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示了就算入編了嗎
公示了還此喚咐不算入編了,公示期滿,政審合格,依法辦理錄用手續後才算入編了。
在公示結束後,還需要等組織和人事管理部門下發正式的錄用批復文件,考生憑著這個錄用批復文件去辦理正式的上編手續,當個人信息錄入了編制實名系統後,入編就算完成了。在入編結束後,還要去辦理工資社保公積金等一系列手續,就可以算正式入職。
事業單位公示是在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或政府信息門戶網站進行,公示的內容包括擬錄用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學歷、畢業學校、專業、總成績、崗位招聘條件等相關事項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的監督和檢舉。事業單位公示期舉報都是要實名的,由調查組對舉報問題進行調查並寫報告,組織部長辦公會開會研鏈高究後作出結論。
事業單位入職入編辦理有關手續:
1、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如聘用人員為農業戶口的,先辦理農轉非。外縣市戶籍的,請先到市行政服務中心公安局窗口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2、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3、就業報到證原件(有工作單位的提供解除或終止聘用合同證明);
4、某市事業單位新增人森純員審核表一式3份,請先將檔案轉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後再辦理有關手續。有關轉檔事宜可聯系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
法律依據: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九條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制定公開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崗位、資格條件等招聘信息;
(三)審查應聘人員資格條件;
(四)考試、考察;
(五)體檢;
(六)公示擬聘人員名單;
(七)訂立聘用合同,辦理聘用手續。
⑵ 事業單位招聘公示是什麼意思
一般來說招聘的公示就一個姓名,我也不知道這些對社會公開展示的名單有什麼作用。就一個名字,普通大眾能了解什麼做仿呢,不就還是走個形式么,我還真沒見過能通過公示引發一些質疑的。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應該算是第一次,在公示名單上直接表明這個人員的家庭背景,接受社會的檢驗,這才是公示的意義。我們所有人的願望都是希望舉賢不避親,但是這個被舉薦的親人他有沒有真材實料,是不是通過正規渠道被錄取的,才是所有人關心的重點。暗箱操作還用得著把家庭關系寫在公示上頭?領導帶著自己家孩子和所屬部門領導吃個飯,這不就完事了么,這個私底下傳達一下指示肯定是穩妥招進來,除了相關人員,不會有外人知道的。它既然公示出來,就可以判斷這個人是憑借自己本事進來的,即便家裡有打過招呼,但是他的實力和文憑肯定是過硬的,不然發出來給自己和家人找事是吧?而且從公司招人層面來說,兩個合適的人選,能力學歷都差不多的前提下,哪一方的資源更大,哪一方的優勢就會更大,這本來就是招聘人員合理的篩選標准。如果在名額有限的情況下,本身攜帶資源多的求職者一定是所有公司的優先選擇,他們會比其餘求職者更能為公司帶來利益,對於他們個人和公司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從選擇上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領導往公司里使勁塞人,各種領導塞各種人,導致某些部門一大半都是沒有實力的關系戶。為了給領導一個面子,結果進了很多吃白飯的閑人,他們只能通過自己家的關系進來干一點很簡單的活,卻拿著不相符的偏高的工資,那對於任何公司而言都不是劃算的買賣。所以早幾年前就有了招聘之後面向社會層面的公示,就是為了讓社會監督,降低這種情況的發生的頻率。但是這絕不代表說,領導的孩子,或者有關系的孩子,不能進入和家裡長輩有關聯的公司。只要是通過正規渠道入的職,那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誰都可以。對於公示的過分敏感和把私相授受當做常態,都不是什麼好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應該是任何東西都能夠拿出來公開討論的,這個目標現在可能還達不到,但總是我們應當努力的方向。我想能夠主動公示出來和領導的血緣關系,那這家公司的招聘流程應該是過硬的。抓著領導女兒四個字不放的人,才應該好好想一想,那些交易有什麼必要用白紙黑字寫出來呢,消喚一個電話、見個面、吃個飯就能敲定的事,就那麼幾個知情人,想要壓下去毫無困難。這件事在我看來是一件很進步的事,也是很有勇氣的。將公司招聘標准放在合適的人選上,以此為目標篩選人才,寒門也好、領導之女也好,只要符合公司需要,就不用在乎外界的指指點點。能讓所有求職者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里競爭,能創造這樣的環境,就足夠說明這家公司是行得正走得直,比那些暗地裡做交易的公司高明不知道多少!當前,各地節後正抓緊復工復產,各高校春季招聘活動陸續啟動。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全力以赴做好穩就業工作,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正成為各地抓好就業工作的主攻方向。這其中,國企以其薪酬待遇好、工作穩定的優勢吸引著不少應聘者。國企具有公共屬性,國企招聘的程序正義,以及其接受輿論監督是否便利不僅是對國企自身的監督,也是維護就業市場秩序,保護應聘者平等純橋纖就業權的必要之舉。因此,對其招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瑕疵,需要輿論保持足夠的警惕和敏感,也需要國企自身具有健全的內控機制和推動相關制度落地落實的舉措,唯有如此,才經得起公眾視野的審視。