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航空事業發展多少年

航空事業發展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3-07-06 20:46:28

『壹』 誰知道中國民航發展史

http://www.81tech.com/dispbbs.asp?boardid=33&id=32605

『貳』 2022中國航天事業多少年

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30年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不僅帶動了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更是樹立起一座「特別」的豐碑,有力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叄』 我國航天事業發端於哪年

中國航天事業是從「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究開始的!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由蘇聯發射成功[1] 。隨後美國、法國、日本相繼發射人造衛星。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提出:調試衛星 "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要搞就搞得大一點。"
1964年,中國相繼成功發射了第一枚彈道式導彈、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一系列進展為發展人造衛星奠定了基礎,衛星計劃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
雖然彈道導彈對於航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中國的彈道導彈研究一開始是為了打核導彈,與航天沒有直接關系,而且當時的第一枚彈道導彈也只有幾百公里射程。

『肆』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

中國航天發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一九五六年三月,國務院制訂《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 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內使 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 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聶榮臻副總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 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五月二十六日,周恩來總理主持中 央軍委會議討論同意,並責成航委負責組織導彈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聶榮臻副總理就發展中國導彈事業 向中央報告,提出對導彈的研究採取「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 和利用外國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十七日,中央批准了這個報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國防部制訂噴氣與火箭技術十年(一九五 八年至一九六七年)發展規劃綱要。
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之後,中國一些著名科學家建 議開展中國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進行有關 學術活動。中國科學院由錢學森、趙九章等科學家負責擬訂發展 人造衛星的規劃草案,代號為「五八一」任務,成立了「五八一 小組」,議定建立三個設計院落。八月,第一設計院成立。十一 月,遷往上海,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機電設計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開始興建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 指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 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發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國仿製的蘇聯「P—2」導彈首 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國獨立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火 箭發射試驗失敗。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 員會,由竺可楨、裴麗生、錢學森、趙九章等領導,研究制訂星 際航行長遠規劃。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國防科委向中央報告,設想在一 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國自行研製的中近程火箭再次 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專門委員會批准第七機械工業部制訂的一 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運載火箭發展規劃。
中央專委責成中國科學院負責擬訂衛星系列發展規劃。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國科學院受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委 托,召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來總理視察酒泉運載火箭發 射基地,觀看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祝賀發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實現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 人造衛星開始研製。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國研製的中程火箭首次飛 行試驗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號」固體燃料氣象火箭試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遠程火箭飛行試驗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 成功。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 於「五·一」節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衛星和運載火箭研製人員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國發射了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 號」。衛星在預定軌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 衛星。衛星按預定計劃於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遠程火箭試驗一種新的發射方式, 獲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地發 射了遠程運載火箭。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 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鄧小平、胡耀邦、 李先念、陳雲、彭真、徐向前等領導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講 話。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 科學實驗衛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回收艙准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中共中央軍委發電致賀。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 衛星發射成功。十六日,衛星成功地定點於東經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三十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 衛星發射成功。十六日,衛星成功地定點於東經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三十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 二十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國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火箭發 射場成功地發射了一枚「織女一號」火箭,至此,中國低緯度 區第一次火箭探空試驗圓滿結束。這次為期兩周的試驗共發射 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 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 入預定的軌道,首次取得了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的圓滿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時四十分,中國新研製的大推力 運載火箭——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 射成功,將模擬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這枚火箭是由中國新建 的大型航天發射設施發射升空的,同時還為巴基斯坦搭載發射 了一顆小型科學試驗衛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時二十三分,中國第 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緯度探空火箭——「織女三號」在中 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發射場發射試驗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 二日,中國第一座海事衛星地面站通過驗收。它的建成填補了 中國高科技的一項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的「長二丙」改 進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具 有參與國際中低軌道商業發射市場競爭力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中國航天史創下九項第一
這九項第一包括: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枚中程導彈。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國第一次導彈攜帶核彈頭的「兩彈結合」發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國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三顆衛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第一次為國外衛星提供衛星搭載服務。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這里進行第一次飛行試驗,成功發射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一九九二年啟動實施,短短四年時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成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的載人航天發射場。該中心地處起源於祁連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勢平坦,多屬戈壁和沙漠。自然環境惡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年最低氣溫攝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氣溫四十二點八度。

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與展望

張道恆(安徽省阜陽市城郊中學)

一、迅速發展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從此拉開序幕。1970年4月24日,中國長征1號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邁出了中國發展航天技術的第一步,標志著中國已正式進入航天時代,並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1981年9月20日,中國用風暴1號運載火箭同時將3顆衛星送入軌道,它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實現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1984年4月8日,中國用新研製的長征3號火箭首次將東方紅2號試驗通訊衛星送入赤道上空靜止軌道運行,中國由此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氫氧發動機技術的國家和第五個獨立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1988年9月7日,中國長征4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風雲1號A氣象衛星,它表明中國是世界第四個掌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技術的國家和第三個擁有極軌氣象衛星的國家。1990年4月7日,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的國家。1999年5月10日,長征4號乙火箭首次發射獲得成功,並把風雲1號C氣象衛星和實踐5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這也是長征系列火箭第65次飛行,總計發射衛星80顆,其中中國衛星51顆,外國衛星29顆。

中國運載火箭的捆綁技術、氫氧發動機技術、一箭多星技術、發動機真空狀態下二次點火技術等,使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從1.5噸提高到5噸,低地球軌道運載能力從2.5噸提高到9.2噸,同時成功開發了用於近地點變軌的EPKM固體發動機和用於發射銥星的衛星分配器。長征火箭的最大運載能力與發射入軌精度已與美國、俄羅斯、歐空局的火箭相當。目前,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技術已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二、飛速發展的中國衛星技術

