商、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同文館、派遣留學生等事務。
3. 洋務派興辦的洋務事業有哪幾個方面
洋務派興辦的洋務事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和教育兩方面。
工業方面在洋務派初期主要興辦軍用工業,比如江南製造總局、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軍工實業,後期又興辦了一些民用實業。
教育方面主要創辦了京師同文館以及一系列的近代化小學和中學。
洋務運動是近代史中一段十分復雜的歷史。這個時期,中國社會已經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與舊、侵略與反侵略、斗爭與投降、失敗與勝利、前進與倒退,都交織在一起。這是一個社會發展上的過渡時期,在經濟上,它誕生了資本主義因素,誕生了資產階級和發展了無產階級。
在政治上,它准備了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演出維新的新劇;在思想上,它沖破了封建思想體系的牢籠,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思想。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史向前發展的量變階段。
1840年的鴉片戰爭,震撼了中華帝國,列強的堅船利炮、沖開了清政府閉關自守的大門,中國面臨著數千年來從未有過的強大敵人的挑戰,沉睡的中國里, 有少數知識分子開始覺醒,在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共識下聚集起來,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洋務派。
他們從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勢,並提出模仿西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呼聲。英法聯軍,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覺醒,開始具體的推動「師夷長技」以雪恥圖強大規模 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他們在中央以奕欣、桂良、文祥等為代表,在地方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大吏,引發了一場長達三十年的洋務運動。
這次運動對中國政治、思想、軍事、外交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 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派舉辦的洋務事業有
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派舉辦的洋務事業有:興辦近代軍用工業,模中弊興辦近代民用工業,建立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旦族留學培攜生
5. 洋務派興辦的洋務事業主要有
洋務派興辦的洋務事業主要是在教育和工業兩個方面。教育方面創辦了京巧跡隱師同文館以及近代化的中小學;工業方面初期主要用於軍事工業,比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等軍孝廳工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