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作為中國領先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多年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內控規范可操作性強、以解決管理問題為導向、可信息化落地實施的內部控制解決方案,可以快速、便捷、高效的幫助各類行政事業單位量身定做符合單位實際屬於單位獨有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具體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如圖4。
圖4: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解決方案內容
1.單位經濟活動事項清單。
幫助單位梳理建立包括單位預算業務、收支業務、采購業務、合同業務、資產業務和建設項目在內的各類經濟活動事項清單,明確單位各類經濟活動事項的主要業務環節和工作流程,如圖5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事項清單。
圖5:行政事業經濟活動事項清單
2.單位經濟活動管理制度優化方案。
幫助單位建立健全經濟活動內部管理制度,按照制度梳理、評估、優化三個步驟開展,以外部政策法規為依據,結合單位內部管理需求,對現有制度文件進行分析評估,發現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優化完善內控制度內容結構,設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框架,如圖6:單位經濟活動管理制度梳理框架。
如圖6:單位經濟活動管理制度梳理框架。
3.單位經濟活動管理業優化方案。
幫助單位梳理並優化單位經濟活動過程,包括預算業務、收支業務、采購業務、合同業務、資產業務、建設項目等的管理組織、業務流程以及優化實施方案等,具體按照現狀梳理、診斷評估和管理優化三個步驟開展,單位經濟活動優化方案如圖7:單位經濟活動業務優化方案。
圖7:單位經費支出業務優化方案
4.單位經濟活動信息化落地實施方案。
幫助單位建立經濟活動運行的信息化系統,以使包括預算業務、收支業務、采購業務、合同業務、資產業務、建設項目等經濟活動過程在信息系統上實現業務流轉,單位經濟活動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如圖8: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管理系統功能模塊。
圖8: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管理信息系統
5.形成單位內部控制手冊。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建立單位經濟活動清單,健全單位經濟活動管理制度、優化完善單位經濟活動業務過程、信息化落地實施單位經濟活動過程,並形成單位內部控制手冊(如圖9:單位內部控制手冊結構),以建立單位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體系並確保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全面提高內部管理水平,有效防範經濟活動風險。
圖9:單位內部控制手冊
旨在設計簡單、便捷、高效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解決方案,幫助行政事業單位真正實施好《內控規范》,提高單位內部管理水平,保障單位公共服務職能的有效履行。
②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三個要素是什麼
三要素:
內部環境、目標設定
事項識別、風險評估
風險應對、控制活動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因為,在內部控製程序的所有環節中,有一個環節沒有發揮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環節,也會變得無用.
2.重要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行業、規模、性質、所處地域、組織形式等不同,高風險領域不同.內部控制不能防範所有風險,但要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防範顛覆性風險.
3.制衡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同時兼顧運營效率.內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權力平衡,制約對象是權力,權力分配合理,約束適當是內部控制的難點.內部控制過於復雜會影響效率,風險大的業務,首先是防範風險,其次才是兼顧運營效率.4.適應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與行政事業單位的規模、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相適應,並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加以調整.內部控制不能拷貝,也不能克隆.別人的成功經驗,拿過來不一定能用.
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不同階段、外部環境的變化、戰略目標的調整等,內部控制要隨之變動.
5.成本效益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
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受制於成本與效益原則.成本小於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動都必須遵循的法則.
(2)怎麼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擴展閱讀:
行政事業單位:一、是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統稱;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其履行的是執法監督和社會一些管理職能。
事業單位,一般指以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為直接目的社會組織。事業單位一般不以盈利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與價值不直接表現或主要不表現為可以估量的物質形態或貨幣形態。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而言,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是國家機構的分支。我國的公立學校就是最典型的行政事業單位。
③ 如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一、應加強立法及法律責任的研究,注重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內部控制的推動作用
從西方國家內部控制發展的歷史看,除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自身因素外,政府的推動作用是關鍵因素。財政部於2001年6月份,發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這些規范的發布和實施,對於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整頓和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我國走向規范內部控制的開端,必將有力的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發展。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內部環境的建設
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包含兩層涵義:一方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根據行政管理或經營的需要,應該設置的內部控制都已設置;另一方面是指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自始自終的控制。完整性是內部控制評價一般標准中首要的一條,也是其他一般標準的基礎。若內部控制的完整性都達不到,則內部控制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就無從談起。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應規范各部門、各環節、各崗位的職責許可權。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和程序方法,並對處理各項業務的全過程或重要環節都規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員分工負責;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內部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會計記錄完整性和正確性;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和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操作。
突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人的因素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根據國際慣例和我國審計准則的規定,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製程序三個構成要素。控制環境是指一個單位對內部控制的一種氛圍,即管理當局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控制環境作為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擴大了控制范圍,尤其是把管理當局對控制的態度和認識作為內部控制環境的首要內容,更加突出了人的因素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作為活因素,一方面,內部控製成敗的關鍵取決於員工素質的高低。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重視對管理人員的選用,制定良好的用人政策,讓有較高能力的人員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自覺控制意識和行為是內部控制實施與否的更為關鍵的因素。還有,確定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制約關系,也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關鍵因素。只有這樣,才可能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內部控制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內部審計是行政事業單位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及審核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組織機構執行職能的效率,從而保證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嚴密。
三、建立對內部控制的外部監督約束機制
內部會計控制因制度本身及人為因素的制約,存在固有的局限,行政事業單位能否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並切實予以實施,還必須依賴於外部的監督。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政府部門監督、社會監督構成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其中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部門監督就屬對內部控制的外部監督約束機制。
加大社會監督的鑒證、服務功能。注冊會計師審計是社會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評價行政事業單位信譽高低的標志,這就督促會計主體從自身利益和社會形象出發,自覺實施內部控制。會計事務所也要積極開展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咨詢工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提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從而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