自1968年2月20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以來,中國的衛星技術也取得了飛速發展,研製成功了實驗衛星、返回式遙感衛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和氣象衛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等,並在衛星返回、一箭多星、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姿控、衛星熱控、微重力試驗和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試驗等方面達到較高水平,其中有些項目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1984年4月8日,中國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衛星通信的新時代。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了5顆東方紅2號系列通信衛星,承擔著全國30路對外廣播、中央電視台一、二套節目和8000路衛星電話的傳輸,使全國收看電視的人口覆蓋率由30%提高到83%~84%。1997年5月12日,載有24個C波段轉發器的中容量通信衛星「東方紅3號」順利入軌,它可同時轉發6路彩色電視和近8000路雙程電話,相當於6顆東方紅2號甲衛星,能滿足200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衛星通信的要求。

1988年、1990年和1999年,中國先後發射了3顆風雲1號極軌氣象衛星,1997年發射了首顆風雲2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這不僅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同時擁有兩種氣象衛星的國家,而且還大大加速了中國氣象衛星的現代化,使其在天氣預報、減災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1991年7月~8月,長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澇災害,要不要分洪是個重大決策問題,氣象部門根據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及時、准確地判斷出天氣變化趨勢,幫助政府作出了不分洪的決定,使40萬人免離家園,4萬公頃良田免遭水淹,僅此一項就減少損失6億多元。

1975年11月26日到1996年10月20日,中國共發射17顆返回式衛星,其中16顆安全回收。回收成功率達94%,這些返回式衛星是遙感技術衛星,它所獲得的衛片具有比例尺較大、圖像清晰、灰度等級較高、視野開闊、速度快、地面解析度高等特點。因此,在國土資源普查、地質勘探、水利建設、地圖測繪、環境監測、鐵路選線、文物考古、城市規劃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在修建大秦鐵路時,最初認為桑乾河是不可通行的地段,鐵路需繞行40千米,還要佔用數千畝良田,後對返回式遙感衛星的衛片研究後發現,桑乾河的地質條件可讓鐵路通過,這樣就為國家節省了4億多元的投資。

1988年8月22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CAST)和巴西空間研究院(INPE)在北京簽訂了關於聯合研製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的協議書,並於1999年10月14日用長征4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巴聯合研製的首顆地球資源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地球資源衛星是一種利用星載遙感器獲取地球表面圖像數據,用以進行地球自然資源調查和生態環境監測的遙感衛星,具有視點高、視域廣、數據獲取快和可重復覆蓋、連續觀測等特點,可在國土整治、農林、水利、地礦、測繪、海洋和環境等方面大顯神威。它的研製成功,標志著中國傳輸型遙感衛星研製已獲得突破性進展,填補了中國沒有自主的陸地資源遙感衛星的空白。

三、中國已具備載人航天的基本條件

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開創了載人航天之先河。載人航天是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航天器在太空中從事各種探測、研究、試驗、生產和軍事應用的往返飛行活動。其目的在於突破地球大氣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活動范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深入地認識整個宇宙。並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航天器的特殊環境進行各種研究和試驗活動,開發太空極其豐富的資源。

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進行了216次載人航天飛行,其中美國124次,蘇(俄)92次,共有795人次上天,開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實驗活動。

40多年來,中國一代代航天人以「兩彈一星」精神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如今在運載器、測控、發射場和返回式航天器等方面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這一切,都為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中國目前已擁有發射載人航天飛船的運載工具。前蘇聯和美國第一代載人飛船東方號和水星號重量分別是4.73噸和1.8噸;第二代飛船聯盟號和雙子星座號的重量分別為6.9噸和3.8噸,而中國現有的長征2號E運載火箭的發射能力,已能把9.2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上述蘇(俄)、美兩代載人航天飛船均可被它發射入軌。

其次,中國研究空間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統已有20多年歷史。早在1964年,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就進行了航天生物學、醫學試驗。1990年10月,中國首次載有高等動物的科學試驗衛星在太空運行8天後安全返回地面,搭載的有小白鼠、果蠅、蠶卵和植物種子等生命體。試驗顯示:中國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的設計是成功可靠的。

第三,中國已成功地進行了不載人飛船的發射試驗。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第一艘不載人試驗飛船「神舟」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新型長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於21日3時41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神舟」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又有新的重大突破。

此外,中國目前有兩名航天員被派往俄羅斯接受培訓,還有一批航天員在國內太空人培訓基地接受訓練。總之,中國已具備了載人航天的基本條件,中國的載人航天已萬事俱備、呼之欲出

『伍』 關於中國航空航天的資料

中國航天事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以下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主要階段: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號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總結: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載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令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中國航天人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躍升

閱讀全文

與航空事業發展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安全有哪些安全威脅 瀏覽:255
哪個字代表幸福 瀏覽:818
為什麼經濟學反對價格控制 瀏覽:172
乘風破浪講什麼故事 瀏覽:300
萬科幸福里建設單位是哪個 瀏覽:721
單身美女怎麼搭訕 瀏覽:656
你有哪些辛酸的故事 瀏覽:659
婚姻找不到話題怎麼解決 瀏覽:98
各星座的婚姻彩禮多少 瀏覽:739
馬年出生女婚姻怎麼樣 瀏覽:329
簡單容易描述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890
飛機經濟艙現在多少錢 瀏覽:624
幸福生活如何有質量 瀏覽:128
省廳事業編比縣鄉公務員如何 瀏覽:487
事業編信用貸款怎麼還 瀏覽:544
幸福里怎麼聯系中介買房 瀏覽:662
事業單位技術崗位有什麼區別 瀏覽:491
把美女比喻成什麼蝴蝶 瀏覽:369
經濟數據去哪裡查股民須知 瀏覽:818
婚姻里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人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