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內經養生的主要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內經養生的主要原則和方法有:
《黃帝內經》,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影響巨大的經典著作,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同時,它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古代養生學成就,迄今為止仍然具有重要價值和指導意義。其養生理論系統而豐富,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養生的基本原則,二是養生的具體方法。
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黃帝內經》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變化,如季節氣候、晝夜晨昏、地域位置等都可以影響人的生命活動,人體內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種自然界和人相應的思想就叫做天人相應。
因此,養生的第一個大原則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一方面是養生要遵循自然界氣候季節、晝夜的規律,根據自然界的變化調養身體,使生命活動與自然界協調一致,提出了四時養生法;另一個方面是人的生存也離不開社會環境。人具有自然屬性,同時也具有社會屬性,人的健康必然受到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人體的養生在順應四時季節的同時,也必須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如《素問·氣交變大論》說:「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二)形神合一,精神內守
形即肉體,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包括五臟、六腑、五官九竅等能夠看得見,具有一定形狀的器官。神是指精神心理活動及外在表現。肉體健康、精神心理正常,形神協調統一,是維持健康長壽的基本保證。強調運動以養形體,靜心以養精神,動靜相宜,形神共養。
《內經》十分強調精神心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如果樂觀開朗,則五臟功能協調統一,氣血運行流暢,有益於人體的健康;如果精神抑鬱,七情內傷,會直接傷及人體的臟腑,影響臟腑功能,氣血運行失常,產生各種疾病。《內經》提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因此,養生的第二個大原則就是形神合一、精神內守。包括三個層次的自我管理或自我控制,一是靜心,從心煩躁動中走出來,靜下來;二是專心,從權利、金錢等誘惑中走出來,專注於一、二事情上,做專做精;三是御心,駕馭自我精神心理的野馬,知行合一,實現健康和財富、權利的完美結合。
(三)法於陰陽,扶正祛邪
法於陰陽,即養生首先要懂得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來調節人體的陰陽,這是在「天人相應」觀指導下提出的整體調攝原則。陰陽是古人為了區分事物或現象屬性、一分為二的一種認識方法。如一年四季陰陽的變化就體現在寒熱、燥濕的變化上,按照寒來暑往、季節更替,順勢養生,就能夠保護、提高人體的正氣,避免有害邪氣侵襲人體而發生疾病。自然界陰陽變化、寒熱交替,在互相消長中維持著地球環境的平衡、協調和發展。人也一樣,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都處於這種動態的平衡之中。
所以,《內經》認為保養生命關鍵是維持人體陰陽平衡。許多養生方法都體現了這一原則,如勞逸結合,如飲食方面要做到飲食有節,就是節制飲食,不能過飢也不能過飽,不能過寒也不能過熱,五味要均衡,不能偏嗜,以保持五臟陰陽的平衡協調,這樣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養生的第三個大原則就是法於陰陽、扶正祛邪,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的關鍵是保養人體正氣,增強抵抗病邪的能力。
綜合上述,《內經》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系統豐富的養生理論,為後世發展養生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內經>提出的養生原則和方法,即使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我們應該積極研究挖掘《內經》養生理論,汲取精華,讓古老的中醫理論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