加強政府的監督力度,嚴格執法機制。政府部門監督在會計監督中具有權威性,而財政部門作為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應依法推動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實施。一方面,要正確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依靠政府監督的權威性,綜合利用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加大懲治力度,對因內部控制失控導致的各種問題,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責任;另一方面,財政部門應協調審計、稅務、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依法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監督檢查,共同營造一個促進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良好環境。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必須依靠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三方面的努力,營造一個內部控制氛圍,一方面由政府或權威部門制定內部控制標准體系,另一方面要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做出強制安排,從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著手,切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④ 事業單位內控怎麼做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控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制定本規范。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於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單位)經濟活動的內部控制。第三條 本規范所稱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製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範和管控。第四條 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包括: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範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第五條 單位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全面控制。(二)重要性原則。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內部控制應當關注單位重要經濟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三)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單位內部的部門管理、職責分工、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四)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並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單位經濟活動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第六條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第七條 單位應當根據本規范建立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並組織實施。具體工作包括梳理單位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系統分析經濟活動風險,確定風險點,選擇風險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單位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並督促相關工作人員認真執行。 一般都是根據這個制定。
⑤ 如何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1增強內控意識, 強化單位負責人在單位內部控制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按照《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 單位負責人是單位財務與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 對本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負主要責任。單位負責人要經常參加各類財務新法規新制度的培訓學習,從思想上真正確立起對財務會計工作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第一責任主體」意識,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帶動整個單位的內控意識。
2增強會計基礎工作, 強化會計工作在內部控制中的控製作用
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嚴重製約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實施效果。因此, 要根據單位會計工作的特點設置合理的會計崗位,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水平,做到按事設崗、按崗設人,做到職責明確,相互制衡,實現崗位之間相互牽製作用,保證會計崗位設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培訓教育和後續教育,使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知識和技能得到不斷更新、補充、拓展;建立完善的會計處理程序,嚴格的內部稽核制度,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有效,保證會計工作控制的有效實施。
3強化預算控制,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要進一步擴大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計劃編制的范圍,將各單位的全部財務收支事項均納入預算,並嚴格預算的調整和追加程序,未經批准,不得超年初預算。要將年初預算與單位內部的責任預算有機結合起來, 必須嚴格按照財政下達的年初預算控制數, 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切實履行職責,完成工作任務, 認真編制內部的責任預算體系, 並嚴格責任預算的考核機制。對支出預算嚴重超標的,應相應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強化預算的嚴肅性。
4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強化制度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和內部控制工作的效果, 需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來支持和保證。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制度體系, 並不定期地進行監督檢查,規范單位內部行為。單位要加強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崗位的控制,細化責任,做到制度管人,責任到人,形成一個在內部會計機構和崗位正缺寬設置合理、職責許可權劃分明確、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各崗位之間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等方面相對完整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5強化監督檢查,發揮財政、審計部門和核算中心在內部控制中的職能作用
財政和審計部門作為會計工作的主要外部監督者,要創新工作思路,細化管理方式,開辟財政和審計部門與單位之間溝通與聯系的多種渠道,把內部控製作為一個專題審計項目進行,將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作為審計對象進行單獨審計,從根本上防範和遏制違法違規問題的發生。財務部門應認真履行核算監督職責,努力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准確性,並著重反饋和控制預算的執行信息,要對年初預算指標實行即時控制,杜絕超預算扮跡用款。同時要定期對債權債務進行清理核實,尤其對跨年度的應收款加大催收力度,及時回收陳欠款項和個人借款,避免和減少資產流失,杜絕由於單位的不合規收支舉亮行為而引起的往來款掛賬。免費論文參考網。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組織與指導,逐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
⑥ 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控制需要遵守哪些原則
需要遵守:全面行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嘩琺糕貉蕹股革癱宮凱則。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內部控制應當關注單位重要經濟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
(三)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單位內部的部門管理、職責分工、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
(四)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並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單位經濟活動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
(6)怎麼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擴展閱讀:
行政事業單位是內部控制報告的責任主體。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行政事業單位編制內部控制報告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報告應當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施、覆蓋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各類經濟業務活動,能夠綜合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情況。
(二)重要性原則。內部控制報告應當重點關注行政事業單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圍繞重點開展內部控制建設,著力防範可能產生的重大風險。
(三)客觀性原則。內部控制報告應當立足於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堅持實事求是,真實、完整地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
(四)規范性原則。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按照財政部規定的統一報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編制內部控制報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刪減報告及附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