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洋務派運動包含了哪些主要內容
19世紀的60—90年代,在古老的中國發生了一場以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以自救的運動,這給已經垂暮晚年的大清帝國注入了一縷生機,也給了老佛爺慈禧太後一點希望,她決定暫時支持洋務派的行動,於是這些地主階級洋務分子便打著「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旗號開始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第一,19世紀60——70年代,在這個階段里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國防近代化的特殊要求,導致近代軍事工業的率先創辦。洋務派先後創辦了一大批軍工企業,以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為標志,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湖北槍炮局等,以及各省陸續建立的蘭州機器局、廣州機器局等,共二十一處軍工廠。 第二,19世紀70——90年代,在這個階段他們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近代民用工業。對於軍事工業而言,原材料和燃料就是它們的生命線。當時,無論是紡織、鋼鐵工業還是其他製造業,都建立起了機器工業企業。洋務企業盡管受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機械化的程度還很低,各企業內部仍大量使用手工勞動,但它們畢竟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機器和工藝,在生產技術方面發生了空前的大變革,使中國破天荒出現了近代工業文明的曙光。 第三,洋務派還創辦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為了「自強、禦侮」,洋務派在興辦軍用工業的同時,開始籌建近代化的海軍和海防,這是中國近代海防事業的巨大進步,結束了中國以往有海無防的時代。 第四,洋務派在人才培養和教育事業上也做出了巨大努力,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學習,創辦中國近代教育,如京師同文館等。據統計,到1896年為止,各地洋務派開辦的洋務學堂有34所。這些學堂大多是專門性的實用技術學堂,規模大小不等,程度高低不同。 第五,洋務運動還促進了中國外交近代化的發展,總理衙門的設置是早期中國近代化邁出外交的第一步.在外國列強的要求下,1861年初,咸豐帝批准了奕欣等洋務派人士的奏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 第六,我們在從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上看,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簡稱為中體西用,它是貫穿於洋務運動始終的一個指導思想。然而應當指出,洋務派主張的「中體西用」,「實際是一革命性的態度」。 來源:數碼設計
Ⅱ 三大工人運動是指那三個運動,發生的背景是什麼,有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絲織工人兩次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1、里昂工人起義
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兩次武裝起義。里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在工場主和包買商殘酷剝削下,絲織工人和手工業者生活極為困苦。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場以要求提高工價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請願、遊行。10月間,與包買商談判達成最低工價協議。但隨之在七月王朝商業大臣的支持下,包買商撕毀協議。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沖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起義者提出「不能勞動而生,毋寧戰斗而死」的口號。經過 3天戰斗,工人一度佔領里昂城。起義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
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發絲織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布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不僅提出經濟要求,還提出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體的口號。起義者在旗幟上寫著:「我們為之斗爭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工人組織互助社和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組織人權社、進步社的成員組成總委員會領導這次斗爭。起義群眾同政府軍在里昂郊區和市內進行 6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起義在巴黎和法國許多地區引起強烈反響,推動了法國工人運動的發展。里昂工人的兩次起義是法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的重要標志之一。
2、英國憲章運動
英國是第一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和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時被稱為「世界工廠」。多少年來在這個以實行「議會民主」而聞名的國家裡,只有繳納高額所得稅的人才有選舉權,廣大工人被排斥在議會大門之外。
1842年5月2日,倫敦街頭人山人海。浩浩盪盪的工人隊伍來到國會下院,憲章派全國協會的負責人向下院遞交了全國憲章派第二次請願書。
請願書上寫道:「尊敬的貴院就它現在的組成來說,既不是由人民選出來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為少數人的利益服務,而對多數人的貧困、苦難和願望置之不理。」
請願書還指出,在英國「統治者窮奢極欲,被統治者受苦挨餓」。例如,維多利亞女王每天的收入是164鎊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亞爾伯特親王的收入是 104鎊20先令,而千百萬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兩三個便士。
請願人員認為,在人民沒有獲得政權之前,消滅某一種壟斷並不能使勞動者從貧困的狀況中解脫出來,而在人民獲得政權以後,所有的壟斷和所有的壓迫形式都應該停止。請願人員所說的「壟斷」,指的是當時對選舉權和紙幣的壟斷,對機器和土地的壟斷,對報刊和宗教特權的壟斷……。
這份有300萬人(約佔英國成年男子的一半)簽名的請願書再次要求把《人民憲章》定為法律。
《人民憲章》是1837年由論教工人協會向國會提出的一份請願書,它提出年滿21歲的男子都有普選權,選舉投票應秘密進行,廢除議會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國會每年舉行一次改選,平均分配選區。
次年5月,這份請願書公布後,被稱為《人民憲章》,1839年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有125萬人。
1840年7月,各地憲章派的代表在曼徹斯特召開了大會,宣告成立全國憲章派協會。它的宗旨是「實現下院的徹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實代表聯合王國的全體人員」,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只宜採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協會在全國各地設有幾百個分會,入會者須交納會費,它是近代第一個工人政黨的萌芽。
1848年,在歐洲大陸革命風暴的推動下,憲章運動再度高漲。
第三次全國請願書進一步提出,勞動是一切財富的唯一來源,勞動者對於自己的勞動果實享有優先權。人民是權力的唯一來源。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有197萬人。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1848年4月10日,全國憲章派第3次代表大會的代表把請願書裝在四套華麗的馬車上向國會駛去,途中遭到憲兵的鎮壓。國會拒絕接受請願書。接著,政府下令解散全國憲章派協會。
列寧評價英國的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憲章運動標志著英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揭開了同資產階級爭奪政治權力的斗爭的序幕。
3、西里西亞起義
1844年 6月普魯士王國所屬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當時西里西亞有發達的紡織業。這個地區從事棉麻紡織的工人和家庭手工業者受到工場主、包買商以及地主的殘酷剝削。在40年代,由於資本家把英國機器紡織品沖擊帶來的損失轉嫁給工人,加劇了他們的貧困。1844年6月4日,以爭取提高工資被拒絕為導火線,在歐根山麓兩個紡織村鎮彼特斯瓦爾道和朗根比勞爆發紡織工人自發的起義。起義隊伍擴大到3000人,集中打擊工人最痛恨的工廠主。起義者以簡陋武器迎戰前來鎮壓的包括騎兵和炮兵的政府軍。堅持到6月6日,起義被鎮壓。它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西里西亞主要城市布勒斯勞的手工業者和學徒,柏林、亞琛的紡織工人,馬格伏堡的糖廠工人等等,先後舉行罷工以及局部起義,響應西里西亞織工的斗爭。這次織工起義事件表明無產階級已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